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尋找藉口並延誤做事?| 拖延症患者的實操手冊

2020-12-14 壹點靈心理

克服拖延的毛病,是我們每一個人在通往成功之路都要解決的問題。

長大成人,我們都知道「應該」或「必須」要做什麼,

逼自己起床、去辦公室打卡,

參加漫長的會議,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但有些時候,時間會有比較多的選擇權。

例如,周五下午3點半,

你可以開始準備下個月需要交的報告,

或者,

你可以跟同事溜出去喝杯咖啡。

你告訴自己,

「才一杯咖啡嘛!」

還可以聊一些公司八卦,

跟同事培養感情。

其實,

你就是在為自己的拖延行為找各種理由藉口了。

1 名人都逃不掉的拖延症

人群中,8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從普通人到社會名流,都無一能夠倖免。

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

比如,建造了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科技帝國的比爾蓋茨,曾經也是一名沉重的拖延症患者。

在哈佛大學讀本科的時候(雖然他於就讀兩年後退學),他總是在考試前兩天才開始認真準備。因為他潛意識覺得自己很聰明,自己有的是時間。

然而,當他從學生轉變成商人之後,這個壞毛病並沒有自然而然地褪去。蓋茨說,「當我進入商界的時候,拖延實在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擺脫了這個惡習」。

導演王家衛

香港殿堂級導演王家衛,雖然以別樹一幟的電影觸覺和細膩的感情刻畫寫聞名遐而,但依舊深深受拖延症困擾。

整個電影圈都在說「王家衛,這個導演不能碰。」王晶曾開涮他,「王家衛餓死老闆。」

起初,他在最牛的新藝城影業當編劇,因幾個月都交不出稿子被解僱。

然後去了永佳電影公司後的他,因為喜劇劇本拖了9個月,再次被解僱。

於是,他和劉鎮偉搭夥,成立了澤東電影公司。

兩人一合計,請林青霞,來拍武俠劇。

結果,王家衛的拖延症再次發作。

他每天喝茶聊天到處溜達,啥都幹就是沒有開拍電影,把演員和製片方都逼瘋了。

後來投資方找來劉鎮偉,花了一個月把原班人馬拍了個《東成西就》,才收回了投資成本。

張國榮東邪西毒劇照

而王家衛的《東邪西毒》,拍了兩年時間。

於是,在香港電影圈有這樣的戲謔之語「拿獎找王家衛,賺錢找劉鎮偉。」

2 為什麼人會拖延呢?

拖延症,不管是名人、普通人都不能倖免,僅靠意志力是不能夠戰勝的,背後還涉及很多心理因素。

就像一輛車發不動,如果你只是一直不斷地轉鑰匙、用力地踩油門,問題永遠解決不了。

要解決問題,我們還是應該要打開引擎蓋,看看到底哪裡出了狀況呢?

針對『拖延症』,專家們進行做了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拖延主要有以下4個主要原因造成:

1)Don’t Feel Like It 不喜歡去做

2)Not Sure What To Do 不知道該去做什麼

3)No Time 沒有時間

4)It’s Just Not Urgent 事情還不太緊急

其中,人們之所以會拖延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喜歡去做那件事,其佔比例63%。

3 解決拖延

我們可以剖析造成自己拖延的原因到底是哪一個或者哪幾個,來個一 一擊破。

①不喜歡去做那件事

很多事情為什麼會拖延,其實是大腦很清楚,它根本不重要。

在做事情之前,請首先確認要做的這件事,你真的有必要要做嗎?你真的是能夠做這件事的唯一人選嗎?

那怎麼判斷是否要不要去做呢,是否需要馬上去做?

四象限工作法可以幫你進行判斷。

史蒂芬·科維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處理順序依次是:先是既緊急又重要的,接著是重要但不緊急的,再到緊急但不重要的,最後才是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

如果你發現,這件事根本沒必要去做,你就可以考慮說不。

不去做額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真的很重要,這能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和拖延。

如果這件事對你來說,很重要呢?

比如你要準備升學考試。你主觀上不會想去拖延的!

很多時候,所謂的拖延,只是對你來說不重要。

②不知道該去做什麼?

因為未知數太多了,這是造成拖延的原因之一。

就像導演王家衛,要寫《東成西就》的劇本,可他不確定從什麼地方開始寫更好。

所以,他每天喝茶聊天到處溜達,啥都幹就是不寫劇本。

劉軒

有類似問題的,劉墉的兒子——劉軒,哈佛大學心理學的博士,提到自己也有寫作的拖延症。

於是,他通過「先做出第一步」來解決問題。

他決定先隨便亂寫,根本不管它好或不好。

這似乎是在浪費時間,但是,這比光在腦袋裡面轉,有效率太多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文字寫下來。

先有一些動作,讓自己開始朝著目標動起來,這就是最好的第一步。

如果,你接到任務要做年底報告,可是你不知道怎麼做?

