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教授:走了一趟中國,擊碎了我身為韓國人對中國的優越感

2021-02-22 夜讀今日熱點資訊

「虛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驕傲的人,常誇己之長。」謙虛常常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它常常會使人想起自己的短處,從來加以改變,使得人更加優秀,而驕傲的人,卻常常自大,認為自己是不可超越的,常常誇讚自己的長處,卻從來不反省自己的短處,這就使得一個人看不到自己的缺點,無法改正,從而在時間的推移下,屈居人後。

其實,作為一個國家,也是一樣。不能以自己為中心,在思想上還是驕傲自滿,不知道抬眼看世界。

作為鄰國,韓國人對於中國的看法始終都是存有「偏見」的,在他們國家,有一個「三明治理論」,就是說韓國,中國和日本這三個國家,在實力上,日本是遙遙領先的,中國就是一個陪跑者,處於最後,而韓國則是在中間。

他們認為,中國一直在追趕韓國的步伐。誠然,真的是這樣麼?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全國國民的共同努力,中華民族顯然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衰敗貧困的民族了。

中國國民經歷了戰亂的侵擾,懂得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也知道要順應世界的潮流,而不是像以前一般實行閉關鎖國,種種歷史的經驗都讓我們成長,變得日益謙遜,所以才取得了現在這般成就。

而韓國,卻是沒有看到我們日益發展的變化,但其中也不乏有清醒的人士,金蘭都教授,就在他進行了一次中國之行後,深知中國的強大,同時也擊碎了他身為一個韓國人的優越感。

金蘭都之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一個人知道自己有不足,或者說知道自己生存的國家存有不足,那便是「智」的,每個人都應該善於反省,總結經驗教訓,所謂有自知之明,便是說能夠看透一件事的其實。

在沒有來中國之前,很多人對中國的認識都還停留在以前的思想裡,他們以為中國落後貧困,以為中國思想保守不堪,可這也只是他們幻想中的中國,其實中國現在的面貌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是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而已。

但是,幸好在韓國,還是有能夠認識中國現今狀態的人的,他就是金蘭都。

金蘭都是韓國高校的著名教授,同時也是三星等著名企業的專業顧問,他有著一個清晰的世界觀,知道現在世界發展的局勢,同時也告訴過韓國人,中國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

他在《明見萬裡》的節目中也說過,如今看不起中國的也只有韓國人,如果再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韓國會走上衰敗之路。

在金蘭都教授的眼裡,中國有著前瞻性的科技發展,有著「一部手機走天下」的便利生活,有著機械化生產的能力,中國從來不是一個沒有未來的國家,相反,中國的潛力是巨大的,也不是任何國家能夠比擬的,中國是個特殊的存在。

而作為中國一份子的青年們,他們更是個個朝氣蓬勃,有著無限的創造力。

拿中國頂尖高校清華中的「姚班」來說,曾經他們取得的成績一度超過麻省理工,再來說今年的疫情,有多少90後甚至00後的青年人為了國家,為了人民挺身而出?這就是中國青年的力量,他們有著擔當,他們是中國的未來。

「閉關鎖國」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任何事情,都不能「滿」了。

曾經的中國,曾以天朝上國自居,覺得優人一等,甚至還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也正是因為這個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從此和海外沒有了聯繫,不能看到別的國家的發展,從而中國一步步落後守舊。

而別的國家卻相繼發展了起來,從此中國的「悲劇」就開始了,從萬國朝拜到敵國入侵,窮困潦倒,中國的經歷顯然是在告訴世人不應該「閉關鎖國」,而是應該有所借鑑有所學習。

相比較我們周邊國家的案例,當中國還在閉關鎖國的時候,日本卻已經向西方先進的國家學習,就算只是一個很小的島國,日本也是憑藉著這個「優點」而在整個亞洲揚名立萬。

所以,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閉關鎖國」的思想是不能夠讓國家或者個人發展的,只有充分認清事實,才能夠有所發展。

