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鑑別:柴燒更好?電燒和柴燒之間的區別,你真的了解嗎?

2020-12-20 建盞百事通

很多人玩建盞,也知道柴燒的建盞更好。

可是你知道為什麼嗎?

柴燒與電燒的區別

1.柴燒更加不好控制

建盞柴燒的話,它的釉面色調會有所不同,而且機器燒制會更加均勻和緻密。

建盞用柴火時,通常需要不斷添加柴火。那些用柴火做飯的人都知道,控制火勢並不容易。同樣的,在燒成窯的過程中,窯中的溫度將上升和下降,並且燒成的杯子的溫度將有很大的變化。

柴燒難以控制各種類型的釉的顏色。

而作為現代燒制工藝,電燒與傳統的柴燒相比:在燒成過程中,可以將氣窯控制在恆定溫度下,因此燒成的顏色是穩定的。

2.柴燒可以形成天然的灰色釉

用柴燒通常會產生灰燼,這些灰燼會衝入窯中。

經過長時間的燃燒,木材會在高溫下與灰燼融合,形成天然的灰釉並變得光澤。柴燒將建盞變得具有一定的分層感,並且其孔隙將比電燒的多。

層次豐富,釉面變得粗糙而有力。這是柴燒的特點。

3.柴燒會使得釉變得更加厚重

柴燒建盞受到了匣缽的束縛,釉色會帶點瓷感,其表面與電燒的建盞形成鮮明對比。 機器燒制的建盞將相對多彩但較薄,而木材燒制的建盞又厚又溫潤。

柴燒建盞無疑是巧妙的。

柴燒的方法似乎難以控制,但在成品中又產生了一種自然之美。 與木材燃燒相比,電燃燒可以滿足某些人對完美的追求。

但是更多人更喜歡的是不完美。

很多當代匠人都用的柴燒,一盞難求,有需要可以私我~

大師建盞推薦

相關焦點

  • 建盞電燒和柴燒有何區別?怎樣判斷柴燒還是電燒,兩者誰更好?
    建盞柴燒與電燒是現在比較常用的兩種燒制工藝,也是讓盞友跟收藏者比較難以區分,無法評判孰好孰壞的根本認知點。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建盞柴燒與電燒的區別以及產品的不同。也正是由於溫度與火焰的不可完全控制,很多人會覺得柴燒的難度會比電燒的難,也因為古代都是柴燒,所以很多人會誤認為柴燒比電燒的要正宗。不過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實際上,柴燒建盞的難度已經大大降低了。電燒與柴燒種種苛刻的燒制條件相比,電燒就簡單多了。
  • 建盞柴燒和電燒有什麼區別?用柴燒好還是電燒好?
    建盞和其他瓷器一樣,燒制方法分為柴燒和電燒,而柴燒和電燒有什麼區別呢,是用柴燒好還是電燒好?電燒建盞柴燒和電燒的區別:●柴燒自古以來就是工藝師傅所遵循的燒制技藝,而電燒則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燒制手段●柴燒和電燒其原料是完全一樣的,不過兩者的升溫方式不同,窯內的環境也就略不同,一般柴燒的釉面溫潤度會好於電燒。●柴燒出的建盞氣泡大小不一,有一定層次感,電燒出的建盞氣泡大小均勻密集。
  • 何為柴燒?柴燒建盞有何難度?傳統柴燒和電燒、氣燒有什麼區別?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最重要的燃料就是木材,燒制瓷器時把木灰與火分開,避免直接接觸,使釉色外觀一致。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是形成柴燒盞體表色澤的最重要因素。燒制過程中產生的火痕,自然也就成為人工難以達成的美妙紋路。柴燒建盞有何難度?
  • 柴燒建盞憑什麼價格是電燒的十倍,貴在哪,你更喜歡柴燒還是電燒
    這種古老的燒制技術隨著建盞的繁榮而復興,重新受到市場的追捧,被新一代陶藝人所傳承。並且就目前的市場來看,柴燒建盞普遍比電燒盞來的貴,那究竟柴燒建盞貴在哪裡?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分析下。遵循古法技藝燒制首先柴燒是一種延續宋代的古法燒制方式,以松柏木為燃料。
