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證明π是無理數的方法——高中生也能理解

2020-12-13 遇見數學

[遇見數學創作小組]作者: 爛柯野人, 參考自 Mathologer 視頻

前言

本文給出一個高中生也能看懂的證明方法,由瑞典數學家約翰·海因裡希·蘭伯特在1761年給出。此方法利用三角函數的泰勒級數展開,巧妙的反覆運用倒數技巧得到了tan x的連分數表示,然後證明了這個連分數是一個無理數。據信,這個也世界上第一個證明π是無理數的方法。此方法簡潔易懂,即使從現在的觀點來看,其思路也非常具有啟發性。

▲ 約翰·海因裡希·蘭伯特(圖行二左三)

準備工作

1)無理數和反證法

無理數是指不能寫成分數的數。如果需要證明某個數是無理數,大多用反證法,即假設它可以表示成兩個整數的比,然後推導出矛盾,以此證明假設不成立。

例如,如何證明lg3是無理數?可以先設 lg3 是有理數,於是有

兩邊同取n次冪

得到

這個等式顯然不成立,因為其左邊是一個偶數而右邊是一個奇數,得到了矛盾的結果,因此lg3是有理數的假設不成立。附一中有幾個練習,請試試。

2)連分數

連分數(Continued fraction)也叫繁分數,是形如下圖的分數:

其中a0、a1、a2……,b0、b1、b2……為實數或複數。連分數常用來逼近無理數,這也是最早研究連分數的動機,想將實數用「純粹的數學」表示出來。連分數的相關理論在數學中有著重要作用,它是數論及線性方程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工具,與概率論、級數遞歸、函數逼近、工程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等也有聯繫。

連分數因大數學家歐拉而廣為人知,歐拉證明了形如下圖的、所有分子都是1、所有分母都是正整數的無限簡單連分數均是無理數。

實際上,上圖中的無限連分數等於,其分母是121212……無限循環。歐拉利用連分數的這一無理性質證明了自然底數e是無理數,並且得到了e的無限連分數形式:

從第二個2開始,其分母是211、411、611、811、1011……。蘭伯特是歐拉在柏林科學院的同事,熟悉歐拉對連分數的研究和成果,他因此冒出一個好主意:將tanx寫成連分數形式。

3)麥克勞林公式

麥克勞林公式是泰勒公式在x=0點的特殊形式。若f(x)在x=0處n階連續可導,則下式成立:

其中

表示 n 階導數且(0 <θ<1)。因為y=sinx在x=0處具有任意階導數,用麥克勞林公式在x=0處展開sinx,得到:

同樣展開cosx得到:

證明過程

第一步,蘭伯特得到了tanx的連分數表示:

第二步,蘭伯特證明了,當x是除0之外的有理數時,tanx是無理數。所以tan(1/2)、tan(3/4)等都是無理數。

第三步,因為tan(π/4)=1,1不是無理數,所以π/4不能寫為分數形式,即不是有理數,從而證明π是無理數。

1)第一步,得到tanx的連分數表示

將sinx和cosx的展開式代入

得到

從紅色分數線分子上提出一個x,

由於

所以有

對紅分數線上的分子加上紅分數線的分母再減去紅分數線的分母,得到

調整下順序

去括號

計算紅框內的對應項,得到

式中,藍底色的兩部分相同,因為

所以有

對紅分數線上的分子統一提出 -x,得到

再次使用倒數技巧得到

再反覆使用分子加減分母法,這次因為分母是1/3,為消去紅分數線上的常數1,給分子加3倍的分母再減去3倍的分母得到

整理得到

如此反覆計算下去,最終得到

可以通過對比tanx和連分數的圖形驗證這一結果。下圖是取連分數第一層時的圖形(藍色)與tanx的圖形(棕色)對比,兩個圖形在0點重合。

取連分數的第二層時,圖形更加接近,如上圖。取越多的部分作圖,就越逼近tanx的圖形,證明這個連分數是正確的。

2)第二步,證明x為有理數時tanx是無理數

設x是有理數,則x可以寫為 u/v,其中u和v均為正整數,代入得到

化簡右邊連分數,給分子分母同乘v,得到

這個無限連分數,除了第一個分子是u,其它的分子都是u。分母則越來越大,也就是說,從某一處向後,分母會比分子大很多。現在來證明這個無限連分數是無理數。

根據u和v的不同,可能是55v或555v才比u大,這裡不防設5v比u大2,那麼從這一點向後,所有的分母都比分子至少大2。

得到

那麼下圖中藍色後面所有部分是大於0小於1的

同樣,如下圖,從7v開始,之後的所有部分也是大於0小於1的。

如果上兩圖中的藍色部分或者綠色部分是無理數,那麼整個連分數就是無理數。現在來證明從5v開始的藍色無限連分數是無理數。令藍色部分等於B/A,有B/A<1,即A>B。

