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理數逼近的最佳方法與杜芬-謝弗猜想

2020-12-11 老胡說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當我的學生變得太依賴計算器時,我讓他們找一個數,當它自身相乘時,得到2。學生很快看到,由於1= 1和2= 4,答案必須在1和2之間。他們對1.1、1.2、1.3等等,發現1.4^2= 2.25 、1.5^2=2.25,他們說介於1.4和1.5之間。

然後他們繼續,把範圍縮小到1.41和1.42之間,然後再縮小到1.414和1.415之間,這很有趣。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開始懷疑有些事情不對勁。這是一個刁鑽的問題:他們永遠不會在計算器上找到正確答案,因為sqrt(2)(根號2)是個無理數。

有理數,包括所有整數和所有可以表示為整數比的分數,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數字。我們的鞋碼、價格標籤、標尺標記、籃球數據、食譜數量——基本上所有我們測量或計算的東西——都是有理數。在十進位記數法中,有理數的表示法在一定數目的數字(例如,3/4 = 0.75)或循環小數(例如,1/3表示為0.333…)。

無理數,如sqrt(2)和π,不能被表示為一個整數比的分數。相反,它們的十進位表示永遠不會終止,也不會重複。儘管無理數看起來難以捉摸,但它們構成了實數的絕大部分,其中一些解開了數學中最重要的關係。圓的面積取決於π,無理數e的變化速度是研究的核心。

但是為了理解和計算這些數字,我們經常需要近似它們。例如,我們可能不能精確地測量sqrt(2)英裡,但是我們可以測量1.4英裡,1.41英裡和1.414英裡,這是非常接近的。

所以學生們用計算器得到的答案是sqrt(2)的有理近似值:

這裡,每一個sqrt(2)的有理近似值都比上一個更接近,但是即使我們有一個超級的計算器和無限長的時間,精確的sqrt(2)的小數表示仍然是不可能的。

為了近似sqrt(2),我們可以使用不斷增加分母的有理逼近來逼近我們的目標。這看起來很簡單,但是這裡發生了一些神奇的事情。雖然我們不知道sqrt(2)的精確值,但我們似乎總能知道我們的近似值有多接近:1.4的誤差不超過0.11.41的誤差不超過0.01,以此類推。以這種方式放大無理數需要使用越來越大的分母:

等等。但是,由德國數學家古斯塔夫·勒讓·狄利克雷提出的另一種方法,使用相對較小的分母來生成良好的有理近似值。狄利克雷假設有理數分布在數軸上,他知道如何保證每個無理數都接近1。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當學生試圖求sqrt(2)時,他們的第一個近似值是1 = 1/1。雖然不是很接近,但由於它的分母很簡單,這是一個很容易處理的數字。如果我們允許自己使用下一個簡單分母呢?分母為2的有理數,比如1/2、2/2和3/2,沿著數軸均勻地間隔,每間隔為1/2個單位。這意味著每一個數字,無論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都與形式為n/2的有理數之間的距離最多為1/4。例如,1和3/2之間的數字間隔的寬度是1/2。它的中心是數字5/4,距離兩端都是1/4,所以這個區間上的每一個數字距離1或3/2最多是1/4。我們知道sqrt(2)在這個區間內,所以我們知道sqrt(2)與分母為2的有理數之間的距離最多為1、4。

實際上,我們可以這樣覆蓋整個數軸。如果我們把寬度為1/2的區間放在形式n/2的每一個有理數的中心,每一個有理數和無理數,都會在這些區間中的一個。

下面的紅色部分,我們在一個區間內畫出了sqrt(2),更接近於3/2,而不是之前看到的2/2。

我們也可以用n/3的有理式來做。這兩個數之間的距離是1/3,因此通過將寬度為1/3的間隔居中,我們可以覆蓋這條數軸。

每一個數字,包括無理數,都在一個區間內,距離n/3的有理數在1/6以內,每一個數字,包括無理數,都在一個區間內,距離n/3的有理數在1/6以內。例如,我們可以看到sqrt(2)在4/3的1/6以內。

但狄利克雷做得更好。他改進了這個方法,弄清楚了如何在保持整個數軸覆蓋的同時縮小它們中心周圍的間隔。隨著時間間隔的縮短,到我們要近似的無理數的距離也在縮短。這意味著我們將得到更好的有理逼近,即使使用相對較小的分母。但是我們不能很快地縮小區間,即使有無窮多個區間,如果區間太小太快,就不能覆蓋整個數軸。在無限大與無限小的鬥爭中,狄利克雷必須找到正確的平衡,以防止某些非理性從裂縫中溜走。

