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九龍窯柴燒青瓷

2020-12-20 武夷建盞

松溪的古窯始建於北宋,興盛於南宋,是閩北著名瓷窯之一。傳說第一座瓷窯在松溪建成燒制瓷器時,滾滾濃煙猶如九條騰空而起的飛龍,故得名「九龍窯」。當時,此窯所產「珠光青瓷」曾大量出口日本及東南亞國家,並深得當時的日本僧人喜愛。

近日,武夷建盞再次邀請到了:

九龍窯傳承人危威

為我們解答九龍窯柴燒青瓷」的知識。

為何九龍窯既燒建盞也燒青瓷?

九龍窯是福建名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晚唐五代時期,松溪受到戰爭波及同時也打開了對外交流,後逐漸聚居為城邑。

當時龍泉青瓷已經獨步天下,紛紛的仿效他生產青瓷工藝。而九龍窯是由龍泉的張氏人家帶來工藝至松溪所建。所以古時九龍窯便既燒青瓷也燒黑釉茶盞。如今,危敏捷老師團隊重拾先祖的技藝,重新燃燒熊熊窯火是謂傳承。(關於九龍窯建盞、青瓷的更多知識可添加v信:武夷建盞)

▲九龍窯局部

如何區分「哥窯」與「弟窯」

龍泉青瓷傳統有「哥窯」與「弟窯」之分。那麼該如何區分呢?最簡單的便是觀釉色與底足了。

釉面

哥窯器釉面有網狀開片,胎釉密合極佳,釉層不剝落,也不劃手,除了出現奇特自然的片紋,沒有任何有礙使用之感。

▲青瓷——九龍窯作品

弟窯器以無紋者為貴,粉青釉為最佳。

▲青瓷——九龍窯作

底足

哥窯器胎底未上釉且呈現鐵黑色或深灰。

▲青瓷——九龍窯作品

而弟窯胎底上釉且呈白色

▲青瓷——九龍窯作品

當然,辨別哥窯和弟窯青瓷的方法還有許多,武夷建盞在此向藏友們介紹的是最直觀簡便的方法,能區分兩者之後我們來深入的了解一下哥窯和弟窯。

哥窯的開片

哥窯青瓷表面有著明顯的裂痕紋路,這種片紋是因為泥料和釉料的收縮比率不同,即胎體膨脹係數大於釉的膨脹係數大於油的泵張的係數,在燒窯冷卻時出現的,這本是一種缺陷,卻能產生特殊裝飾效果。

▲哥窯金絲鐵線碗

還會有藏友將開片與「冰裂紋」混淆。冰裂紋是青瓷哥窯中的開片紋之一,是古代龍泉青瓷哥窯中的一個極致頂級開片品種,其紋片如冰破裂,裂片層疊,有立體感。(關於九龍窯建盞、青瓷的更多知識可添加v信:武夷建盞)

▲冰裂紋

那麼哥窯青瓷能像建盞一樣養嗎?

危威老師提到在開盞方面無太大講究,哥窯也可養,但耗時較建盞久,需要一定的耐心才能使紋路明顯。

還有一些盞友會提到的哥窯青瓷,使用一段時間後便碎裂了,是不是質量問題呢?在此,危威老師提到這都是由於暗傷造成的。造成暗傷的原因有二:

運輸

運輸途中造成,但現在商家皆包裝泡沫海綿等降損害降到最低,所以機率極低。

使用磕碰

使用過程中磕碰造成,這樣的機率佔九成

暗傷雖一時無法顯露,但藏友在一拿到青瓷時可用沸水煮一段時間,無碎裂便可排除運輸造成的暗傷,之後便需要在使用過程中的細心呵護了。

此外,小編還要提醒那些刻意追求「金絲鐵線」的藏友:現許多商販將稀釋的硫酸與墨汁在青瓷出窯時塗抹後洗淨,呈現人為的金絲鐵線的紋路。此類青瓷作擺設即可,勿飲茶用,否則高溫下有毒物質析出對身體有害

