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了自己,才能愛對孩子

2021-02-21 今晚我和你

歌曲:朱俐靜《我會在你身邊》

本文來自最具生命影響力的公眾號

海藍博士(hailanboshi)

 1 -

 

2016年元旦過後,毫無徵兆地,正在上初一的兒子無法上學了,突出其來的打擊讓我徹底失了方寸。

 

在那個只有幾萬人的小縣城,一個公認的好老師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這個樣子,想像中的各種流言蜚語讓我害怕,焦慮,無法承受,看不到任何希望,覺得生活再也無法繼續,

 

失眠、焦慮、恐懼、擔憂各種情緒輪番陪著我。

 

在街上看到熟人,會下意識的躲開,哪怕是我的好朋友;在單位沉默寡言,無心工作,只想逃離;回到家看著兒子緊鎖的房門,心裡更加恐慌,完全不知道出路在哪裡。

 

我對自己完全否定,認為自己徹徹底底地失敗了。

 

整整三個月,每天晚上我都要靠手機上無聊的小說轉移注意力,直到實在困得睜不開眼,頭上多了數不清的白髮,皮膚黯淡無光,沒有一絲血色,對任何事情都打不起精神,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在哪裡,

 

一了百了的念頭也時常出現,整個人活得像一具行屍走肉。

 

 

- 2 -

 

直到春節期間,在一位初中同學的建議下,我參加了家長課堂。

 

課堂上,老師講了什麼基本沒聽進去,滿腦子想的都是:老師你幫幫我,我該怎麼辦? 

 

我所有注意力都在兒子身上,上課時一有機會就想搶著說話,想讓老師看到我,幫我解決問題;

 

拉著教練不停問,不停訴說,想讓教練幫我,告訴我怎樣才能讓孩子重新上學;

 

在小組裡也是不厭其煩的說、問。

 

那時的我,就是一個現實版的祥林嫂,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滿腦子只想著怎樣改變孩子,總覺得只要他去上學,我就好了。

 

直到第二年,我才開始不再想著改變孩子,意識到

 

最終的根源是我自己,我需要好好成長我自己。

 

- 3 - 

 

我終於知道

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是自己

 

回顧這三十幾年,我像個上了發條的機器人,上班,帶孩子,做家務,照顧家人……各種各樣雜七雜八的事情堆在一起,忙得腳不沾地。

 

加入靜修生後,教練問我:你最喜歡的事情是什麼?我想來想去也找不到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好像什麼也不喜歡,又什麼也不排斥。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原來這麼多年,我都是在為別人而奔忙,我已經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一個人是自己!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每年過年,我會把家裡所有人的衣服都提前準備好,都是千挑萬選,有時一件衣服來回折騰好幾次,而我自己的衣服總是到最後,差不多隨便拎一件就行,價格也不會太高,

 

後來才知道這是「不值得」在左右我。

 

上了至少六七次的靜觀自我關懷課,並一直堅持踐行之後,我才了悟:我才是24小時在線可以陪伴自己照顧自己的人,這世上最需要照顧好的就是自己,這才是一切的根源。

 

明白了這一點,我活得越來越輕鬆自由。

 

# 我會笑了#

 

以前,我不喜歡拍照,因為我看自己的每張照片都不順眼,不是牙齒不夠白,就是表情太僵硬,翻遍電腦都找不出一張滿意的照片。

 

現在,我臉上經常掛著笑容,不再糾結笑得好不好看,也願意拍照了,經常可以看到自己哈哈大笑的照片。

 

其實,不管長得美不美,只要是真實的自己就最美。

 

#我有感受了#

 

剛加入靜修生時,我最害怕有人問:啥感受啊?

