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窮、不敢病、不敢死「421家庭」憂慮的4個問題,很現實

2020-12-14 騰訊網

  我國目前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人已高達近2.5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8%,「421家庭模式」及空巢老人問題凸顯。

  自從二胎政策放開以後,我個人是非常鼓勵大家生二胎的。尤其是年輕的夫妻,趁著年齡的優勢,趕緊再要一個,如果年齡大了再想要,高齡產婦的危險可比你想像中還要危險。

  作為80後的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獨生子女。因為那個年代計劃生育政策比較緊,很多家庭都選擇了只要一個孩子。其中一部分80後,延續了父母的思想,自己也只要一個孩子,組建了所謂的「421家庭結構」。

  而現在,這些80後卻要面臨很多的「憂慮」。甚至有「421家庭」成員感嘆:「生活真累,不敢窮、不敢病、不敢死……」,能夠想像到,他們身上確實背負著很大的壓力。

  什麼是「421家庭結構」?

  簡單的講,就是:夫妻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各自的父母健在,而夫妻倆也只有一個孩子。夫妻倆目前的狀態,就是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個孩子要養。如果夫妻倆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而父母又沒有退休金,孩子正是花錢的時候,這些壓力的確會讓夫妻倆很憂慮。

  「421家庭」憂慮的4個問題,很現實!

  1、贍養老人壓力大

  老人如果子有退休金還好,最起碼能自給自足,如果沒有退休金,生活上就完全得依靠子女。單純的吃飽穿暖,子女還是能滿足的,怕的就是老人生病。因為老人年紀大了,身體多多少少都會出問題,而且四位老人,這個今天頭不舒服,那個明天肚子不舒服。單單陪同老人去醫院這件事,就足夠讓夫妻倆崩潰的。

  有人說,送養老院多好?可能他們並不知道,在大部分的城市,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去住,是不孝順的表現,很多人有錢也不會送的。把老人留在自己身邊照顧,才是最合適的生活方式。

  現實中更真實的情況,就是雙方老人在生病住院,夫妻倆只能輪流著照顧。兩人誰都不敢辭職,因為辭職後就意味著沒有了收入,自己就算再孝順,沒有錢的支撐,照樣白搭。

  2、逢年過節時的憂慮

  每年的五月節、八月節、春節,都是全家團圓的日子。但是夫妻倆都有各自的父母,到底去誰家團圓,就會成為一個難選題,甚至有夫妻每年因為這樣的事情吵架。

  papi醬曾經在某綜藝節目中說過,自己跟丈夫都是獨生子女,過年的時候都是各回各家,從談戀愛結婚到現在,雙方的親戚都沒見過。因為在papi醬和她的丈夫看來,對於各自的父母來說,自己的女兒、自己的兒子最重要,至於說女婿和兒媳,都是次要的,各自陪好自己的父母就好。

  現實就是這樣,父母們老了,唯一的心願就是能多跟自己的孩子待在一起。而偏偏這種421家庭,不允許你每次都會去陪伴自己的父母。比如說春節,爺爺奶奶想讓孫子回家一起過,姥姥姥爺也想讓孫子來自己家過,那到底去誰家?

  3、容易教育出「熊孩子」

  現在的「421家庭」的孩子,在家裡就是掌上明珠,全家所有成員都以「小寶貝」為中心。大家不捨得孩子受半點委屈,只要孩子稍微遇到點困難就會哭鬧,因為只要自己一哭,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就會圍上來幫忙解決問題。時間一長,孩子的受挫能力就會變得很差,也會變得很任性。

  因為在家裡就是自己說了算,「橫行霸道」習慣了,到了外面自己同樣會擺出一副我是老大的樣子。無理取鬧、不尊老愛幼、我行我素等等,就會成為這些孩子的標籤。如果父母發現不了這一點,你的「熊孩子」將來終究有一天,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4、共同居住的問題

  老人年紀大了以後,很容易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作為子女要上班,還得兼顧著老人。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老人接到家裡來住,這樣生活上會方便不少。

  我們小區有一家,也是421家庭結構。以前雙方父母是輪流來住,誰的父母來了,都是住半年,幫忙照顧著孩子。最近的半年時間,不知道什麼原因,雙方老人都來了。自從家裡人口多了,據鄰居們說,那真是三天一小吵,兩天一大吵,整天鬧的雞犬不寧。

  80後們多是獨生子女,昔日宗族式家庭多轉化成了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或421的金字塔式,小家之所在,即大家之所依。誰不想過安逸的生活,誰不想安享晚年,當現實擺在你面前的時候,你不得不面對。