他找到了。根據狄利克雷近似定理,當我們使用分母不大於3的有理數時,我們知道每個無理數是:

在分母為1*3的有理式1/(1×3 )= 1/3的範圍內(即,一個整數),或者

在分母為2*3的有理式1/(2*3)= 1/6的範圍內,或

在1/(3*3)=1/9的範圍內。

下面是一段以整數為中心的長度為2×(1/3)的數軸,以分母為2的有理數為中心的寬度為2×(1/6)的數軸,以分母為3的有理數為中心的寬度為2×(1/9)的數軸。

注意,數軸的每一部分似乎都被某個區間覆蓋。在某些情況下,sqrt(2)被兩個區間覆蓋,從而產生兩個符合狄利克雷條件的有理逼近:3/2在sqrt(2)的1/(2×3)=1/6範圍內,4/3在sqrt(2)的1(3×3)=1/9範圍內。

狄利克雷怎麼知道他可以縮短間隔的?假設我們想要用分母不大於5的有理式來近似2 -√。考慮以下五個無理數

看看它們的小數表示法

在這五個數字中,最後一個最接近整數。它離7不遠,我們可以用這個事實在狄利克雷的參數中得到一個有理近似值。

由於5sqrt(2-7≈0.0710、1、5 = 0.2,可知5sqrt(2)在7的1/5範圍內。換句話說,

不等式兩邊同時除以5

它告訴我們sqrt(2)到7/5的距離小於1/25,滿足狄利克雷條件。快速檢查一下,sqrt(2)-7/5≈0.0142,小於1/25 = 0.04。

狄利克雷證明了,對於任意一個無理數,它的某個倍數將足夠接近於一個整數,從而得到一個滿足他的條件的有理近似值。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使用任意的分母來得到我們想要的近似值:畢竟,如果我們只允許使用三分之二,我們永遠不可能得到比43更接近2 -√的數。但無論我們選擇多大的分母,無理數總是在狄利克雷保證的小區間內。

對於小於5的分母,狄利克雷方法保證每個無理數為:

在分母為1的情況下(即1(1×5 )= 1/5)),或者

在分母為2的有理式的1(2×5) = 1/10的範圍內,或

在分母為3的有理式的1(3×5) = 1/15內,或

在分母為4的有理式的1(4×5) = 1/20的範圍內,或

在分母為5的1(5×5) = 1/25的有理範圍內。

這裡我們看到,使用5以內的分母,我們得到兩個滿足狄利克雷條件的sqrt(2)的近似值:3/2在1(2×5 )= 1/10的sqrt(2)範圍內,7/5在1(5×5) = 1/25的sqrt(2)範圍內。

還記得4/3是sqrt(2)的近似值嗎?對於3以內的分母,滿足狄利克雷條件:在sqrt(2)的1(3×3 )= 1/9之間。但是現在當我們使用5以內的分母時,它不滿足條件,因為它不在sqrt(2)的1(3×5) = 1/15範圍內。當我們增加允許分母的大小時,每個有理數周圍的間隔會縮小。這不可避免地導致我們放棄一些近似值,但它也保證會出現更好的近似值(如7/5)。

這就是覆蓋整個數軸的能力所在。即使無窮多個區間的大小不斷縮小,狄利克雷定理保證每個無理數至少存在於其中一個。在我們最初的例子中,我們使用分母迅速增大的有理數無限逼近未知,比如141/100、1414/1,000和14142/10,000。但狄利克雷讓我們接近了增長緩慢的分母,讓我們能夠在分母出現時捕捉到好的近似值。

狄利克雷的方法保證總是會有像樣的合理近似無理數sqrt(2)和π:例如,π≈3.14159265…是著名的接近22/7 = 3.14285714…,甚至接近355/113 = 3.14159292 ....這並不只是一種近似特定的無理數。由於整條線都被覆蓋,所以保證每一個無理數都在一個有理數的可控制距離內。狄利克雷的網將它們全部捕獲。

但是數學家們從來都不滿足於一種可行的技術。他們想知道他們能把它推進多遠。在保證整個數軸都被覆蓋的情況下,我們能使區間變得多小呢?如果我們只使用某些有理數而不使用其他有理數會發生什麼?概括狄利克雷的技術最終使研究人員得出了杜芬-謝弗猜想。杜芬-謝弗猜想於1941年首次提出,它假設任何這類問題都可以通過一次計算來解決:如果答案是無窮大,那麼整個數軸基本上就被覆蓋了。如果答案是比它小,那麼數軸實際上是赤裸的。

這些問題在去年得到了解決,當時詹姆斯·梅納德公布了杜芬-謝弗猜想的證據。這兩人花了80年的時間,試圖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但就像數學中經常出現的情況一樣,他們採用了一種新的方法來縮小差距。詹姆斯·梅納德使用圖論的技術來推敲出這個數論結果的最終細節。

