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中心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客服中心的定位

2020-12-19 電子發燒友

客服中心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客服中心的定位

李倩 發表於 2018-07-17 14:22:23

一、 客服中心的前世今生

中國的客服中心源起於上世紀90年代,電信運營商在國家的要求下建立起來的客戶服務窗口部門,主要承擔接聽用戶的投訴、諮詢等工作;後來伴隨著業務和技術的演進,客服中心的定位逐步從服務中心轉變成為服務營銷中心,需要承擔越來越多的除服務以外的工作;技術上也從最早的窄帶到寬帶,再到現在的多媒體融合客戶服務中心。未來伴隨著AI、大數據、視頻、5G等新技術的到來,客服中心的職能將會進一步的轉變。

二、 目前客服中心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客服中心的定位

現階段,客服中心已經不在是電信運營商的專屬,在很多行業都構建起來了行業的呼叫中心,以供其行業服務,且其職責有專職服務的,也有專職營銷的。但不管其屬於何種行業,客服中心的核心是不變的,都是直面客戶的第一線單位,其能夠聽取客戶的最真實的聲音,掌握客戶最真實的用意;

從國內目前的發展來說,客服中心還屬於一個朝陽產業,且每年以16%的增長率進行增長,全國從業人員近200萬,絕大部分就職於電信/金融/政府/國有企業/網際網路等行業;截止於17年底,整個行業的市場空間超過2000億;其中人力成本大約佔了65%;技術成本大約31%;其他4%。

文獻參考:《移動信息化研究中心,中國雲客服市場研究報告(2016,2017)》

《客戶世界,中國客戶中心現狀與變革報告(2017)》

正由於客服中心是直面客戶的窗口單位,也是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加以落地的單位,面對未來的5G/IoT的到來,傳統的客戶服務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客戶需求,在物聯網領域,客服中心的信息來源和服務的對象也許將不再是2C的客戶,也許還有IoT上面所承載的物;運營商在物聯網領域目前主要就是承擔專線、卡類等基礎業務,但是對於行業用戶來說,行業應用才是他們對希望得到的,所有的行業都希望能夠通過物聯網降低其成本,提升附加價值,並且通過不同領域的數據結合來拓展新的市場,而在整合產業鏈中,成本最高且最難達成的卻是面向IoT行業用戶拓展和服務這塊,而這又是客服中心的天然優勢,其能夠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去幫助IoT去補齊這塊的不足。

未來客服中心的定位:客戶服務將成為集服務營銷中心、分析應用中心於一體的新型的客服中心。它的主要職責將是銜接線上和線下,給客戶提供高度個性化的貼身服務。

從上圖可見,未來平臺以下的公共能力的價值將佔比很低,而絕大部分的價值將來自於和人相關的行業應用服務,這部分將是客服部門能夠大展拳腳的地方,以服務的方式進行貼身式營銷將是物聯網行業中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而要達到以上效果,所需要的服務能力、服務方式、效果預期、收費模式等都需要一個統一的雲客服平臺加以提供,下面部分我們將從需求出發介紹一下雲客服平臺的一些相關知識。

未來的客服中心將從「以人為中心」走向「人物並重」,且基於物的信息將會遠遠多過於是基於人信息,但所有的物又都是以人為本相銜接起來的。

三、 雲客服的核心需求分析

上面已經提了我們為什麼要搞雲客服,因為傳統客服服務已經無法支撐未來基於5G、IoT的人與人、人與物連接服務,傳統的客服主要是基於人的服務,解決人們關於企業產品的投訴、諮詢、購買等需求;而未來的客戶服務將不僅僅在試這些最基本的東西,而是更多的需要去解決人們更深層次的需求。

案例分析:梯聯網的客戶服務,除了需要從日常的電梯運行數據中分析預測出未來的故障預期,還需要及時給出預警分析,影響預測,準備好排障手段;且需要在真正故障到來的時候,及時給予被關的人群給予面對面的關懷,讓其能夠直覺的看到故障排除進度,以此來安撫被關人群的心理;

