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學家解析控制細胞分裂的新型分子機制

2021-02-08 細胞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蘇黎世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細胞分裂的新型控制機制。正如每個廚師都會經歷一樣,當將香醋和橄欖油混合時,兩種液體是彼此分開的,醋滴會浮在油麵上,在物理學中,這就構成了液體的兩相,而分子間的相分離也會發生在細胞內部。

圖片來源:Arpan Rai, UZH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能夠控制細胞分裂的特殊酶類(DYRK3),這類酶是一種雙特異性的激酶,當細胞分裂時,DYRK3酶就會促進不同相的混合,這就保證了細胞能夠正確構建分離染色體及分裂細胞內容物的細胞機器,當細胞分裂後,酶類DYRK3就會被破碎,而且單一相就會再次形成。如果一切按照計劃進行的話,遺傳物質、細胞器以及細胞內容物就會在子代細胞中被正確分配,這些基礎性的研究發現或許就能幫助研究人員深入理解細胞分裂的過程。

研究者Lucas Pelkmans表示,細胞中的物理-化學過程能夠收到酶類的主動調節,而且這還與多種疾病的發生直接相關,如果細胞分裂過程中相的分離不能正常發揮作用,那麼染色體就會不完全分離,隨後就會不均勻地被分配到子代細胞中,這或許就會誘發多種癌症的其中一個原因。很多蛋白質的缺陷都會誘發神經變性問題,而且這也可能是細胞內部相分離失敗的結果。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就發現了能控制相分離的特殊酶類蛋白,未來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抑制多種細胞問題,乃至疾病發生的新型策略。細胞內容物在子代細胞中的分布以及細胞中「舊組分」的保留對於機體老化至關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有效控制相的混合和分離對於決定細胞命運非常重要。

相關研究結果或許還能用於病毒感染的研究,當病毒感染細胞時,其通常會誘發分子發生相分離過程,此時就會促進新病毒顆粒的產生,基於本文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表示,新發現的DYRK3酶類或許未來也能用於幫助開發新型的抗病毒療法。

原始出處:Arpan Kumar Rai, Jia-Xuan Chen, Matthias Selbach, et al. Kinase-controlled phase transition of membraneless organelles in mitosis. Nature, 2018; 559 (7713): 211 DOI: 10.1038/s41586-018-0279-8