相關焦點

  • 被現實埋葬的「中國式」父母:不敢窮,不敢病,更不敢喊兒女回家
    「中國式婚姻就是湊合,中國式教育就是補課,中國式戀愛就是房子、車子,中國式旅遊就是上車睡覺、下車上廁所、到了景區拍個照;中國式交通是堵車,中國式父母就是囉嗦,中國式浪漫就是K歌,中國式交情就是開喝,中國式朋友圈就是贊我,中國式過馬路清一色:湊夠一撥人就走,從來不看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式
  • 被生活壓垮的中國式父母:不敢窮,不敢病,更不敢喊兒女回家
    滙豐銀行一份關於全球教育支出的報告顯示,在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花費上,中國香港以13.2萬美元高居榜首,接下來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分別以5.6萬元和4.3萬元美金位列第五、第六位。中國父母總覺得「讀書改變命運」是至理名言,他們自己可能沒受過良好的教育,因而更指望著自己的孩子靠著學習優異、工作穩定來為自己和家庭實現階層的跨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望子成龍。
  • 你敢不敢不去死?
    除了一些殉道式的自殺(藝術家或文人,將自殺看作一種表達方式,或在政治理想不能夠實現時,以死抗議),多數事件背後的原因都是經歷挫折或遭受抑鬱。挫折  小時候,我曾錯誤的認為挫折是個好東西,被「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樣的話語洗腦,甚至一度渴望經歷一些坎坷,讓生活更精彩一些。
  • 你敢不敢傲嬌地「寒酸」?
    周刊君深以為然,點讚並推薦。祝各位聖誕快樂。離2015年還有6天,希望新年快點來。選自騰訊大家(微信號:ipress)本文已取得騰訊大家授權《你敢不敢驕傲地寒酸?》我覺得她們的言論既穩準狠又真實大氣,自然是比虛與委蛇的假清高者強。但是我心裡總有一點不安,起因首先是我很窮,按金山山的標準,屬於能力不足的人群。但,她要是看不起我倒也罷了,問題是她和許多多一樣,對我有一種對自己人才有的擔心,比如有時候我和許多多談人生,說到興起,她抽口煙:「紙媒都不行了,你有沒有想辦法?」她在煙圈後面憂慮地看著我。「我有辦法多賺點錢的!」
  •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不敢窮、不敢生病、不敢倒下……
    說實話,這幾天原本都不想更文了,因為最近家裡發生了一些變故,整個人都很累很累,可越累反而越睡不著,大晚上,索性跟大家聊聊最近的生活。人到中年的苦,從父母生病開始。三年前的冬天,父親出了一場車禍,落下了殘疾,生活不能離人。去年冬天,母親罹患心梗,疫情期間住院,我在病床前守了七天七夜。
  • 35歲媽媽中外抗癌之路:不敢倒、不敢死,我該如何存在……
    這也是一個關於中年女性,在上有老下有小,不能病不敢死,生與死的掙扎故事。 走在香港街頭的閆宏微感慨說:「病了以後才發現,黃金算什麼,黃金一點都不貴,這個藥比黃金貴得多了去了,隨便一個什麼靶向藥,都比黃金貴。」
  • 因為窮不敢談戀愛,我該怎麼辦?
    最近有一個情感問題,想找畢老師諮詢一下,希望能得到你的幫助。我在家中排名老大,我還有兩個正在讀高中的弟弟妹妹,父母是務農,父親前兩年因為去工地工作傷了腿,至今臥病在床,母親現在在工廠工作,每個月3000塊。而家裡全部開銷,基本都靠我一個人,家裡經濟情況不好,弟弟妹妹讀書也需要很多錢,特別是弟弟快高考了,也要準備錢給他讀大學。
  • 當代年輕人的危機:不敢戀愛,不敢同居,不敢發朋友圈
    這屆年輕人越來越慫,他們不敢談戀愛,不敢同居,不敢發朋友圈,不敢體檢...... 不敢談戀愛 調查顯示,中國現在單身人數高達2億,這也就意味著平均每7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單身。
  • 為啥二胎福利越來越多,90後卻不敢生?三個真實理由,現實又無奈
    三個真實理由,現實又無奈:1、90後經濟壓力增加很多人都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認為從小吃穿不愁,生活輕鬆的他們是生活壓力最小的一代,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醫療問題:從1995年-2017年,居民醫療保健支出上漲了22.4倍,但人均可支配收入漲幅僅提高9.2倍。而這一代90後,恰好是計劃生育那一批人,結婚之後就得養4位老人和1-2個孩子,別說醫療問題,就是普通生活,其實也存在很大的壓力。
  • 為什麼中國人不敢生了?