弟窯胎與釉

胎薄

不少藏友會有疑問:弟窯的胎為何這麼薄?其實胎的厚薄主要是泥料決定的。弟窯採用的胎土可塑性強,修胎時可以修的很薄。如若不少追求油潤之感,胎厚也有工匠技藝不佳之說。

當然也有器型的因素,如鬥笠器型追求薄,而禪定追求的厚。

▲弟窯器胎質較薄 可透光

刻花

弟窯器除了胎質較薄外,胎內還有紋路,刻花都是十分的精美,都是比較貼近自然的東西。如細密的篦梳紋、優雅的纏枝卷草、蓮花、牡丹、蕉葉紋等。

這些花紋都是在修坯後進行雕刻,對工匠的技術和藝術水平都要求很高。

如何區分氣窯與柴窯

青瓷如何區分氣窯與柴窯的方法與建盞大致相同。

就拿哥窯舉例,主要是從釉面來區分

柴窯的青瓷由於還原氣氛較強,鐵析出多導致色深,同時柴窯的溫度變化空間大釉色變化豐富,且松木燒制使釉面油潤性強,觸感更佳

氣窯青瓷品相較為穩定,釉面色澤均勻,釉面的變化少,觸感不及柴窯。(關於九龍窯建盞、青瓷的更多知識可添加v信:武夷建盞)

▲九龍窯柴燒青瓷

九龍窯柴燒青瓷

危威老師高興的說到:九龍窯現為南平市柴燒示範基地

其實不難想到,如今政府重視文化傳承與振興,但偏偏選中了危老師的九龍窯,這肯定也與九龍窯卓越的技藝分不開的。

▲九龍窯熊熊燃燒的窯火

九龍窯的柴燒建盞如今在建盞界佔據了一席之地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青瓷的地位又何在呢?

危威老師回答:柴燒建盞的成品率只有20%,而柴燒青瓷的成品率更低,不可把控的因素很多,有相當大的難度。但在不斷的探索中精進自己的技藝,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加上九龍窯特色,作品的可比性自然是不言而喻。

危威老師的這番話,並未貶低別人抬高自己,只放眼在作品上。不禁感嘆:大師之所謂大師,無他,蓋意專且具匠心矣。

匠人致力於技藝,

武夷建盞致力於傳播與服務。

兩者的共同之處,莫若專業二字。

現武夷建盞已將建盞、柴燒青瓷備好,

歡迎各位藏友前來諮詢

(關於九龍窯建盞、青瓷的更多知識可添加v信:武夷建盞)