所以得到:

再考慮7v向後的部分,整理上面的式子得到下式

由於A、B、v、u都是整數,所以B5v-Au也是一個整數,令其等於C。

因為7v向後的部分也是大於0小於1的,所以又得到:

所以現在有:

再考慮9v向後的部分又得到:

因為這是一個無限連分數,所以反覆這樣做可以得到一個無限遞減數列:

由於數列中所有數都是正整數,而數列的大小是無限的,無論A有多大,始終都會在有限次遞減後小於0,所以不存在這樣的一個遞減數列。

於是,之前從5v開始的藍色部分無限連分數是有理數的假設是錯誤的。於是得到

tan(u/v)=無理數

3)第三步,π是無理數

因為

而1不是無理數,根據原命題與逆否命題具有相同的真假性(如果π/4=u/v,那麼應該得到一個無理數而不是1),得到π/4不是有理數,所以π不是有理數。

得證。

4)一張圖總結

附一,練習

為什麼?為什麼我只能推導出下面的不等式?

2)lg 2 是無理數嗎?怎麼證明?

3)

是無理數嗎?怎麼證明?

4)怎麼推導出根號3等於下圖中的連分數?

5)文中推導tan x的連分數時,給分子加上了一個分母又減去一個分母。其中無論是分子還是分母,都是很大的無窮級數,它們應該不支持交換律和結合律,但蘭伯特為什麼能對分子進行去括號、交換計算順序等操作?

附二,最短證明,也就是數學家 Ivan Niven 給出的證明:

