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可能少犯錯,是一個人的基本修養

2021-02-24 簡易心理學

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

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作者丨博士

來源丨撿書博士(bos259)

雨果曾說:「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錯誤的,人不犯錯,那是天使的夢想。」

是啊,人無完人,誰能保證自己這一生永遠不會犯錯呢?

但雨果也說了:「儘可能少犯錯誤,這是為人的準則。」

有些錯誤犯了,吸取教訓避免再犯;而有些錯誤犯了,則會毀了你的生活。

因為人生沒有彩排,有些錯犯了就是永遠的錯。

人生在世,記住這三種錯誤你決不能犯。

 

 

第一種:切不可妄議他人

曾經看過一則醫生與病患父母的故事:

一位醫生在接到緊急手術的電話後,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醫院並換上手術服,男孩的父親失控地對他喊道:「你怎麼這麼晚才來?你難道不知道我兒子正處在危險中嗎?你怎麼一點責任心都沒有。」

醫生淡然地笑著說:「我會默念阿彌陀佛為你的兒子祈禱!」

男孩的父親又憤憤地說道:「當一個人對別人的生死漠不關心時,才會這樣說。」

幾個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醫生高興地從手術室走出來,對男孩的父親說:「謝天謝地,你的兒子得救了!」

還沒有等到男孩的父親答話,他便匆匆離去,並說:「如果有問題,你可以問護士!」

「他怎麼如此傲慢?連我問問兒子的情況這幾分鐘的時間他都等不了嗎?」男孩的父親對護士生氣地說道。

這時護士的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他的兒子昨天在交通事故中身亡了,我們叫他來為你的兒子做手術的時候,他正在去殯儀館的路上,現在他救活了你的兒子,卻要趕去完成他兒子的葬禮。」

別人的生活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正在經歷著怎樣的波折和磨難,作為外人我們誰都不知道,而我們所看見的有時候也只是表象而已。

不要輕易指責別人,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知道別人生活裡的喜怒哀樂、去真正體諒別人的酸甜苦辣。

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再把所有的結果理所當然地用自己的思維來解釋,並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而一個真正的有文化修養的人,能夠用「慈悲心和包容心」去成就別人,其實那也是在成就自己。

不隨便評價別人,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

 

 

第二種:不要隨意許下承諾

真正講信用的人,做事從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了,就永遠也不會改變。

有句成語叫「一諾千金」,出自於《史記》的一個典故: 

秦末時,楚地有個人叫季布,他非常重視承諾,只要是答應了的事,無論有多大困難,都會想方設法辦到。

所以,當時楚國人有句諺語:「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

古人以說出來卻做不到為恥,故從不輕易把話說出口。

孔子在《論語》中也說:「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因此,我們平時講話要再三思量,看看裡面有沒有「水分」。如果經常喜歡信口開河,養成了不好的習慣,以後再改就難了。

德國人從不輕易許諾是出了名的,比如面對一項工作他們很少說「我保證完成任務」,而是說「我盡力而為」,像「這件事我一定給你幹好了」之類的話語,德國人幾乎不會說。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德國是一個誠信社會,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十分注意擁有一張含金量足夠的「誠信資質證」,否則在社會活動中就會變得寸步難行。

承諾說出口容易,做到卻很難,所以靠譜的人從不輕易承諾,只是用行動表示,因為他明白一諾千金的道理。

一個人如果動不動就拍著胸膛承諾,卻在每每一番慷慨激昂之後便沒了下文,這樣的人,以後還會有人再相信他麼?