相關焦點

  • 嚴格品控丨危敏捷九龍窯柴燒盞全面升級
    ▲松溪九龍窯窯址相傳第一座松溪瓷窯建成,燒制瓷器時,滾滾濃煙猶如蛟龍般騰空而起,其為九故得名「九龍窯」。古代九龍窯以青瓷和黑釉瓷這兩種鐵系釉組成。此窯盛產「珠光青瓷」在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名揚海外,並深得當時的日本僧人喜愛。
  • 危敏捷|九龍窯柴燒作品-花月夜
    個人榮譽:2013年 作品《鷓鴣盞》《陶瓷書法筆洗》均獲「國信·百花杯」作品銀獎;2014年 作品《青瓷書法筆洗》獲「第九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銅獎;2014年 作品《福壽瓶》獲「工藝美術『百花杯』」銀獎;
  • 解讀丨九龍窯傳承人帶你揭開柴燒建盞的神秘面紗
    說起建盞,相信許多盞友已是瞭然於胸但談及柴燒建盞,只怕是窺見一斑因此,武夷建盞邀請到了:九龍窯掌門人建盞大師危敏捷的兒子危威來到武夷建盞展廳為大家解讀柴燒建盞,小編將其所授知識做了整理如下>三是柴燒的匣缽兩側有氣孔,使灰燼與火焰容易直接竄進窯內,在坯體上形成自然落灰,且九龍窯在建盞燒制上一直使用松木,松木富含松脂,在燃燒過程中揮發出來的松脂對陶瓷有滋潤作用,跟釉長時間高溫融合,燒出來的瓷器釉面含蓄、滋潤、有層次。
  • 張晞柴燒青瓷,值得收藏的美
    中國瓷器有三寶,其中兩件是青瓷(青釉荷葉形蓋罐,元青花鬼谷子下山),青瓷是遺憾的藝術,因為同一位大師也不可能做兩件一模一樣的手作青瓷。 張晞,從事青瓷製作研究3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多件作品被博物館永久收藏。張晞柴燒經驗豐富,成品率、精品率很高,他的柴燒還成了當地政府主推的旅遊體驗項目,開窯日人山人海。
  • 浙江溫州柴燒龍窯首窯開窯 超千件青瓷出爐
    永嘉縣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溫州1月13日電(見習記者 周悅磊 通訊員 汪伊帆)連日來,在浙江永嘉甌窯小鎮唐代坦頭窯遺址旁,溫州龍窯柴燒第一窯試燒的1000多件作品陸續出窯。開窯現場,甌窯研究所副所長章長才取下一塊塊帶有溫度的窯磚,並從窯中取出裝著青瓷的匣缽。遊客們紛紛圍至窯門,翹首企盼。
  • 柴燒建盞那麼貴,竟然是受它影響
    燒制匠人需要在白天和晝夜進行還原焰燒制,而龍窯柴燒過程需要不斷的加柴,溫度升溫快,降溫也快,還原焰溫度也不易控制。燒制建盞為何選擇松木,是因為松木燒出的火焰長、熱量高、灰粉少,有利於窯內溫度、氣氛更均勻地分布,從而保證窯內的器皿燒得多、快、透,而且更省柴。在燒制建盞時,往往以大松木劈成柴火,這樣不僅火力持久,含有的松油脂也很豐富;而且這種油脂還有一個難以替代的好處,可以達到滋潤釉面的目的。
  • 柴燒,不只是情懷
    / 溯源 /中國的制瓷史已經有數千年,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可以說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作品可分上釉(底釉)與不上釉(自然釉)兩大類,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日本的備前燒是不上釉的(取其自然落灰效果)。
  • 柴燒建盞的五大特點!
    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也使人們對瓷器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多人崇尚自然,追逐古樸;而柴燒又是符合這樣的審美標準,燒制出的建盞古樸脫俗。但是,你真的了解柴燒建盞嗎?一、什麼是柴燒?中國的制瓷史已經有數千年,歷代的傳承與發展也使人們對陶瓷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柴燒是一種延續宋代的古老燒制方法,以雜柴、松脂作為燃料,燒制建盞時用匣缽罩住,把木灰與火隔開避免直接接觸,使建盞釉面保持完整一致。龍窯採用自然通風方式,窯內火焰多平行窯底流動。加上此種窯建在山坡上,火焰抽力大,升溫快,降溫也快;可以快燒,也可以維持燒造青瓷的還原焰。
  • 【古窯講堂】周榮林——景德鎮柴燒瓷窯(系列之五)
    第五個問題,講一講景德鎮柴燒瓷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作為傳統的柴燒瓷窯,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主要體現在手工技藝:攣窯的技藝、燒成的技藝。所以我在前面有兩個大問題就是講了攣窯技藝和燒成技藝。我們景德鎮市2006年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當時申報的時候有兩個問題沒有考慮好。一個問題就是把所有的技藝全部打包,叫「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弄得景德鎮的青花、顏色釉、粉彩這些技藝都報不了國家級的名錄,它全部含到裡面去了。
  • 建水紫陶刻填柴燒壺,玩的到底是什麼?
