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丨九龍窯傳承人帶你揭開柴燒建盞的神秘面紗

2020-12-20 武夷建盞

說起建盞,相信許多盞友已是瞭然於胸

但談及柴燒建盞,只怕是窺見一斑

因此,武夷建盞邀請到了:

九龍窯掌門人建盞大師危敏捷的兒子危威

來到武夷建盞展廳為大家解讀柴燒建盞,

小編將其所授知識做了整理如下

01

柴燒與電燒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燒制瓷器時罩住瓷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柴燒作品體表的色澤完全來自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藉由自然落灰留在作品上形成一種自然落灰釉,燒制過程留下的火痕,也為作品構成人工難以達成的美妙紋路。

火與木的交融 自然落灰

▼▼▼

傳統柴燒和電燒所表現出來有什麼區別呢?

氣孔

一是柴燒因為在燒制過程中要不斷加柴,所以導致了溫度的時高時低,表現在表現在氣孔上大小不一,有一定層次感,而電燒由於溫度較為均勻,形成的氣孔大小均勻密集。

建盞大師葉禮旺,鬥笠黃兔毫

氣孔多均勻分布在毫紋頂端

釉面和胎色

二是柴燒建盞因為溫度不好控制,有差異,導致了建盞燒制出來的釉面呈色不易控制,表現出來色彩深深淺淺的效果,胎色也不均,而氣窯可以恆溫控制,因此燒出來釉面顏色穩定,整體的胎色均勻。

建盞大師危敏捷,束口柴燒黃金甲

外壁釉面極具層次感

柴燒黃金甲 底足圈處胎色不均

釉面觸感

三是柴燒的匣缽兩側有氣孔,使灰燼與火焰容易直接竄進窯內,在坯體上形成自然落灰,且九龍窯在建盞燒制上一直使用松木,松木富含松脂,在燃燒過程中揮發出來的松脂對陶瓷有滋潤作用,跟釉長時間高溫融合,燒出來的瓷器釉面含蓄、滋潤、有層次。電燒則因草木灰含量有限,燒制出的建盞釉面光澤度很強但缺少柴燒的溫潤質感。

建盞大師危敏捷,束口柴燒花月夜

釉面光澤度不強 但觸感溫潤

聽完柴燒與電燒的區別之後,小編提出了「柴燒和電燒,到底誰更美」這個怎麼回答都會得罪人的問題,危老師聽後笑著說:「把建盞比喻成美女,電燒建盞,是時尚漂亮的摩登女郎,展示的是一覽無餘的奔放美;而柴燒建盞則是極具古典神韻的東方美女,展現的是一種含蓄內斂的美,需要人細細品味。至於喜歡哪一種「美女」,全憑盞友們的個人喜好。」

危老師在為大家講述柴燒和電燒的區別

經由危老師這般回答,小編不禁感嘆:柴燒建盞是生活的寫照,你以為它代表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般的質樸,其實它也有著琴棋書畫詩酒花般的精緻。而這一切,皆在於你的內心是否願意去體味。

02

柴燒建盞的氣孔

氣孔的形成:在高溫中胚體的鐵析出,加入松木讓窯爐內產生一氧化碳,然後析出的鐵開始轉換,變成小斑,慢慢的小斑凝聚在一起最終形成大斑,氣孔就是析出的鐵留下的,簡單點說就是皮膚呼吸時產生的,多少都難避免,所以,建盞氣孔屬於正常現象。

氣孔並不是瑕疵,建盞的工藝決定成品會產生氣孔。建盞胎體使用的主要原料是含鐵量很高的粘土,並非其他瓷器使用的高嶺土,即使釉面玻化很好也不能把氣孔完全消除,古今的手藝人都不能。氣孔的存在,並不影響釉面完整性和日常使用。

建盞氣孔細節圖

相信有一些盞友會有「氣孔不是瑕疵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做不到接受氣孔」的想法,但建盞氣孔非常有利於茶湯的保溫,且建盞的氣孔可改善水質的功能。且氣孔為自然形成的細微凹孔,手摸上去是無感的,也不影響釉面完整性,而且氣孔還會增加透氣性。氣孔具有如此多好處,盞友們又何必介懷呢?

