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本七年級下冊第2單元《木蘭詩》改寫訓練及例文
千萬不要以為課文裡的那些古典詩歌只可以讀讀而已。要知道,這些詩歌之所以千古傳誦,實在是中華文明的精華之所在。如果僅僅只為了應付考試而機械背誦,那實在是一項天大的浪費。如果你願意將這些詩歌用現代漢語改寫出來,那麼,你不僅認真鑽研和深刻理解了它們,同時又增加了練筆的機會,那是不是一舉兩得呢!
改寫不是文白直譯,它需要我們依據詩歌原文的內容展開聯想,將一些合理的有機成份(如詩中壓縮了的內容或弦外之音等)擴充或補寫出來。具體要求有以下四點:
一、把握全詩,確定要素。改寫詩歌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反覆誦讀,反覆琢磨,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明確詩歌所寫的是何時何事,都有何人何物,還有何景何情等。這些,其實也就是我們改寫作文中的記敘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並且最好能跳出詩歌原文結構、形式上的框架,把原文提供的內容信息爛熟於心,這樣改寫起來才會自然順手。
二、再現情景,填補空白。詩歌以凝練跳躍的語言見長,古代詩歌一般只有二三十字,極短的篇幅中高度濃縮了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事業等多方面的體會。改寫現代文時,則必須將這些精煉的語句進行擴展充實,把減少的成分補充上來,把省略的過程連接起來,還要注意還原或者擴寫詩中那個時候那個地點的各個意象的方位、形狀、色彩、聲音、氣味等,填補當時環境下各個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例如改寫《木蘭詩》,第二節「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一句,顯然是父女對話,但詩歌沒有提及父親,改寫時就應該添加進去。有同學是這樣改寫的:木蘭皺著眉頭,輕輕嘆息著。滿頭銀髮的父親走過來,問:「木蘭啊,你怎麼啦?」木蘭低聲回答說:「徵兵書上卷卷都有爹的名字,可是您沒有成年的兒子,我也沒有哥哥。爹,就讓女兒替您出戰吧?」父親嘆了口氣,安慰說:「唉,木蘭呀,爹爹雖然年紀大了,但是功夫不老,就讓我這把老骨頭去陪敵人周旋到底罷。」當夜,木蘭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後來,她暗暗下定決心,要女扮男裝,替父親上戰場廝殺。
三、巧妙選點,濃墨渲染。詩歌改寫現代文不是簡單的翻譯。如果說補充原詩中壓縮了的情節是給改寫文章添枝長丫的話,那麼恰如其分地擴充渲染則是給改寫文增葉著色。我們不妨根據自己對詩歌個性化的閱讀理解,選取最能激發自己想像的東西作為切入點,把最精華的部分突出在文章裡,使改寫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木蘭詩》中很多情節都寫得很簡略,如木蘭在家織布的情節、見到軍帖後的憂慮和決定替父從軍的情節、出徵前準備的情節、行軍途中思念父母的情節、戰場上英勇善戰的情節、凱旋後天子召見的情節、回到家時親人團聚的情景以及以女兒身份和戰友相見的情景等等。當然,以上不需要也不可能一一詳盡的敘述和描繪出來,我們只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作為重點,其餘則可以一筆代過。如有同學就重點描繪了木蘭回來見天子的情景:皇上緊走幾步,緊緊握著木蘭的手,感激地說:「辛苦你了,這麼多年來,你帶領軍隊英勇奮戰,保住了朕的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朕要重重賞你。」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木蘭這時臊得滿臉通紅,趕緊抽出手來,說:「皇上不必記懷,保衛江山是臣下應盡的責任。」皇上又說:「你立下了屢屢戰功,朕的江山也有你的一半。你想要什麼,儘管開口,朕全部都答應你。」木蘭趕緊回答:「謝謝皇上對我的恩賜。不過我現在什麼都不想要,只想儘快回家見到我的親人。」皇上大為讚賞,說:「是啊,這麼多年了,遠離父母兄弟,現在也應該回去看看了。朕賜你千裡馬一匹,黃金五百兩,你回鄉省親去吧!」木蘭趕緊下拜:「謝皇上!」
四、去偽存真,圓滿細節。由於押韻的需要、時代的變遷或者流傳失誤等多方面的原因,古典詩歌中可能有一些初看起來有誤解和爭議的地方,在改寫成現代文時就要靈活圓滿,使其合情合理。如《木蘭詩》中「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一句,就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思是:經過千百次激烈的戰鬥,將軍和壯士們有的壯烈犧牲,有的勝利歸來。我們在改寫時就要結合這個意思進行,而不能理解為將軍犧牲了,壯士回來了。同樣,詩中還有東南西北市買武器裝備等句,也要靈活處理,不能死扣書面字眼。
我們相信,只要注意了以上四點,你的改寫文就必定能夠新穎獨特,情趣橫生。不想試試嗎?
