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的「脫貧故事會」

2020-12-11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曹怡然 通訊員 吳雙

  9月1日下午5點多,南陽市宛城區金華鎮徐堂村,結束了開學第一天課程的孩子們陸續放學往家趕,幾個調皮的幼童在房前屋後與小狗嬉鬧,村支書張海群招呼了幾個正在路邊嘮嗑的村民,搬了十來把椅子和一張小木桌放在村口的遊園邊,有村民邊搬邊向張海群打聽:「這是弄啥呀?」

  「弄啥哩,請大家來聽說書哩,你一會兒也得發個言啊!」張海群一邊掛條幅一邊和村民打趣。張海群所說的『說書』,其實是宛城區委宣傳部開展了近十年的「百姓宣講團」志願服務活動。當天,宣講團團長梁海磊要為徐堂村村民作「脫貧攻堅奔小康」專題宣講,闡述開展志智雙扶的重要意義。

  梁海磊簡單跟村民做了個自我介紹後,就直奔主題站在人群中開講啦。「大家知道在咱們金華鎮西邊的溧河鄉,有個叫十里舖的村子,村裡有個叫張久愛的貧困戶,2015年、2016年,張久愛的丈夫和母親相繼患癌去世,留下多年治病欠下的外債和一雙正在讀書的兒女。2016年被確定為貧困戶後,張久愛一家享受到了低保、醫保救助、教育補貼、公益崗位等扶貧政策,張久愛還去參加了家政公司的培訓,幹起了專業保潔員,生活雖然拮据但總算慢慢走上正軌。」

  「2017年夏天,張久愛的兒子高考後被西北工業大學錄取,學校老師跟她說這是全國『985』『211』的重點大學,張久愛說我沒文化哪兒懂這些,只想著兒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上學的夢想,高興孩子踏出了『改變命運』的第一步。之後卻擔憂起來,自己家這情況,怎麼供得起一個大學生啊?

  這個時候,駐村第一書記靖會平來到張久愛家,詢問孩子的錄取情況,張久愛和她說了自己的擔憂,靖會平對她說,如果農民不能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則在更大規模和更深程度上積累貧困,陷入『家庭收入低—沒錢投資教育—子女教育水平低—子女就業機會少—子女收入低——新一代低收入者』這樣一種貧困代際傳遞而難以自拔的境地。孩子爭氣一定要讓孩子順利入學就讀,學費生活費方面有教育扶貧政策,駐村工作隊也會積極幫助籌措。聽了第一書記的話後,張久愛暗自下定決心,再苦再難也一定要把兒子培養成才。今年張久愛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考上了研究生,幹了一年多保潔員後,張久愛也開起了自己的家政公司,帶領村裡的姐妹們用勤勞與技能共同致富。」

  聽梁海磊講完張久愛的脫貧故事,村民們都嘖嘖稱讚。

  「理論只有到達群眾,才能產生巨大力量。」當天的宣講會現場,除了提前接到通知的貧困戶,其他村民都是臨時自發趕來的。有的村民邊聽邊看著孩子趴在椅子上寫作業,有的村民剛巧騎著電動車外出歸來,索性就坐在電動車上聽起來。宣講結束時,已是暮色四合,村民們仍在回味談論一個個鮮活的脫貧勵志故事,想必在他們心中,對「志智雙扶」也有了新的認知。

  宛城區「百姓宣講團」開始於2010年。為「讓黨的創新理論離百姓更近更親」,宣講團分赴城鄉社區、學校、機關等,「對接上情,融合區情,適應民情」,組織「微課堂」,開展「微宣講」,先後設置有關鄉村振興的主題黨課和培訓課140多個,培養「群眾教員」,組建「明星團隊」,通過群眾講給群眾聽、群眾演給群眾看、群眾帶動群眾學等豐富的宣講形式,開展各種宣講活動3500多場次,受益20多萬人次,受到基層幹部群眾的廣泛歡迎,逐步實現了「百姓宣講」的制度化、規範化、長效化,「百姓宣講團」已成為宛城區打通理論通往民心「最後一公裡」的有力抓手。