柴燒建盞成品

又有盞友會說:「氣孔的數量、直徑可以通過技術降低」,但小編要說氣孔是建盞產品都會有的現象,可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再說柴燒建盞的氣孔,因其密度小,透氣性好,具有過濾淨化的作用,可以吸附鈣鎂粒子,減少水的硬度,變得柔軟、甘醇。但值得注意的是,因此最好不要喝上好的巖茶,中低端即可,否則會破壞茶的特徵。也有不少盞友表示柴燒建盞喝生普洱是極佳的,可綜合生普洱中的苦味。

03

關於九龍窯

據危老師介紹,九龍窯長13m,共4個窯倉,4個窯倉隨坡度的增大而依次增大,其中頭尾兩個窯倉最為難燒。

九龍窯全貌

在滿倉的情況下可容納2500隻,但燒制時一般放置1800隻,成品率為20%左右。面對如此低的成品率,小編不禁疑問這樣成本豈不是太高。危老師只是輕描淡寫的說到:做柴燒,追求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我們的作品從原材料取用、器型到燒制技藝,全部遵循宋時古法,只是堅信著:柴燒既是瓷人的起點,也是我們追求的終點。敬佩之餘,小編不得不提的是:武夷建盞從九龍窯所拿之盞,為20%的成品裡的挑選出來的5%的精品,瓷人追求品質,武夷建盞亦是如此。瓷人對建盞負責,武夷建盞對客戶負責。

柴燒建盞成品

04

對自然資源的敬畏

建盞成品率那麼低,特別是柴燒,存在一定資源浪費的問題,在追求產品質量、對自然資源的敬畏,兩者之間,該怎麼平衡呢?危老師說, 這個問題,他們在蓋窯前,就已經考慮到了。九龍窯,是一座標準的階級式隔倉龍窯,它的一大特點,就是節能環保。

危敏捷老師正準備向窯中投柴

這與其獨特的窯位窯坡度有關,用不多的松柴,即可升到需要的溫度,而且每個倉都可以獨立開來使用。而且,每次燒窯,可以一窯多用不浪費,比如一窯可以同時燒建盞、珠光青瓷等不同瓷器。

同一窯倉燒制的建盞和珠光青瓷

同時,燒制的燃料也是採用木頭加工廠餘下的松木板皮,而松木板皮油脂性強,其落灰使釉面的觸感更加的溫潤。

05

遵循宋時古法

柴燒是最古老的建盞燒制工藝,既然是古老的工藝,自然也有其獨特的名俗文化。在開窯之前匠人要祭拜窯神,這個過程是一種敬畏,是匠人和窯的對話,旨在祈求窯神護佑,燒制出精美的盞。

危敏捷老師在祭拜窯神

危老師說到:窯的火候與溫度完全依賴人工控制,燒一次窯要有一整套經驗豐富班子集體協作,輪流負責投柴、運柴等等。

說到如何檢驗窯內溫度時,危老師說到很多窯口會用熱電偶溫度測試儀,但九龍窯堅持只用火標。火標,是古人燒窯時用來檢驗窯內溫度和坯件成熟情況的一種試片,是一種非常簡便有效的測溫器具。雖無儀器精準,但九龍窯的匠人們憑藉多年的燒制經驗僅觀測火片即可掌握窯內溫度和氣氛的變化。

九龍窯燒窯時所用火標

經過之前的介紹,大家不難知道九龍窯的柴燒作品從原材料取用、器型到燒制技藝,全部遵循宋時古法,原礦釉、柴燒、鐵胎、高溫還原成就的釉下斑紋,皆與宋盞同質,形似意似,古樸天然。除此之外,每一盞的底部款識都由危敏捷老師手刻完成,建盞的形成,人做一半,天賜一半,每一盞都有來自危老師手心的溫度。