《木蘭詩》改寫指導及範文
要求:1.可全篇改寫,從替父從軍、十年徵戰、榮歸故裡中選擇一個情節,細筆描繪,加進去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其他略寫;
2.也可片段改寫,只寫其中一個情節。不少於500字。
3.自擬題目,改寫《木蘭詩》只能做副標題,不可做主標題。
可補充的情節:
①木蘭在家織布體現她的勤勞的情節。
②木蘭見到軍貼後的憂慮和如何作出替父從軍的決定,體現女兒的孝順和愛國的情節。
③木蘭為出徵作準備的情節。
④出徵時行軍神速,思念父母的情節。
⑤木蘭在戰場上英勇善戰的情節。
⑥勝利後,天子召見木蘭的情節。
⑦木蘭的家人得知木蘭要回家高興的情景。
⑧木蘭回到家時和家人團聚的情景。
⑨木蘭以女兒身份和戰友相見的情景。
⑩木蘭換裝時的情景。
(3)對這些情節應該怎麼去改寫呢?
A、把握人物形象;
B、選取切入點;
C、展開想像。
[學生例文]:木蘭還鄉
湖北省公安縣章莊中學七年級10班 陳雅
近了,近了。只需半個時辰,就可以再見闊別多年的親人了。木蘭的眼睛溼潤了:娘啊,女兒十年疆場衝殺,今天,終於回來了!一時間,過去的一幕幕,又閃電般的從她眼前掠過……(「近了」開篇,拋棄原詩結構,起點不凡。「從她眼前掠過」自然引出後文的回憶。)
怎能忘記,離家前夕的那次父女長談。「孩子啊,讓你一個女兒家上戰場,是爹無能啊,爹不放心……」老父親鬚髮皆白,老淚縱橫。「爹,女兒自幼習武,你又教導我行軍布陣。這次代您從軍,正好讓我一顯身手,您應該高興才對啊!再說,只要打敗了敵人,我們不又可以團圓了嗎?」(涉及詩歌直至「北市買長鞭」的內容,「父女長談」更顯親情綿綿。)
怎能忘記,夜宿黃河邊的綿綿思鄉之情。軍情緊急,一整天的急行軍,讓宿營的軍士們一搭好營帳就迫不及待地鑽了進去。只有木蘭毫無睡意,她信步走出營帳。夜幕下的黃河顯得雄壯而又安靜。聽著河水衝刷兩岸的聲音,木蘭不覺想起了家裡的父母兄妹:他們在做什麼呢?是在燈下談心?還是默默的祈禱和祝福?(細寫「暮宿黃河邊」,「不覺想起」其情確是,畢竟,木蘭是一個代父從軍的女子啊,遠離家鄉,怎能不深切思念!)
