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說出口的卻不會說,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只能看著父母沉默

2020-10-24 北京清語教育

在文學作品中往往存在著這樣的描寫:那人張了張口,似乎要說些什麼,但不知怎的,終究沒有說出口,只是擺了擺手,示意他趕快離去。大家看見這樣的描寫是不是很熟悉,沒錯,這就是一種無聲的感染。

只是很多人並不清楚,這種在文學作品中常用的描寫方式卻成為了一種特殊兒童的今後歲月的常態,那就是語言發育遲緩。如果說兩三歲時的語言發育遲緩兒童還能運轉屬於他們的思維邏輯,可到了十二三歲、甚至是成年的時候,這樣的描寫就成為他們日常的經歷。

想要說出口卻不會說話,是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現在所處的語言狀態,明明內心波濤洶湧,但是當想要說出口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因為他們以為存在的語言能力實際上還沒有發展起來就已經徹底落後了,因為語言發育遲緩導致他們全面落後同齡孩子。

為什麼會這樣呢?

想要知道語言發育遲緩為什麼會導致語遲兒童的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全面落後同齡孩子,我們就要從語言發育遲緩問題上入手,看看這個近些年逐漸興起的「明星問題」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什麼是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正常發育水平的構音障礙。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

為什麼語言發育遲緩會導致孩子各方面落後?

1.智力發展總體水平較低

不少語言發育遲緩兒童普遍具有這樣的特點:智力發展的水平要低於同齡的孩子。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個人的智力決定了他的學習能力、邏輯能力等各個方面。但是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卻先天如此,因此他各方面落後也就變成順理成章的一件事。

不僅如此,很多語言發育遲緩在學習新詞語和新事物的時間花費是同齡孩子的十數倍甚至是數十倍,這也就導致他們語言發展的速度越來越慢。

2.語言發展速度落後半年時間太久

在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中有這樣一條關鍵的常識需要大家記住:兒童語言發展的速度不一,但要是孩子的語言發展速度長時間落後於同齡孩子,且落後半年以上那就說明是語言發育遲緩。大家想想,孩子的語言發展速度落後這麼久,可不是會造成各方面的落後嘛。

之前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令小編記憶深刻:孩子那麼小,對語言沒有多少認知,也不知道現在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問題到底有多麻煩,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多費點時間和精力。的確,父母對語言問題的重視幾乎決定了孩子語言恢復的可能性。

慶幸的是,現在有很多家長開始重視起語言問題對孩子的危害,他們不僅注意發生在孩子身上的那些語言問題,還想著避免語言問題的發生。這些做法都很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語言發育遲緩逐年升高的趨勢,也為孩子語言恢復創造了時間。

可能很多父母還沒有意識到,你們在孩子語言恢復中扮演的角色不是旁觀者,而是僅次於語言矯正師的角色,正是因為有你們的存在,孩子的語言才有了更有希望的明天。

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有太多語言發育遲緩的人群也能夠具備不弱於同齡人的語言清晰度,不要錯過他們最佳的語言矯正時間。