 

我就想:啥是感受?我沒感受。不僅情緒沒感受,身體也沒感受,只有腦子在動。

 

經歷過兩年靜觀,我終於成了活生生的人,成了有七情六慾的人,能感覺到自己哪兒不舒服,也能感受到自己的開心與快樂,在難過傷心時,我可以用自我關懷來陪著自己,允許自己難受,反而就不那麼難受了。

 

#焦慮和擔憂減少了#

 

當我的臉上多了笑容,孩子的情緒也好了很多,和我的話多了,我也能感受到孩子對我的那種信任和依靠。

 

外界的一切都沒有變化,而我已經變了,不再失眠,焦慮也少了很多。

 

#能看到自己的好#

 

之前,有很多的同伴,教練,甚至海藍老師都說我有貢獻精神,給團隊做了很多的事,他們很感動。

 

但我總覺得自己做的都是小事,是舉手之勞,每個人都可以做,頂多就算付出,哪能稱的上貢獻?

 

我自己都覺得很慚愧。

 

後來,才慢慢知道,我做的事情是很小,但不是應該做的,我願意去做這樣的小事兒,願意付出自己的一份心力,哪怕再小,也是一份貢獻。

 

我終於可以看到自己身上的優秀品質了,原來自己也是那麼的美好,這種美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美好。我也越來越能接納自己的不夠好,不完美。

 

接納自己,是我一生的功課,我用了兩年的時間,也僅僅只是個開始,有了這樣的開始,我以後的路會走得更加平穩。

 

#心態越來越平和,內心越來越寧靜#

 

兩年的學習、踐行和成長,讓原本火急火燎的我漸漸靜下來,慢下來,不再總是關注事情,而是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變化,也能關注到別人的情緒變化,

 

看到背後的需求,遇事不再急躁,少了著急,多了淡定,少了自責,多了允許,越來越穩重,

 

越來越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 4 - 

愛好了自己,我愛的人自然向我靠近

 

我和愛人結婚十幾年,早已沒有了剛結婚時的甜蜜,愛情早被柴米油鹽醬醋茶磨得沒了蹤影,前幾年我們只剩下

 

喋喋不休的爭吵,指責、抱怨和批評。

 

不管他做什麼,永遠都達不到我的期望,我總覺得自己又帶孩子,又做家務,還要忙工作,家裡都是我一個人在撐著,

 

既沒有人懂,也沒有人支持和理解,

老公幾乎可有可無,

 

這樣的認知讓我很累。

 

我和他一說話就吵架,繼而冷戰,誰也不理誰,說話多餘,看著嫌煩,無數次的想要逃離婚姻,但又不忍心再給孩子更大的傷害。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生活,不管是在別人眼裡,還是自己眼裡,並不認為有什麼不對,好像婚姻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

 

之前,老師、教練、同伴都不止一次說他是一個多麼好的人,他是多麼多麼愛我,我卻無感。

 

這兩年,一次次回看自己,逐步接納自己,我看到自己在婚姻中的渴望,也看到老公對家庭的重視,發現這個一直默默無聞的男人是多麼愛我,也發現從我們相親的那天開始,我就很確定他就是將要陪伴我一生的愛人,其實我並不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而當時我卻是那麼確定。

 

原來那麼多年,自己一直是一個坐在百寶箱上的乞丐,守著寶貝而不自知,

 

我終於看到了老公的優秀,看到了自己的值得,也知道了想要幸福,就要主動創建。

 

我開始學著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期待,和顏悅色、柔聲細語的說話,摟摟抱抱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自然。

 

老公看到了我的成長,給我鼓勵和支持,當我的情緒被激發時,他也能耐心傾聽我的訴說,

 

我也越來越確信,他就是我生命中那個託底的人。

 

 

和孩子變得亦師亦友。

 

以前,因為對自己要求高,所以對孩子要求也是格外嚴格,很少看到他們的優點,更不用說表揚和鼓勵了,

 

說話基本以挑毛病為主,還自以為是很好的媽媽,結果兒子給了我當頭一棒,女兒也讓我很頭疼。

 

當對自己多了允許和接納,我也能看到孩子的優點,看到他們的優秀,並且能把這些話表達出來,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我尊重他們的意願,看到他們開心的笑臉,覺得一切都值了。

 

孩子們也很開心,都說媽媽變了:不再高高在上,能平等對待他們,聽他們的想法和建議。

 

兩年的成長,只是開始,雖然未來還會有很多不如意,但我不再害怕,也不再擔憂。

 