怎能忘記,兩軍陣前智取敵先鋒。我軍兩員大將啊,都被敵方那黑塔一般的先鋒用狼牙棒砸得腦袋開花。悲痛不已老元帥就要催馬上陣。木蘭一咬牙上前請令。「小夥子,那可是敵營第一猛將,你能行嗎?」木蘭點點頭。上陣後一交手,發現那人果然力大棒沉。十餘回合,木蘭回馬便走。敵將緊緊追來。馬頭馬尾相銜之時,木蘭回身就是一箭。弓弦聲響,敵將趕緊俯身躲避。不過,當他直起身子時,木蘭的槍尖剛剛扎進他的咽喉。(聯繫「百戰死」、「十年歸」的合理想像,突出木蘭智勇雙全,也為後面的「倚賴器重」鋪墊。)
怎能忘記,老元帥的諄諄教導和倚賴器重。亂世出英雄,木蘭憑著一身武藝贏得了將士們的尊重。特別是老元帥,木蘭越來越覺得他就像自己的老父親。元帥呢,對木蘭的稱呼由「小夥子」變成了「花將軍」,又變成「花賢侄」,並且視她為心腹愛將,參贊軍機,制定戰略。一次,老元帥居然說:「戰爭結束,老夫定會奏請皇上,這帥印當由你來掌管!」(作者的即興發揮,充滿了人情味。)
怎能忘記,凱旋迴京後的依依惜別。十年徵戰,敵人終於遞交了降書順表。在京城的慶功宴上,木蘭婉拒元帥的挽留、皇上的封賞,只求早日還鄉。皇上、元帥、將士們好不敬佩和惋惜。他們哪裡知道:這位溫文爾雅卻又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年輕將軍,其實是一個待字閨中的女孩兒……(依據詩歌第五節改寫,「哪裡知道」巧妙對應「不知木蘭是女郎」,頗有情趣。)
「花將軍,快看,你的親人來接你來了!」隨行軍士的聲音將木蘭從回憶中喚醒。可不是,黑壓壓的一群!「爹,娘,孩兒回來了!」木蘭從翻身下馬,撲向人群最前面那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戛然而止,餘音嫋嫋。)
[總評]:這是一篇別具一格的改寫。小作者拋開原詩的結構層次,從木蘭還鄉切入,將十年徵戰的思親與柔情、慘烈與悲壯融入片刻的回憶之中。這樣從時間、空間上高度濃縮,體現出作者高度駕御課文和大膽創新的能力。作文擷取了詩中「暮宿黃河邊」、「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等因素進行了合理的虛構和想像,並增添了一些人物和故事情節,增加了作文的故事性和可讀性。另外,每一段回憶都由一個「怎能忘記」引起,文章層次明晰,讀來一目了然。
《木蘭詩》改寫佳作一
木蘭從軍
——改寫《木蘭詩》
秋天。很冷。
風不是很大。
嘆息聲,一陣、一陣的從院子裡傳出。其中,還夾雜著幾聲機杼的聲音。走進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位少女在嘆息。秋風吹過他兩鬢的頭髮,兩片紅落下,飄在她的頭髮上,落在她的肩上。她仍在嘆息,她在沉思,她很憂傷,她仍在想著昨日的那一幕。
她叫花木蘭,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昨夜路過父親的房間時,看見徵兵文書,得知單于大犯邊疆,君王在大量徵募兵士,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什麼兄弟,她隔著窗子,看著父親臉上那股神情,木蘭仿佛隨時都感覺到,她會隨時失去她的父親,她的心在痛。
「不,我不想失去父親,我要待父從軍。」木蘭在心裡默默嘆道。
