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睡覺的時候有沒有夢到自己跌下樓梯或者無意中從高空墜落?本來睡得好好的,身體突然抖了一下,有時候還會蹬一下腿。其實不光我們會這樣,小寶寶睡覺也會突然抖一下,或者將雙手伸到空中亂抓幾下。民間流傳的說法是這樣在長個子,但其實這只是一種正常的睡眠生理現象,各位家長無需害怕。
1. 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
由於寶寶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大腦皮層發育不成熟,中樞神經細胞興奮性較高,抑制功能較弱,稍有一些外來刺激都會引起神經系統興奮,驚醒寶寶。
寶寶淺睡眠狀態下很容易被外在的各種聲音、燈光或動作刺激,導致孩子出現手腳不自主地抖動。也有寶寶在沒有光線或聲音刺激的情況下,出現手指、眼瞼、腳趾的不規則抖動,一般持續時間都很短。不過家長不用擔心,這是種正常生理現象,在孩子進入深度睡眠後就會消失。
2. 白天過於疲勞
白天孩子十分活躍,走或者爬了太長時間,身體到了晚上就很疲勞。在睡覺時大腦中的個別細胞群體仍處於興奮狀態,通過做夢刺激運動中樞,讓孩子發出蹬腿伸手等動作。
3. 進食過飽
孩子晚上睡覺前吃太多的話胃會很不舒服,從而影響睡眠質量,一直進入不了深度睡眠狀態,很容易出現眼皮或手指的不自覺抖動。
4. 睡眠環境不適
寶寶睡覺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無論是臥室過強的光線,還是周圍人大聲的講話聲,或者是給孩子被子蓋得太過厚重,都容易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讓寶寶不舒服突然驚醒。
5. 有可能缺鈣
也有一些寶寶睡覺突然腳抖是因為身體缺鈣,缺鈣的寶寶容易鬧人,晚上睡覺也不安穩,易被驚醒。
6. 缺乏安全感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話睡覺時也容易一驚一乍,睡夢中也會突然感到不安,想要睜眼確認一下父母在不在,睡覺極不安穩。
7. 疾病因素
腸寄生蟲病是幼兒睡覺不穩的最常見的原因,患寄生蟲病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與營養不足,出現貧血、易驚等症狀。另外,缺鈣嚴重患佝僂病的小孩睡覺時也容易驚醒。
家長不要叫醒寶寶,應該用手輕輕安撫寶寶的身體,讓寶寶知道媽媽正在陪著他,產生安全感,安靜下來繼續睡覺。
一般來說,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神經系統逐漸發育完善,這種驚跳的現象會逐漸消失,不需特殊處理。
1. 給寶寶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睡覺時不要給寶寶穿太多衣服,蓋過厚的被子,一定要讓寶寶睡得舒服。
2. 晚餐時間不宜太遲,不要給孩子吃難以消化的食物。睡覺前不要給寶寶吃太飽,以免寶寶胃部不舒服,入睡困難,睡著後又不安穩。
3. 睡覺前可以給孩子洗個熱水澡,幫孩子按摩四肢放鬆一下身體。父母也可以陪在孩子身邊哼唱兒歌或者講故事,培養孩子的睡意,讓孩子更快入眠。
4. 對於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家長需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做遊戲、聊天,或者多撫摸孩子、向孩子表達愛意。這樣孩子內心就會慢慢舒緩,睡覺時也不容易被外在事物刺激而驚醒了。
註:如果孩子睡覺時頻繁出現抖動,家長則需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聽專業醫生說是什麼原因。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艾兒寶貝,艾兒教您科學育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