從上案例中我們發現,此呼叫中心集信息匯集、專業分析、人文關懷於一體。而這些都是目前的客服中心所不具備的,或者是只具備了部分能力。從以上案例中我們發現,很多能力並非現有的客服支撐廠家,或者某個企業能夠全部提供的內容,這裡涉及到了傳統軟硬體/網絡的搭建、IT能力建設、AI/網際網路能力、人文科學等等能力;而從運營支撐管理層面來說,涉及到通信運營商、能力提供商、跨行業的使用單位、政府部門監管單位、甚至於新聞媒體等等多個單位。

以上這些都不是傳統客服中心所能夠涉足的,所以需要新型的雲客服平臺加以支撐,未來的雲客服平臺的核心業務需求如下

實時性:能夠實時獲取相關分析數據,節點信息,前後端都擁有針對客戶一致有360度、實時的信息視圖。

可靠性:滿足電信級別的軟硬體可靠性要求下,還要滿足對人、對物的信息可靠性,避免因掌握數據的錯誤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豐富性:擁有豐富的能力,這裡的能力包括傳統的CT域的通信能力,還包括網際網路的通信、媒體、互動等能力,以及對結果的快速分析和預判能力,以便客服人員(或者機器人)能夠在第一時間能夠接觸最新的能力和用戶(2C或者2C)進行互動。

全連接:未來的客服中心的將不僅僅只是為了某個企業,某個運營商服務,而是為了各行各業進行服務,單獨的企業/運營商/或者其他單位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或者一個使用者而已,這就要求在其整個服務環節中,所需要接觸的單位都能夠通過各種終端設備,實時的連接進去,查看其能夠看到的相關信息。就如上面那個梯聯網的例子,涉及到通信運營商、電梯運營商、政府監管部門等,一旦出現了事故,梯內人員(梯中設備)能夠及時的和這些單位進行信息聯繫,進行下一步的自救或者等待救援。

安全性:面對未來信息的大爆炸,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中都是透明的,不管其所處何地,所做何事,有何經歷,下一步將做何事等等都會被十數計的採集器所獲得,被數百的AI機器人進行分析,並應用到數千的行業中去;這對行業來說,能夠為其帶來新的機遇和市場,同時對於單人來說也能夠幫助其處理更多的繁雜的事物和快速理解、玩轉新的事物;隨之而來的就是對個人的原始信息的安全性將會被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即便現在的立法、執法等環節還未做到)。

基於以上的理解,我們可以預判,未來的雲客服中心如果想能夠又快又好的為客戶提供所需的服務,將不可避免的從多個雲上獲得能力(BAT的雲、運營商的雲或者其他雲),以構建起自己的整體對外服務平臺;這樣的客戶服務中心也許會從現在的分行業、分企業的建設,逐步集中到一個(或數個)超級的客服中心去,而這個客服中心所能提供給我們的服務將會是全方位的,全實時的和貼身的,客戶和其之間將不在是一個主被動關係,而是一個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樣的集中將不再是一個企業內部的集中,而是一個全行業的集中,也許我們越來越能夠清晰的看到,在這個逐步集中的過程中,基礎通信服務提供商(基礎通信能力和品牌)、雲服務提供商(強大的IT能力、生態聚合能力、品牌)較之別的行業擁有極大的優勢;而目前客服中心還處於散亂建設或者說是白花齊放的階段,但伴隨著AI、5G等技術的發展,集中的客戶服務託拉斯將會很快的到來。而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部門最好在其中只需要承擔最終的裁判的角色,以保證個體小民的信息不會被肆意濫用。

四、 雲客服的技術架構之我見

以前的客服中心均是採用專屬硬體+IOE模式進行建設的,隨著系統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容量、內容等需求的不斷擴大,傳統的技術架構已經不能滿足未來雲客服的需求,從而提出了以X86、虛擬化、分布式存儲為I層;以中間件、元數據存儲、多租模式、多事物引擎服務等為P層;以公共行業應用、專業領域服務、第3方能力、公共雲接口服務等為核心服務構建起來的S層,一起組成了新的客服中心技術架構。