而現在的韓國,雖然在表面上看,他們並沒有「閉關鎖國」,但是他們的思想卻是有著「閉關鎖國」的傾向,韓國看不起中國,認為中國一直在他們腳步,追逐著他們的步伐。

曾經有留學在韓國的中國學生,韓國學生每每拿起一樣東西都會說,你沒用過吧,沒見過吧等,都在覺得中國是不存在那些東西的,然而就是他們的這種想法,會讓人可笑至極,如今的中國已經不是以前那個任人欺負的中國,它有著輝煌的成就。

韓國人如果再這般想,那麼最後損失的也是他們整個國家。

傲慢與偏見

「自信與驕傲有異;自信者常沉著,而驕傲者常浮揚。」一個人可以自信,因為自信是一種積極的表現,它能夠讓人有積極的發展。而傲慢卻不是,一個人傲慢,便只能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也只是能夠看到別人的缺點卻看不到別人的優點。

這種性格的形成,往往會造成看待某一事物有著極度的偏見,從而蒙蔽了雙眼。如果問韓國人,朝鮮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他們往往給出的答案都是落後貧困,思想不自由等,而如果問他們中國的印象,顯然他們給出的答案和朝鮮差不多,同樣認為中國也是落後貧窮。

這只能說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幾十年前,所謂眼見為實,韓國很多人都沒有去過現在的中國,就給出了這樣的結論,很明顯是偏見思想造成的。

而金蘭都教授,去過中國,在他的眼下的中國和傳統韓國觀念的認知裡的中國,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中國並不是一貧如洗,也不是思想落後,他們擁有便利的生活條件,也有著高科技的發展。

其實很多韓國人都不處在一種居安思危的狀態,他們往往會被固有思想所束縛,會被自己骨子裡的傲慢與偏見所掌控,憑空想像出一個不符合實際的國家的狀態,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韓國在思想中的「落後」。

小結: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人不應該妄自菲薄,不應該對認知產生偏差,作為一個個體來說,謙虛謹慎是需要的。

「謙虛使人進步」這句話並無道理,它的確能夠讓人在成長中一點點進步,而妄自菲薄卻是決不能有的,試想一個人整天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那一個,沒有對手,從而不知道努力上進,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後退者。

而國家也是一樣,現今國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一個國家想要脫穎而出,這不僅僅是需要外部條件,比如科技水平,經濟發展,軍事力量,而且還要知道內部,就是說國人的思想,如果國人思想陳舊落後,那麼整個國家還有什麼希望可言呢?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國民才是最根本的動力,而國民也要認清楚現狀,居安思危。

就像韓國,本來就是一個大國,韓國人要對別的國家有著清晰的認識,而不是說活在自己的幻想裡,就像金蘭都教授的中國見聞,擊碎了他對中國的固有認知,也擊碎了他身為一個韓國人的優越感。

