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日記:​蘭大於我,我與蘭大

2021-02-15 化學加

—— 再次見到輔導員花蕊老師

(本文原載於2010年10月肖文華新浪博客)

一、我的蘭大情結

對於母校蘭州大學,自己真是有很深厚的感情,關於這份情愫的緣由……

第一,蘭州大學化學系的志願,是我高中化學老師李觀園推薦的(他又是因為有一兒子在甘肅天水讀過書,聽說過蘭大化學系的名氣),估計是看我高中階段化學科成績比較好吧。要說興趣,自己那時也真沒特別覺得。看過三毛的一些小說,還有就是相對強烈的有去西北讀大學、看沙漠的想法,於是當年我很認真的查看了下中國地圖(那時小縣城自然還無網際網路)後思考決定,重點大學欄第一志願就報西北的蘭州大學化學系,填的還是「應用化學」專業,不服從調劑,當時想來,應用化學,應當是大有應用前途,哈哈,結果真如願了,入校後才知道,蘭大有機化學最牛,有機會。另一小插曲,中學階段,我經常愛看大哥單位的雜誌《半月談》,其中一則時事,特別報導過一個叫秦大河的人,說他是第一個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的中國人,當時我很難想像。後來,剛好是才入大學不久,學校安排新生去蘭州市一禮堂看一部話劇,話劇主角取材反映的正是秦大河,「原來他就是蘭大培養的」,一下子自己對蘭大的初識印象倍加特別。

2019年回蘭大參加校慶留影

第二,這份情愫的緣由,還有就是因為母校厚重的文化,化學系良好的學風,濃鬱的學術、科研氛圍;以及蘭州獨特的地緣、氣候:南北是山,狹長的河西走廊城市(讓我這個小縣城來的學生一兩周似乎就熟悉了),黃河穿城而過,春季常有幾天沙塵天氣,白晝溫差明顯,夏秋非常的舒服,是瓜果城;還有寒來暑往,千裡迢迢的汽車、轉火車,再轉火車的艱辛但也充滿樂子的求學經歷;更有蘭州8個學期2個暑假的學習、打工,及臨洮社會實踐經歷。平民的孩子早當家,每個個體的經歷又是不一樣的;再有就是因為她處在祖國交通、經濟相對落後的西北,理應受到畢業後每一位校友,尤其我們這些沿海省份工作的校友更多的關注、關心。寫到這裡,不由得也想起了一段校友圈內廣為傳開的真實的段子:「十幾年前,一位國內重點大學的校長問時任蘭州大學校長的李發伸:『老李,國家有沒有必要在蘭州辦這麼一所重點大學呢?』李校長的回答很直接:『有必要。至少,它阻止了文化沙漠東侵的步伐!』。」

第三,我的蘭大情結,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在那四年中,遇到過一些對自己正面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有深刻影響的老師、同學和校友,他們/她們終歸是母校文化、母校氣質具體呈現的真實載體,四年的輔導員花蕊老師無疑是首先想到的,其次是大一的班主任白建娥,當時的研一師姐,很認真很有才氣的一位山西小個子美女,經常會找班上同學私下簡短的談談心,反正我被找過兩次。教過書的老師中,本化學系諸多專業課的授課老師和帶實驗老師,嚴格,嚴謹,踏實,以身作則沒得說,蘭大化學王牌不是一年兩年形成的,也絕不是哪一兩位老師產生的影響。專業課老師之外,大學物理課薛德勝老師經常會在課上強調,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印象很深,體會很深,伴隨著自己一直來10多年的工作。馬列系名嘴劉先春老師關於政治、政客的解讀講得很好,非常生動,教會了自己學著開始分析很多政治、社會敏感問題,選修過他一學期的鄧小平理論解讀課;穆建剛老師的大課堂很風趣、很幽默,很顯西北人的大器豪放風範,特別記得我們的這一科考試形式是大家寫個論文再上臺演講(自己還得了95分,感謝他的鼓勵)。公開的講座課中,王維平老師思路很清晰,邏輯很嚴密,言語很犀利,有意用心學過,印象中那時學校的校級辯論大賽一般都會請他做評委。還有,校學生會兩年半用心去做每一件大小事的經歷很有意義,團委王銳書記那時也有指導學生會工作,對於每次大活動的指示,講話不多,立意很高而又很務實,可操作,無不佩服,不愧為當年公認的蘭大政治新星。再有,當時團委的研究生部曹紅老師,在當時的新文科樓六樓裡,公認的美女老師,學生幹部中的一些話題也往往是就此打開,哈哈。同學師兄中:95年蘭大學生會主席(循例兼全國學聯副主席,甘肅學聯主席),92計算機系吳飛,成績優秀,工作認真踏實,待人特別謙和,其成熟度令人嘆服、嘆服;隔壁分析化學班黃小明很愛看報,很有思想,善於獨立思考,觀點經常很獨到,大一偶然的機會交談相熟,一交就交了四年,互相產生過很多思維靈感;蘭州本地人蔡智軍是對自己生活獨立、性格成熟起到幫助很多的一位室友,開始懂點足球,成為偽球迷,就是因為他,一個化學系隊當年的優秀前鋒。還有周日下午返校時,經常會從家裡帶點零食來,這個時候,宿舍七八個小夥伴們最是其樂融融。藉此,也特別、特別的感激他們/她們,10多年了,你們都好著吧?