自從有了這個信念,她就從沒有放棄過。她站了起來,跑到各個市集去買了一些必要的裝備,她買了馬,買了馬鞍,買了轡頭,買了長鞭。回到家,盤起自己的長髮,換上男裝,留下了一份信,又悄悄地拿走了那把,昨晚父親擦拭了好久的陪伴了他多年的寶劍。
這時,天色已經晚了,誰知又下起了大雨,但她什麼也不顧,騎著馬,冒雨衝了出去。
風很大,雨點就像石子一樣,打落在她的臉上,身上。但他的臉龐,總會露出那份毅然的面孔。她可以想像到,想像著父親看到那封信時,會是什麼樣的心情,那是一股悲傷。可以想像到自己的母親,是如何含著淚,呼喚自己的。但她也是為了自己的父親。為了整個家庭。一想到這些,她便會抬起頭來,毅然向前。
大約奔了兩天,她抵達了軍營。在這軍營裡,可能有人是為了國家而戰,可能有人是為了自己的榮耀而戰,但她卻是為了自己的父親。
時間很快。
十年過去了。
花木蘭已經打了大大小小上百場戰役,她也真正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回想起與敵人交戰的場面,回想起行軍萬裡奔赴戰場作戰的勞累,至今想起來還心有餘悸,有時晚上還會做惡夢。但是,一切都過去了,她都挺過去了。因為他們勝利了。現在的花木蘭,正率領著全軍,前去面見聖上。她現在可不再是什麼無名小卒,她已經是鼎鼎大名的花將軍。
皇上給人的感覺,都是威嚴,肅穆的。但是這一位,說話間,卻帶著幾分激動,因為他實在是太感謝花木蘭了。「你說,你想要什麼?只要是朕有的,統統都給你。」花木蘭笑了笑,說道:「下官一無所求,只因辭鄉多年,勞家中父母掛念,甚是不孝,故欲辭官回鄉。」雖然皇上再三懇求,但還是被木蘭婉謝了。
風吹過,紅葉落下。此刻木蘭以站在家門口。望著家園中的那棵樹,已經變紅了,又是秋天嗎?又是十年前的那個離走時的那個秋天嗎?她有點感傷,但是她不會落淚,因為軍旅生涯,讓她變得堅強了。
此刻她已換完女裝,她推開院門,看見父母親正坐在院中,個個深思熟慮,低著頭。似乎自從她走的那天起,就在這裡等,等她回來。她再也忍不住了,撲上去緊緊地摟住爹娘,兩行淚不知何時已經流到了嘴角。在堅強的人,也無法忍受青親情帶給他們的折磨。此時,三個人互相看著,離別了十年,此時見了面,什麼也沒說。自然,他們也不知從何說起好,只有默默的淚水。
但這樣就足夠了。
讓大幕落下,讓這一家人去享受離別後的歡聚吧!
木蘭詩改寫二
木蘭榮歸故裡
古道上空傳來陣陣戰馬的嘶鳴。最前方依稀看見一位身著盔甲、英姿颯爽的女將軍。她正用勁揮舞著馬鞭,奔跑在這崎嶇的古道上。這位歸心似箭的女將軍就是遠近聞名的花木蘭。話說十幾年前,木蘭家中接到可汗徵兵作戰的軍貼。善良、孝順的木蘭為了不讓年邁的父親承受徵戰之苦。木蘭——一纖弱的女子,毅然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戰鬥中,她奮勇拼殺,戰功赫赫地凱旋歸來。面對誘人的功名利祿,木蘭不為所動,義無返顧地回到朝思暮想的故鄉。木蘭衣錦還鄉的消息傳到了她所在村莊,整個村子就沸騰了。村民們臉上都流露出從未有過的喜慶,木蘭的家人更是喜上眉梢。終於盼到了這一天,木蘭的雙親互相挽扶著去迎接閨女的到來,村民也簇擁著去迎接遠到而來的軍隊,凜冽的寒風呼嘯著,而兩位老人和村民們的心卻比什麼時候都燙。聽!一陣馬啼聲由遠及近地傳來。頓時,道路飛揚起漫天塵埃。