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品控丨危敏捷九龍窯柴燒盞全面升級

2020-12-20 武夷建盞

導語

從2018年7月份新的一窯開始,危敏捷老師每月每窯的作品數量,將嚴格控制在50隻內。

▲危敏捷柴燒孤品 花月夜

如今危敏捷老師宣布嚴格將每月每窯數量把控在50隻內其中包含了:絕品級作品3隻;孤品級作品9隻;珍品級作品38隻.

對建盞精品的嚴格篩選,危敏捷柴燒作品的稀缺性將更為明確。而其表示此舉只為將秉承祖上先賢們的腳步,把九龍窯的傳統工藝,盡力的保留和傳承下來。

九龍窯的前世今生

松溪的九龍窯古窯始建於北宋,興盛於南宋,是閩北著名瓷窯之一。九龍窯古窯是福建名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松溪九龍窯窯址

相傳第一座松溪瓷窯建成,燒制瓷器時,滾滾濃煙猶如蛟龍般騰空而起,其為九故得名「九龍窯」。古代九龍窯以青瓷和黑釉瓷這兩種鐵系釉組成。此窯盛產「珠光青瓷」在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名揚海外,並深得當時的日本僧人喜愛。

▲九龍窯

身為土生土長的松溪人,危敏捷為自己的家鄉居然藏著這樣的寶藏內心激動不已,進而有了恢復古窯的念頭 。其團隊重拾先祖的技藝,於二零零九年在武夷山山腳下安了家,在一片青山綠水之中建了九龍窯,專心做純手工的柴燒建盞,重燃熊熊窯火。

▲坐落於武夷山腳下的九龍窯

九龍窯柴燒建盞是五行的藝術

九龍窯柴燒所涉及到的釉、柴、水、火、泥都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造物媒介,與中國傳統五行說中的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在某種角度上有著不謀而合的對應關係。

九龍窯柴窯本身的結構集技術與藝術與一體,是人類智慧與情感的結晶,也是人與自然、神靈進行對話的橋梁。

▲九龍窯熊熊燃燒的窯火

▲九龍窯全貌

一直以來,危敏捷老師潛心於對傳統鐵系釉的研究,堅持選用原礦材料。連淘洗泥礦、釉礦的水都是純天然的山泉水。

危敏捷老師,是經得起歲月的錘鍊,耐得住性子,守得穩初心去做一件件優秀的柴燒作品的。

對古法燒制的堅守

其實,如今的陶瓷製品,大多都是電窯或氣窯燒制的。出於環保節能以及工藝上考慮,政府也是這樣引導的。能真正從事柴燒建盞的窯口是非常少的,以建陽為例子,據統計有一千多家建盞燒制單位,但是燒制柴燒建盞的企業不到十個,少量建盞藝人在嘗試建盞柴燒。所以直接導致市面上真正的柴燒建盞也很少。但可喜的是:九龍窯現為南平市柴燒示範基地。這都要歸功於危敏捷老師團隊對古法燒制的堅守。

▲九龍窯燒窯實況

由於柴燒建盞成本高成品率極低,很多建盞工廠把已經成瓷的建盞放到柴窯裡過火(燒4個小時左右),算作柴燒建盞。正因為燒制工藝和成本的區別,所以,市面上或淘寶上的柴燒建盞不僅有幾百幾千上萬的,還有幾塊幾十塊的。

▲淘寶上的「柴燒建盞」

九龍窯的柴燒作品從原材料取用、器型到燒制技藝,全部遵循宋時古法。

▲柴燒建盞出窯

其實就建盞事先的手拉胚就是個不小的工程,危敏捷老師之子危威曾向筆者介紹,即使團隊協作,建盞是拉坯工作不出半月是不能完成的。

純手工拉坯製作的建盞,每隻盞的大小厚薄、尺寸高低、形狀曲線略有差異,但正是如此,也使得每盞皆為獨一無二。

▲危威老師正潛心拉坯

柴窯的入窯量比起通常的電窯來說多出幾十上百倍,燒制柴窯動輒幾千上萬的入窯量。九龍窯長13m,共4個窯倉,4個窯倉隨坡度的增大而依次增大,其中頭尾兩個窯倉最為難燒。

▲九龍窯窯倉外觀

在滿倉的情況下可容納2500隻,但燒制時一般放置1800隻,成品率為20%左右。

且如今危敏捷老師嚴格將每月每窯數量把控在50隻內其中包含了:絕品級作品3隻;孤品級作品9隻;珍品級作品38隻.

