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〇年十月三日 星期六
青
聽
今日配樂《那年的願望》
歡迎到網易雲音樂
關注@共青團中央
收聽更多團團推薦的歌兒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很不多如意的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失敗」,小到參加一個比賽受挫、沒拿到獎學金、與室友有了衝突、丟掉了社團競聘的崗位,大到畢業論文寫得不夠順利、面試受挫、拖延症無解、失戀分手等等。當遇到了這些事情,我們大多會浸泡在自己的失敗經歷中難以自拔。
面對這些大大小小的失敗,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人生在世,很多時候「萬事如意」真的只是一句美好的祝福,那麼,要如何坦然面對失敗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每個人都會常常面臨失敗。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相對勝利而言,失敗是我們人生當中的常態。
曾經有個知名節目的主持人在節目中被問到:「為什麼在大學20年還是個副教授?」
面對這個犀利的問題,他很直接地回答說:「因為無能啊。」隨後他補充說,自己的學術水平還沒有達到可以評教授的水準。
其實,承認自己的不足,對很多人來說太難了,不論是面對自己,還是面對公眾。很多人寧願花很多時間去解釋自己的困難,去訴說環境的掣肘,而從不坦然面對。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就很容易把失敗歸結於外部因素,以此安慰自己脆弱的內心。
其實,失敗沒有什麼大不了。即使當時讓人難過和沮喪,過了那個時間點以後,失敗就顯得太微不足道。只要你接受失敗是暫時的,困難也是暫時的,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因為迄今為止,你已經從所有當時你認為過不去的失敗中成功地活下來了。
小A上大學的時候筆記本電腦還沒有普及。一次,他在網吧寫課程論文的時候,突然電腦卡死了,沒有辦法,只能重啟。
重啟導致的結果就是所有的論文資料全部丟失,無法找回。小A當時的論文已經快大功告成了,結果因為電腦死機的原因,一下子化為烏有。
面對這樣的情況,小A很沮喪。但是沒有辦法,只能重新振作精神去完成它,小A說:「我總不能去找老師訴苦,告訴他因為電腦死機所以交不上論文,求他放過我吧。」
其實,我們在生活和工作當中也常常遇到類似的情況,挫折和失敗總是如影隨形。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把失敗放在一旁,然後繼續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例如,你在工作當中因為某個工作做得不好被領導批評了,不要長期難過,這是一種常態,誰在工作中沒被批評過呢?不要因為被批評就心情不好,甚至是那一段時間都沒有辦法以正常的心態面對工作,這樣就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你要明白,很多事情不是你們之間的問題,而是你們與問題之間的問題。
面對失敗,有一個不錯的策略就是清零法則。
失敗是對過去事件的評價和總結,但是如果我們把失敗的情緒延續到現在,甚至是未來,就沒有辦法對之前的失敗畫上一個句號,這樣的損失會更大。
因此對待失敗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和過去說再見,也就是說承認失敗的事實,從現在開始調整策略,改進方法,從而避免在未來的同類事情上再次失敗。
如果你沒有辦法忘記過去的事實,總覺得失敗的陰影始終籠罩著自己,你可以把自己失敗的經歷寫下來。等到一年以後再去翻一翻這些筆記,不論當時如何痛徹心扉,現在對你來說,那些失敗也許都輕如鴻毛,甚至已經完全想不起來了。
寫得多了,你會發現以後很多失敗的經歷,你甚至懶得動筆去記錄了,因為你的心態發生了很好的轉變,不再因為那些並不重要的失敗經歷而備受煎熬。你的抗挫折能力會隨著這些記錄得到淬鍊。
坦然接受失敗的結果,對過去的挫折進行清零,站在未來的視角看到失敗,是我們面對失敗的最好方法。
周六、周日主播投稿郵箱:
發送內容:個人簡歷+音頻小樣
郵件標題請註明「青聽-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