同樣的,建議你要找出「第一件要做的行動」。

因為你不知道怎麼做,你可以去了解別人怎麼做的。

這就是你,需要確定的「第一件要做的行動」。

然後,你把這個事情設為目標,設定完成時間,然後再定一個「達成目標的獎勵」。

找到了資料以後,你就自己一個小犒賞,比如你賞自己喝一杯咖啡。

然後,你就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總結出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找出過去的資料

按照日期整理資料

做初步分析

跟主管討論初步分析

撰寫第一版本

給主管做feedback

修正內容

排版製作PPT內容

然後,你根據 「設定目標 ——測量進度——給自己獎勵」的路徑,讓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完成任務。

英文有句話:

To build a house ,you put one brick on top of another .

意思是,要蓋完一棟房子,先開始一塊一塊磚頭疊起來吧。

總結來說,懂得如何把一個看起來很大的任務切成小塊,學會「一步一步來」,是很重要的技巧 。

③沒有時間

在確認很多任務是非常重要的情況下,我們也要學會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很多人覺得同時做很多事,會讓自己效率更高。

但這只會讓你的注意力不斷被切換,除了會造成你的分心,也會加深你的拖延症。

這個時候,你可以試試現在很夯的「番茄工作法」,這是一個義大利人發明的。

首先給自己設立一個25分鐘會響的鬧鐘,然後開始專心的只幹一件事。

最好把所有的手機訊息、email 、網站視頻全部都關掉。

等鬧鐘響了,就可以起來休息5分鐘。

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專心。

但休息的時候,也一定要專心休息,最好離開自己的辦公環境。

這樣,你的大腦通過勞逸結合,效率會更高。

④事情還不太緊急

這其實,是因為我們對於「未來」無感。

就像比爾蓋茨在哈佛大學讀本科的時候,就喜歡在最後一刻做事情,他總感覺還來得及。

很多上班族都知道要為未來退休準備錢,但對大多數二三十歲的人來說,已經有在存退休金的非常非常少。

加州大學安德森商學院教授 Hal Hershfield 做過一個實驗:他找了一群大學生,把他們的照片PS成老年人的樣子。

這些學生帶著VR眼罩探索未來的世界,然後在這個虛擬的環境裡,赫然看到了未來的老年自己。

然後,教授再請他們為自己立刻做一個金錢規劃的習題,讓他們看到了自己老年的樣子。

最終,他們對未來退休金規劃了雙倍的金錢。

當我們對於未來的自己有了一個清晰的感受,整個視野和壓迫感是不同的。

所以,當你對於要做的事情要有緊迫感,你就要不斷強化你拖延後,你無助、焦躁的情緒。

通過重複想像的練習,會讓你會更有緊迫感。

—— 總結 ——

要戰勝世界,就要先戰勝自己。

做對自己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去做對自己不重要、不喜歡的事情;

當你覺得還有很多時間的時候,你可以反覆想像自己來不及的時候的樣子,加深你的緊迫感;

當你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請先邁開第一步;