▲危敏捷柴燒花月夜作品

面對這樣的決定,成本豈不是太高?危老師只回答道:做柴燒,追求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我們的作品從原材料取用、器型到燒制技藝,全部遵循宋時古法,只是堅信著:柴燒既是瓷人的起點,也是我們追求的終點。

▲危敏捷柴燒花月夜作品

這座武夷山中的柴窯,裝著危敏捷的弘揚夢想,也裝著他對九龍窯難以言表的情感。

對柴燒建盞的升級

九龍窯柴燒建盞在原礦釉、柴燒、鐵胎、高溫還原成就的釉下斑紋,皆與宋盞同質,形似意似,古樸天然。

▲危敏捷柴燒花月夜作品

每一盞的底部款識都由危敏捷老師手刻完成,建盞的形成,人做一半,天賜一半,每一盞都有來自危老師手心的溫度。

▲危敏捷老師正手刻建盞款識

危敏捷老師給自己起的藝名叫「貪墨瓷人」。可見他對於書法和瓷器的熱愛。九龍窯燒制的每盞皆有一張危敏捷老師的手寫證書。如今,證書全面升級:

每件作品都將採用專屬的包裝和證書包含有一圖一盞照片證書裱裝好的捲軸證書且每件作品將會手寫上唯一的編號和作品名稱內容

▲危敏捷老師作品捲軸證書

▲武夷建盞實拍

對建盞精品的嚴格篩選,以及對建盞危敏捷柴燒作品的稀缺性將更為明確,收藏價值更是不言而喻。

武夷建盞與危敏捷老師緊密合作,九龍窯所出精品,皆優先提供給武夷建盞平臺的盞友收藏。瓷人追求品質,武夷建盞亦是如此。瓷人對建盞負責,武夷建盞對盞友負責。本期武夷建盞便向各位盞友推薦:

建盞大師危敏捷,孤品花月夜作品

全手工拉坯修胎,富於變化,更顯匠心之獨具,胎體油潤,自然細膩,因為選用富含油脂的松木做燃料燒制三天三夜而成,作品從原材料取用、器型到燒制技藝,全部遵循宋時古法,原礦釉、柴燒、鐵胎、高溫還原成就的釉下斑紋,皆與宋盞同質,形似意似,古樸天然。