危敏捷給自己起的藝名叫「貪墨瓷人」。可見他對於書法和瓷器的熱愛。由此,每一盞的證書都由老師親手書寫,似是將盞視為自己的掌上明珠,將其託付良人時寫下的叮囑。

危敏捷老師正手寫證書

危老師最後說到:如果說天目是世界陶瓷專家們的夢想,那麼柴燒建盞應該是陶瓷專家們夢想的至高點。

相關焦點

  • 揭秘九龍窯柴燒青瓷
    近日,武夷建盞再次邀請到了:九龍窯傳承人危威為我們解答「九龍窯柴燒青瓷」的知識。為何九龍窯既燒建盞也燒青瓷?▲九龍窯柴燒青瓷九龍窯柴燒青瓷危威老師高興的說到:九龍窯現為南平市柴燒示範基地▲九龍窯熊熊燃燒的窯火九龍窯的柴燒建盞如今在建盞界佔據了一席之地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青瓷的地位又何在呢?
  • 嚴格品控丨危敏捷九龍窯柴燒盞全面升級
    ▲坐落於武夷山腳下的九龍窯九龍窯柴燒建盞是五行的藝術九龍窯柴燒所涉及到的釉、柴、水、火、泥都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造物媒介,與中國傳統五行說中的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在某種角度上有著不謀而合的對應關係。
  • 柴燒建盞那麼貴,竟然是受它影響
    萬斤松柏枝燃燒時釋放的柏油及混合物附著在器具上形成的釉色,珍貴天然,不帶一點化學顏料。約7噸松木才能燒出一窯。因火候極難控制,且需連續燒制三天兩夜,每窯的成品率極低,故產品極其稀少珍貴。燒制建盞為何選擇松木,是因為松木燒出的火焰長、熱量高、灰粉少,有利於窯內溫度、氣氛更均勻地分布,從而保證窯內的器皿燒得多、快、透,而且更省柴。在燒制建盞時,往往以大松木劈成柴火,這樣不僅火力持久,含有的松油脂也很豐富;而且這種油脂還有一個難以替代的好處,可以達到滋潤釉面的目的。
  • 危敏捷|九龍窯柴燒作品-花月夜
    危敏捷堅持古法柴燒建盞。在如今陶瓷製品大多都是電窯或氣窯燒制的大環境下,甚至出於環保節能以及工藝上考慮,政府也是這樣引導的情況下,能真正從事柴燒建盞的窯口是非常少的。以建陽為例,有一千多家建盞燒制單位,但是使用柴燒燒制的不到十個。而九龍窯則在今年被正式評為「南平市柴燒示範基地」,這都要歸功於危敏捷老師團隊對古法燒制的堅守。
  • 柴燒的時代已經落寞,為什麼大師們還在堅持?揭開柴燒的神秘面紗
    建盞非遺匠人詹桂溪和他的龍窯柴燒建盞▼(視頻)十個人裡九個人不知道的瓷器?曜變建盞到底有什麼神秘之處?福利:私信回復「老盞」可免費獲取159套精美建盞老盞圖集柴燒,作為一種古老的陶瓷燒制技藝,它的發展與伴隨了中國瓷從粗放到精緻,由原始到高級的演化過程。
  • 建盞柴燒和電燒有什麼區別?用柴燒好還是電燒好?
    建盞和其他瓷器一樣,燒制方法分為柴燒和電燒,而柴燒和電燒有什麼區別呢,是用柴燒好還是電燒好?電燒建盞柴燒和電燒的區別:●柴燒自古以來就是工藝師傅所遵循的燒制技藝,而電燒則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燒制手段●柴燒和電燒其原料是完全一樣的,不過兩者的升溫方式不同,窯內的環境也就略不同,一般柴燒的釉面溫潤度會好於電燒。●柴燒出的建盞氣泡大小不一,有一定層次感,電燒出的建盞氣泡大小均勻密集。
  • 科普:龍窯柴燒建盞
    又因使用傳統柴火燒制,所以在燒的過程中有自然落灰,灰土板結在產品身上,出窯時灰頭土臉,難睹尊容,但上水一衝洗立即顯出質樸的本色,更為變幻莫測的色彩蒙上了一層不可預知的神秘。想要了解柴燒建盞,首先要了解以下幾點:1、龍窯燒制工藝龍窯始於商代,又稱長窯,是一種半連續式陶瓷燒成窯,它依一定的坡度建築,以斜臥似龍而得名。
