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下面出孝子」這句話給多少孩子造成童年的陰影了。以前的封建社會這句話可能有效果,但是現在已經是新社會,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都和以前不一樣了,當然不能再隨意打罵孩子。有的家長可能覺得誰家的孩子不挨打,打一下也沒什麼,但是孩子們的心理陰影卻也是一輩子難以消除掉的。
隔壁村有個女孩,父母重男輕女她從小就因照顧不好弟弟而挨各種打罵。上學後也是經常低著頭含胸駝背,不敢和別人說話。後來上了大學遠離了父母性格才慢慢變得開朗些,但和父母的關係卻越來越不好,父母如何彌補都沒有用。在不同家庭長大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有的人被父母小心呵護是家裡的寶貝,生活的快樂幸福;有的卻很不幸,在父母的打罵中遭受著委屈。這兩種家庭模式下長大的孩子會有什麼的不同呢?
這是最直觀的感受了,被暴力過的孩子性格自卑又敏感,非常的孤僻,也唯唯諾諾的,在自己的父母面前也不親近,對父母心中有一種怨恨,不明白父母為什麼要這樣對自己。長大後自然和父母不親近,甚至想逃離家庭,由於自身的性格原因也很難交到一些好朋友。而那些從小被父母寵愛的孩子,身上就會有種自信、樂觀、吸引人的氣質,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
正常家庭生活的孩子們,都被教育的很好,平時和別人相處也很客氣,彬彬有禮。而那些有被暴力對待過的孩子有時候會有一些偏激的行為,帶著一種固執的感覺,可能還會不經意爆出髒話等等。和那些彬彬有禮的孩子們不一樣,因為脾氣,性情問題,也很難交到一些真心的朋友。
在平常家庭裡邊長大的大多數孩子們心理狀態都是正常的,但是有許多遭受過暴力的孩子心理不健康。他們想不通為什麼一點點小事都要被打罵。長大後有些甚至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曾經看到過一個新聞,一個人販子在接受採訪時說:自己小時候受到家庭暴力,長大了就想要報復社會,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小時候的家庭暴力使他變成了一個有精神問題的人,如果沒有被暴力過,說不定就是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而「家庭暴力」,也改變了他的一生。
平常生活中打孩子的,可能也只是因為一點點的小事,而家長脾氣暴躁,孩子一頂嘴就開始打。所以家長們也控制一下自己的脾氣,不要隨便朝著孩子發脾氣,孩子犯了錯誤,先耐心詢問為什麼犯了錯誤,耐心去教導孩子,不然打了孩子也不消氣,看見孩子的可憐樣子自己也心疼,得不償失。
打一次兩次沒什麼,打的多了不僅破壞了孩子和父母的感情,而且會讓孩子有心裡陰影,所以家長們有話好好說,不要只會用打孩子的方法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