突然,這片迷茫中飛出一匹矯健的烈馬,花木蘭從馬背上一躍而下,撲進母親的懷抱裡。動情地呼喚著:「娘,蘭兒回來了,您的蘭兒回來了!」母親伸出顫抖的手撫摸著愛女的面頰,片言未吐,卻已泣不成聲。父親也不禁老淚縱橫。在場的人,無一不被這一場景所感動。小小村莊到處彩燈高懸,爆竹聲聲。木蘭的姐姐妝扮一新地迎出來,望著眼前的這位威武的將軍,真是又驚又喜。「小妹!」「姐姐!」久別的姐妹緊緊地握住雙手。「姐,怎麼不見小弟?」「他呀,在忙著呢!」姐姐神秘地指指後院。木蘭聽到了霍霍的磨刀聲,來到後院。闊別10餘載,往日的小淘氣已長成一個英俊強壯的大小夥子。為了給姐姐洗塵,他正在殺豬宰羊:「報告花將軍,一切準備就緒!」木蘭望著小弟,臉上笑開了花。堂屋而砂時傳來大夥開懷暢飲的笑談聲。木蘭卻來到了她少女時代的閨房。屋裡的擺設一切如往昔,角落裡那臺織布機仿佛在述說以往的故事。木蘭脫下戰袍,換上了美麗的紅裝,滿懷柔情地端坐在鏡前,細心地梳妝打扮起來……梳理完畢,木蘭輕移蓮步,嬌羞地來到堂屋。一剎那,大伙兒都被這位嫵媚的佳人驚呆了。一位舊時的夥伴驚喜地對木蘭的父親說:「老爹,沒想到您還有一位如此俊俏的閨女!」木蘭的父親爽朗地笑了,對眾人道:「你們好好看看,她就是木蘭呀!」「什麼?」大夥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與他們同甘共苦十餘年的花木蘭竟是一個妙齡女郎!木蘭見狀,揮起寶劍,自如地舞起來,令人眼花繚亂,拍案叫絕。驚嘆之餘,眾人無不感慨:木蘭!木蘭啊!真乃一個蓋世奇女子也!從此,木蘭代父出徵的故事便傳為佳話,流芳百世。
《木蘭詩》改寫佳作三
喜相逢
—— 改寫《木蘭詩》
這一天,城裡城外特別地熱鬧,街道兩旁早已擠滿了好奇的百姓。告訴你,這不是為了慶祝什麼節日,而是大家為了迎接木蘭還鄉,因為木蘭辭官回鄉的事跡早已傳到鄉裡,大家都想一睹木蘭的英雄風採。一對步履蹣跚的老夫婦早早地在城門外等待著,他們正是木蘭的父母。
家人重逢,是怎樣的高興!木蘭的父母一見到木蘭,激動得都站不穩,還靠木蘭攙扶著他們。木蘭也熱淚盈眶,突然,木蘭一下子跪倒在地,對兩位老人說:「爹、娘,女兒對不起你們,這十年沒能在你們身邊盡孝!」父母連忙把木蘭扶起來說:「哪裡的話,是我們對不起你呀!讓你十年來在外頭受苦,更何況你又是個女兒身!」旁邊的人也跟著附和:「是呀、是呀,木蘭你真是太勇敢了,真稱得上是女中豪傑!」「哪裡,木蘭只不過盡了一個兒女對父母的孝心和對國家的一點綿薄之力而已。」木蘭謙虛的回答。接著,木蘭跟著父母回了家,昔日的鄰居都來和木蘭寒暄,「木蘭啊,好久不見,這十年生活得好嗎?」「木蘭你瘦了啊!」······面對大家的關心,木蘭十分感動。當然了,現在木蘭最想見的還是闊別了十年的姐姐、弟弟了。
木蘭問父親自己的姐姐、弟弟在哪,父親告訴木蘭,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正對著門梳洗打扮,她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磨刀要殺豬宰羊呢。木蘭推開東廂房的門,坐在西廂房的床上,脫掉戰鬥時的戰袍,穿上往日的衣服,對著窗戶梳理秀髮,照著鏡子貼上花黃。走出門看我隊伍的戰友,戰友們都很驚訝:一起作戰多年,竟不知木蘭是個姑娘!