2010年與花蕊老師黃埔軍校留影

回到標題,9月26日,當我在廣州再次見到我的大學四年輔導員花老師時(2008年畢業十周年班級同學回蘭聚會見過一次),大學那些往事頓時又是歷歷在目。她是一個女同志,體育愛好者,曾是甘肅省女子七項全能的冠軍,當我們輔導員那會是她畢業後初次接手的工作,她那會同時還有個身份是化學系團總支的書記。看得出,四年中她都幹得很用心,很操心,多少也是擔心一些調皮點的學生不服管吧。總體上,對年級良好士氣、良好學風四年一直堅持下來起了很大的作用,有時也很「來勁」,估計表揚過的學生不少,批評過的更不少,自己就是當年挨過批評數次的學生。

2008年國慶,同學畢業十年聚會了,本班是年級裡唯一回去聚會了的一個班。算是畢業後頭一次見面,大夥都很興奮,雖然,幾年前花老師其實已調資環院做黨委副書記了,在蘭州,她還是依舊那麼熱情那麼用心,先安排我們參觀了榆中新校區,特別登上了萃英山(跳轉閱讀:品牌故事:公司商號萃英化學的由來)。回到蘭州市區後,又帶領我們遊覽了安寧區黃河風情線,晚上又領著我們去本部附近陳舊小巷吃回以前那些地道的麻辣燙,席間老師給我們其中幾個夾了點什麼菜,忘記了,當夾到我碟子時,自己一下真是眼眶都溼了。這次再見面,很不同的是老師有機會來了廣州,或許是在粵工作的年級學生挺多的,約20人,老師也很想趁這個機會見見大家,早幾天老師就在群裡發信息告訴了我們,她9月26日要來順德參加個會議,我和另外兩個算是早些看到這個信息的同學,大家自然是非常高興,於是開始醞釀著在哪裡接待老師,安排老師住哪個地段,開始找齊一下年級一二十個同學的電話,酒店是小王(王衛軍)公司在天河區的協議三星酒店,他定的,不過自己還是先去踩了下點看了下,還行,在崗頂位置不錯,就是房間小一點。因為是國慶長假調動,這兩天26-27日仍是工作日,老師的時間安排也緊,雖然絕大部分同學都通知到了,最終還是只來了10個,有深圳的,有東莞的,經過商定,9月26晚的聚餐是定在天河東路的粵菜廣東英倫公館。席間,自己也見到了幾位分別多年的同學,話題五花八門,什麼都談,「怕老師」那種感覺好象誰也沒了。飯後我們帶老師去了二沙島珠江邊,又聊起了很多往事,老師的「頭一次報料」也是不時的冒出,誰誰上學那會總被男生騷擾,誰誰那會參與倒賣假畢業證被人傳出來,學校徹查必須勒令退學,很不懂事、可惜的孩子。

應我們的邀請,老師還在廣州停留了兩天。因為我們上班自由點,接下來的兩天主要是自己跟老蒙(蒙其祥)陪同了,時間這麼短,為了讓老師儘量體會下南國廣州的風味,我們先帶老師來我們各自的辦公室坐了下,接下來就安排老師吃早餐、體會下廣州的早茶文化,逛逛廣州的購物街,品品廣州的海鮮。景點方面,想想老師由團務工作已經轉升為黨務工作了,就帶她參觀了下黃埔軍校,隨去的還有母校數力系的楊老師。兩天多,我們也不時的聊聊路邊的建築,這個是廣州塔,坊間稱小蠻腰,專為後面11月份亞運會打造的標誌性建築,那個是九運會會館,也將用作這次亞運會田徑項目、和殘亞會賽場,這個是天河體育中心,經常承辦一些常規體育賽事,也是早年東南亞歌星們常來廣州開演唱會的地方,那個是什麼什麼……