相關焦點

  • 看著語言發育遲緩兒童想說卻說不出的樣子,父母只能掩面而泣
    今天故事的主角叫做菲菲,是一個三歲的女孩子,她是一個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現在雖然還能勉強說話,但是字音、語法、邏輯都很差,有時候連一句「想吃東西」都無法正常表達。半年前,菲菲的父母偶然間發現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點差,速度也慢了下來,學會一個字音的時間遠遠超過了哥哥當初學說話的時間。一開始夫妻倆沒有太過在意,以為這是孩子學枯燥了,所以學習的進度有些慢,於是他們及時改變了學習的方式。
  • 孩子的沉默是思考?不一定,那有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
    前段時間我們機構來了一個比較特殊的孩子,外表看起來特別秀氣,一雙眼睛也是格外的好看,但就是有一點和其他孩子不一樣,那就是極度的沉默,不管矯正師問他什麼都不回答,甚至有時候問好幾個問題都是歪著頭在那想,但就是一句話不說。安撫好孩子之後,孩子的爸爸媽媽才道出了其中的隱情,原來孩子叫做花花,已經三歲半了,大半年前檢查出是語言發育遲緩。
  • 人家寶寶出口成章,自家孩子這點詞彙量難道是語言發育遲緩?
    孩子獲得語言猶如打破一座冰山,他們的語音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裡是處於沉默狀態的,需要大量的語言信息轟炸和家庭良好的引導才能換來一聲「媽媽」。按理說,只要家長的育兒方法既不過於粗放也不太過細緻,孩子的語言發育基本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可世事多變,一些家長對於自己幼時經歷過的一些事情發生在孩子身上時,並不認為有何不妥,他們不會覺得某件習以為常的事情就會導致孩子不會說話。
  • 語言發育遲緩:父母疑惑於孩子越來越差的語言能力
    各種新興名詞和網絡熱詞的層出不窮讓很多人開始懷疑自己還會不會說話,其實說話還是會說,但不清楚網絡熱詞也是真不清楚。如果說一個能夠正常表達的人都無法在這樣急劇變化的時代保持住自己,那麼一個在開始就無法正常表達的孩子又該從哪裡去尋找屬於他自己的語言表達呢?
  • 說不出來、說不清楚,語言發育遲緩給孩子的是一堆問題
    ,可惜有些孩子語言發展並不會這麼乖乖聽話,從一歲半左右開始,一些細心的父母發現孩子的語言似乎有了些不同的表現,比如一個簡單的字音總是囫圇轉圜的說卻還說不清楚。有些父母想要帶著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但卻被老人攔了下來,他們帶著幾分興奮的神情告訴孩子的父母「這不是什麼問題,咱家小寶貝可能是貴人語遲,說不準以後就要出人頭地了。」雖然並不是很相信老人的話,但一些家長還是按捺住了自己的心思。
  • 孩子只會寫字卻不會說,這是失語症還是語言發育遲緩?
    有人說是運動性失語症,有人說是語言發育遲緩,也有人說是因為沒文化……在我們看來,凡是大腦受損引起的各種問題都有不少共通之處,普通人分不清誰是誰實屬正常。不過小編覺得有必要通過某些案例來說明不同病症間的區別在哪裡。
  • 不能與孩子訴說的痛苦,其實是源自於語言發育遲緩
    對很多父母來說,眼瞅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是他們最開心的事情。那個原本還蜷縮在一起的小寶貝一點點的長大,粉嫩的小臉蛋和肉肉的小手成為不少家長喜愛的對象。但這些,都比不上孩子喊出那個他們夢寐已久的稱呼:爸爸媽媽。有父母說,看見孩子每天歡聲笑語的樣子他們就很開心;還有父母說,看見孩子健健康康地長大他們就很開心。
  • 孩子不說話?,家有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快點看過來
    前段時間接診了一個相對特殊的孩子。他的外表很秀氣,眼睛也很漂亮。但是有一件事與其他孩子不同,那就是極度的沉默。無論問他什麼,他都不會回答,甚至有時候問好幾個問題都是歪著頭在那想,但就是一句話不說。在安慰好孩子之後,孩子的家長才說出事情真相,這個孩子已經三歲半了。發現語言遲緩大半年了。當時,整個家庭都很難接受它,因為孩子看起來非常健康,沒有疾病。他們從沒想過孩子會受到語言遲緩的影響。
  • 語言發育遲緩究竟會不會自愈?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發育階段沒有盡到應有的撫育責任,導致孩子在嬰幼兒階段出現各種發育遲緩,例如語言發育遲緩,很多老一輩爺爺奶奶還用「貴人語遲,惜字如金」當搪塞藉口,很多人都認為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就會正常了。
  • 孩子不會說話只能推遲上學時間,語言發育遲緩真如此可怕?
    醫生建議我們到語言機構上課,所以這才和您聯繫上的。」 語言發育遲緩作為最常見的兒童發育性問題之一,已經為很多家長熟知。這不僅因為它超過15%的發病率,也因為語言發育遲緩來得總是猝不及防,每每發現時孩子已經嚴重到一定地步了。 引起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分為兩大方面,一是先天生理疾病,二是後天語言環境。
  • 寶寶3歲了還不會說話,僅僅是因為語言發育遲緩嗎?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肯定第一時間猜想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誠然,語言發育遲緩作為最常見的兒童發育性疾病之一,不會說話和說話晚是最顯著的兩個特點,也是讓父母最為頭疼的問題。