當你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的時候,請使用番茄工作法提高工作效率。

克服拖延的毛病,是我們每一個人在通往成功之路都要解決的問題。

請支持小壹哦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些孩子有「拖延症」?讓我們來看看拖延症患者大腦的區別
    我們身邊總會有很多拖延者甚至包括我們自己,而對於拖延症患者的行為方式,總會讓身邊那些非拖延者感到不能理解。就像很多父母不能理解,為什麼別的孩子能在8點就把作業完成,我的孩子磨磨唧唧到晚上11點卻還沒做完作業…… Tim Urban作為一名拖延症患者,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講述了作為拖延症患者,他的腦子是什麼樣的,為什麼他們會拖延。
  • 拖延症有藉口了,都是基因惹的禍?
    這些人的特點就是:「明日復明日」。——今天把屋子打掃一下吧。因為研究認為多巴胺的分泌能夠影響跟拖延症有關的控制迴路。而TH基因能夠影響多巴胺的釋放。多巴胺不僅能帶來快樂,還能產生拖延傾向。(或許解釋了為什麼拖延雖然焦慮但依然很快樂的原因。)
  • 拖延症患者,因拖延症而誤事的四大星座
    在拖延症患者眼裡時間是不經花的,而事情是做不完的。拖延症的世界觀裡,秉持著一句話: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拖延症總是會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去做,甚至就是說不做。但是就這麼一整天下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忙了些啥。而這些拖延症們,更是出門必備吐槽的一個星座,每次都想讓人一棒子打死。
  • 不是每一個做事拖延的症狀都叫拖延症
    你覺得自己有拖延症嗎?大部分人肯定會說「有」,因為沒有人做事是坐言起行,雷厲風行的,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拖沓,就認為自己有拖延症。但在今天,我要告訴你,不是每一個做事拖延的症狀都叫拖延症。有些人,做事就是有些拖拖拉拉,但是他不難受,他不會自責、糾結,而且他也不想變得更有效率,這種情況就不叫拖延症。
  •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冊》——行動起來,告別拖延,幸福不延時
    好吧,不知不覺間,拖延症已經成為我們大家的通病。那什麼是拖延症呢?百度上的解釋是一種「個性」行為,即將所計劃執行的任務推遲到稍後時間。是的,我們每天要面對太多的工作和問題,好像永遠都做不完,於是,面對生活的壓力,很多人想到的對抗方式就是拖延,它好像讓我們避開了那些焦慮、恐懼、無聊等負面的內心感受,但拖延也只是暫時的,我們始終要學會習慣「負重前行」。
  • 你是哪種類型的拖延症患者?該怎麼辦?
    其實,拖延是一種習慣,反映了拖延者內心深層的恐懼和脆弱。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先來看看,拖延症分成哪幾種類型。或者處於對上級、掌權者的恐懼,他們不敢明目張胆地反抗,只能用拖延戰術來挽回一點掌控權。他們不想被看見脆弱,於是將感情、想法深鎖心內。這些,都是心理層面上的問題。有沒有什麼緩解拖延的辦法呢?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拖延,是真的不想做,還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或是還有什麼其他原因。如果是真的是上級要求,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們的拖延真的可以找回掌控感嗎?
  • 嚴重拖延症,每天都焦慮到死?三管齊下,終結拖延症不是夢
    每一個拖延症患者,都活在自己想像的時間裡。往往是越重要的大任務越拖延,以為自己能夠完成。不料越到最後截止時間,才發現並不能從容地做完,只能匆忙應付了事。03.不想讓外部的力量控制自己,總想用拖延來掌控自己的行為拖延症患者,常常反感來自外來的指令,總覺得自己的掌控權利被剝奪,潛意識裡想用拖延行為來「抗議」。
  • 《挑戰拖延症》:做事總是拖延?巧用一個方法,迅速提升執行力
    ,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內心很容易進行自我否定,導致惡性循環,做事一直拖延下去。因為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深度拖延患者,曾經因為連續拖稿3周被上司嚴肅批評,當時大受打擊,與此同時,人也幾乎是中度抑鬱了。偶然看到了這本豆瓣評分8.2的好書:《挑戰拖延症》,才算真正的把我從拖延泥潭中撥了出來。
  • 「拖延症」是種病,得治!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想做的事一直沒做?為什麼你的任務總不能按時完成?因為你得了一種叫病,它叫拖延症。何為拖延症?這是為什麼呢?不拖延者和拖延症患者的大腦裡都有一個理性的決策者,但是拖延症患者的大腦裡住著一個即時滿足的猴子。你想做事情的時候,小猴子會對你說:「Hey,兄弟,在這之前我們可以是不是可以放鬆聽聽音樂,看看微博上的熱搜。然後,我們還可以走到冰箱,看看有什麼好吃的。之後,讓我們繼續看最近網絡熱播劇,一直看到大結局。