28號傍晚老師就要坐火車回蘭州了,前面我們是執意提到,用積分要幫老師贊助個機票回蘭,可是花老師考慮到隨行來開會的老師們都是一起訂好的票,不想單獨行動。為了確保趕上火車,我們在從黃埔軍校回天河酒店的路上,偏偏是過江渡船也多等了一班,那天廣園路上也特別的塞車,弄得我這個司機啊,當時倍是緊張。還好,終於還是在計劃的時間點回到了酒店退好了房,本是想給老師們買好點車上吃的食品,可惜就是來不及了。看著老師們拎著行李去坐地鐵,奔火車站的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在母校,估計老師們出差經費還是控制得很節約的,你看這麼遠的來回,老師們都還是坐火車往返,這就是母校蘭大的老師們,副處級別的老師們。

花老師這次來,還特地給同學們帶了點西北特產過來,要我代分給幾位。想了一陣,給老師送回點什麼好呢,最後還是選了一本自己曾在一個機場書店買下的,北京電視臺「名人堂」節目主持路彬彬寫的一本書《鏗鏘玫瑰》給她,自己在扉頁上順便寫了幾行字,老師收下那一刻,翻了翻,開心、會心的笑了。  

老師回去了,看著崗頂外面依舊塞車的路況,自己開始有一點點倦意了,索性關起車門睡了回。這時,自己心裡還是感覺得到一種很少有過的踏實,欣慰,一直在想,10多年了,花老師這次能來廣州,而且是第一次真正來廣東,我們真的是感到非常的高興和榮幸,這次總算有個機會儘儘地主之宜,哪能不高興,這就是學生。

目送走去坐地鐵的是那樣的一些老師,正半醒半睡的是這樣的學生,在母校工作過的、畢業了去到全球各地的,一定還有很多很多……

我喜歡蘭大人的樸實、踏實,我愛母校蘭州大學。

三、畢業後與蘭大的故事

 ( 以後再寫吧,希望有更多精彩…… )

2018年於黃河石林後山頂

編後:本文原載於2010年10月肖文華新浪博客。作者肖文華,1998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先後供職於美國企業 Avery Dennison、央企中化集團。現為化學加網創始人兼CEO,2010年10月創作本篇時任廣州賀隆國際貿易執行董事;2014年10月後任廣州萃英化學科技執行董事、廣州六摩爾生物醫藥執行董事;蘭州大學兼職教授、蘭州大學藥化產業校友會秘書長、蘭州大學廣州校友會副會長。