過去的痛苦就是提醒我——需要成長自己,改變自己。當我順著創建幸福的路前行後,所有的一切,不管是痛苦還是幸福,都變成了生命中的珍寶。

 

這兩年,我只想要一棵樹,

卻得到了一片森林,

我只想飲一瓢水,

卻掘出了一口愛的泉眼

……

作者| 海藍博士

《不完美,才美》叢書作者。海藍幸福家創始人,復旦大學醫學博士,美國德州貝勒醫學院神經科學博士後,美國範德堡大學皮博迪教育和人類發展學院心理學碩士,中國抗挫力訓練總設計師,心理創傷治療與壓力管理專家,「靜觀自我關懷」全球首位中國師資培訓師,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和高級顧問。

2015年5月創立「海藍幸福家」,致力於幫助中國四億家庭提升幸福感,將寧靜和諧帶入每一個家庭。先後影響數百萬人的成長和改變。

感謝大家關注《今晚我和你》微信平臺,您有什麼想法和建議歡迎您留言給我。

《今晚我和你》節目是武漢長江經濟廣播電臺(FM100.6)一檔心理諮詢類夜間談話節目,節目94年開播至今已經20多年了。

是一檔關注普通人生活、情感的老牌節目,每晚十點亞新都會守候在話筒前聆聽大家的心聲,陪伴大家。

大家也可以加入今晚我和你聽友俱樂部心靈港灣群42366444以及想加入團隊請加雅心會員群173944801在外地不方便聽聽直播節目的朋友,您可以用下載蜻蜓FM,荔枝FM或者在武漢廣電網上收聽。

想要了解自己、提升自己的朋友,歡迎您加入《今晚我和你心靈回歸團隊》(您可在百度中搜索「主播亞新」的新浪博客),這是「今晚我和你」節目線下的延伸平臺。

每周周日下午兩點半,在漢口常青花園二十三村北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三樓,有免費公益性沙龍。

面對面分享提升婚姻伴侶親子職場關係質量的親身體驗之路,面對面解答大家在親密關係中的各種困惑,普及心理知識,推廣心靈成長體驗,帶領大家走上心靈成長之路,是免費為武漢市民服務的平臺。聯繫電話13886043696和18986004406。