相關焦點

  • 一場鄉村「脫貧故事會」
    當鎮黨委副書記陳肅宣布東街村「講好脫貧故事會」開始時,原本人聲鼎沸的會議室,突然間鴉雀無聲。大伙兒你看我,我看你,誰也沒有勇氣第一個站出來發言。  還沒等李士海把自己的脫貧故事講完,旁邊的人紛紛舉手,爭先恐後紛紛要發言。  坐在角落處的脫貧戶任金才,時而看看窗外,時而用眼光掃一下屋裡的人們,幾次想站起來發言,都被別人搶了先。
  • 村口簡易石頭牌樓大安村口花崗巖石牌坊
    村口簡易石頭牌樓大安村口花崗巖石牌坊那我們在挑選石牌坊的時候該如何選擇呢,跟著山東青石牌樓廠家跟大家講解一下:石牌坊分類,按樣式劃分:常見的可以分為單門石牌坊、三門石牌坊、五門石牌坊,按材質劃分:青石牌坊、漢白玉牌坊、花崗巖牌坊,按用途劃分:農村石牌坊、景區石牌坊,可以跟山東青石牌樓廠家說明自己的需求,然後由他們提出一定的建議再來選擇
  • 「脫貧小帳本」背後的脫貧故事
    「脫貧小帳本」背後的脫貧故事新華社  作者:  2020-07-23 薩其拉圖說這是黨的好政策讓他發展起來的產業,邊說邊給我們拿來了他的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的生活已發生質的改變丨黔東南州劍河縣柳川...
    疫情期間楊光環自願到村口執勤我家為4口之家,爺爺70多歲,因患長期慢性病,生活不能自理,父母文化低,在家裡務農,家庭經濟收入僅夠生活日常開支。2013年底我家向村委會申請,經駐村幹部及村幹入戶調查核實後,評上了貧困戶。
  • 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
    (中國減貧故事)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中新社大同7月29日電 題: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作者 楊佩佩時值七月,山西大同黃花進入採摘季。有著600年種植史的大同黃花成為當地脫貧故事裡的「致富花」和走向小康生活路上的希望之花。
  • 巾幗脫貧故事匯 | 魏金華: 故事裡的小黃花,脫貧路上「致富花」
    巾幗脫貧故事匯 | 魏金華: 故事裡的小黃花,脫貧路上「致富花」 2020-07-14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宋玉民:村口的瘋女人
    村口的瘋女人每當傍晚,村口總會有一個女人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眼睛直直地望著路的遠方。這是一個精神不正常的女人。說來話長,幾十年前的一天,這個小村熱鬧非凡,是個大喜的日子。聽到這個消息,新娘哭地死去活來,誰也勸不了,哭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的傍晚,天空突然黑雲滾滾,雷聲大作,人們都忙著收拾怕雨淋的東西,她卻拿著一把雨傘跑到了村口,眼巴巴望著伸向遠方的村口的路,有好心人看到了,忙上前去勸她,馬上要下雨了快回家吧!她卻喃喃地說,我要等他回來,我要等他回來……總是重複著這句話。突然一道閃電跟著一個響雷,大雨譁譁地下了起來,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半宿。
  • 脫貧攻堅故事會|楊德彪:深山「雞王」的致富經
    提起楊德彪,在廣南縣曙光鄉牛泥塘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連曙光鄉街上不少餐館老闆和農戶也都對楊德彪從貧困戶變身「雞王」的故事耳熟能詳。今天,我們就來聽聽楊德彪靠養雞鞏固脫貧成效,讓全家過上幸福日子的故事。
  • ...扶貧故事:新時代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定檔1月10日
    村裡建起了桑蠶基地、茶葉合作社,村民用直播介紹家鄉,懶漢致富後收穫了愛情……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場鄉村巨變。1月10日起,打開電視看湖南衛視,《江山如此多嬌》將與大家見面。在每集正片的結尾,製作了兩分半時長的創作札記,圍繞正片出發,講述原型人物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真實感人的故事,而部分原型人物還將與劇中演員同時參演,將真實生活與劇情本身沉浸式融合。
  •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徵集活動開始了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展現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動講述廣大幹部群眾投身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廣泛宣傳扶貧一線的感人故事和先進典型,現面向社會開展「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徵集展示展播活動。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2020-12-22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我們在行動】皮山縣桑株鎮庫木巴格村:村口小巴扎 搭起...