有時候對於朋友的要求,我們要熱心幫助,但也不能意氣用事,要掂掂事情的分量和自己的分量。不能有求必應,而應量力而為,沒有把握、不能兌現的不要隨便承諾。

諾言是金口玉言、君子之言,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所以,許諾一定要慎重,不要輕易許諾;而一旦許諾,就要信守。

正所謂:「諾不輕許,故我不負人。諾不輕信,故人不負我。」

 

 

第三種:不要隨便抱怨

生活裡,總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抱怨,有人抱怨生活不如意,有人抱怨事業不順心,有人抱怨孩子不聽話,有人抱怨婚姻不幸福,似乎這個世界就沒有不可以抱怨的東西。

然而,抱怨過後,回頭想想:「當抱怨之後,我們得到了什麼呢?」

也許,我們得到的,只是一堆發洩後的無奈和一個爛攤子的煩心事,而對於環境、生活,沒有任何的改變。

下面給大家講一個我曾經看到的小故事,看完後或許你們會有不一樣的心境。

有一位先生搭了一輛計程車,上車後發現這輛車不僅外觀美麗,而且這位司機先生也是衣裝整潔,車內的布置亦十分的典雅,這位乘客相信這應該是段很舒服的行程。

車子剛啟動,司機很熱心的問車內的溫度是否適宜,又問他要不要聽音樂或收音機,還告訴他可以自行選擇喜歡的音樂頻道。

之後司機在一個紅綠燈前停了下來,回過頭來告訴乘客,車上有早報和當期的雜誌,前面的小冰箱中有果汁和可樂,如需要可自行取用,想喝熱咖啡,保溫瓶裡就有。

這些特殊的服務,讓這位乘客大感吃驚,他不禁望了一下這位司機,司機先生愉悅的表情就像車外和煦的陽光。

從上車到此刻,這位常搭計程車的乘客充滿驚奇,他不禁問司機先生:「你什麼時候開始這種服務方式的?」

司機先生回答說:「從我覺醒的那一刻開始!」

接著他又說道,以前他經常抱怨工作辛苦,人生沒有意義。後來在不經意間,聽到廣播裡談一些人生態度的問題:

「你相信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果你覺得日子不順心,那麼所有發生的事都會讓你感到倒黴。相反,你覺得今天是幸運的一天,那麼每次遇到的人,都可能是你的貴人!」

是啊,面對時光的靜好,有時候想一想:

這個世界或許並不是完美無瑕,不平衡、不公平的事情太多。

但是如果能多一些對生活的洞悉,多一些對人生的醒悟,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享受生活,知足常樂,以一種寧靜淡泊的姿態生活又有什麼不好呢?

人生苦短,紅塵深淺,人生如果要保持快樂,就要遵守一個原則:

「相信自己,不要抱怨生活,從容面對坎坷;學會知足,不要抱怨別人;多一些快樂,不要抱怨,時間久了你會懂得,不抱怨也是一種人生的美麗!」

 

 

人生,哪有事事如意,生活,哪有樣樣順心,但不管怎樣,上面的三種錯誤決不能犯。

如果把坎坷看成是一種調味品,你就會感到坎坷的生活也有滋味;如果把失意看作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你就會感到失意的人生也有價值。

學會笑對生活,讓生活照亮自己的人生。

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記住,日子過的是心情,生活要的是質量!

 

-end-


作者介紹:撿書博士,溫文爾雅知性大叔一枚,擁有 500 萬粉絲卻仍覺得自己在路上。自稱最懂女人,你那麼優秀,別輸在認知上。公眾號:撿書博士(ID:bos259),每晚 9 點,準時等你。