肉眼就可看到晶花 ,立體感強。花月夜的美,美得柔和自然,顯微鏡下呈現的暖黃色,低調卻驚豔了眼眸,沉澱了浮華,給人一種沉穩寧靜的感覺。

此盞實屬難得!如有意與此盞結緣的藏友,可私信或評論武夷建盞進行諮詢

相關焦點

  • 危敏捷|九龍窯柴燒作品-花月夜
    個人榮譽:2013年 作品《鷓鴣盞》《陶瓷書法筆洗》均獲「國信·百花杯」作品銀獎;2014年 作品《青瓷書法筆洗》獲「第九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銅獎;2014年 作品《福壽瓶》獲「工藝美術『百花杯』」銀獎;
  • 解讀丨九龍窯傳承人帶你揭開柴燒建盞的神秘面紗
    說起建盞,相信許多盞友已是瞭然於胸但談及柴燒建盞,只怕是窺見一斑因此,武夷建盞邀請到了:九龍窯掌門人建盞大師危敏捷的兒子危威來到武夷建盞展廳為大家解讀柴燒建盞,小編將其所授知識做了整理如下再說柴燒建盞的氣孔,因其密度小,透氣性好,具有過濾淨化的作用,可以吸附鈣鎂粒子,減少水的硬度,變得柔軟、甘醇。但值得注意的是,因此最好不要喝上好的巖茶,中低端即可,否則會破壞茶的特徵。也有不少盞友表示柴燒建盞喝生普洱是極佳的,可綜合生普洱中的苦味。
  • 揭秘九龍窯柴燒青瓷
    近日,武夷建盞再次邀請到了:九龍窯傳承人危威為我們解答「九龍窯柴燒青瓷」的知識。為何九龍窯既燒建盞也燒青瓷?九龍窯是福建名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晚唐五代時期,松溪受到戰爭波及同時也打開了對外交流,後逐漸聚居為城邑。當時龍泉青瓷已經獨步天下,紛紛的仿效他生產青瓷工藝。而九龍窯是由龍泉的張氏人家帶來工藝至松溪所建。所以古時九龍窯便既燒青瓷也燒黑釉茶盞。
  • 柴燒建盞那麼貴,竟然是受它影響
    龍窯柴燒星漢盞·(作)危敏捷01燒制匠人需要在白天和晝夜進行還原焰燒制,而龍窯柴燒過程需要不斷的加柴,溫度升溫快,降溫也快,還原焰溫度也不易控制。顯微鏡下的龍窯柴燒花月夜盞,結晶宛如小雛菊九龍窯傳承人危敏捷老師說到:做柴燒,追求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老師的作品從原材料取用、器型到燒制技藝,全部遵循宋時古法,只是堅信著:柴燒既是瓷人的起點,也是我們追求的終點。
  • 為何大家越來越喜歡柴燒盞,柴燒盞有啥特點?
    柴燒建盞有何特點?首先,為什麼大家越來越喜歡柴燒盞?眾所周知,柴燒建盞相對於電燒、氣燒,精品更少,成品率更加低,價格自然也會高一些。因此玩柴燒盞,不光是看它能不能養出七彩寶光,而且是玩它的老味和斑紋。那柴燒建盞真有如此之後嗎?這看起來不就是一隻小小的黑碗嗎?
  • 柴燒建盞憑什麼價格是電燒的十倍,貴在哪,你更喜歡柴燒還是電燒
    並且就目前的市場來看,柴燒建盞普遍比電燒盞來的貴,那究竟柴燒建盞貴在哪裡?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分析下。遵循古法技藝燒制首先柴燒是一種延續宋代的古法燒制方式,以松柏木為燃料。這也充分說明了在傳統的柴燒技藝中匣缽確實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保護作用。燒製成本大,成品率低對於近年來柴燒盞在市場中的價格普遍比電燒的貴,主要也是因為柴燒盞成品量低。
  • 柴燒盞一定比電燒盞好?建盞是越貴越好嗎?
    而建盞所帶有的特色,兔毫、鷓鴣斑之類的紋理,必須用本地材料才能燒制而成,外地茶盞沒法達到這個水平,尤其是曜變盞。 仿製品成不僅價格低廉、成品率高,而且顏色花裡胡哨,不懂行的朋友很容易被繞進去。當然這種盞也很受歡迎,畢竟之前沒接觸過這些,加上又便宜。
  • 視頻賞析|習古堂頂級通天龍窯柴燒慶賀祖國70華誕
    挑百盞擒玉龍,駕玉龍遠離塵囂。觀千盞現絲雨,賞絲雨寧靜致遠。破萬盞乃星河,上星河雄視天下,習古堂通天龍窯柴燒收藏級三步曲。習古堂的龍窯就是第一種,完全復原宋代龍窯的結構和燒制,整個窯依山而建,窯內通透,沒有隔間,這樣的窯,窯內溫度和氣氛都變化多端,難以掌控,成品率極低,絕大多數是殘次品或雜色釉盞,但偶得的精品呈現出來的藝術美感是其它柴窯或電窯不可比擬的,胎底柴味十足,釉面溫潤如玉,斑紋古樸典雅。
  • 何為柴燒?柴燒建盞有何難度?傳統柴燒和電燒、氣燒有什麼區別?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柴燒建盞的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此,同樣燒成難度的體現也在於此。任意選擇一個柴燒盞,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即便是同一窯內的建盞,釉色斑紋的變化都有可能天差地別。何為柴燒?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最重要的燃料就是木材,燒制瓷器時把木灰與火分開,避免直接接觸,使釉色外觀一致。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是形成柴燒盞體表色澤的最重要因素。燒制過程中產生的火痕,自然也就成為人工難以達成的美妙紋路。柴燒建盞有何難度?
  • 柴燒建盞的窯變與茶變色彩