我們很容易的發現此架構和目前絕大部分雲服務的架構基本一致,都是分為IaaS、PaaS和SaaS,只是其中的內容有不同而已,反過來有人就會問,那麼目前的BAT雲、運營商雲等都基本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能力,為什麼作為一個企業還要去端到端去建設了?直接在這些雲服務提供商的雲平臺上去建設豈不是更方便?我的回答是「同意」就目前來說,電信的天翼雲、移動的政企雲、聯通的天宮雲、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百度雲都具備I層的基礎能力和絕大部分的P層的基礎能力,所以專業的客服中心服務能力提供商,行業客服中心的應用商如果從成本上考慮直接在這些雲上加以構建是最經濟的。但就現階段而言,並非如此,尤其是大企業/政府行業的客服中心還是傾向於建設各自的私有雲,究其原因,主要是出於信息安全考慮,各行業都希望獲得別人/別行業的數據為我所用,又非常擔心自己的信息被洩露。從而就更加凸顯了政府需要扮演的角色不太到位了;當然這個問題並非客服中心所獨有,應該是一個各行業都存在的一個共性問題,在未來的5G、IoT的到來,這個問題將更加凸顯出來。而客服中心處於面對客戶的第一線,其所承擔的壓力會更大。

五、 AI是否會讓客服人員失業

寫到這裡,我發現在大家追求新技術的同時,又擔心新技術會造成自己的失業,更有人說客服中心是一個夕陽的產業;我的答案是:「現在的服務模式下的客服人員預計將會絕大部分或者全部失業,AI機器人將能夠承擔幾乎全部的工作且成本更加低廉」,所以對於客服中心而言,我們是否就要拒絕AI技術了?殘酷的事實是想拒絕都無法拒絕,既然無法拒絕還不如直接面對,因為AI技術替代傳統服務模式的同時也帶來很多全新的工作崗位和工作需求,例如:新技術操控崗位、行業應用分析崗位、面對面營銷的崗位,人文關懷的崗位,各種各樣的體驗崗位、媒體從業者等等;類比就像汽車的到來,迫使馬車從業務者全部失業了,但是卻造就了更多的汽車司機、汽修、客/貨運從業者等新的工種。以我個人的裡金額,新的技術雖然可以顛覆一個老的行業,但卻能夠造就更多的從業需求;所以就我們客戶服務行業來說,現有的客服中心人員將會主動或者被動的轉型;需要擔心的不是這是否是一個夕陽的產業,而是需要擔心的是我們自己有夕陽的思維。

六、 客服大數據

客服中心直面客戶,是第一手客戶信息的來源,同時也是多能力的集中應用中心,而要將這些來往的信息有機的結合起來,就需要大數據的技術,客服中心一定不是一個大數據存儲、分析中心,而是一個大數據的來源和應用中心。

通過大數據的技術,可以更好的幫助客服中心一線的人員全面的熟悉客戶,較為準確的分析預測出客戶的訴求。這些應用場景能夠幫助企業提高營銷的成功率,有分析數據,在某電信運營商的終端銷售領域,通過大數據營銷能夠幫助其提升營銷成功率3-5個百分點。單個銷售產品價格越高的地方,就越是大數據/AI技術越能大展拳腳的地方。這比線下的銷售渠道投入產出比更高。

同時通過大數據技術還能夠幫助客服中心後臺人員更好的統計分析出群體客戶的服務、購買意向,從而推動產品的改善,從而幫助客服中心從一個一線的服務中心逐步轉變成為一個領域情報分析中心。未來很多的一線話務人員也將轉變成為某個領域的分析人員。

對於客服中心的管理者來說,通過後臺的大數據分析能夠宏觀的掌握企業整體的服務、在線營銷等情況,且能夠實時掌握群體事件發生的情況;通過不同角度、不同場景、甚至不同領域的數據相結合,或許還能夠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起到建議作用(因為現代企業的發展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本行業,需要放眼看世界,所謂跨界運營,就是如此)。