相關焦點

  • 離開蘭大前,這是我最後一張照片
    與校園在雪中告別的畫面仿佛還在昨天而今已是春暖花開的時節伴著時間滴答過去內心的思念也慢慢發酵離開蘭大前,你在做什麼?疫情發生後宅在家中,更是想念蘭大,想念火鍋的香味,更想念和朋友們在蘭大一起歡快玩耍的日子。@聲幾又香上自習的時候,突然發現窗外的美景,便隨手拍了下來。夕陽映襯著遠處的山巒,崑崙堂的玻璃倒映著敞亮的燈光。在蘭大,向西北,夢一場。@月白離開蘭大的倒數第二天,我正在崑崙堂前拍攝延時攝影。
  • 小奶貓表情包:看我卡姿蘭大眼睛!我可愛嗎?啊,我可不可愛!
    小奶貓表情包:看我卡姿蘭大眼睛!我可愛嗎?啊,我可不可愛! 小奶貓表情包:看我卡姿蘭大眼睛!我可愛嗎?啊,我可不可愛!真不知道小奶貓為啥這麼可愛!感覺每個表情每個動作,都是那麼都萌萌噠!   ( 圖片均來源與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   【註:本文由〖 娛樂解說傲南〗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
  • 種康:蘭大教給我的不止有知識
    談到國外訪學經歷,種康直言「我在國外學習的時間不長,是土生土長的,主要是中國教育模式的產品,還是受蘭大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影響大。」種康院士不僅醉心於學術,更關注如何將基礎研究成果與國家社會的發展相結合。緣與蘭大的情誼在蘭大,種康不僅獲得了知識,還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知己。在本科畢業論文實驗時,種康院士也在這裡收穫了愛情。說起這段「蘭大佳話、學術伉儷」的愛情故事,種康院士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 蘭大、天大、華東師大學子接力講述|我和我的學校·記住...
    」 網絡微視頻接力活動 今天一起來聽 蘭州大學 天津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學子們講述的故事 蘭州大學
  • 海歸博士後黃亮:「選擇回到母校蘭大,我很欣慰」
    高考志願只填報蘭大理論物理專業地處西部的蘭州大學,本科生生源結構有「四多」:西部學生多,西部生源佔近50%;農村學生多,農村生源同樣佔近50%;少數民族學生多,佔11%;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多,佔近30%。
  • 蘇大撬蘭大的牆角?蘇州大學:挖空蘭州大學這個鍋我不背
    蘇大撬蘭大的牆角?蘇州大學:挖空蘭州大學這個鍋我不背!現在很多有關蘇大的問題下,都有人自以為是的玩蘇大挖蘭州大學的梗,這對蘇州大學不公平,因為事實不是這樣的。蘇州大學蘇州大學挖人聲名鵲起,源於一次教育相關部門點名批評蘇大挖蘭大,事實上蘭大當時五個院士出走,華東五校一校一個,和蘇州大學並沒什麼關係,是個人都能聽出來在指桑罵槐,只不過柿子撿軟的捏
  • 丹江口市「我的扶貧日記」徵文頒獎 扶貧網絡電影《艾葉青青》首映
    通訊員 塗大明攝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塗大明 許光澤)11月22日,丹江口市委宣傳部、市扶貧辦等部門舉行「我的扶貧日記」徵文頒獎暨我省首部扶貧網絡電影《艾葉青青》首映儀式。市委常委、宣傳部張姚峰致辭,與副市長馬力等共同為「扶貧日記」一等獎獲得者頒獎。500多名與會者觀看了網絡電影《艾葉青青》。
  • 悲情蘭大落寞史
    同年美國《科學》雜誌評選出了中國最好的13所大學,蘭大排名第6。然而,實際上這已是蘭大鼎盛時期的餘音。草業科學比較小眾,蘭大在這個領域可以達到秒殺其他的實力,這個領域裡面僅有的兩個院士都在蘭大,草業學會的半數以上席位都被蘭大佔據。
  • 我的健康日記
    在上小學三年級時,語文老師開始教我們寫作文,回家後老爸便開始要求我寫日記,說什麼會寫日記,作文也就自然會寫了,當時,我居然信了?寫日記的第一天,感覺有好多話要寫,由於每天一面紙的限制,只能是草草結束了!第二天,發現今天和昨天生活一樣,昨天都說的差不多了,今天也就沒必要寫了吧?
  • 在中國,有哪些實力遠遠大於名氣的大學呢?
    中國實力大於名氣的大學有哪些?這些學校絕對是實力大於名氣的!所以吉林大學躋身於實力大於名氣的高校行列之中。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大是老一輩科學家和老一輩革命家共同創辦的新型理工類高校,是中國科學院直屬的兩所高等院校其中之一(另一所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合肥的城市 地位,讓中科大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因為不屬於長三角炙手可熱之地,中科大雖然有中國之名氣,卻連上海的許多高校的風頭都不如。
  • 看完朱一龍的網絡日記,我有話想說