  • 知識貼:傳統柴燒建盞和現代燒制建盞有哪些具體的區別?
    隨著建盞這種喝茶工具日益在我們的生活中普及,很多人都想了解關於建盞的很多相關知識,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古代傳統柴燒建盞和現代設備燒制的建盞的一些區別,今後有朋友需要入手後者收藏建盞的時候可以更好的進行鑑別。
  • 建盞是什麼?柴燒盞一定比電燒盞好?建盞是越貴越好嗎?
    柴燒一定比電燒好嗎? 拋開情懷這種主觀印象不談,電窯和柴窯本質上還是科技的局限性。柴燒和電燒最大的差距,主要就是「精密度」。 建盞花色對於還原氣氛和溫度是很敏感的,而電窯的控制方法精密度高,更能抓住某些微妙的臨界點,因此現在燒制的斑紋比宋代建盞更加絢爛。
  • 科普:龍窯柴燒建盞
    想要了解柴燒建盞,首先要了解以下幾點:1、龍窯燒制工藝龍窯始於商代,又稱長窯,是一種半連續式陶瓷燒成窯,它依一定的坡度建築,以斜臥似龍而得名。龍窯採用自然通風方式,選用松木為燃料,火借風勢,窯溫可達1300度以上,能形成豐富落灰和滋潤肥厚的釉層,且有很好氧化窯氛,燒制的器物色彩變化豐富,透氣性好,材質穩定,且每件器物獨一無二,有很好收藏性和實用性。2、龍窯柴燒特點①柴燒不較現代電燒華麗,但古樸有雅韻。
  • 解讀丨九龍窯傳承人帶你揭開柴燒建盞的神秘面紗
    柴燒作品體表的色澤完全來自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藉由自然落灰留在作品上形成一種自然落灰釉,燒制過程留下的火痕,也為作品構成人工難以達成的美妙紋路。火與木的交融 自然落灰▼▼▼傳統柴燒和電燒所表現出來有什麼區別呢?
  • 建盞怎麼看好壞?為何大家越來越喜歡柴燒盞,柴燒盞有啥特點?
    今天講的話題,也有關於此,大家喜歡建盞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柴燒建盞有何特點?首先,為什麼大家越來越喜歡柴燒盞?眾所周知,柴燒建盞相對於電燒、氣燒,精品更少,成品率更加低,價格自然也會高一些。因此玩柴燒盞,不光是看它能不能養出七彩寶光,而且是玩它的老味和斑紋。
  • 除了受到盞友追捧的柴燒 建盞還有哪些燒制技藝?
    即使是同一配方在不同的燒成條件和氣氛下,也會發生不同的反應,所以說燒窯成功與否決定了建盞品質的優劣。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目前建盞市場的三大主流燒法:傳統的柴燒以及現代的電燒、氣燒。1. 柴燒柴燒是一種延續宋代的古老燒制方法,以松柏木為燃料。
  • 柴燒建盞的五大特點!
    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也使人們對瓷器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多人崇尚自然,追逐古樸;而柴燒又是符合這樣的審美標準,燒制出的建盞古樸脫俗。但是,你真的了解柴燒建盞嗎?一、什麼是柴燒?日常飲茶中,柴燒茶碗比其它窯爐燒制的茶碗器型更加厚樸。3、胎體油潤、自然細膩,因為選用富含油脂高的松柴燒3天3夜,所以不乾澀、不呆板。全手工拉坯和修胎,從宋代建盞對比甄選經典器型,全原礦鐵胎柴燒與宋代建盞同質,裡胎髮黑,釉面乃原礦高溫內還原的釉下斑紋。三、柴燒建盞價格為什麼昂貴?
  • 柴燒撞上氣燒,你還在傻傻分不清?看完這三點秒破建盞迷局!