從此以後,木蘭一家過上了和平寧靜的日子。
改寫《木蘭詩》作文:木蘭還鄉
[學生例文]:木蘭還鄉
湖北省公安縣章莊中學七年級10班 陳雅
近了,近了。只需半個時辰,就可以再見闊別多年的親人了。木蘭的眼睛溼潤了:娘啊,女兒十年疆場衝殺,今天,終於回來了!一時間,過去的一幕幕,又閃電般的從她眼前掠過……(「近了」開篇,拋棄原詩結構,起點不凡。「從她眼前掠過」自然引出後文的回憶。)
怎能忘記,離家前夕的那次父女長談。「孩子啊,讓你一個女兒家上戰場,是爹無能啊,爹不放心……」老父親鬚髮皆白,老淚縱橫。「爹,女兒自幼習武,你又教導我行軍布陣。這次代您從軍,正好讓我一顯身手,您應該高興才對啊!再說,只要打敗了敵人,我們不又可以團圓了嗎?」(涉及詩歌直至「北市買長鞭」的內容,「父女長談」更顯親情綿綿。)
怎能忘記,夜宿黃河邊的綿綿思鄉之情。軍情緊急,一整天的急行軍,讓宿營的軍士們一搭好營帳就迫不及待地鑽了進去。只有木蘭毫無睡意,她信步走出營帳。夜幕下的黃河顯得雄壯而又安靜。聽著河水衝刷兩岸的聲音,木蘭不覺想起了家裡的父母兄妹:他們在做什麼呢?是在燈下談心?還是默默的祈禱和祝福?(細寫「暮宿黃河邊」,「不覺想起」其情確是,畢竟,木蘭是一個代父從軍的女子啊,遠離家鄉,怎能不深切思念!)
怎能忘記,兩軍陣前智取敵先鋒。我軍兩員大將啊,都被敵方那黑塔一般的先鋒用狼牙棒砸得腦袋開花。悲痛不已老元帥就要催馬上陣。木蘭一咬牙上前請令。「小夥子,那可是敵營第一猛將,你能行嗎?」木蘭點點頭。上陣後一交手,發現那人果然力大棒沉。十餘回合,木蘭回馬便走。敵將緊緊追來。馬頭馬尾相銜之時,木蘭回身就是一箭。弓弦聲響,敵將趕緊俯身躲避。不過,當他直起身子時,木蘭的槍尖剛剛扎進他的咽喉。(聯繫「百戰死」、「十年歸」的合理想像,突出木蘭智勇雙全,也為後面的「倚賴器重」鋪墊。)
怎能忘記,老元帥的諄諄教導和倚賴器重。亂世出英雄,木蘭憑著一身武藝贏得了將士們的尊重。特別是老元帥,木蘭越來越覺得他就像自己的老父親。元帥呢,對木蘭的稱呼由「小夥子」變成了「花將軍」,又變成「花賢侄」,並且視她為心腹愛將,參贊軍機,制定戰略。一次,老元帥居然說:「戰爭結束,老夫定會奏請皇上,這帥印當由你來掌管!」(作者的即興發揮,充滿了人情味。)
怎能忘記,凱旋迴京後的依依惜別。十年徵戰,敵人終於遞交了降書順表。在京城的慶功宴上,木蘭婉拒元帥的挽留、皇上的封賞,只求早日還鄉。皇上、元帥、將士們好不敬佩和惋惜。他們哪裡知道:這位溫文爾雅卻又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年輕將軍,其實是一個待字閨中的女孩兒……(依據詩歌第五節改寫,「哪裡知道」巧妙對應「不知木蘭是女郎」,頗有情趣。)
「花將軍,快看,你的親人來接你來了!」隨行軍士的聲音將木蘭從回憶中喚醒。可不是,黑壓壓的一群!「爹,娘,孩兒回來了!」木蘭從翻身下馬,撲向人群最前面那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戛然而止,餘音嫋嫋。)
[總評]:這是一篇別具一格的改寫。小作者拋開原詩的結構層次,從木蘭還鄉切入,將十年徵戰的思親與柔情、慘烈與悲壯融入片刻的回憶之中。這樣從時間、空間上高度濃縮,體現出作者高度駕御課文和大膽創新的能力。作文擷取了詩中「暮宿黃河邊」、「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等因素進行了合理的虛構和想像,並增添了一些人物和故事情節,增加了作文的故事性和可讀性。另外,每一段回憶都由一個「怎能忘記」引起,文章層次明晰,讀來一目了然。
掃描二維碼,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