柴燒,在百度百科中是指利用薪柴為燃料燒制而成的陶瓷製品,主要分為上釉和不上釉兩種。在古代,柴燒是主流燒制方式,但到了現在,因柴燒需要大量的木材與現下的政策相悖,所以柴燒已不再如以前那般大肆燒制了。雖然柴燒已經不再大規模燒制,但人們對於柴燒的喜愛卻一點也沒減少。
▲金繕結合犀皮漆髤飾柴燒茶器
說到柴燒瓷器就不得不提柴燒建盞,建盞成品率低,柴燒建盞成品率更低,但近年來想要入手柴燒建盞的人卻越來越多。有人說,正是因為這樣低的成品率才使得柴燒建盞的魅力越來越大,畢竟物以稀為貴,但事實是這樣嗎?
▲孫福昆·天賜四俊(龍窯柴燒)
一、 柴燒與柴燒建盞
1、 柴燒
但凡以薪柴為燃料的燒制方式都可以稱之為柴燒,古代瓷器燒制方式單一,主要為柴燒,直到宋朝,才出現了新的燒制方式——煤燒。柴燒是一種極為古老的燒制方法,燒制時需罩住瓷胎,將木灰和火與之隔開,避免其直接接觸瓷胎,否則釉面成色不一致,釉面有了灰或者火的痕跡,那就要被判為"瑕"了。不過,這個在中國古代社會正統制瓷標準中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不被欣賞的"瑕",卻在現代受到了人們的追捧。
柴燒的難度極大,不可控因素極多,除去溫度不易掌控外,土、火、柴、窯、人任何一方稍有差錯可能都會影響到最終成品。
▲松木
2、 柴燒建盞
柴燒建盞,顧名思義,就是採用柴燒方式燒制而出的建盞。在現代,建盞的燒制方式已經不再局限於柴燒,電燒和氣燒的發展為建盞的燒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與柴燒相比,電燒和氣燒相對來說要簡單得多。
▲陸金喜·柴燒黑釉彩滴
三者燒制出的建盞各有特色,電燒與氣燒因更易控制溫度,達到恆溫的條件,所以其盞身氣泡大小均勻,但柴燒因燒制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加柴,溫度時高時低,所以其盞身氣泡大小不一且有一定的層次感;釉面上,電燒與氣燒因可以恆溫控制,所以其盞釉面顏色較為穩定,形成花紋變化較小,而柴燒則因溫度差異大,致使其盞身釉色出現深深淺淺的效果,頗具層次。
▲孫莉·柴燒兔毫
▲卓立旗·電燒油滴
▲呂竹興·氣燒仿古油滴
二、 柴燒建盞之美
1、稀缺美
因建盞獨特的燒制技藝,即便是同一時間的相同原料、窯口燒制的同一批,出窯後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隻盞,每一隻都有獨屬於自己的魅力;柴燒建盞的高難度燒制,加上建盞礦釉的特殊性,使得建盞的成品率極低,成品率有多低呢?曾有建盞藝人一窯燒制了500隻建盞,但最後的成品只有幾十隻,剩下的四百多隻都是瑕疵品。
極低的成品率是建盞數量上的稀缺,萬般無二的斑紋釉色使每一隻建盞都獨一無二,二者疊加使得建盞量少且獨特,這就成就了柴燒建盞的稀缺之美。
▲孫莉·柴燒兔毫
2、自然美
古代柴燒,為了保持瓷器釉面的一致性避免其成為"瑕"品,燒制時會罩住瓷胎,不讓灰與火痕破壞瓷器的釉面。但到了近現代,由於審美觀的變化,柴燒時產生的落灰與火痕與釉面自然結合後留下的印記,也就是自然灰釉,卻恰好是當代人們所追求的。這種自然灰釉使建盞釉面更加古樸自然,自有一番獨特韻味,這正是一種自然之美。
▲孫建興·復古茶葉末(古法柴燒)
3、紋理釉色之美
柴燒建盞美就美在其不可控制的"獨一無二",與其他講究均勻和對稱的物件不同,柴燒建盞主要講究變化和偶發。柴燒建盞釉面變化多且具有偶然性,所以其釉面有無數種變化的可能;落灰與釉面的結合,使柴燒建盞釉面古樸且富有韻味,釉面自然沉靜,古韻十足;窯溫的高低變化使紋理釉色變化較大,層次豐富,質地粗獷而有力,整盞給人以渾厚古拙的美感。
▲孫莉·柴燒兔毫細節
4、燒制技藝的歷史文化之美
柴燒是一項古老的燒制技藝,傳承至今已有數千年,;拋開其燒制難度不說,柴燒所代表蘊含的是古人一代又代的智慧,是陶瓷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濃重一筆,是陶瓷歷史發展的見證者,如果是對這方面有興趣的盞友自然可從中有所收穫。
▲孫建興·復古茶葉末(古法柴燒)
三、 柴燒復燒存爭議,柴燒發展之難
柴燒雖是一項傳承數千年的古老技藝,但曾經也一度被冷落停燒,直到近些年才又重新被啟用。柴燒的復燒有著不小的爭議,所以雖然柴燒已經復燒,但想要大肆發展卻不容易,這是為什麼呢?
1、 與政府政策相悖
柴燒是以薪柴為燃料的,而且不是隨便的柴就可以,柴燒需要的是松木。柴燒每次燒制都是大工程,幾百上千隻盞一起進窯燒制,燒制過程持續三到五天,期間需要不眠不休的輪班投柴,這樣算下來每次柴燒都是需要極大量木柴的。而我國森林資源緊缺,所以為了保護森林資源,國家制訂了一系列的方針,其中就有明令禁燒柴窯,如果沒有經過審批,是沒有松木供應的。除開我國森林資源不豐富,柴燒一定程度上與當下的環保理念不相符合,所以其發展必然不易。
2、 成本過高
上一點提到過每一次柴燒都需要相當大數量的松木,還需要有人不間斷的盯著窯口,盯窯的人卻不是隨便一個人都可以,而是需要一群經驗豐富的燒窯師傅集體協作才能勝任,除此,燒窯前還需要請專人對窯口進行檢修。所以就算拋開政策不說,柴燒也並不容易,過高的成本勢必會影響其發展。
3、 風險較大
▲葉禮旺·大撇口紅毫
建盞燒制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成品率、精品率都較低,就算是相對簡單的電燒、氣燒都有著不小的挑戰,更何況是燒制難度更大、不可控因素更多的柴燒呢。柴燒建盞燒制困難,成品難以把握,同時還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投入與回報不一定成正比,這使得不少建盞藝人有心無力。
▲陳大鵬·精品禪定鷓鴣斑
柴燒發展不易,喜愛柴燒的盞友卻不減反增,柴燒的魅力讓人們難以抵擋。可是柴燒建盞的魅力難道只是因為其一盞難得嗎?並不是,柴燒建盞的稀缺性只是其中一方面的魅力,而柴燒粗獷卻復古雄厚的特徵與建盞自身的萬般變化二者的疊加才是柴燒建盞的魅力所在。
大師建盞推薦
弦上光曜變盞
曜變尊盞
曜變高足盞
有關於建盞的任何問題,可以後臺私信筆者,筆者將會第一時間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