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1962年,自詡是大國的印度,以為有美蘇在背後支持,可以摸一摸中國的老虎屁股,悍然挑起中印邊境紛爭,結果一場自衛反擊戰,打掉了印度五十年國運,直到進入21世紀,才慢慢回過神來。
對於一個小國,弱國來說,選擇很重要,一次錯誤的選擇,很可能葬送的就是自己的國運。這一點在當下的亞阿戰爭之中,也可見端倪。
與亞塞拜然相比,亞美尼亞國小民弱,如果不是俄羅斯背後力挺,早就被土耳其和亞塞拜然給滅國了,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小國,卻搞不清楚狀況,在美國人的鼓動下,選出一屆親美的政府,給俄羅斯上了「眼藥」。
就是這麼一個和平年代看「自由民主」的選擇,在戰爭來臨時,卻成為壓垮亞美尼亞的最後一根稻草。如今亞阿戰爭走入終局,喪權失土的惡果,只能亞美尼亞人自己承受了。
但與此同時,看似強大的俄羅斯,在這場不期而來的戰爭中,國力的衰退,也是觸目驚心的。
一、俄羅斯或許有懲戒亞美尼亞的心思,但絕不會為了懲戒亞美尼亞,在自己腹心之地挑起一場戰爭
這兩天看網上很多文章,都在分析亞美尼亞戰爭的起源,很可能是俄羅斯趁著美國自顧不暇,故意縱容,想通過亞塞拜然給亞美尼亞「親美」的政府一個警告,所以才推動爆發的。
這種說法看上去符合邏輯,亞美尼亞這屆親美的政府上臺後,對於一直暗中支持它們的俄羅斯而言,也確實是一種「背叛」,俄羅斯想要懲戒亞美尼亞的心思,應該是有的,但這種懲戒,絕不是在當下的時間維度裡,以戰爭的方式進行。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所處的高加索地區,對於俄羅斯來說,是絕對的腹心之地。當年二戰的時候,艱苦卓絕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背後的真實原因,就是俄羅斯要阻止德國向高加索地區滲透。
為了保衛高加索這個腹心之地,蘇聯總共投入了200萬兵力,而德國投入了100萬,雙方三百萬軍隊在一個並不是很大的範圍內,幾乎是以絞肉戰的形式僵持,蘇聯方面為此犧牲110萬人,德國死亡70多萬。
由此可見,高加索對於蘇聯的重要性。如今雖然蘇聯解體,高加索地區的各個前蘇聯加盟國,也先後獨立,但這塊地盤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依舊毋庸諱言。
在一個如此重要的地方,當下俄羅斯又處在一個經濟極為困頓的時刻,就算是它想懲戒「背叛」自己的亞美尼亞親美政府,也不會採用戰爭的形式。
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來講,俄羅斯捲入這場戰爭,完全是被迫的。就算其中隱藏了一些懲戒亞美尼亞的心思,那也是順勢而為,絕不是有意為之。
二、對於亞美尼亞來說,這場戰爭完全是自己作死的結果,而且註定要由此陷入一段長時間的衰落之中
亞美尼亞人口不到三百萬,亞塞拜然則超過1000萬,雙方的經濟水平也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等級上,更別提亞美尼亞身邊還有個同樣敵視它,又跟亞塞拜然交好的土耳其。
總之就一句話,如果沒有俄羅斯一直以來在背後的支持,就亞美尼亞自己的實力來看的話,早就被亞塞拜然和土耳其滅了八百回了。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在事關自己國家存續的問題上,嚴重依賴俄羅斯的國家,卻被美國人忽悠,選出了一屆親美的政府,這種行為與當年越南人拿著中國援助的糧食,轉頭來打中國的行為簡直如初一轍。
如果不是俄羅斯現在騰不出手,肯定早就出手教訓它了。結果俄羅斯投鼠忌器,亞塞拜然卻看到了機會,它可是想要收服失土很多年了。沒錯,納卡地區本來就是人家亞塞拜然的領土。
事到如今,戰爭已經結束,亞美尼亞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也是不可避免的。失去納卡地區,對於亞美尼亞來說,不僅是國家尊嚴上的巨大打擊,勢必也要帶來國內局勢的變化。
當下亞美尼亞總理被民眾嚇得不敢回家,就是戰後亂局的直接表現。更難堪的是,因為俄羅斯沒有像以往一樣的支持亞美尼亞,其國內的反俄情緒更加高漲。
總之就一句話,戰爭是結束了,但亞美尼亞的亂局距離結束還早,其衰落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三、對於俄羅斯而言,看似在戰爭中表現出了強大的威懾力,但被迫對一場自己不希望的戰爭做出選擇,本身就是其國力衰退的佐證
亞美尼亞的衰落當然可以說是自找的,俄羅斯卻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看上去因為俄羅斯軍隊的強勢介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停火了,就連被戲稱「狗中哈士奇,國中土耳其」的土耳其,也不再像前段時間那麼咄咄逼人,俄羅斯在該地區的霸主地位依然不可撼動。
但實際上,被迫捲入一場俄羅斯不希望看到的戰爭,已經是其國力衰退的證明了。而且當下的局面,帶給俄羅斯的,還是一個難題。
亞塞拜然雖然迫於俄羅斯壓力停火了,但納卡地區還是沒有完全收復,也就是說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衝突基礎依然存在。
更關鍵的是,作為自己扶持的小弟,亞美尼亞在這波戰爭中吃了虧,而俄羅斯又因為種種顧慮沒有出手,不管是處於懲戒亞美尼亞,還是其它的什麼原因,總之亞美尼亞國內的反俄情緒,是已經種下了。
本來是個鐵桿的俄羅斯小弟,現在被西方人腐蝕得俄羅斯不得不懲戒亞美尼亞,結果還是俄羅斯的麻煩。
大國競爭之中,只有國力衰落,技不如人的哪一方,才總是被迫做選擇。比如美蘇冷戰之中,美國人唯一被迫做選擇的時候,就是「古巴飛彈危機」,那時候正是蘇聯採取攻勢,美國人採取守勢的時間。
這件事不管美國人怎麼粉飾,都掩蓋不了的一個事實就是,當時被嚇得整天往防空洞裡鑽的是美國人,不是蘇聯人。
當下國際政治博弈中也是一樣,俄羅斯看似在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爭議中威懾性比美國更強,但人家美國只是動動嘴皮子,而俄羅斯卻不得不真的把軍隊送到雙方戰場上去,這本身就是國力衰退的證明。
四、結語
亞阿戰爭,打的突然,結束的更突然。對於亞美尼亞來說,當他們選擇親美的政府上臺的那一刻,實際上這場戰爭以及戰爭的結局,就不可避免了。
而對於俄羅斯而言,在不願意看到的地點,不合適的時間,被捲入這麼一場莫名其妙的戰爭之中,不管最後展現的多麼強大,被迫在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做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國力衰退的寫照。
亞阿戰爭之中體現出來的國際政治博弈的道理,其實在中美博弈以及由此帶來的周邊小國的選擇上,也能看到端倪。
世界已經是個巨大的博弈場了,在這博弈場當中,小國一個不小心的選擇,帶來的可能就是國家衰退的結局;而大國,當它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證明處在下風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當下中美博弈之中,中國只要還能穩得住,迫使美國不斷先出招,本身就是一種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