相關焦點

  • 證明圓周率π是無理數很難?數學家只需要一頁紙!
    上一回我們為大家介紹了歷史上第一個證明圓周率是無理數的方法,那是數學家蘭伯特使用的類似於連分數的方法。
  • π真的是一個無理數嗎?
    ,但非常巧妙,且容易理解。漸漸地,隨著我們對數學更深入的學習,我們知道了π和e與根號2一樣,是無理數大家庭中的一員。 然而我們應該如何嚴謹地證明π是無理數呢? 乍一想,我們似乎從來沒有思考過π是無理數這個問題。其實π是一個無理數的證明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簡單,很多的證明都需要用到 高等數學的知識。
  • 如何證明圓周率為無理數?
    但直到兩百多年前,圓周率是無理數才被德國數學家蘭伯特所證明。所謂的無理數是指無法用分數表示的數,只能寫作無限不循環的小數。當年,蘭伯特發現,tan(x)可用如下的連分式展開表示:然後,他證明了倘若x是非零的有理數,那麼,上述表達式肯定就是一個無理數。
  • 證明圓周率π的無理性
    根據定義,無理數也稱為無限不循環小數,不能寫作兩整數之比。諸如1 / 2、3 / 5和7/4之類的數字稱為有理數。和所有其他數字一樣,無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但是,與實數的其他子集(如圖1所示)相反,無理數的十進位擴展永遠不會終止,也不會像循環小數那樣有著重複的序列。而圓周率π(圓周長與其直徑之比)正是無數無理數中的一個(如圖2所示)。
  • 你們要的證明來了——證明歐拉數e是無理數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證明了圓周率π是無理數,有小夥伴問我能不能證明自然數e也是無理數。今天,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描述兩個簡單的證明歐拉數e≈2.71828是無理數。第一個證明是由法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約瑟夫·傅立葉提出的。第二個證據是法國數學家查爾斯·埃爾米特提出的。
  • √2的√2次方是無理數嗎?
    這個證明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它沒有給我們一個實際的構造方法,即,對一般情況的兩個無理數α,β,我們如何判斷αβ是不是無理數呢?超越數的判斷很困難,現在人們所知的超越數不多,比如常見的數e,π,Hermit第一個證明了e是超越數,Lindemann第一個證明了π是超越數。至於其它的證明,雖然時有聲稱只用簡單方法就證出這個結論,但正確性未經同行檢驗。比如下面的證明:
  • 根號2是無理數的幾種證明方法
    ,他是人們從有理數到無理數的認識的轉折點。因為古希臘曾有「萬物皆數」的思想,這種認為「大自然的一切皆為整數之比」的思想統治了古希臘數學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許多幾何命題都是根據這一點來證明的。當時的很多數學證明都隱性地承認了「所有數都可以表示為整數之比」,「萬物皆數」的思想是古希臘數學發展的奠基。據說,第一個發現這個現象的人叫做希帕索斯,但是他這個發現觸犯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權威, 最後被淹死在大海之中。
  • 無理數逼近的最佳方法與杜芬-謝弗猜想
    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開始懷疑有些事情不對勁。這是一個刁鑽的問題:他們永遠不會在計算器上找到正確答案,因為sqrt(2)(根號2)是個無理數。有理數,包括所有整數和所有可以表示為整數比的分數,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數字。我們的鞋碼、價格標籤、標尺標記、籃球數據、食譜數量——基本上所有我們測量或計算的東西——都是有理數。
  •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2.1認識無理數
    2.無理數類型:(1)化簡後含有π的(2)特殊結構的,如:0.101 001 000 1…(兩個1之間依次多1個0)(3)開方開不盡的3、實數的概念及分類 ①實數的分類②無理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叫做無理數。
  • 無理數是高維空間的數字嗎?
    無理數可能是高維世界的數字。在高維世界裡,無理數是非常簡單的,它之所以無限不循環,只是低緯世界的一個錯覺。
  • 細思極恐的無理數
    人類歷史上安全感受到衝擊的時刻,有人會想到量子力學。但早在2500年前,無理數的出現,就已對安全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每個對形而上有些許思考的人,如果能放下對無理數的習以為常,用心觀察之後,會不自覺地對這類數字心生恐懼。我們常在「圓滿」中感到慰藉。
  • 圓周率π的故事
    在遠古時期,人們就知道圓周長P與直徑D的比值是不變的,即不論圓多大,比值P/D不變(叫圓周率).英國語言學家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1746—1794)於1706年第一個採用π表示圓周率.π在很多數學公式中出現,如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橢圓面積A=πab等.π究竟是多少?
  • 「π日」說π:這麼複雜的一個數,是什麼來歷?
    比如,π是無理數——你只能不斷地靠近、卻永遠無法達到「真實」。算π算了好幾千年,卻發現「無理」竟然是深刻本性,π的神秘或許因此又多了一分。而且,它不僅僅是無理數(根號2也是無理數),還是「超越數」——它並不能表達為任何一個有理代數方程的根,跟整個有理數的世界都是割裂的,獨立高冷到一定境界。
  • 「π日」說π:這麼複雜的一個數,誰算的?咋算的?
    這個時代,數學家們對π的其它特性的興趣,遠比π有多少位要濃厚。比如,π是無理數——你只能不斷地靠近、卻永遠無法達到「真實」。算π算了好幾千年,卻發現「無理」竟然是深刻本性,π的神秘或許因此又多了一分。而且,它不僅僅是無理數(根號2也是無理數),還是「超越數」——它並不能表達為任何一個有理代數方程的根,跟整個有理數的世界都是割裂的,獨立高冷到一定境界。
  •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無理數是否存在?
    「雖然普通人被灌輸:世界上有無理數;無理數是存在的…」現代學者接著說,「但他們其實並沒有見過無理數…」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是從什麼時候起
  • 數學上有哪些巧妙的證明過程?
    雖然通過分別推導出左右兩邊的計算公式就能證明該等式,但通過如下的圖形很直觀地就能證明上式:把自然數立方和的圖形平鋪看來,其中的正方體數量剛好是就是自然數之和的平方,所以就能證明上述等式成立。(2)勾股定理這個公式為勾股定理,我國在商朝時就已經發現了直角三角形的一個特例——勾三股四玄五,後來的中外數學家通過各種方法來證明這個公式。
  • 「 π 」 會不會被算盡?
    除了平時買東西時會動用100以內加減法,其他高深的數學知識裡,能算得上比較臉熟的,就只剩下圓周率π了。                                              π≈3.14,必須寫一下,以證明我念過書
  • 五種方法證明根號2是無理數
    當時有個題目叫我們證根號2是無理數,當時很多人打死了也想不明白這個怎麼可能證得到,這種感覺正如前文所說。直到看了答案後才恍然大悟,數學上竟然有這等詭異的證明。當然,我們要證明的不是「根號2是無理數」。那個時候還沒有根號、無理數之類的說法。我們只能說,我們要證明不存在一個數p/q使得它的平方等於2。
  • 有理數和無理數
    目前有很多種用分數近似描述它的方法。例如,10/7 或1414/1000,但它們都不是真正的√2。也許我們還不夠努力?接下來的定理說這樣的搜索是徒勞的。這個證明——一個關於無理數的定理,使用的是反證法。在下面的證明中,我們將利用這樣一個事實:每個分數都可以被約分,直到分子和分母沒有大於1的公約數。
  • 令人稱奇的簡單證明:五種方法證明根號2是無理數
    不管我們什麼時候更新,您都能容易找到。 如何證明存在一種不能表示為兩個整數之比的數?    古希臘曾有「萬物皆數」的思想,這種認為「大自然的一切皆為整數之比」的思想統治了古希臘數學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許多幾何命題都是根據這一點來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