相關焦點

  • 韓國教授:這一趟中國之行,擊碎我身為韓國人對中國的自豪感
    ——《傲慢與偏見》韓國教授金蘭都以學術者的身份調研中國改革,當他看到中國高樓大廈林立,貿易巨輪遊行在中國沿海地區後,不由得大驚一嘆。原來,在韓國大部分人的眼中,由於媒體的大量宣傳,中國人基本上還處於70年代,和朝鮮差不多。
  • 韓國教授:一次中國行,徹底打破了我作為韓國人對中國的優越感
    正因為中國自古以來中國就十分強大,而且還是一個可以以唐朝為代表的文化帝國,自然朝鮮半島從進入文明史以來就歸附於我國,他們的文化也大多源出於中原文化,直到現在,韓國人的語言還是「拼音」,真正記錄歷史依然得使用漢字呢。所以,韓國缺少屬於自己的文化根基,沒有文化底蘊使得他們變得自卑。
  • 韓國教授:中國不是韓國的追趕者,而會成為韓國「房間裡的大象」
    近幾十年,韓國民眾對中國的自傲已經成了刻印在骨子裡的偏執、一種不可挑戰的政治正確,膨脹到讓民眾失聰、失明、失智。當韓國人帶著這種刻板印象、抱著試探的態度來到中國,就會發現韓國人對中國的認知錯得如此離譜。韓國首爾大學教授金蘭都感嘆:一次中國行,徹底擊碎了我身為韓國人對中國的自豪感。
  • 韓國博士說:來到中國後,徹底擊碎了我的自豪感,我很慚愧
    近日,一位常年在歐洲國家留學的韓國年輕博士談起了他最近的中國之行,他的言辭懇切,表明自己之前所有看法的錯誤性。他說自己之前對於中國有了很多錯誤的認知,但是在他中國一行後,徹底改變了他的觀念。韓國博士說:來到中國後,徹底擊碎了我的自豪感,我很慚愧究竟是怎麼回事?
  • 韓國人眼中的中國:韓國人並不真正的了解中國
    有種說法:在中國待一星期的韓國人是「中國博士」,待一年的是「中國碩士」,待兩年的是「中國學士」  [韓國]金成潤文 南喬譯  每次回到韓國,許多人都會向我求證:「中國人是不是很不講衛生啊?」「韓國貨幣在中國流通,對不對?」「中國的產品便宜,但都不好用」,等等。
  • 英國專家:僅在中國待1天,身為英國人的「自豪感」就被徹底擊碎
    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其實也有越來越的人對中國產生了比較大的興趣,所以他們往往會選擇到中國來看一看,看看是不是如傳言中發展得那麼快,當然這其中也有一些人其實是保持著質疑的態度,而非好奇。因為中國發展的速度確實相當的罕見,自然就會有人產生質疑,就跟我們在學習中,一個同學突然突飛猛進的發展了,就會有人質疑他的真實性,但其實人家早早就開始了努力,只是當時沒人注意而已。英國專家:僅在中國待1天,身為英國人的「自豪感」就被徹底擊碎。
  • 韓國人對中國有什麼看法?韓國網友:中國人說話很響
    典型的表述是:「他們的中產階級人群,比我們整個韓國人口還要大」 文化上的:人們認識到中國的文化影響力巨大。歷史上有很多文化元素來自中國人。與此同時,我們為幾百年來形成的文化獨立性和獨特性而感到自豪,而今天我們似乎在文化素質方面似乎比中國人有優越感。
  • 一位韓國教授有感而言,說韓國人永遠無法在中國大學中得到學位
    一位韓國教授在某電視節目中這麼說到:「也許我們永遠無法在被稱為中國的大學中得到學位」。為了強調這一說詞,他還說早在100年前英國的印度總督說過這句話,那我就不懂了,你咱這麼肯定人家說了這麼句話呢!不知道他是怎麼得到這麼一個結論的,但他舉了這麼個例子。
  • 在韓國吃不起西瓜,中國餐廳免費吃,韓國人:把西瓜吃光再走
    在韓國吃不起西瓜,中國餐廳免費吃,韓國人:把西瓜吃光再走,對於西瓜相信很多人都是不會陌生的,在現在的生活中西瓜就是比較常見的水果,如今是夏天,西瓜更是人們可以說是天天都會買來吃的,西瓜含有很多的水分和營養價值,這樣子的西瓜在夏天就是必備解渴消暑神器了,沒有西瓜的夏天根本就是個假夏天
  • 韓國學生來中國度假被震撼了,「以前被教授誤導了,來過之後醍醐...
    現如今中國發展已經取得了 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中國再也不是一個落後的國家了,不過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印象中真的是這樣麼?一位來到中國的韓國學生,看到眼前的一切立刻就被吸引上了,他說自己看到的情況跟在學校裡教授們將的一點也不一樣。
  • 韓國人哪來的優越感?之前種族歧視Lisa,現在又歧視王嘉爾
