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見到輔導員花蕊老師
(本文原載於2010年10月肖文華新浪博客)
一、我的蘭大情結
對於母校蘭州大學,自己真是有很深厚的感情,關於這份情愫的緣由……
第一,蘭州大學化學系的志願,是我高中化學老師李觀園推薦的(他又是因為有一兒子在甘肅天水讀過書,聽說過蘭大化學系的名氣),估計是看我高中階段化學科成績比較好吧。要說興趣,自己那時也真沒特別覺得。看過三毛的一些小說,還有就是相對強烈的有去西北讀大學、看沙漠的想法,於是當年我很認真的查看了下中國地圖(那時小縣城自然還無網際網路)後思考決定,重點大學欄第一志願就報西北的蘭州大學化學系,填的還是「應用化學」專業,不服從調劑,當時想來,應用化學,應當是大有應用前途,哈哈,結果真如願了,入校後才知道,蘭大有機化學最牛,有機會。另一小插曲,中學階段,我經常愛看大哥單位的雜誌《半月談》,其中一則時事,特別報導過一個叫秦大河的人,說他是第一個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的中國人,當時我很難想像。後來,剛好是才入大學不久,學校安排新生去蘭州市一禮堂看一部話劇,話劇主角取材反映的正是秦大河,「原來他就是蘭大培養的」,一下子自己對蘭大的初識印象倍加特別。
2019年回蘭大參加校慶留影
第二,這份情愫的緣由,還有就是因為母校厚重的文化,化學系良好的學風,濃鬱的學術、科研氛圍;以及蘭州獨特的地緣、氣候:南北是山,狹長的河西走廊城市(讓我這個小縣城來的學生一兩周似乎就熟悉了),黃河穿城而過,春季常有幾天沙塵天氣,白晝溫差明顯,夏秋非常的舒服,是瓜果城;還有寒來暑往,千裡迢迢的汽車、轉火車,再轉火車的艱辛但也充滿樂子的求學經歷;更有蘭州8個學期2個暑假的學習、打工,及臨洮社會實踐經歷。平民的孩子早當家,每個個體的經歷又是不一樣的;再有就是因為她處在祖國交通、經濟相對落後的西北,理應受到畢業後每一位校友,尤其我們這些沿海省份工作的校友更多的關注、關心。寫到這裡,不由得也想起了一段校友圈內廣為傳開的真實的段子:「十幾年前,一位國內重點大學的校長問時任蘭州大學校長的李發伸:『老李,國家有沒有必要在蘭州辦這麼一所重點大學呢?』李校長的回答很直接:『有必要。至少,它阻止了文化沙漠東侵的步伐!』。」第三,我的蘭大情結,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在那四年中,遇到過一些對自己正面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有深刻影響的老師、同學和校友,他們/她們終歸是母校文化、母校氣質具體呈現的真實載體,四年的輔導員花蕊老師無疑是首先想到的,其次是大一的班主任白建娥,當時的研一師姐,很認真很有才氣的一位山西小個子美女,經常會找班上同學私下簡短的談談心,反正我被找過兩次。教過書的老師中,本化學系諸多專業課的授課老師和帶實驗老師,嚴格,嚴謹,踏實,以身作則沒得說,蘭大化學王牌不是一年兩年形成的,也絕不是哪一兩位老師產生的影響。專業課老師之外,大學物理課薛德勝老師經常會在課上強調,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印象很深,體會很深,伴隨著自己一直來10多年的工作。馬列系名嘴劉先春老師關於政治、政客的解讀講得很好,非常生動,教會了自己學著開始分析很多政治、社會敏感問題,選修過他一學期的鄧小平理論解讀課;穆建剛老師的大課堂很風趣、很幽默,很顯西北人的大器豪放風範,特別記得我們的這一科考試形式是大家寫個論文再上臺演講(自己還得了95分,感謝他的鼓勵)。公開的講座課中,王維平老師思路很清晰,邏輯很嚴密,言語很犀利,有意用心學過,印象中那時學校的校級辯論大賽一般都會請他做評委。還有,校學生會兩年半用心去做每一件大小事的經歷很有意義,團委王銳書記那時也有指導學生會工作,對於每次大活動的指示,講話不多,立意很高而又很務實,可操作,無不佩服,不愧為當年公認的蘭大政治新星。再有,當時團委的研究生部曹紅老師,在當時的新文科樓六樓裡,公認的美女老師,學生幹部中的一些話題也往往是就此打開,哈哈。同學師兄中:95年蘭大學生會主席(循例兼全國學聯副主席,甘肅學聯主席),92計算機系吳飛,成績優秀,工作認真踏實,待人特別謙和,其成熟度令人嘆服、嘆服;隔壁分析化學班黃小明很愛看報,很有思想,善於獨立思考,觀點經常很獨到,大一偶然的機會交談相熟,一交就交了四年,互相產生過很多思維靈感;蘭州本地人蔡智軍是對自己生活獨立、性格成熟起到幫助很多的一位室友,開始懂點足球,成為偽球迷,就是因為他,一個化學系隊當年的優秀前鋒。還有周日下午返校時,經常會從家裡帶點零食來,這個時候,宿舍七八個小夥伴們最是其樂融融。藉此,也特別、特別的感激他們/她們,10多年了,你們都好著吧?