七、 視頻技術將在客戶服務領域如何發展

視頻能力較之音頻能力能夠承載更多的信息,佔用更大的帶寬,視頻、VR等技術和使用場景將是推動通信運營商建設5G的原動力;尤其是這兩年短視頻非常火,從之前的報導可以看到抖音短視頻高峰時期的訪問量,一天可以達到10億次。

文獻參考:《CAnalysys18年短視頻分析報告》

文獻參考:《CBNData17年網際網路分析報告》

從以上這些分析看出,網際網路短視頻已經成為近兩年的爆發點,且短視頻市場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現在越來越多的分析數據表明短視頻作為一個新的碎片視頻渠道,去廣告價值地位在急劇的提升;而通信運營商在其中基本上享受不到任何的利益分成,這不得不說是非常尷尬的事實。除了通信運營商的商務模式不靈活以外,還有就是在網際網路上其沒有場景控制點;反觀運營商擁有核心控制點的CT領域,對於這些技術創新其反應卻顯得非常遲鈍;不過令人欣慰的事,移動終於在18年推出了基於VLLTE的視頻彩鈴業務,雖然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後續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延生聯想出,運營商另外一個和客戶接觸的核心窗口----客服熱線,卻感覺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和網際網路上熱火朝天比較起來,就像一個是是工業時代,一個還處於農業時代,雖然少數運營商也做了基於網際網路的視頻能力和應用,但由於其不靈活的運營和商務模式,導致這些應用基本無人使用;所以其還不如在其擅長的領域做一些小的創新;傳統CT領域的客戶服務上增加視頻能力已經是刻不容緩了,中國的通信運營商每年有超過500億次的客戶電話撥打接觸,如果每次接觸都能夠觀看5秒的短視頻,這將是一個多麼大的廣告/應用/合作市場。

更進一步CT領域的短視頻能夠在接通前,接通中和接通後都能夠讓企業和客戶能夠不間斷的進行語音和視頻溝通,現有各行業的自動語音的應用場景均是未來視頻能力所能夠介入的領域,這對通信運營商來說,更加是一個新的發展市場。所以說視頻能力將是運營商重新激活CT通信價值的核心能力。