    作為在南韓打拼的中國藝人,其中的心酸不用說大家也能明白。早期參加韓國綜藝的時候,主持人竟然問王嘉爾聽得懂中文嗎?嘉爾面對這種疑問,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個人修養,耐心的同韓國人解釋自己來自的是中國香港,媽媽是上海人,爸爸是香港人,都是中國的,只是不一個地方的。嘉爾身為運動員出身,愛國意識真的很強!
  • 韓國人眼中的中國:可怕的未來
    韓國作為與中國交好的一個亞洲鄰國,韓國人對中國的看法一度卻十分輕視,然而因為建國後中國在各個領域的長足進步,讓一些致力於了解中國研究中國的人開始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中國。 其中最著名的大抵就要數韓國的金蘭都教授所演講的一段紀錄片,而這段紀錄片,也告訴了所有中國人,在韓國人眼中,中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 中國留學生在韓遭嫌棄 韓教授:韓國人不要太自我
    摘要:韓國中央大學社會學教授申光英(音)指出:「(韓國人)要學會尊重和理解文化差異,消除對中國人的偏見和誤解。同時,應摒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方式,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 通訊:兩個韓國人的中國普洱茶情緣
    中新社昆明2月19日電 題:兩個韓國人的中國普洱茶情緣  中新社記者 胡遠航  一個是韓國國立金烏工科大學教授,一個是首爾知名茶人,卻常年待在雲南的茶山上;他們一個愛和當地少數民族採茶、喝茶,一個愛尋訪老茶人、學習普洱茶技藝,都自詡為「普洱茶痴」。
  • 「中國狗王」名揚海外 韓國教授請賣沛縣狗肉
    「中國狗王」名揚海外 韓國教授請賣沛縣狗肉 ,並附了封簡訊:「如果一切順利,您將成為我在韓國的第二個狗肉代理商」。「韓國愛吃狗肉出了名,一個道一年就消費2000噸狗肉,價格也很高,每公斤能賣20美元,可中間商給我價格只有8元,去年雖漲到10元,但大頭還是給他賺走了,所以我想多抓幾個代理商。」這位樊噲的77代孫還打算把狗肉店開到漢城。(李先昭 孫巡)(新華日報)  [連結?韓國教授來信]  您好。  我是韓國忠清北道忠清大學食品營養系的教授,我的名字叫安龍根。
  • 韓國人在外網稱漢字不是中國的文字,中國網友:宇宙都是韓國的!
    筆者還特地查了查這個所謂的韓國語言學泰鬥陳夏泰,看看究竟是何方神聖,這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這個大師還真是韓國一個大學的教授,而他之前的言論更是令人為之乍舌,堪稱是「漢字歸韓」理論的鼻祖人物。
  • 中國留學生在韓遭嫌棄 韓教授:韓國人要學會尊重
    (原標題:中國留學生在韓遭嫌棄 韓教授:韓國人不要自我為中心)韓國學生「搓麻」感受中國文化(視覺中國)海外網9月16日電據韓國《首爾新聞》報導,如今幾乎在每所韓國高校都能看到中國留學生的身影,9月開學季更是如此
  • 韓國人推特狂罵漢服:這些明明是韓服!中國一直抄襲韓國
    最近,韓國網友在推上大肆指控中國抄襲他們「傳統服飾」。 聽起來匪夷所思,但這件事情就這麼發生了。 事情的起因挺簡單的,11月1日,中國畫手Old先在推特上發了一張古風混搭的插圖。
  • 為什麼韓國人到了中國會瞬間覺得自己是鄉巴佬?
    而來到中國的韓國人,終於告別貧瘠物產資源,來到物資富足的天堂,感覺自己是個鄉巴佬,不捨得離去,從此紮根在中國!  宣傳與現實對於,另韓國人感到驚訝!  不可否認,90年代,韓國已經成為亞洲四小龍,在經濟上遠遠超過改革發展初期的中國。但是步入21世紀,中國已經有了極大的變化,而韓國媒體還用過去的資料向自己的國民宣傳中國,認為中國還是那個:漫天黃沙、沒有高鐵、高樓大廈.....的不毛之地,失實的報導,讓韓國民眾對中國沒有可觀、真實的評價。
  • 韓國專家的騷操作,研讀中國《史記》後表示:孔子是純正的韓國人
    之後對於很多中國文化,韓國人都是牽強附會地對其進行解釋,最後的目的就是說這些文化都是韓國的。 02 然而韓國的歷史專家在研究了《史記》以後居然表示,孔子是韓國人。此消息一出,不止是中國人,就連很多韓國人都覺得震驚。中國媒體將這一消息在國內報導之後,中國網友們都炸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