如果您覺得這個平臺文章很好,歡迎您把這份感動和身邊的朋友分享,關注我們的微信號(jwwhn1)或者在公眾帳號裡面搜索「今晚我和你」,也可以微信掃一掃。

歡迎大家關注「雅心心靈回歸團隊」微信公眾號(whyaxin520)或者在公眾帳號裡面搜索「武漢雅心」,並歡迎大家加入「雅心心靈回歸團隊」,也可以微信掃一掃。‍‍

點擊「 閱讀原文 」 ,收聽2018年8月27日節目個案拓展錄音

相關焦點

  • 媽媽們學會「愛自己」,才能夠更好的愛孩子,很多人都走入了誤區
    在這種整天忙碌的狀態下,全職媽媽們逐漸的跟社會脫了勾,覺得自己被邊緣化了。媽媽要學會愛自己,才能夠更好的教育孩子朋友小李生完了孩子,就一直在家照顧孩子,每天忙忙碌碌,感覺時間過的很快。而自己卻因為產後身體微胖,一直沒有恢復。而且衣著也沒有那麼講究,跟同學站在一起,感覺格格不入,仿佛不是一代人。回家後小李見到寶寶,越想越生氣,覺得都是因為生孩子,自己才會變成這樣。所以,就對孩子發了火,因為孩子調皮,她還打了孩子,打完之後她又後悔了,覺得孩子是無辜的。所以最近心情就變得很差。
  • 對孩子的興趣愛好表示支持
    現在她已經出了自己的專輯,我是她忠實的歌迷。」而事實上,正是因為父母對孩子興趣愛好的忽略,才導致孩子關上了與父母溝通的心門。另外,從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來看,真正能在社會上獲得很好發展機會的人才,都具備很好的創新能力,因此,父母不要為了追求短期的效應,讓孩子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學習上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發展。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和成長,才是防止孩子在未來出現短板的最好的教育方法。
  • 父母如何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對孩子的愛一定要正確表達出來我們國家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我們是很含蓄的,我們對愛的表達是需要長時間的醞釀和發酵的,傳說中的一萬年?往往在我們老去以後,我們才會對孩子說出那三個字。但是你不覺得太晚了嗎,到我們真的駕鶴西遊了,孩子還不知道我們到底愛不愛他們,他們是我們親生的嗎?
  • 毀掉自己喜歡的愛好,是把愛好作為職業對待,愛好如何持久
    毀掉自己喜歡的愛好,是把愛好作為職業對待,愛好如何持久 愛好與職業不同,愛好可以是做自己喜歡的,因為興趣所以喜歡,而職業是不同,職業是陪伴自己時間最長的,且重複著行為著,大部分人都是靠職業獲取薪資,很少聽說有靠興趣獲取薪資的。
  • 如何愛自己|| 大象心理講座
    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就經常會打著愛的旗號說出一些很傷人的話,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委屈,覺得我們做了這麼多努力,結果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樣。會不自覺地說:「孩子,我為了你放棄了工作,放棄了朋友,放棄了社交,放棄了娛樂,連自己的愛好都沒有了,全心全意為了你,可是你怎麼成了這樣?你看看成績怎麼又下降了?你對得起媽媽嗎?」想一想,你有沒有說過類似的話?
  • 如何才能使個人愛好和職業追求相一致
    能夠做到個人愛好和職業選擇相一致,無疑是十分幸福的。那如何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愛好去選擇職業?首先,你要有一個精準的職業定位,憑藉你的能力,你的才華,你的個性特點,你的人際關係,能夠選擇什麼職業,這個職業和你的個人興趣愛好不相違背。其次,不斷努力的去塑造自己,提升自己的全方面綜合能力,讓自己總有去選擇職業,選擇自己所要的人生的資本。
  • 培養孩子愛讀書,先從他的愛好開始
    我也是看過寶寶知道直播後才真正對孩子撕書這一行為釋然的,老師說每一個孩子都會有這麼一段時間,去玩弄手中的繪本,其實這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呢,鍛鍊他的大腦發育,讓他對一些事物產生反應,才會有不斷的思考升級!寶寶喜歡書,但是每次都是翻看幾分鐘就厭倦了。後來寶寶知道直播老師給了一種方法,先從他的愛好開始,比如玩具,比如汽車。他特別喜歡車,只要是帶輪子的都喜歡。
  • 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家長要發掘優勢,為興趣愛好嚴格把關
    遇到問題時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嗎?不管孩子如何回答都不重要,目的是引起孩子的思考,最終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2)要用事實來說話家長總是愛講大道理,事實上,孩子反而會覺得很無聊,提不起興趣。時間過久的話,很可能產生逆反心理,不如換一種方式,講一講自己的故事,不一定對孩子有所啟發。家長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時,要讓孩子聽起來很真實,感同身受才能感動孩子,不然只會適得其反,反而讓孩子感覺是抱怨。
  • 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
    我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因為我個人覺得只有找到自己喜歡的行業,才能每天都充滿激情的去工作,但是還有一種說法是:「當你把自己的愛好發展成為職業,你將失去這個愛好。」所以人們常常把愛好和喜歡的職業連在一起,但是你喜歡,其實也並不代表你在這個行業一定就擅長。
  • 離婚後怎樣才能減輕對孩子的影響