    【壹盞香茗】 柴燒窯變建盞無論是柴燒龍窯中的火土共舞,還是白瓷蓋碗中的茶盞相碰,未知與奇趣,始終與建盞如影隨形。【壹盞香茗】 太保綠 柴燒窯變建盞建盞一生中有兩次非常重要的變化:窯變和茶變,最令人驚嘆和讚美之處便在於,這些變化均呈現出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天工之勢。
  • 李有興——龍窯柴燒的匠人心
    由電窯走向龍窯,從電燒走向柴燒,他知道,這期間要付出很多辛苦的嘗試和潛心的研究,這或許就是燒盞人鍾情復古卻難以言表的理由吧。都說龍窯柴燒是向天祈求的偶然之美,把追逐不可預知的美妙體現到了極致,李師傅正是在自己的龍窯柴燒中找尋著這樣一種土與火的天然聯結,將自然的極簡元素融入到作品中,燒出來非凡並深刻的美……
  • 柴燒| 你有「柴燒杯」控的情結嗎
    對於有講究的茶人來說擁有一個自己心儀的柴燒主人杯是一件特別令人興奮的事情,從這個柴燒杯的材質是否高級,造型是否獨特,繪圖是否別致,工藝是否精湛等信息裡,第一眼就能判斷出杯子主人喜歡的類型、偏愛的顏色、審美品味以及身份地位等。
  • 柴燒建盞的五大特點!
    依照古法,經三天三夜高溫龍窯柴燒,最後幻化成絢麗奪目的精品,成品於萬分中之幾。故有說龍窯是瓷器搖籃。影青、黑釉瓷等大都是在龍窯裡燒成的。柴燒盞釉面光滑完全來自窯內火候,土胎,草木灰的融合,成為一件件巧奪天工的瓷器藝術品,燒制過程留下的火痕,是柴燒盞人工難以構成的玄妙之處。一捧坯土的鳳凰涅槃猶如激蕩起伏的人生,歷經千錘百鍊,方成大器。
  • 白話建窯建盞龍窯柴燒工藝
    龍窯柴燒建盞應該給它分成兩個部分解釋,一個是窯外的工藝,一個是窯內的工藝。窯外篇:窯外工藝(準備工作)會受到兩大因素的制約,第一個就是原料的制約(泥料和釉料)第二個是窯體的制約。我們逐一分析!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其他木柴作為燃料,一樣可以燒制出帶結晶的建盞,只是釉面呈現的效果不如松木柴燒出來的那般有韻味。這裡所說的木柴制約關鍵在於木柴的乾濕度,這個把控非常重要,要根據季節,天氣來決定。正常來說,乾旱季節木柴不需要幹透,雨季木柴相對要乾燥一些。沒有把握好木柴的乾濕度,會直接影響成品率。
  • 科普:龍窯柴燒建盞
    2、龍窯柴燒特點①柴燒不較現代電燒華麗,但古樸有雅韻。②燒制過程中需要不斷添加木柴,難以保持恆溫。因此釉面氣泡也大小不一,富有層次。③柴燒用含油脂量高的松柴連燒三天三夜,豐富的油脂使胎體不乾澀,油潤細膩。
  • 知識小課堂丨柴燒紫砂被追捧,憑什麼?
    第一眼看到柴燒壺,也許它並不會給人驚豔的感覺,但使用了幾次之後,當初的那種粗茁卻變成了一種難得的沉穩與古樸。古代想要燒一窯好瓷極為困難,因為沒有精準的儀器,無法把控火候,所以那個年代的人們追求的是沒有落上窯灰外表光潔的瓷器。歲月輪轉,如今的我們在用久了那些精緻細膩的器具之後,卻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充滿火木荒野氣息的柴燒器品。
  • 柴燒建盞只是一個噱頭嗎?具體的柴燒工序如何?又有什麼意義?
    雖然經過八百年之久的斷燒,但現在建盞還是重現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而現在從事燒制建盞的匠人當中,根據不同的創作思想和風格,分出了不同的流派。古法「柴燒」便是其中之一。探索柴燒建窯位於福建建陽水吉鎮,故燒制出來的茶器被稱為建盞。
  • 無恙窯 柴燒建盞丨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
    楊師傅在龍窯柴燒建盞的燒制技藝上尤為擅長,同樣的原料,在相同的龍窯,置於不同的窯位、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燒出的建盞釉色光彩變幻莫測,截然不同。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楊建平師傅的每隻龍窯柴燒建盞都有不同的臉譜,每隻建盞都具有獨特的個性,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
  • 柴燒的時代已經落寞,為什麼大師們還在堅持?看懂這三點就夠了
    其次柴燒盞釉面光滑完全來自窯內火候,土胎,草木灰的融合,在高溫烤制下的落灰掉落依附在坯體之上,形成溫澤光潤、層次豐富的自然灰釉,成為一件件巧奪天工的瓷器藝術品。歷經窯火燒制過的盞器,火焰流竄在坯體上烙下的吻痕和木柴燃燒後灰燼產生的落灰釉,整體呈現著粗獷自然的質感、樸拙敦厚的色澤、深沉內斂的古雅,帶給創作者更多的驚喜和藝術享受,是柴燒盞人工難以構成的玄妙之處,也是電窯或瓦斯窯所不能及的。
  • 柴燒魅力何在?一窯僅存數十隻 除了珍貴還有「真貴」
    ▲陸金喜·柴燒黑釉彩滴三者燒制出的建盞各有特色,電燒與氣燒因更易控制溫度,達到恆溫的條件,所以其盞身氣泡大小均勻,但柴燒因燒制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加柴,溫度時高時低,所以其盞身氣泡大小不一且有一定的層次感;釉面上,電燒與氣燒因可以恆溫控制,所以其盞釉面顏色較為穩定,形成花紋變化較小,而柴燒則因溫度差異大,致使其盞身釉色出現深深淺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