    建水紫陶、建水紫陶柴燒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壺友開始關注,也有一些柴燒愛好者比較迷茫,建水紫陶柴燒為什麼大熱?買建水紫陶柴燒壺玩的是什麼?陳朝超柴燒而建水紫陶柴燒,紫陶刻填柴燒壺玩的是什麼呢?早在一千多年前,建水便開始有了制陶業,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到了清代,轉而初制細陶,以陰刻陽填、無釉磨光堪稱一絕。千餘年來,碗窯村的窯火從未熄滅,一代又一代的陶人堅守在這片土地,百餘年來,滄海桑田,一波又一波的藝人心口相授,傳承著這古老的燒制技藝。回看那些斑駁破舊的菸斗、汽鍋,仿佛身臨其境,揭開了那一段有一段塵封的歷史,是故建水紫陶燒制技藝被奉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絕非浪得虛名。
  • 柴燒| 建水紫陶柴燒與建水白陶柴燒的區別
    有很多柴燒愛好者問我建水紫陶柴燒和建水紫陶白陶柴燒有什麼不同,如何區分?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建水紫陶柴燒和建水白陶柴燒到底有哪些不同的地方:首先泥料的配方,第二燒結的溫度,第三釉色和肌理的變化。建水紫陶柴燒建水紫陶柴燒和建水白陶柴燒泥料配方的不同點:建水紫陶柴燒泥料採自建水五彩山境內:由白泥漿土、青土、黃土
  • 柴燒,柴燒,龍窯柴燒!!!
    別問過有多苦,但看我面對失敗時的笑容別問我有多累,但看我忙碌的身影別問我有多難,但看我落寞時仰望蒼天的淚眼別問我要不要繼續,但聽我說下一窯要怎麼燒鏖戰到天亮柴燒,特別是龍窯柴燒,雖然還有,但用來燒的很少了,能經常燒的就更少了。
  • 學習「柴燒」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美妙的藝術總是使人輕鬆愜意,閱之欣然,如心下的琴弦撥動,亦如柴燒的火焰,跳躍著歡快的顫慄,情感亦然。柴燒藝術是情感的產物柴燒是一門充滿情感的藝術,傾注了創作者對自然的情感,以其獨特的審美意象,給觀者和使用者帶來不同的聯想。
  • 國際陶協主席:世界上最好的青瓷來自中國(圖)
    在為期三天的考察與交流中,珍妮特 曼斯菲爾德女士感慨地說,「全世界最好的青瓷來自中國,中國最好的青瓷在龍泉」。    珍妮特 曼斯菲爾德女士是全世界有名的陶藝家,從事陶藝已有四十多年。在陶藝創作中,她廣泛接受多樣化的陶藝風格,作品大氣簡潔、沉靜優雅,富有個性,創作的鹽釉和穴窯柴燒器皿在國際陶瓷界很有地位。
  • 柴燒|柴燒窯建造基礎材料
    柴燒前提條件是必須要一座屬於自己的柴燒窯,一座好的柴燒窯對今後的柴燒工作會非常重要。今天就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建造柴燒窯主要的一些耐高溫材料。陳朝超柴燒建造高溫柴燒窯一般需要準備以下幾種耐高溫材料:硬質耐火磚、隔熱磚、高溫耐火棉、高溫水泥及耐高溫砂漿。
  • 於灰燼中品味紫陶魅力,建水紫陶,茶壺中的柴燒壺,樸品
    大家好,這裡是【樸品說歷史】【柴燒壺】【紫陶】【茶】頻道,我是百家號作者樸品,今天小樸跟大家聊一下,距今900年歷史的建水紫陶,以及精選當地的建水五色陶土,柴燒出的茶壺。「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
  • 柴燒|柴燒壺入門知識解答
    柴燒愛好者接觸到柴燒茶具時,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今天給大家總結了幾個比較常見的問題,做出針對性的解答,以供柴燒愛好者參考。陳朝超柴燒同樣和不同的泥料,柴燒茶具顏色、釉色、肌理為什麼差異那麼大?玩柴燒的有年齡界限嗎?
  • 何為柴燒?柴燒建盞有何難度?傳統柴燒和電燒、氣燒有什麼區別?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柴燒建盞的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此,同樣燒成難度的體現也在於此。任意選擇一個柴燒盞,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即便是同一窯內的建盞,釉色斑紋的變化都有可能天差地別。何為柴燒?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最重要的燃料就是木材,燒制瓷器時把木灰與火分開,避免直接接觸,使釉色外觀一致。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是形成柴燒盞體表色澤的最重要因素。燒制過程中產生的火痕,自然也就成為人工難以達成的美妙紋路。柴燒建盞有何難度?
  • 熹谷文化創始人:最念是家鄉龍泉青瓷
    原標題:熹谷文化創始人:最念是家鄉龍泉青瓷龍泉自古人文昌盛,有青瓷之都、寶劍之邦的美譽,龍泉溪位於甌江上遊,水運暢通,燒製成的龍泉青瓷通過水運直抵溫州港口,優越的自然環境為龍泉窯生產青瓷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燒制龍泉青瓷的龍泉窯是中國陶瓷史上燒制年代最長、產品質量最高、生產規模最大的青瓷名窯。因此龍泉以「瓷韻繞九州,一劍傳千古」聞名遐邇。
  • 柴燒茶具 | 柴燒壺都有哪些功效呢?
    常常有壺友會問,柴燒茶具、柴燒壺在泡茶的時候跟其它茶具有什麼區別,有什麼不一樣的功效?今天整理一番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柴燒對健康、對泡茶有哪些益處?陳朝超柴燒柴燒茶具 | 柴燒壺都有哪些功效呢?雙氣孔透氣,透氣性好:柴燒茶具、柴燒壺陶氣孔是屬於張揚打開狀態,陶性被完全釋放出來,具有雙氣孔透氣特性,有較高的透氣性,對發酵類茶葉(例如普洱茶、黑茶等)使用上有較為柔和順口的特色,這個是柴燒茶具其自然的透氣性與顆粒起到了相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