  • 柴燒建盞的五大特點!
    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也使人們對瓷器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多人崇尚自然,追逐古樸;而柴燒又是符合這樣的審美標準,燒制出的建盞古樸脫俗。但是,你真的了解柴燒建盞嗎?一、什麼是柴燒?二、柴燒建盞有什麼特點?建盞燒制窯爐有許多種,龍窯燒制又有什麼其它特點呢?1、柴燒建盞釉斑雖然沒有電窯燒制現代油滴表面的華麗,但是柴燒盞的單調中細賞微妙豐富內在美襯託出古樸韻味,品茗時卻是別有神韻。2、柴燒盞在燒制過程中需要不斷加柴,導致了溫度忽高忽低,氣泡大小不一,有一定的層次感。
  • 建盞鑑別:柴燒更好?電燒和柴燒之間的區別,你真的了解嗎?
    很多人玩建盞,也知道柴燒的建盞更好。可是你知道為什麼嗎?柴燒與電燒的區別1.柴燒更加不好控制建盞柴燒的話,它的釉面色調會有所不同,而且機器燒制會更加均勻和緻密。建盞用柴火時,通常需要不斷添加柴火。那些用柴火做飯的人都知道,控制火勢並不容易。
  • 購買建盞的人那麼多,為什麼都追著買柴燒建盞?建議你看完這5點
    建盞是我國黑釉瓷器的傑出代表,其本身就有著獨特的魅力讓人為之神往,再加上燒制工藝的特殊性,就更加為它增添了一抹神秘古樸的色彩。而柴燒無疑是建盞燒制技藝中最為頂尖的,作為我國最為古老的燒制技藝之一,柴燒始終秉承著自己原始的古拙質樸和渾然天成,在千年後的今天依舊大放異彩,成為了建盞界炙手可熱的新寵兒。可關於柴燒,對於許多剛入門不久的盞友都還是一知半解,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探索柴燒跨越千年的秘密。
  • 他重燃800年建盞龍窯柴燒之火,日本陶藝大師為之折服!
    建盞與宋時鬥茶的風尚息息相關,這種厚重、大氣的茶盞,不僅將中國的黑瓷文化輻射至整個東亞文化圈,而且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正所謂「龍窯柴燒,入窯一色,出窯萬千」,曜變、油滴、兔毫、鷓鴣斑,每隻建盞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 柴燒建盞的窯變與茶變色彩
    【壹盞香茗】 柴燒窯變建盞建盞的一生,無處不充斥著變化與未知。千百年來,建盞的胎土、釉料、製作工藝幾乎沒有發生過變化,但其燒制出來的器具外觀、釉面色彩卻千變萬化,不相雷同。從一團泥土到精美瓷器,建盞始終在追求不變中的變。無論是柴燒龍窯中的火土共舞,還是白瓷蓋碗中的茶盞相碰,未知與奇趣,始終與建盞如影隨形。
  • 柴燒建盞只是一個噱頭嗎?具體的柴燒工序如何?又有什麼意義?
    建盞,作為黑瓷燒制技藝的頂峰,曾經宋徽宗趙佶欽定的御用茶器,在宋代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盞」。雖然經過八百年之久的斷燒,但現在建盞還是重現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而現在從事燒制建盞的匠人當中,根據不同的創作思想和風格,分出了不同的流派。古法「柴燒」便是其中之一。探索柴燒建窯位於福建建陽水吉鎮,故燒制出來的茶器被稱為建盞。以本地特有的高含量鐵元素黏土,燒制風格獨特的釉瓷而著稱,建盞是為代表瓷器,為宋徽宗所喜愛。