  • 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問題不在於想不想說,而是能不能說
    有人說:「成年人是不懂得語言和文字的奧妙的。」這句話對嗎?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也不算錯,畢竟央視前幾年還特意出過一個專題,討論的就是成年人會不會提筆忘字。,但對於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來說,這種歧路能不走還是別走。
  • 90後父母注意:這幾個典型錯誤是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元兇
    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典型的語言發育遲緩症狀。語言發育遲緩是我國比較常見的兒童發育性疾病,一般來說,國家的經濟水平越高,語言發育遲緩的發病率也就越低。我國如今也屬於高收入水平,語言發育遲緩的發病率卻沒有顯著降低。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經濟進步就表明科技、社會都在進步,然而科技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一些麻煩。
  • 除了父母,沒有人能理解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在說什麼
    有人問過一對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父母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能夠聽懂孩子在說什麼嗎?」那對父母遲疑地搖了搖頭說道:「其實很多時候聽不太懂孩子在說什麼,所以我們就得看他的動作和眼神去猜。」要放棄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嗎?大多數語遲兒童的父母搖了搖頭,他們還是不忍心看著這個孩子以後這麼「呆呆傻傻」地走下去,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有足夠的時間看著他長大。對他們而言,這是濃縮在血脈親情中最不能割捨的情感和不能分離的聯繫。
  • 孩子不會說,說話晚,警惕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一、什麼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指在發育過程中的兒童其語言發育沒達到與其年齡相應的水平。但是不包括由聽力障礙而引起的言語發育遲緩及構音障礙等其他言語障礙類型。1、聽覺障礙:語言信息的接受(理解)和信息發出(表達)等會受其影響,導致語言發育遲緩。
  • 孩子不會說話,可不是不夠聰明,也許是語言發育遲緩
    對於不滿5歲的孩子來說,語言的學習更是重中之重。孩子從出生到學會說話之前,只能用哭聲和肢體動作表達需求,語言的到來給他們表現自己增加了一項新的技能。但有一些孩子因為種種原因而遲遲不能開口,父母就會認為孩子的智力情況出現問題,或者是覺得孩子不夠聰明,笨到連句「餓了」「吃飯」都學不會的程度。其實,這兩種想法都不對。
  • 千算萬算,語言發育遲緩還是發生了,沒主動出擊的父母該怎麼辦?
    這位媽媽說,她自己在孩子剛出生後不久就未雨綢繆,查閱了不少資料,但還是沒有阻擋語言發育遲緩的來臨,這讓她感覺實在是鬱悶難當。作為語言矯正行業從業者,我們也是只能從結果來測評,即使是專業兒科也是如此。但是,「治未病」已經成為主流,語言發育遲緩從根本上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家長不能有這些誤區,會「害」了孩子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語言發育越來越被重視,對於剛做父母的人來說,都期盼著孩子能夠開口叫一聲「爸爸、媽媽」,眼看著其他同齡的孩子都能夠唱歌數數了,而自己的孩子只會咿咿呀呀的發聲,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家長很著急,孩子不會說話,也有很多2歲的寶寶不怎麼說話,到底是什麼怎麼回事?
  • 孩子不會說話真有那麼嚴重?語言發育遲緩影響的不止是表達
    那天有人問我,說小編你哪裡來的這麼多素材,能每天發文章,內容還不帶重樣的。抱著這樣想法的朋友一定不在少數,我只能說你們還是太年輕了,根本不知道語言障礙這短短四個字裡包含了多少複雜的知識。語言障礙帶給孩子的危害都很嚴重,理論上並沒有次序排名。但是如果要讓我來說的話,語言發育遲緩的終極危害依然是最嚴重最可怕的。當你看見一個孩子不怎麼會說話,只能邊哭邊喊「媽媽」,而且對他人說的話充耳不聞時,你會是怎樣的心情?又抱著怎樣的想法?想必首先你會批評父母的育兒方法,其次就是對孩子的這種情況相當煩躁。
  • 說話晚就等於語言發育遲緩?這樣的誤解還要持續多久
    最早的感受應該來自於你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巧舌如簧、伶牙俐齒,跟個小話癆似的,自己的小祖宗都2歲了卻不願意多說一句話,說話時間比別的孩子晚三四個月不說,平時也是沉默寡言,惜字如金。說不焦慮是假的,帶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大概率是語言發育遲緩,可構音器官、中樞神經、聽力、智力的指標都正常。那麼,這種情況到底算不算是語言發育遲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