    為了答好「精準扶貧」這份答卷,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駐皮山縣桑株鎮庫木巴格村工作隊自駐村之初,就確立了盤活現有資源,切實幫助貧困戶增收致富,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自主脫貧內生動力的思路。  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駐皮山縣桑株鎮庫木巴格村第一書記劉維說:「在當地產業不足以支撐貧困戶快速增收的條件下,我們通過激活各方面的資源,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方式,發展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
  • 脫貧攻堅中的巾幗力量 | 翟雲玲:速凍餃子裡的脫貧故事
    脫貧攻堅中的巾幗力量 | 翟雲玲:速凍餃子裡的脫貧故事 2020-11-04 1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無廢城市」光澤的脫貧故事
    8月26-29日,光澤縣委宣傳部、光澤縣融媒體中心聯合舉辦「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光澤故事暨「無廢城市」建設主題採訪活動,吸引了福建日報等30多家媒體走進光澤,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實地走訪。本次活動分媒體見面會與現場實地走訪兩個部分,結合光澤縣脫貧攻堅、無廢城市試點、聚焦回歸經濟、企業助力脫貧攻堅戰等工作中的特色亮點進行採訪報導。▲媒體見面會各路記者分別在光澤十里舖村部、光澤職業學校、吳屯村、數字影院、光澤晟成生態食品產業園、綠也炭業、三鳳社區、聖農集團總部等地進行了媒體見面會和實地採訪。
  • 永川區紅爐鎮召開「脫貧小故事 身邊好家風」事跡分享會
    12月9日,永川區紅爐鎮「脫貧小故事,身邊好家風」事跡分享會暨最美家庭、美麗庭院(陽臺)示範戶評選表彰會在龍井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舉行。隨後陳開榮、姜希強、陳世瓊還分別分享了「身邊好家風」、「脫貧致富」、「脫貧幫扶」等故事。
  • 聚焦「脫貧攻堅」,如何講好一方水土的故事?
    原標題:聚焦「脫貧攻堅」這一主題,扶貧劇還有更多的創作空間如何講好一方水土的一方故事?近期,國家廣電總局發布了《關於做好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播出工作的通知》,同時公布22部脫貧攻堅題材重點電視劇名單。這意味著,今年劇集市場的重點之一將聚焦「脫貧攻堅」這一主題。3月16日,央視率先開播扶貧題材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兩天後,《綠水青山帶笑顏》緊隨其後在湖南衛視黃金檔開播。
  • 天鎮3位「金牌保姆」的脫貧故事
    天鎮3位「金牌保姆」的脫貧故事 2020-06-11 0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講好一杯咖啡裡的脫貧故事
    近日,一條同樣講述咖啡故事的短片《一杯咖啡裡的脫貧故事》,在海內外社交媒體刷屏。短短3分34秒,觀眾了解了百年前的法國傳教士如何把咖啡種子帶到雲南;時至今日,來自西方的咖啡豆如何讓雲南咖農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故事清新動人,畫面乾淨流暢,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趙立堅,中國駐南非大使陳曉東,中國駐美大使館官方帳號都紛紛轉發。
  • 村口有個小賣鋪
    村口有個小賣鋪,我和老闆很熟,他是看著我長大的。按規矩,我喊他「二爹」。 02/ 身體健康的日子裡,我常常會去小賣鋪玩。 小賣鋪門口就是村裡的大河,我愛去撿石頭,和小夥伴在河邊玩過家家。 順便去小賣鋪買點兒辣條小零食,愉快的時光就過去了。
  • 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堅定「四個自信」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邁向全面小康的重要關口,記錄好呈現好脫貧攻堅的偉大壯舉,講好我國脫貧攻堅故事,唱響「偉大祖國全面小康」的動人旋律,對於我們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