原標題:《這三種錯,一輩子都不能犯!(深度好文)》

圖丨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心存敬畏,是一個人基本的修養
    一個人,只有對生命、對規章、對職責心存敬畏,才能行穩致遠。敬畏,不僅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行為準則,更是人生的大智慧。敬畏生命,人生無法重來中北大學學生跳樓自殺事件,這幾天在網上引起巨大爭議。意思是說,有所畏懼則不敢放肆,因此能修養德性。無所畏懼則任性縱慾,必定招致災禍。人一旦失去敬畏之心,往往會變得肆無忌憚、無法無天,甚至於喪失底線,最終吞下自釀的苦果。
  • 修養,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之一,職場中尤為重要!
    修養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不論是生活中還是職場上,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現象,雙方或為了某一件事情而爭執不休。可為什麼有的人明明更佔理卻不願意跟對方爭論呢?這是個人修養的體現。一個有修養或者是說有素質的人絕對不會和不在同一頻道的人爭辯。我特別注重一個人的修養和自我修養。
  • 一個人真正的修養,是「輕聲細語」
    作者:壹號情感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語言是一門藝術,這也是所有人都認可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你來我往的語言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 看破不說破,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有人說,看破不說破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因為生活中,看破往往不難,不說破則很難。有些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喜歡一吐為快,卻完全忽略了對方的感受;殊不知,說得越多,矛盾越多,彼此間的距離越遠。給自己一點沉默的時間,思考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這是尊重,是智慧,是善良,更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1看破不說破,是尊重王陽明曾說:「大凡朋友,須箴規指摘處少,誘掖獎勸意多,方是。」
  • 好好聽話,是一個人的頂級修養
    不就是為了讓人多聽少說嗎?!好好聽話,是一種能力,也是一個人頂級的修養。電視劇《我們的愛》裡有這樣一個情節。小女孩婷婷因一次意外車禍造成聽力受損,平時靠戴人工耳蝸聽音,她爸媽鬧離婚,媽媽一氣之下去了外地,而爸爸工作繁忙沒時間帶婷婷,所以婷婷和姥姥一起生活。
  • 有一種高級的修養,叫遇事不責備
    多一些慈悲之心,才能少一些誤會和尷尬,多一些體諒之心,才能少一些悲傷和眼淚。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總是會忽略一個最基本的事實:這個世界,並不是只有你自己才是主角。學不會換位思考,就不要指手畫腳。02遇事不責備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你有沒有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孩子生病了,正焦慮著,伴侶朝你大罵:「你能幹成什麼事,連孩子也照顧不好!」
  •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看破不說破
    這其實也是一種修養和素質,主要靠後天的學習和經驗來獲得。這就好比你走在路上,不是每個地方都會貼著「禁止隨地吐痰」、「禁止隨地丟垃圾」的標語,但你還是知道這些不能做,你也不會做。不管是人際交往的潛規則,還是公共場合的文明禮儀要求,其實針對的都是個人的素質和修養。在交往中,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就是看破不說破。什麼叫看破不說破呢?看破,就是看穿真相,透過表象看清了事實的面貌。而不說破,即使心裡透亮但嘴上什麼也不說。
  • 一個人的氣質是內部修養,外在的行為談吐 你知道嗎?
    簡單說,我認為一個人的氣質是指一個人內在涵養或修養的外在體現.氣質是內在的不自覺的外露,而不僅是表面功夫.如果胸無點墨,那任憑用在華麗的衣服裝飾,這人也是毫無氣質可言的,反而給別人膚淺的感覺.所以,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氣質,做到氣質出眾,除了穿著得體,說話有分寸之外,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品德修養,不斷豐富自己.
  • 會說話,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這種場景還有很多很多,其實我想說,你可以和我交流護膚技巧,也可以種草某家面膜,安利某家單品值得一試,但首先請你會說話,人與人之間的好感是相互的,而溝通就是最基本的好感來源。|一個人最大的實力從來都不是長得好看02.
  • 不口出惡言,是成年人最基本的修養
    可是,卻有人在評論裡口出惡言,任何一個人,都是會不爽的。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吧,最初的時候是不悅,後來也會習慣。我想說,口齒留香,更讓人喜歡吧。如果你不喜歡,可以不看,沒有必要詛咒與你不認識的人,尤其是小寶寶。