    但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為什麼不敢再生了,抑或是中國人為什麼之前特別愛生,而後來不敢生了。   《我不是藥神》是2018年最火熱的電影之一,其中有句經典臺詞,大意是:「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康熙皇帝就從來不為孩子太多而發愁,愁的是皇位只有一個。
  • 五個不敢,讓素質教育步履維艱
    不過雖然經過了多年的努力,理論上有了頗多的收穫,深刻認知並明確確定了素質教育改革方向的正確性,但現實中素質教育卻始終難於落地生根。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搞得扎紮實實,仍然是當下教育的一個不爭的客觀現實存在。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理論一致認同,行動一致放棄的尷尬相悖的現實場景?
  • 真現實!以前不敢看考試成績單,現在不敢看體檢報告
    前段時間,#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被頂上了熱搜# 根據媒體調查顯示,有80%的90後不敢看自己的體檢報告。 以前不敢看考試成績單 現在不敢看體檢報告
  • 農村二胎政策開放了,為何很多家庭表示不敢生?
    農村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孩子多,不管多窮。兩三個都算是少得了,五六個是最常見的,孩子越多越窮,越窮越要孩子……因為以前的農村種地都是靠人力,不像現在都是機械化了,所以在農村人的心理就是人多好幹活,眾人拾柴火焰高。
  • 不敢長大,不敢犯錯,孩子們到底在害怕什麼?
    她什麼都不敢做,不敢騎自行車,因為害怕摔倒;不敢坐電梯,因為恐高;不敢和男孩子說話,因為害怕別人會笑話自己。 她有個對她照顧極度周到的媽媽,我後來才知道這個孩子從小到大就沒有摔過跟頭,哪怕是在學走路的時候,都沒有跌倒過。因為,她的媽媽從來沒有給她跌倒的機會。
  • 「我不敢了,求你別打了」,煉獄家庭活一遭是啥感受?再不敢回憶
    「我不敢了,求你別打了」,6歲女娃跪地求饒珊珊媽媽帶著孩子去商場,突然聽到一陣很尖銳的哭喊聲,出於母性本能,她拉著孩子急忙往哭聲方向走去。一個6歲小姑娘跪在地上,嘴裡喊著「我不敢了,求你別打了……」而她面前的中年婦女,還是對孩子又拉又踹。
  • 向華強都「不敢惹」,王思聰更不敢碰的明星,家庭背景強大!
    向華強都「不敢惹」,王思聰更不敢碰的明星,家庭背景強大!娛樂圈可謂是臥虎藏龍,很多的明星藝人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身份背景,正所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有的時候在觀眾看來他就是娛樂圈一個小小的演員,但是他的背景強大到連向華強都不敢惹,王思聰雖然被稱為娛樂圈的紀檢委,但也不敢招惹他,那麼他到底是誰呢?一起跟著小編來看下吧!這個人就是陳楚河!
  • 「敢不敢?」與「對不對?」
    弟兄姊妹,若神給你一個職分,你就要恐懼戰兢作成主的工作。雖然侍奉很艱難,作工很辛苦,只要你的主高興,他的笑容就是對你最大的獎賞。神已經等候了他們三代:從亞哈到亞哈謝,又從亞哈謝到了約蘭,他們一次次傷主的心,肆無忌憚地犯罪得罪神。「罪惡滿盈」之時,就是上帝審判之日。
  • 金融女:不敢嫁,不敢生,不敢換工作,是這樣嗎?
    有幾個?準備什麼時候生二胎?這些問題雖然涉及隱私,讓很多女性既尷尬又無奈,但是又不得不答.男女能力差別甚微 用人成本是主因一些企業在潛意識中認為,女性的能力不如男性,包括體力、耐力、抗壓力等,因此,在同一崗位上更加願意招聘男性職員。
  • 《詩經》品讀:《大車》生不能同室死同穴,讓你私奔敢不敢?
    以生命作為誓言,換取最神聖最專一的情愛,想要問一問,與你私奔敢不敢?大車國風·王風·大車大車檻檻,毳(cuì)衣(氈子)如菼(tǎn初生的蘆葦)。豈不爾思?畏子不敢。榖(gǔ生,活著)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皎日。譯文大車奔跑聲檻檻,青色毛氈做車篷。難道是我不想你?想愛就怕你不敢。大車前行聲啍啍,紅色毛衣色如璊。難道是我不想你?怕你不跟我私奔。
  • 孩子上課不敢發言、不敢當眾表現自己?原來問題出在這裡!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在家特別是在父母面前時很調皮,天不怕地不怕,小嘴總是滔滔不絕,說個不停。可一旦到了課堂上就不敢舉手,其實有時候明明知道答案,即使被老師點名舉手,還是很緊張、害怕,就算站起來也是超級緊張、哆哆嗦嗦。不止在課堂,包括在生活中,家裡是話精,而陌生環境或遇見生人,就像換了一個人膽子變得非常小不敢說話,有時候別人再多問兩句,就焦慮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