雖然它可能沒有直接的實際後果,但證明了杜芬-謝弗猜想已經解決了無限大和無限小之間的這場最新的數學戰爭。知道什麼時候足夠接近總是好的。

相關焦點

  • 新證據解決了80年的無理數問題
    大多數人很少處理無理數,所謂的無理數就是非常不合理的數,但是它們永遠存在,並且準確地表示它們需要無限的空間。但是不合理的常數,如π和√2,這樣的數不能簡化為一個簡單的分數 - 經常在科學和工程中出現。自古希臘人以來,這些笨拙的數字一直困擾著數學家; 事實上,傳說希帕索斯因為發現無理數而被淹死。然而,現在已經解決了近80年來關於它們近似程度的窘境。
  • 世界上第一個證明π是無理數的方法——高中生也能理解
    [遇見數學創作小組]作者: 爛柯野人, 參考自 Mathologer 視頻前言本文給出一個高中生也能看懂的證明方法,由瑞典數學家約翰·海因裡希·蘭伯特在1761年給出。此方法利用三角函數的泰勒級數展開,巧妙的反覆運用倒數技巧得到了tan x的連分數表示,然後證明了這個連分數是一個無理數。據信,這個也世界上第一個證明π是無理數的方法。此方法簡潔易懂,即使從現在的觀點來看,其思路也非常具有啟發性。
  • 「黎曼猜想」與「朗蘭茲綱領」,在尋找素數的途中接力前行
    黎曼猜想至今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難題。於1859年提出來之後的150年當中,多次有人聲稱證明了「黎曼猜想」,但都是烏龍事件。黎曼猜想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而研究「連分數」的動機是,讓實數有「數學上純粹」的表示,即:所有「無理數」都可以精確地表示為「無限連分數。換句話說,我們可以用「連分數」的形式精確而簡潔地表示出所有的「實數」。
  • 困擾數學家近80年的無理數難題被證明了-虎嗅網
    1941年,物理學家Richard Duffin和數學家Albert Schaeffer提出了一個簡單的猜想來回答這些問題。當要對無理數進行近似時,首先要選一個無限長的分母序列,這可以是一個任意數的列表,比如所有奇數、所有偶數、所有10的倍數,或者所有質數等等的序列。
  • 無理數與無理數還不一樣--超越數簡談
    這期我們聊聊「超越數」,超越數是無理數的一種,所有超越數都無理數,但有些無理數不是超越數。我之前提到過,「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的奧卡姆剃刀原則,那我們為什麼要在無理數集合內,再挖出一個超越數的坑呢?所以,我們一定要考慮一下,為什麼要定義「超越數」?這個問題還是可以從我們熟悉的無理數開始說起。我們熟悉的無理數,比如有
  • 杜芬與怡亞通達成戰略合作,加速品牌全渠道滲透
    強強聯合:杜芬與怡亞通達成戰略合作2018年3月13日,由謝杏芳創立的母嬰品牌「杜芬」與國內首家上市的供應鏈企業「怡亞通」達成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深圳怡亞通總部順利進行。作為品牌的創始人謝杏芳女士以及杜芬的明星股東香港小姐周家蔚、華奧運營總監黃泳生先生出席了本次籤約儀式。籤約儀式上,杜芬品牌創始人謝杏芳女士與怡亞通代表饒富琪先生共同展望了良好的合作前景,就如何推進現有分銷渠道深耕、加強未來深度合作進行交流,並達成共識。杜芬將借力怡亞通380分銷平臺效應,加速全渠道品牌滲透,旗下母嬰產品將正式入駐全國8000多家門店。
  • 無理數的出現導致了數學危機?或許無理數比我們想像的重要!
    數學很簡單,我們每天都在熟練使用著數學;數學也非常難,一個哥德巴赫猜想讓無數數學家費勁心力也無從解答!事實上,數學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數學歷史上一共經歷了三次巨大的危機,一度動搖了數學的根基,其中無理數的出現就是其中之一。
  • 謝杏芳創立時尚母嬰品牌杜芬 倡議「給孩子最好的 也給自己最好的」
    而身為杜芬品牌首席創意官的林丹笑稱「謝杏芳是我的領導」。  謝杏芳丈夫林丹擔任杜芬品牌首席創意官  作為國內少有的明星成為原始股東的母嬰品牌,杜芬還得到了京東的大力支持。  據了解,謝杏芳創立的時尚母嬰品牌杜芬所參與的計劃正是京東2018年戰略級項目。為呼應全球好物節戰略,京東超市正式開啟「星」品計劃,從眾多合作品牌中選出優質重點品牌,並進行全年推薦。杜芬和歐萊雅、玉蘭油等大牌一同被列入首批京東「星」品,正是其高品質的體現。
  • 探秘神奇的√2,體驗燒腦的無理數趣題
    運用何種方法?是演繹法還是歸納法?19世紀代數學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四元數的發現,它是由愛爾蘭數學家哈密頓(1805-1865)於1843年在皇家科學院宣講的,形如a+bi+cj+dk,其中a,b,c,d為實數。哲學家如此重視數學,而數學又始終影響著哲學。