八、 5G時代雲客服的暢想

寫到這裡,我發現面對5G的到來,物聯網將會獲得極大的發展,那個時候也許不會再有「客戶服務」這個名詞了,隨之而來的是無處不在的服務,每個人/每個物可能都浸身其中而不自知;舉例來說:現在的知識庫將再無存在的價值,隨處可獲得的知識、分析、預測將完全可以替代它;現在的固定流程的工作流也將被智能工作流所替代,其能夠打破現有流程的全部環節,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最終的解決辦法;務請求也不會在需要用戶去手動請求,也許可以通過眼神、動作,語音甚至於AI幫助其瞬間完成,對於用戶來說這些都將成為其基本的訴求,通過裸眼3D等新的技術,用戶能夠瞬間完成完成真實場景和虛擬場景的共存,服務變成了其所見既所得。沒有人在會關心服務的對端是人還是機器。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注智賦能 | 智能化趨動客服中心行業升級轉型
    2019年12月24日,由深圳市呼叫中心行業協會主辦的「解讀行業調研,聚焦智能體驗,攜手跨越新十年」主題活動在深圳順利舉辦。本次會議重點聚焦智能時代客戶中心的新發展,圍繞新時代大視野,智能時代技術變革帶給客服中心行業的認知變革、戰略變革、服務和營銷體系變革、流程變革、工具變革、客戶體驗變革、團隊管理變革、未來的展望等一系列話題展開充分討論。
  • 智能的客服中心什麼樣?聯想的也許就是未來
    客服中心是個老詞兒,說起來就能想到一排排電腦前打字和接電話的客服坐席。客服中心還有一個更老的名字「呼叫中心」,在移動網際網路興起之前,客服的工作幾乎都是通過熱線電話完成的。但老牌科技公司聯想把「客服中心」變成了智能的平臺級工具,刷新了這個詞彙的本來意義。
  • 客服如何變為盈利中心?環信要把精準營銷融入雲客服
    經過阿里釘釘和企業微信的教育,國內企業都IM是移動辦公系統的核心基礎。但釘釘和企業微信目前只被中小企業接受,大型企業普遍傾向於IM私有雲方案。截止2016年上半年,環信的即時通訊雲一共服務了8萬多家APP,未來仍將是重點發展的方向,肩負著現金牛和為環信其他業務導流的重任。
  • 2016金音獎最佳呼叫中心案例:國泰基金客服中心
    歷經18年的市場磨礪,公司穩步發展,目前已擁有包括公募基金、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等業務資格,是行業內極少數擁有並開展多類業務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 國泰基金客服中心成立於2005年4月,主要面向近千萬客戶和公司各一線銷售部門提供支持服務,致力於提升內外部客戶滿意度,增強客戶粘性。
  • 選擇呼叫中心客服外包的好處
    呼叫中心客服外包顧名思義就是呼叫中心客服工作外包給其他公司來完成的一種服務方式,這種服務方式雖然興起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因為具有很多好處,在短時間內發展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呼叫中心客服外包的好處。
  • 中信銀行選擇華為聯絡中心平臺打造高效客服中心
    原有的排隊機和CTI廠家越來越強,慢慢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全套解決方案,不願意開放之前的接口,對這些接口的新需求也不再接納。 原有的IVR廠家逐漸破產,沒有服務和未來演進方案。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新的特性,如多媒體、移動性等,無法在現網平臺平滑擴展。
  • 信雅達助力希望銀行打造全媒體金融客服中心
    近期,隨著重慶富民銀行、四川希望銀行和湖南三湘銀行的獲批籌建,新一輪民營銀行籌建加速。民營銀行的增多可以有效促進市場競爭環境的形成,推動我國整個銀行業的結構改進和技術創新,並對民間金融資本的流向起到一定的良性引導作用。
  • 呼叫中心客服外包的服務真的好嗎
    呼叫中心客服外包服務指呼叫中心客服工作外包給其他公司來完成的一種第三方服務方式,這種服務方式客服不在身邊,關於客服服務不能隨時抽查,但是這種服務方式雖然興起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已經發展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那麼呼叫中心客服外包真的好嗎?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分析。
  • 2014金音獎最佳案例:小南國客服中心
    小南國客服中心作為餐飲行業代表榮獲「金音獎」2014中國最佳客戶聯絡中心獎(客戶服務);中文:上海小南國餐飲有限公司英文:ShanghaiXiao Nan Guo 所在行業:餐飲 所在城市:上海建立時間:2005 服務號碼:4008209777 最佳案例:自2005年7月組建以來,隨著全國中餐門店不斷的增加
  • 絕地求生客服中心中文官網上線 PUBG客服中心網址分享
    絕地求生客服中心中文官網上線,PUBG客服中心網址是什麼?5月15日PUBG官方微博宣布上線中文的客服中心。玩家能在上面提交問題或是進行投訴舉報,那麼絕地求生客服中心網址是什麼呢?下面就來看看吧。
  • 《AI交互與智能客服的變革與發展》報告發布:智能客服將推動經營...