  • 拖延症有救了?科學家為你找到了「藉口」
    人們往往更願意去做那些能夠立刻嘗到甜頭的事,如果眼前嘗不到甜頭,那麼人們就會在心裡給它的價值打個折扣,哪怕它對未來很重要,也會拖拖再說。2020年1月,有英國研究學者通過問卷調查形式詢問10000受訪人群是否會有拖延習慣,只有15.6%的人聲稱永遠不會拖延,超過84%的人有拖延習慣。換句話說,我們認識的人中大部分或多或少都會有拖延。
  • 拖延症患者的自救指南,親測有效。
    這些都是拖延症患者的日常,總結下來,就是能拖則拖。我們想要自救,必須要找到拖延的根本原因。通常出現拖延的時候,不外乎幾種情況,心情不好,不想做不喜歡的事,擔心完成不了,做事效率不高,完美主義作祟等等。做完這兩個自測,相信你已經找到拖延的根源了。我們不得不承認,拖延是一種逃避的行為。我們的意志力有限,而且會收到各種各樣的幹擾,所有要把它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想法筆記:當你出現消極想法的時候,請記下來。然後用積極的想法去替換他。比如說,『』我又失敗了『』,可以用『『我又有機會成長了』』替換。
  • 「拖延症」罪魁禍首竟是「完美主義」,告別拖延症,原來如此容易
    拖延的習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我們不斷縱容而滋生的。拖延症取義「將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我們總是想著:「沒事沒事,今天不做還有明天呢。」然後理所當然的把時間用來應付瑣碎不重要的事情,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 人生漫談:如何避免拖延症
    ,拖延症不是一種精神疾病,無論從國際通用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V)還是中國的精神疾病診斷手冊,拖延症都不在其中。前面已經說到,人之所以拖延,有可能是因為對要開始或者要完成任何任務或決定而感到焦慮,從而將拖延作為應付這種焦慮情緒的形式。但拖延不但沒有解決這種焦慮,反而產生出更大的焦慮和不安。因為,當我們在拖延時,實際上是把問題放在了腦子裡。腦子裡全都是這種頭疼的問題會讓人更加痛苦和不安,心中充斥著更強烈的焦慮感和負罪感。
  • 我們為什麼會有拖延症?
    01你為什麼控制不住地想拖延?只有知道原因才能更好地去解決它。下面我會從心理和人類進化的兩個方面來說。我們拖延,有時候是為了對抗他人的反對意見。想起小時候,我媽媽叫我去學習,當時我就是不想學,所以拖延就變成了我堅持自己觀點、表達不滿的武器。第四個原因,劉嘉稱之為危機製造者。
  • 做事情總是愛拖延?凡事提前,做好準備,輕鬆克服拖延症
    如果提前兩天寫完文章,周末只需要很少的時間修改幾遍,就可以按時發表了,都是拖延症惹的禍!這次的事情,我深刻意識到:deadline只是一個時間期限,並不能成為拖延的理由,凡事提前,既是一種做事態度,也是一種好習慣,未來無法預知,走在時間的前面,追求高效的生活。
  • 孩子做事總是拖拉,可能是因為出現了拖延症,用對方法糾正並不難
    1)孩子時間觀念差 孩子如果有拖延症的話,往往意味著他們的時間觀念是非常差的,這在性格慢吞吞的孩子身上不太會出現。 因為前者是對時間觀念差,所以他們分不清事情的主次,或者在做事情的時候,自我約束力會比較弱。
  • 如何克服拖延症
    本人是拖延症患者之一。尤其最近由於疫情等原因仿佛更加不妙,幾乎不想費腦子想事情 /(Q-Q)\也在尋求好的解決辦法,給大家分享下自己的想法:一、想明白你自己為什麼想拖延?按照拖延的理由自己和自己問答,往往會很有效二、問出自己拖延的理由後,設想拖延的後果,如果可以承受,可以拖延;若果不能承受,必定會有所行動,在拖延中按部就班,即使效率很低,也比不計效果好三、懶惰、享樂、畏難、自制力差、動作慢、基礎差、不專注、做事情沒有計劃等都是拖延症的原因
  • 「我已經是拖延症晚期患者」| 5個辦法幫你走出拖延的循環
    我們為什麼會拖延?仔細想想,我們每次拖延症發作的時候,大多都是一些重要的事情等待完成的時候。比如大作業,或者考試,或者需要自己準備的重要活動之前,這些事情都會帶給我們巨大的挑戰和壓力,我們就會容易短時期內逃避這些任務。
  • 拖延症患者,強烈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生活中有很多的人被拖延症困擾著,明明今天就能夠完成的事,卻因自己有拖延的壞習慣拖延完成。今天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如何有效的戰勝拖延症,有效的管理好時間。戰勝拖延症 有效管理好時間拖延症是種自我調節失敗,導致拖延症的原因:我們常常在做一件事情時無意識的大腦告訴自己這件事是很難完成的
  • 用這招擺脫拖延症,讓你的做事效率提升10倍
    但是根本沒用,該晚睡還是會晚睡,因為最終還是會抵抗不了外界的誘惑。為什麼這樣做會沒用?因為我們是單純用我們的意志力來對抗拖延症。第三種就是拖延症患者無疑了。當我們放著重要的事情不做,卻轉而去做吃飯睡覺打豆豆的這些「放鬆身心」的娛樂型行為來麻痺自己。我們在享受著短暫快樂的同時卻又承受著害怕這事情不能按時做完的焦慮感。為什麼我們會拖延?拖延的本質原因是什麼?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