    朱一龍我第一次接觸網絡,就是新浪博客。而今,十二年零六天。最熟悉這個地方,也最在乎這個地方。但,很多人漸行漸遠。或者,忘記了登陸密碼。或者,像朱一龍這樣忙得沒有時間「回來」。作為自媒體,我是有些自卑的。同是寫手的陌生人,他(她)說的話讓我感動:你是為了寫作,別人是為了賺錢。沒這麼偉大,至少一如既往在這裡首發。親,我的堅持是沒有金錢支持的。作為冥王星的瘋子,我非常樂意。這裡,也是我最後的歸宿。作為演員,真的不能保證什麼。像古天樂,我真實特別佩服他。簡單的三言兩語,幾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從不斷更。但,朱一龍則沒能堅持多久。
  • 蘭大圖書館的鐘塔
    你們看,這鐘塔不正是蘭大故事的生動講述者嗎?法國文豪雨果說:「建築是用石頭寫成的史書。」你們看,這鐘塔不正是蘭大歷史的忠誠見證者嗎?歷史偉人馬克思說:大工業及其成果「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公開展示,是感性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人的心理學。」你們看,這鐘塔不正是蘭大人內心追求的有力投射者嗎?美國學者芒福德說:城市及其設施是「文化的容器」。你們看,這鐘塔不正是蘭大百年文化的形象代言者嗎?
  • 我的日記「啄木鳥」|鄧雪涵(重慶梁平)
    我的日記「啄木鳥」 ——我的「掃黃打非」故事重慶市梁平區雙桂小學 四(5)班 鄧雪涵我以前也和同學們一樣,寫完日記總是藏起來,最怕別人看我寫的日記,特別是媽媽。因為日記裡有我的小秘密。但是自從日記裡的害蟲害了我,媽媽成了我日記的「啄木鳥」吃掉了害蟲,我很感激媽媽。於是,我就主動把日記給媽媽看了。有一天,我把媽媽給我上學放學的車費拿去買了一根胖胖的白蘿蔔,可是我去做了一會兒作業再去找我的白蘿蔔時,我看見媽媽煮的菜裡有白蘿蔔,我頓時哭了起來。媽媽走過來,輕輕地擦掉我眼角的淚水,然後遞給我一塊洗得很乾淨的白蘿蔔,我高興極了。
  • 中國網事:當「反腐倡廉」遭遇「網絡日記」
    發帖的人自稱內容是轉自某書記微博裡面的日記,裡面充斥著色情、官商勾結、腐敗等內容。見諸網絡後,3天內吸引了近十萬的點擊量。類似的「日記門」已經不止一次了。今年3月,網上曾爆出了《菸草局長日記》,內容與《腐敗書記微博》大同小異:利用網民獵奇的心理,靠庸俗來「呼籲」反腐倡廉。這次,矛頭指向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副局長譚某。
  • 淺談《安妮日記》帶給我的震撼
    今天正好是周末,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接著看完最近一直在看的《安妮日記》,它帶給了我很多震撼。現在我想和大家聊聊看完這本書的感受。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沒想到這本書的作者竟然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她的文字和年齡完全不相仿,我無法想像一個孩子的筆觸和思想竟會如此「成熟」而特別。她的文字和表達,讓你似乎很難相信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十幾歲孩子筆下,很感謝她用這種特別的方式,讓我們了解了二戰時期德國納粹黨對猶太人實施的「殘暴行徑」,她是那個時代的親歷者、受害者,同時也是歷史的見證者和記錄者。她小小的身軀裡有著巨大的能量,她帶來人們的感動和震撼是沉重的,也是長遠的。
  • 我的溫暖日記
    我的溫暖日記 2020-12-12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喜歡每天寫日記
    我喜歡每天寫日記,儘管如此吧,卻暫時不能把日記做公開發表,主要原因就是我的日記內容裡有一些隱私和機密,當然了,那些所謂的隱私和機密並非見不得陽光,而都是計劃目標設想之類,只是暫時還不宜公開發表而已。稍安勿躁吧,在未來,一定可以公開發表。
  • 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 —— 我的班級日記和班級博客
    高中班主任的工作看似一成不變,事實卻不盡然。如何讓學生在3年的高中生活中過得充實、有意義是一門藝術。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班級日記和班級博客兩種方式的實施頗有成效。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班級日記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語文教師會要求學生寫語文隨筆。
  • 港澳臺學子在蘭大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楊林楓來蘭大之前,想到兩地生活可能存在語言、起居、飲食、文化等諸多差異,還特地做了一番功課。但當他真正開啟了蘭大的學習生活時,還是感到「難以適應」。「北方的公共澡堂讓我很驚訝。雖然也有隔間,大家並不會碰面,但相比起南方的單人單間,我一時半會兒還真不好接受。」楊林楓回憶到。這樣的「煩惱」給楊林楓融入集體帶來了不小的阻力。
  • 我讓學生們寫日記
    我認為至少有五大好處——一是形成良好文風。日記是最自由的文體,一切由自己說了算,想寫啥寫啥,想咋寫咋寫,從內容到形式,沒有任何人向你提出任何要求。我們經常見到不少人的日記本都帶鎖,為什麼?不外乎日記裡所寫的,都是自己的心裡話、真心話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