  • 根號2是無理數的幾種證明方法
    √2在數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位置,他是人們從有理數到無理數的認識的轉折點
  • 無理數的「謀殺案」
    無理數怎麼和謀殺案扯到一起去了呢?這件事還要從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說起……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創始人是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數學和科學的區別在於:數學從誕生開始,就絕對真,而科學只能一步一步逼近真!」數學的定理永遠為「真」,它一旦被證明,你就找不到反例。所以,「無理數事件」被稱作「第一次數學危機」。這也是為什麼畢達哥拉斯一定要殺死學生希帕蘇斯的原因。
  • 細思極恐的無理數
    這個發現,就是無理數。畢大師的惶恐,是害怕他「萬物皆為數」的理論大廈被推翻。但無理數帶來的,遠不及此。吳軍寫過《數學之美》。一般來說,數學是美的,因為規律是美,簡潔是美,對稱是美。然而,無理數完美地和所有美的原則相悖。
  • 五種方法證明根號2是無理數
    當時有個題目叫我們證根號2是無理數,當時很多人打死了也想不明白這個怎麼可能證得到,這種感覺正如前文所說。直到看了答案後才恍然大悟,數學上竟然有這等詭異的證明。當然,我們要證明的不是「根號2是無理數」。那個時候還沒有根號、無理數之類的說法。我們只能說,我們要證明不存在一個數p/q使得它的平方等於2。
  • 證明黎曼猜想到底有多難?如果說難度是10,哥德巴赫猜想就是6!
    前幾日,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的雙料得主atiyah,宣稱他證明了黎曼猜想,並於9月24日公布證明過程。至於atiyah是否真的證明了黎曼猜想,目前下結論還太早,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這一假設,即被後人稱作「黎曼猜想」,該猜想是解決素數分布的關鍵,而素數分布的性質,和我們網絡安全的加密方法息息相關。
  • 無理數與數學危機
    近代數學極限概念和計算方法的引入不僅解決了主體性的微積分理論的可能性問題,也解決了伴隨性的無理數概念的現實性問題,無窮小量和無窮大量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既適用於主體性的微積分理論,也適用於解釋伴隨性的無理數的「數論」問題。
  • 數學猜想生成器
    數學猜想被認為是數學定理發展的起點,它是尚未被證明的結論或命題;一旦猜想得到證明,它就變成了一個定理。數學猜想的提出並非尋常事件,它們往往源自於那些有著驚人直覺的非凡數學天才。他們提出,能否建造一個能模仿拉馬努金的「直覺」的「猜想生成器」,它只需要負責生成猜想,無需考慮如何證明它們。2月3日,這群研究人員將一篇題為《用拉馬努金機生成關於基本常數的猜想》的新論文發表在了《自然》雜誌上。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如果哪天它算盡了,會有多嚴重的後果?
    圓周率相信大家都曾經聽說過,這是一個數不盡的無理數。幾乎每一個上過學的人曾經都背過圓周率,並且還互相比試自己能夠背到小數點後幾位。圓周率這一概念最早記載於古巴比倫人的石匾上,上面清楚的記載了圓周率等於3.125,而且同一時期的古埃及也表明了圓周率等於分數16/9的平方。
  • √2是無理數:見過的最短的幾何證明方法
    這一發現代表了算術和幾何數學領域的徹底決裂幾何方法證明√2的是無理數的一個非常有趣的幾何證明。設定ABC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直角邊是m,斜邊是n。假定這是存在直角三角形的最小整數。這與我們的假設相矛盾,這就證明是不存在這樣的直角三角形的,即根號2是無理數
  • 批量生產數學猜想,這樣的自動算法學會了探索基本常數
    但最近,來自以色列理工學院和谷歌的研究者發現了一種利用算法生成基本常數猜想的新方法,並將其命名為「拉姆努金機器」(Ramanujan Machine)。Ramanujan Machine 利用計算機的算力進行數學計算,目前已經發現了幾十個新的猜想。研究者表示,他們利用算法搜尋新的數學猜想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