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來歷嘛,史記什麼的都有記載,大概很多人都已經聽爛了這個版本了。我來講一個新鮮點的吧。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山海經,記載了鯀禹治水的神話故事。但你要說它是神話吧,好像又不確定,畢竟山海經上記載的很多東西,有的現在都被一一證實確實存在了。
遠古時期的歷史,很多都是巫師、祭司、部落長之類的這種上古的高階知識分子口耳相傳,那麼當時的很多歷史傳下來,有可能是經過了潤色,會誇張一些,個人覺得有可能很多是有真實基礎的。
不要覺得山海經裡講的神話,物種,事情很誇張。你想啊,地球已經旋轉了幾十億年,生物的歷史起碼也有33億年,而人類歷史才多少年?這中間的時間到底經歷過什麼,鬼知道。
我們換一個角度來說,比如現代人編了一本山海經,裡面寫了飛機,大炮,高鐵這些。遠古先民如果看到現代人編的山海經,是不是也會覺得你胡說八道呢?但是事實呢?
我們不先急著下結論,讓我們以探索、審視、或者大膽的假設來看山海經的神話故事吧!
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經裡記載的有些神話事跡,竟然跟外國神話體系故事很相似。比如關於後裔跟十個太陽的故事,能跟印第安扯上關係。
第一,洪水的來歷。根據氣候學研究,地球處於寒冷與溫暖不停變化的周期中。在堯舜時期,地球經歷了一次變暖過程,雪山大量融化,雨水不斷,導致洪水泛濫。這一點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中都有類似事件。
第二,大禹的來歷。根據《史記》記載,大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帝的孫子。
第三,大禹治水的方法。大禹之父鯀的治水方式是圍堵洪水,根據《禹貢》記載,大禹採用: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禹敷土, 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就是通過實地考察,將天下分為九州;根據山川形勢、植被條件,開通道路;根據地形和土壤條件,疏通河道,將水流引入大海。
大禹治水並不只是治理洪水,而是通過治水的方式,將天下的山川、河流、風土,人物進行了梳理,為大禹繼承帝位打下良好的基礎,也開創了治理國家的模式。
大禹治水上古傳說時代的事情,《史記》對此曾有記載,所以大禹治水的故事還是很有可能是真實的。據研究發現,在公元前約1900年,中原地帶曾發生過一次大地震,地震導致黃河堵塞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水量越積越多,導致堰塞湖崩潰,大量洪水奔湧而出,淹沒大片地區。而此時正是上古傳說的三皇五帝時期,堯帝便向四方諸侯徵求治理洪水的人選和辦法,諸侯都推薦鯀治理洪水,堯帝應允,鯀採用圍堵的方法治理洪水,經過多年治理,洪水不但未被治理,反而破壞性更大,最後鯀被處死。禹是鯀的兒子,在鯀被處死後,禹被舜帝任命治水,大禹吸取父親治水失敗的經驗教訓,禹採取疏通河道的辦法治理洪水。而且大禹一心要將洪水治理好,在治理洪水過程中查看了天下高山河湖,大禹左手拿著準繩,右手拿著規矩,走到哪裡就量到哪裡。大禹還根據自己的測量數據和地理條件將天下分為九州。大禹經過13年治理洪水,終於馴服了洪水。天下百姓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大家試想,在那個年代交通極其不發達,生產力極其低下,大禹完成這些工程得需要多麼大的決心,所以,大禹是鐵了心為百姓造福的好人。傳說中的大禹治水其實就是人類水利的一個開端。
人類順存自然,但也可以改變自然。大禹就是改造自然的發起者。那時候生產工具沒有那麼發達,對於治水工程來說就十分困難。按現在的做法,大禹就是挖渠,堵壩,修堤。古代人相信天命論,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上天安排,順存天命自然,而大禹修渠築堤能夠把水歸納成順人而勢的走向控制起來就是一項偉大的創舉。所以受到人們的祟拜和敬佩。總而言之,無論古人還是今人都有創新發展的思維能力。
大禹治水在古代也就是對新生事物發現成功的一個起點,受到人們統一認可的完善。所以人們神化了他的智慧,成為炎黃子孫的祟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