  • 將心比心,是一個人最大的善良,最好的修養
    將心比心,是一個人最大的善良,最好的修養。一、一個人如果能夠將心比心,就更能體察生活的艱難和人生的不易,更能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深夜,一位住院的母親在兒子的陪同下,來到醫院門前的小餐館吃飯。小餐館裡已經沒有什麼人,就只有他們這一桌了。兒子點了幾個菜,母親都沒怎麼吃得下去。當兒子說回醫院的時候,母親卻讓他再坐一會。
  • 不輕易遷怒別人,是一個人的基本修養
    其實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應該懂得,不輕易遷怒於別人。因為亂發脾氣,既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也會導致工作情緒低迷,甚至將事情辦得更糟糕。2前幾天,我在小區的院子裡散步,聽到一個媽媽,在訓斥她的兒子,本來孩子既沒有纏著她,打擾她,也沒做出什麼惹她生氣的事。可是她氣衝衝地走過去,就給孩子一巴掌。
  • 人情味,是一個人最珍貴的修養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感慨,物質生活豐富了,但感覺人與人之間起碼的尊重少了、冷漠多了,即使面對面,心也離得很遠。缺乏人情味,恐怕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情味,是一個人最珍貴的修養。真的是這樣,一個人是否可愛跟年齡沒有必然聯繫,只要有人情味,即使步入老年也依然會讓人覺得可愛。曾在《青年文摘》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在一家餐廳招待客人,一行六個人都點了牛排。
  • 家庭影響才是一個人刻在骨子裡的修養
    一個人的情緒的控制最關鍵是家庭影響,來自原生家庭的早期情緒培養至關重要,刻在骨子裡的潛意識能左右一個人一生的性格與處事方式。有很多人說;最不喜歡原生家庭的「為人處世」但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又變成曾經討厭的模樣。雖然痛恨自己的每一次情緒失控,但就在那一刻,頭腦空白就爆發了,你說後悔嗎?說真的,無比後悔!!
  • 一個人沒有修養的五種表現,你佔幾種?
    修養是指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一個人的修養藏在為人處事的細節中,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藏在與人交往溝通中。要做一個有修養的人,避免踩到以下五個雷區。【1】失誠信誠實守信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德,也是和別人建立連接和信任關係最基礎的紐帶。如果一個人連誠信都沒有,那麼別人上你一次當不會再上第二次當,你的身邊慢慢的就沒有知心交往的人。因此要想贏得別人的信賴,必須說到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亂承諾。
  • 保持距離,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保持距離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它不僅僅是一種相處的方式,還是一種修養的體現。比如說,在感情當中,如果你對對方沒有好感,也沒有想要接受的想法。那麼,在對方表達喜歡之後,就應該與對方保持適當的距離。
  • 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是和顏悅色
    傍晚要打車回去時,我爸總是擔心他外孫女穿得太少會著涼。他堅持把自己的外套塞給我,讓我披在寶寶身上。雖然我認為寶寶穿的夠暖和了,但我拗不過他,只能接受。娘家在比較偏僻的農村,需要走一段路才能打到車,我一手抱著寶寶,一手拿著我爸的那件外套給她蓋著。
  • 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是「知而不言」
    古人云:「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 正所謂「禍從口出」,心直口快的人,終要為自己缺失的分寸感買單。 名臣解縉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年少時被朱元璋賞識,本有大好前程,卻因為口不擇言被貶。 解縉的所謂才華,在涵養面前,終究不值一提。 人間紛紛擾擾,只有把握好分寸,我們才能在人生的航行裡,掌好命運之舵。
  •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內容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內容通常說到教師職業道德,大多數考生想到的就是2008年版本的「三愛兩人一終身」。但其實除了這個眾所周知的知識點之外,考題當中經常涉及到的就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內容。以下就是針對這個部分進行的解析。
  • 和顏悅色,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一張和顏悅色的臉,不僅體現一個人的好情緒,也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對父母和顏悅色,是孝在一次訪談中,有位主持人問周國平:「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一向儒雅的他也說:「這個錯誤,我也常常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