2010年與花蕊老師黃埔軍校留影
回到標題,9月26日,當我在廣州再次見到我的大學四年輔導員花老師時(2008年畢業十周年班級同學回蘭聚會見過一次),大學那些往事頓時又是歷歷在目。她是一個女同志,體育愛好者,曾是甘肅省女子七項全能的冠軍,當我們輔導員那會是她畢業後初次接手的工作,她那會同時還有個身份是化學系團總支的書記。看得出,四年中她都幹得很用心,很操心,多少也是擔心一些調皮點的學生不服管吧。總體上,對年級良好士氣、良好學風四年一直堅持下來起了很大的作用,有時也很「來勁」,估計表揚過的學生不少,批評過的更不少,自己就是當年挨過批評數次的學生。
2008年國慶,同學畢業十年聚會了,本班是年級裡唯一回去聚會了的一個班。算是畢業後頭一次見面,大夥都很興奮,雖然,幾年前花老師其實已調資環院做黨委副書記了,在蘭州,她還是依舊那麼熱情那麼用心,先安排我們參觀了榆中新校區,特別登上了萃英山(跳轉閱讀:品牌故事:公司商號萃英化學的由來)。回到蘭州市區後,又帶領我們遊覽了安寧區黃河風情線,晚上又領著我們去本部附近陳舊小巷吃回以前那些地道的麻辣燙,席間老師給我們其中幾個夾了點什麼菜,忘記了,當夾到我碟子時,自己一下真是眼眶都溼了。這次再見面,很不同的是老師有機會來了廣州,或許是在粵工作的年級學生挺多的,約20人,老師也很想趁這個機會見見大家,早幾天老師就在群裡發信息告訴了我們,她9月26日要來順德參加個會議,我和另外兩個算是早些看到這個信息的同學,大家自然是非常高興,於是開始醞釀著在哪裡接待老師,安排老師住哪個地段,開始找齊一下年級一二十個同學的電話,酒店是小王(王衛軍)公司在天河區的協議三星酒店,他定的,不過自己還是先去踩了下點看了下,還行,在崗頂位置不錯,就是房間小一點。因為是國慶長假調動,這兩天26-27日仍是工作日,老師的時間安排也緊,雖然絕大部分同學都通知到了,最終還是只來了10個,有深圳的,有東莞的,經過商定,9月26晚的聚餐是定在天河東路的粵菜廣東英倫公館。席間,自己也見到了幾位分別多年的同學,話題五花八門,什麼都談,「怕老師」那種感覺好象誰也沒了。飯後我們帶老師去了二沙島珠江邊,又聊起了很多往事,老師的「頭一次報料」也是不時的冒出,誰誰上學那會總被男生騷擾,誰誰那會參與倒賣假畢業證被人傳出來,學校徹查必須勒令退學,很不懂事、可惜的孩子。
應我們的邀請,老師還在廣州停留了兩天。因為我們上班自由點,接下來的兩天主要是自己跟老蒙(蒙其祥)陪同了,時間這麼短,為了讓老師儘量體會下南國廣州的風味,我們先帶老師來我們各自的辦公室坐了下,接下來就安排老師吃早餐、體會下廣州的早茶文化,逛逛廣州的購物街,品品廣州的海鮮。景點方面,想想老師由團務工作已經轉升為黨務工作了,就帶她參觀了下黃埔軍校,隨去的還有母校數力系的楊老師。兩天多,我們也不時的聊聊路邊的建築,這個是廣州塔,坊間稱小蠻腰,專為後面11月份亞運會打造的標誌性建築,那個是九運會會館,也將用作這次亞運會田徑項目、和殘亞會賽場,這個是天河體育中心,經常承辦一些常規體育賽事,也是早年東南亞歌星們常來廣州開演唱會的地方,那個是什麼什麼……
28號傍晚老師就要坐火車回蘭州了,前面我們是執意提到,用積分要幫老師贊助個機票回蘭,可是花老師考慮到隨行來開會的老師們都是一起訂好的票,不想單獨行動。為了確保趕上火車,我們在從黃埔軍校回天河酒店的路上,偏偏是過江渡船也多等了一班,那天廣園路上也特別的塞車,弄得我這個司機啊,當時倍是緊張。還好,終於還是在計劃的時間點回到了酒店退好了房,本是想給老師們買好點車上吃的食品,可惜就是來不及了。看著老師們拎著行李去坐地鐵,奔火車站的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在母校,估計老師們出差經費還是控制得很節約的,你看這麼遠的來回,老師們都還是坐火車往返,這就是母校蘭大的老師們,副處級別的老師們。
花老師這次來,還特地給同學們帶了點西北特產過來,要我代分給幾位。想了一陣,給老師送回點什麼好呢,最後還是選了一本自己曾在一個機場書店買下的,北京電視臺「名人堂」節目主持路彬彬寫的一本書《鏗鏘玫瑰》給她,自己在扉頁上順便寫了幾行字,老師收下那一刻,翻了翻,開心、會心的笑了。
老師回去了,看著崗頂外面依舊塞車的路況,自己開始有一點點倦意了,索性關起車門睡了回。這時,自己心裡還是感覺得到一種很少有過的踏實,欣慰,一直在想,10多年了,花老師這次能來廣州,而且是第一次真正來廣東,我們真的是感到非常的高興和榮幸,這次總算有個機會儘儘地主之宜,哪能不高興,這就是學生。
目送走去坐地鐵的是那樣的一些老師,正半醒半睡的是這樣的學生,在母校工作過的、畢業了去到全球各地的,一定還有很多很多……
我喜歡蘭大人的樸實、踏實,我愛母校蘭州大學。
三、畢業後與蘭大的故事
( 以後再寫吧,希望有更多精彩…… )
2018年於黃河石林後山頂
編後:本文原載於2010年10月肖文華新浪博客。作者肖文華,1998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先後供職於美國企業 Avery Dennison、央企中化集團。現為化學加網創始人兼CEO,2010年10月創作本篇時任廣州賀隆國際貿易執行董事;2014年10月後任廣州萃英化學科技執行董事、廣州六摩爾生物醫藥執行董事;蘭州大學兼職教授、蘭州大學藥化產業校友會秘書長、蘭州大學廣州校友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