    12月17日,機器之心《AI交互與智能客服的變革與發展》研究報告發布,以對話式AI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客服正逐步走向成熟。報告分析了當前以人力為主的客服中心,正在經歷從在線客服、客服機器人到對話式AI智能客服的轉型升級過程。
  • 東芝中國客服中心啟動
    日前,東芝的中國客戶服務中心宣布正式啟動。為區別於原有的兩個產品(電腦和電視機)服務熱線,新的客服中心將能夠回答和傾聽消費者關於東芝的任何問題。東芝表示,客服中心的設立是為了直接聆聽消費者的聲音,而這正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東芝筆記本、三菱越野車、日航事件,此前發生的一系列案例使得日本企業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降低,也讓眾多日本企業認識到了自身公關不善的問題。
  • Genesys助力租租車搭建出海全媒體客服中心
    近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飛速發展,國內市場愈加激烈,企業出海這件事兒,也成為了眾多企業尋求突破的重要選擇,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走出國門,面向世界!  Genesys特邀租租車資深客服產品經理-李布為您揭開  該如何成功搭建出海全媒體客服中心  租租車從成立之初。
  • 2019年客服中心與遠程銀行人工電話接通率達到94.00%
    7月28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線上發布《中國銀行業客服中心與遠程銀行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七年發布銀行業客服中心與遠程銀行發展報告,從客服中心與遠程銀行的發展環境、優質服務、經營價值提升、科技賦能與技術創新、管理變革等五個方面介紹了2019年客服中心與遠程銀行的整體發展情況,並以大量的案例展現了全行業取得的成果。
  • 無限極(中國)客服中心通過4PS國際標準認證
    中新網4月2日電 日前,無限極(中國)客服中心正式通過4PS國際標準認證,這標誌著無限極(中國)客服中心與國際標準化管理的全面接軌。此次通過4PS國際標準認證,是繼2012年榮獲「2012年度中國最佳客戶聯絡中心——行業新銳獎」後,無限極(中國)客服中心再次獲得權威性的行業認可。  4PS國際標準是唯一的行業性推薦標準,其標準模型包含一套完整的「以客戶為中心」的運營管理體系,是唯一為國家工信部直屬認可與推薦,由中國呼叫中心、BPO產業聯盟協會(CNCBA)、51Callcenter聯合支持的全球性國際標準。
  • 12329客服中心收到感謝信
    >start--> 2020年11月10日,12329客服中心收到12345市政府便民服務熱線轉來的特殊「交辦單」——一封感謝信,內容是市民韓先生感謝12329客服中心坐席李媛幫助其通過「手機公積金」APP辦理離職提取一事。
  • 遠傳技術2016年全媒體客服高峰論壇召開
    徐董提出,遠傳技術的願景是創造美好的客戶體驗,遠傳技術將與所有客戶和合作夥伴共同成長,為行業和客戶帶來更大的服務價值和經濟價值。恒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徐昌榮分享恒生全媒體服務經驗  恒生電子徐昌榮副總裁從全媒體呼叫中心談起,回顧了全媒體呼叫中心的發展歷史與未來趨勢,介紹了恒生在全媒體服務技術和業務方面的經驗。
  • 廣電運通「智能客服中心」在寧波地鐵上線
    核心導讀 12月23日,廣電運通推出的「智能客服中心」在寧波地鐵4號線東湖站正式上線。該方案由廣電運通研發,融合語音識別技術和知識庫服務等,集成基於BIM、GIS和3D可視化技術,打造集票務服務、語音問詢、車站信息、旅遊資訊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智能化提升乘客服務體驗與運營管理水平。
  • 直擊服務體驗差痛點 保險業將迎 客服中心建設規範
    保險業將迎  客服中心建設規範  直擊服務體驗差痛點  保險業將迎  客服中心建設規範  >⊙記者韓宋輝○編輯黃蕾  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獲悉,為保護消費者權益,提高服務標準,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主導、保險公司參與制定的《保險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基本要求(徵求意見稿)》(下稱《要求》)近期在業內徵求意見,旨在規範保險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建設,形成統一的行業評價標準,從而提升消費者的保險服務體驗。
  • 3.15曝光之後,AI+客服的未來應走向何方
    回想4年前,3.15曝光了同樣的事件,彼時的無良企業已經開始利用透傳和語音自動群呼等技術方式,成為售賣假貨和放高利貸等違規服務的幫兇。伴隨人工智慧的第三次浪潮,AI技術被逐漸引入到這條灰色產業鏈中,讓昔日無良企業捲土重來,變本加厲的侵害用戶利益,再一次透支人們對客服行業的信任,也給剛剛發展起來的AI語音客服行業前景蒙上陰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