    那麼,怎樣才能將孩子的傷害降到最小,這就要看父母的教育了。最理想的對離婚後子女的教育方式,是父母還像在一起一樣對孩子的關愛,這樣孩子們只是覺得,爸媽只是不在一起住了,但是對她的愛還是一樣的,有時還有可能感覺比以前還好。這是理想的狀態,但是在現實中,肯定很難實現。在現實中,離婚後,大人都會有各自的新的生活。
  • 如何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我們如何讓自己對某些充滿正能量的技藝、領域等產生濃厚興趣呢?找不到自己的興趣,提高行動力,實現自律高效的人生,讓自己在積累中走向卓越,就如同鏡中水月一般不現實。沒興趣的事情,堅持下去太困難。這個,不用質疑,只需試一試堅持那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有答案了。
  • 媽媽愛娃不是強勢「對她好」,多愛自己,保留邊界感是關鍵
    我們知道家長對孩子的愛都是毫無疑問的,愛孩子不是強勢「對她好」,在親子關係相處中,要保留一定的邊界感,才是親子關係穩定的關鍵。媽媽們可以多放些注意力在自己身上,既活出了自己,又可以在親子教育中分一杯羹,豈不一舉兩得?
  •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是與父母平等的獨立的個體,而不少家長常忽視了教育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培養獨立人格。家長只有學會適當放手,給孩子獨立成長和體驗世界的機會,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 興趣愛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家長要如何發掘孩子的潛藏愛好呢?
    興趣愛好是男孩心理需求的表現,而男孩身心還處於生長發育階段,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家長幫助他來發現他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家長的責任是發現並培養男孩的興趣。現在這個社會競爭這麼得激烈,許多的家長都把分數作為唯一追求的目標。每次男孩考試回來,我們家長總是會迫不及待地問:「考得怎麼樣?考多少分?」如果男孩的成績不理想,我們家長是不是會表現出不滿的情緒,並且明確地表示禁止男孩其他的活動呢?
  • 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
    不知道我們有沒有發覺,隨著孩子的長大,自己對孩子的愛好像越來越少了,或者說對孩子已經愛不起來了。更多的是叮囑或者罵。是我們對孩子的愛減少了嗎?還是什麼原因呢? 孩子剛出生時,我們對孩子那是百般呵護,生怕他們哪裡餓了、冷了,哪裡不舒服了。天天都愛不夠的感覺。
  • 「黃磊含淚表達不想女兒長大」: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終指向分離
    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並非無窮,因為孩子終究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懷抱,自己去闖天涯。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要意識到自己的分離焦慮,然後才能慢慢緩解它。因為有時的意識到,就是在解決問題。3.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終是指向分離愛,是為了在一起
  •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特長愛好?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它是我們對待一切事物熱情的基本,如果沒有了興趣,那麼孩子對待事物就打不起精神,所以父母對孩子喜歡的事物要多加觀察,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這樣有助於孩子的成長發育。前兩天有個爸爸問我,你家跳跳有沒有報什麼興趣班?我說沒有。其實每當說到這個話題,我都按捺不住內心,想說些話。
  • 《金牌調解》:活出你自己,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這樣的隔閡,其實在很多家庭裡,也存在著,這樣的愛,其實真的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而李女士,用盡了全力去愛自己的孩子,卻與孩子漸行漸遠。她的愁容和寂寥,她的痛苦和難過,讓人看了也不免難過。這或許就是太愛孩子,而忽略了自己感受的母愛吧!
  • 「你願意為我,放棄自己的愛好麼?」愛上一個喜歡極限運動的男人
    白伊土人|文愛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有些愛好是危險係數小的,有些愛好卻危險係數大。為了自己的愛好,甘願冒著生命危險的男人,這樣的男人,女人會愛麼?在女人的內心,真正愛自己的男人,不會輕易去犯險。愛好這個東西,可以追求的有很多。為什麼偏要選擇有危險的項目呢?女人,喜歡上一個喜歡翼裝飛行的男人,是否要繼續這段愛戀?如果你愛我,能放棄自己的愛好麼?
  • 自己的愛好變成職業,是什麼感覺
    老實說,我很羨慕90後的男孩,羨慕他能堅持自己的利益,最後,它變成了一個事業,將來有可能做一份事業。第二個羨慕他有這樣開明的父母,能當木匠,學黃金,要尊敬他,不要用長老的權威逼迫他。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是你真的可以做一個愛好,很少有人靠這個謀生。原因是愛好和工作之間有很大的不同。愛好是一種非常放鬆的東西,一般來說,沒有緊迫感和壓力。例如,玩遊戲,看電視劇,唱歌跳舞,等等,我們正在做這些事情,一般來說,沒有功利性,不需要考慮KPI,你不必害怕被老闆責罵,也不用擔心被顧客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