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只要把那些嘗起來甜的食物戒掉就行了。事實上,很多嘗起來並不太甜、名字也沒有相關信息的食物也是儲糖大戶。
(1)高糖高脂食物的確會讓人上癮,而且糖比脂肪更容易讓人成癮。除了糖果、各種甜食、水果等吃起來很甜的食物外,譬如超市中最常見的番茄醬(跟純番茄醬不同,是加糖、油等再次炒制而成)。在此類產品的配料中,除了水和番茄泥,含量高的就是糖了,一般在15%~25%,可達30%以上。番茄醬中的番茄紅素確實比較豐富,但也不建議多吃。(2)超市中的速衝糊粉也是含糖大戶。因為單純的谷、豆等磨成的粉口感不佳,甚至有一種五穀雜豆特有的「土腥味」,因此,豆奶粉、藕粉、核桃粉等速衝糊糊類食品中往往會加入很多糖來調整口感。有的產品中的糖甚至排在配料表的首位,購買時一定要多注意。(3)山楂片、話梅等酸味零食,本身有機酸含量豐富,口感較酸,加工中加入大量糖,口感才能酸甜適宜。有的山楂片中的糖含量高達70%~80%;而話梅的中的糖含量也不示弱,一般排在配料表第二位,僅次於梅子。(4)紅燒肉、魚香肉絲都是高糖。很多人尤其是餐館裡的廚師更是喜歡大量用糖提味,一份紅燒排骨、紅燒魚、魚香肉絲大概加糖25~30克,紅燒肉要加40~50克,高的是糖醋排骨和糖醋裡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此外,一些市民喜愛吃的加工肉製品,如肉乾、肉脯裡也含有不少糖。(5)獼猴桃、柚子居然比西瓜含糖高。別看西瓜吃起來甜,其實含糖量僅為4.2%;而獼猴桃吃起來較酸,含糖量卻是10%。含糖量在9%~13%之間的水果還有蘋果、杏、無花果、橙子、荔枝等。而柿子、桂圓、香蕉、楊梅、石榴等水果,含糖量超過了14%。(6)酸奶、麵包裡也有隱形糖。如果自己在家做麵包或酸奶就會發現,一般的白麵包100克中需加入10-20克左右白糖,這還不算其本身的澱粉含量。酸奶的製作配方是100克牛奶配10克左右白糖。(7)濃縮果汁體積至少減少到原果汁的一半,營養素密度增加,喝一口頂兩口,同時含糖量也至少升高了一倍。(8)膨化食品和核桃粉、芝麻糊等速溶糊是加工食品中最大的「隱藏糖」藏匿者。比如雪餅、鮮貝、蝦條等膨化食品,因為含油脂少,被不少商家抓住這一點大打健康牌,很多家長也喜歡買給孩子吃。吃起來雖是鹹的,但裡面含有大量澱粉,卻不含任何能抑制血糖上升的膳食纖維。(9)調味醬。番茄醬、燒烤汁等調味醬裡,每百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哪怕是市面上廣為流行的「無糖食品」,其中添加的木糖醇對血糖的影響雖然小於白糖。研究表明,每克也會產生2.4千卡的能量,比葡萄糖每克產生4千卡的能量只低一點。因為木糖醇的價格遠遠高於白糖,不少「無糖食品」中甚至同時添加木糖醇和白糖,這種造假行為極易誤導消費者。(10)三合一咖啡。有的含糖量高達70%以上,一小袋三合一咖啡就可能含十幾克糖。如果一天喝三五袋,精製糖的攝入量就接近於建議的上限了。建議將速溶咖啡換成原味咖啡。(11)能量棒。在運動前後吃能量棒可迅速補充能量、促進肌肉修復。不過能量棒的碳水含量高達70%以上,且基本是容易被消化吸收的精製糖。(12)番茄沙司除了番茄泥外,還會添加糖、鹽、增稠劑、增鮮劑等。雖然其中的番茄紅素含量比較豐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配料中除了水和番茄泥,含量最高的就是糖。高的可達30%以上,一般的含糖量也有15%~25%左右。建議成年人和兒童應將其每天的游離糖攝入量降至其總能量攝入的5%以下,或者每天大約25克(6茶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