  • 何為柴燒?柴燒建盞有何難度?傳統柴燒和電燒、氣燒有什麼區別?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柴燒建盞的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此,同樣燒成難度的體現也在於此。任意選擇一個柴燒盞,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即便是同一窯內的建盞,釉色斑紋的變化都有可能天差地別。何為柴燒?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最重要的燃料就是木材,燒制瓷器時把木灰與火分開,避免直接接觸,使釉色外觀一致。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是形成柴燒盞體表色澤的最重要因素。燒制過程中產生的火痕,自然也就成為人工難以達成的美妙紋路。柴燒建盞有何難度?
  • 柴燒建盞憑什麼價格是電燒的十倍,貴在哪,你更喜歡柴燒還是電燒
    建窯建盞始燒於唐末五代時期,興盛於兩宋及元初。在宋朝的鬥茶風潮下,被推上了至高無上的位置。千年前建盞以鐵胎傲然出世,如今以變幻莫測的釉色卓越超群。加之柴燒而成的建盞古拙質樸,體現了宋代美學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
  • 無恙窯 柴燒建盞丨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
    #建盞楊建平,建盞工藝美術師,南平市第一屆民間工藝美術名藝人,其作品復古典雅、釉色鮮明、花色獨特,深受海內外建盞愛好者的青睞,多次獲得過國內外工藝獎項,具有很大的收藏價值。楊師傅在龍窯柴燒建盞的燒制技藝上尤為擅長,同樣的原料,在相同的龍窯,置於不同的窯位、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燒出的建盞釉色光彩變幻莫測,截然不同。
  • 建盞怎麼看好壞?為何大家越來越喜歡柴燒盞,柴燒盞有啥特點?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瓷器燒制技藝,柴燒的作品往往有著不同其他瓷器,非常獨特的魅力。 雖然這種燒制方法與現在的環保理念,或多或有一點違背,不能像以前那樣,成規模的燒制,但是盞友們對柴燒建盞的喜愛,還是一點沒減少。
  • 建盞電燒和柴燒有何區別?怎樣判斷柴燒還是電燒,兩者誰更好?
    建盞柴燒與電燒是現在比較常用的兩種燒制工藝,也是讓盞友跟收藏者比較難以區分,無法評判孰好孰壞的根本認知點。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建盞柴燒與電燒的區別以及產品的不同。柴燒一般來說,柴燒作為中國最傳統的燒制方式,凡是用柴為燃料燒成的建盞,都能被稱為柴燒建盞。柴燒建盞的缺點在於溫度不好控制!
  • 白話建窯建盞龍窯柴燒工藝
    首先聲明一點,本文僅代表習古堂官方的觀點,是我們根據平時燒制龍窯的經驗給大家做一次深入簡出的工藝解釋,方便喜歡建盞的朋友們更好的了解龍窯盞的整個製作工藝。龍窯柴燒建盞應該給它分成兩個部分解釋,一個是窯外的工藝,一個是窯內的工藝。
  • 知識貼:傳統柴燒建盞和現代燒制建盞有哪些具體的區別?
    隨著建盞這種喝茶工具日益在我們的生活中普及,很多人都想了解關於建盞的很多相關知識,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古代傳統柴燒建盞和現代設備燒制的建盞的一些區別,今後有朋友需要入手後者收藏建盞的時候可以更好的進行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