    建盞在燒制過程中,因窯爐結構、燒成溫度、冷卻方法、窯內氣體成分及濃度的變化等等因素,使得建盞釉色和紋樣的形成各具特色。即使是同一配方在不同的燒成條件和氣氛下,也會發生不同的反應,所以說燒窯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建盞品質的優劣。
  • 柴燒的時代已經落寞,為什麼大師們還在堅持?揭開柴燒的神秘面紗
    建盞非遺匠人詹桂溪和他的龍窯柴燒建盞▼(視頻)十個人裡九個人不知道的瓷器?曜變建盞到底有什麼神秘之處?福利:私信回復「老盞」可免費獲取159套精美建盞老盞圖集柴燒,作為一種古老的陶瓷燒制技藝,它的發展與伴隨了中國瓷從粗放到精緻,由原始到高級的演化過程。
  • 柴燒建盞只是一個噱頭嗎?具體的柴燒工序如何?又有什麼意義?
    而現在從事燒制建盞的匠人當中,根據不同的創作思想和風格,分出了不同的流派。古法「柴燒」便是其中之一。探索柴燒建窯位於福建建陽水吉鎮,故燒制出來的茶器被稱為建盞。以本地特有的高含量鐵元素黏土,燒制風格獨特的釉瓷而著稱,建盞是為代表瓷器,為宋徽宗所喜愛。
  • 李有興——龍窯柴燒的匠人心
    建盞非遺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離不開淳樸踏實的建盞工藝人,他們秉持著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專注認真的精神,勤勤懇懇、日以繼夜的堅守在窯邊,等待出窯時的驚喜,也等待燒盞歲月中的回饋。李有興師傅李有興師傅生長於建窯遺址邊,從小對建盞就有天然好感,那一片片殘缺不全卻五彩斑斕的建盞殘片,織就了他童年繽紛的夢,他由最開始的淺顯審美趣味到後來逐漸了解建盞文化與歷史,再到收藏老盞
  • 柴燒,真的只是一個「噱頭」嗎?
    建盞作為我國黑瓷技藝的巔峰之作,著有「天下第一盞」之美名。它曾是宋徽宗欽點的皇室御用品,在宋代享有無上地位。經歷了800年的斷燒之殤,慶幸建盞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視線之中。在如今從事建盞燒制的匠人當中,按照不同的創作理念和風格分出了許多流派。有一派,便是主張「復古」的「柴燒派」……
  • 柴燒魅力何在?一窯僅存數十隻 除了珍貴還有「真貴」
    ▲金繕結合犀皮漆髤飾柴燒茶器說到柴燒瓷器就不得不提柴燒建盞,建盞成品率低,柴燒建盞成品率更低,但近年來想要入手柴燒建盞的人卻越來越多。有人說,正是因為這樣低的成品率才使得柴燒建盞的魅力越來越大,畢竟物以稀為貴,但事實是這樣嗎?
  • 白話建窯建盞龍窯柴燒工藝
    首先聲明一點,本文僅代表習古堂官方的觀點,是我們根據平時燒制龍窯的經驗給大家做一次深入簡出的工藝解釋,方便喜歡建盞的朋友們更好的了解龍窯盞的整個製作工藝。龍窯柴燒建盞應該給它分成兩個部分解釋,一個是窯外的工藝,一個是窯內的工藝。
  • 柴燒建盞的窯變與茶變色彩
    【壹盞香茗】 柴燒窯變建盞建盞的一生,無處不充斥著變化與未知。千百年來,建盞的胎土、釉料、製作工藝幾乎沒有發生過變化,但其燒制出來的器具外觀、釉面色彩卻千變萬化,不相雷同。從一團泥土到精美瓷器,建盞始終在追求不變中的變。無論是柴燒龍窯中的火土共舞,還是白瓷蓋碗中的茶盞相碰,未知與奇趣,始終與建盞如影隨形。
  • 柴燒建盞那麼貴,竟然是受它影響
    建盞斑紋非人工編造,而是來自大自然,來自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它完全突破過去對陶瓷的審美觀,作品表現的是歸於本原的美,是素雅大氣的藝術品········建盞的成品率極低,就是電窯燒制的成品也少之又少,更別說是柴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