Cell:細胞治療領域觀察者

長按識別二維碼,輕鬆關注

相關焦點

  • Nature:解析出在細胞分裂中起關鍵作用的分離酶結構
    2016年4月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解析出一種在細胞分裂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的酶的原子結構圖,其中細胞分裂是每天在地球很多生命形式中發生無數次的基本過程。
  • Nature:重大突破!從結構上揭示RNA聚合酶III轉錄起始機制
    2018年1月18日/生物谷BIOON/---根據需要讀取和解析DNA密碼的機制是所有的動物和植物所共有的,而且常常被癌症所劫持。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低溫電鏡技術(Cryo-EM),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放大和捕捉這種讀取機制的圖片。這項關於這種分子機制如何運行的發現可能為開發癌症治療的新方法開闢新的途徑。
  • Nature:細胞分裂中獨立於紡錘體的卵裂溝形成機制
    在後生動物細胞分裂的「教科書」模型中(該模型建立在對較大海洋動物細胞和Candida elegans細胞所做的一個世紀的研究基礎之上),有絲分裂紡錘體被假設引導卵裂溝的位置。現在,以檢驗這一模型是否足以解釋一個較小細胞(果蠅成神經細胞)的非對稱分裂過程中的卵裂溝位置為目的的實驗表明,它是不能的。
  • Nature:重磅!首次解析出細胞核骨架的三維分子結構
    2017年3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美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利用三維電子顯微技術首次成功地在分子解析度上闡明細胞核的核纖層(lamina)結構。這個核骨架(即核纖層)讓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細胞核保持穩定,並且參與遺傳物質組裝、激活和複製。
  • Nature:揭秘鈉離子控制線粒體呼吸鏈中缺氧信號的分子機制
    2020年8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馬德裡的國立心血管病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在缺氧早期階段(組織中氧氣的急性減少)機體活性氧(ROS)產生量增加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代表了細胞生理學研究上的一大進展,未來研究者或能以本文研究結果為基礎開發治療缺氧扮演關鍵作用的多種疾病
  • Nature:科學家揭秘下丘腦發育的分子架構機制
    2020年5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Molecular design of hypothalamus development」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維也納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下丘腦發育的分子設計機制。
  • 控制細胞大小的機制是什麼?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一個多學科團隊為科學界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的見解:控制細胞大小的基本機制是什麼?
  • 科學家識別出SARS-CoV-2的新型病毒「分子剪刀酶...
    2020年10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提出了一種新型的COVID-19藥物設計思路,即通過阻斷病毒的關鍵「分子剪刀」,該剪刀是病毒用來進行複製並促進對人類免疫反應非常重要的蛋白失活的關鍵工具。
  • Science:科學家解開細胞分裂重要謎題
    細胞分裂過程對生命至關重要。自維多利亞時代細胞生物學出現以來,細胞分裂的最後階段——兩個子細胞彼此分離的過程一直讓科學家們感到著迷。然而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要研究最後的一步即分裂細胞在一分為二之前形成分裂溝(furrow)的過程卻極為困難。早期的生物學家將這一過程命名為「胞質分裂」( cytokinesis),被解讀為是「細胞運動」以及一系列高度活躍及組織化的事件。
  • Nature:鑑別出結核分枝桿菌抑制宿主機體免疫力的新型分子機制
    2020年1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Host-mediated ubiquitination of a mycobacterial protein suppresses immunity」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同濟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宿主介導的分支桿菌蛋白泛素化或能抑制機體免疫力。
  • Nature:新型單細胞分析技術揭示幹細胞中的複雜突變
    2014年12月3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利用新型的單細胞基因分析技術揭示了多能幹細胞的多種遺傳突變,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為後期開發治療疾病的新型再生性療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和希望
  • Immunity:揭秘宿主機體T細胞「耗盡」的新型分子機制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描繪了新形成(前體)的T細胞驅動轉化的分子機製圖譜,相關研究或能幫助指導當前療法並開發出更為強大的免疫療法或抗癌新藥。John Wherry博士說道,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有效地回到耗盡T細胞的時間,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TOX的蛋白質,其在不同類型的免疫細胞中變化較大,能夠控制耗盡細胞的身份,然而這些研究發現並沒有告訴研究人員效應T細胞和記憶T細胞這兩種重要的T細胞之間發育的時間和差異。
  • Nat Cell Biol:鑑別出減緩並修復致癌DNA損傷的分子機制
    2019年3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保護細胞免於天然DNA錯誤的特殊機制,這種天然DNA錯誤會永久損傷機體的遺傳代碼,並誘發諸如癌症等多種疾病發生。
  • Nature解讀!細胞中轉錄因子與錯配DNA強烈結合的分子機制!
    2020年10月2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DNA Mismatches Reveal Conformational Penalties in Protein-DNA Recognitio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杜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轉錄因子可能會無意中鎖定DNA中所發生的錯誤
  • Nature Genetics:科學家破譯金絲猴基因組,解析植食性遺傳機制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諾禾致源共同合作,在國際上率先完成了金絲猴的基因組序列圖譜的構建,為解析金絲猴適應植食性的分子機制、系統發育和進化提供了遺傳基礎,該研究成果於2014年11月2日在線發布於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Genetics上。
  • Nature:科學家設計一種新型血栓抑制分子
    整聯蛋白是細胞粘附分子,通過雙向傳輸信號來調節由內向外和由外向內的信號作用。「胞質域」與細胞內分子如細胞骨架蛋白talin 和 Gα13相互作用。作者還設計了一種抑制分子,它選擇性地以由外向內的信號作用為目標。這種分子在活體中抑制血栓,但又不會造成出血的副作用。(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 許超《Cell Research》揭a-tubulin末端去酪氨酸酶的催化機制及其在有絲分裂中的重要功能
    末端去酪氨酸酶複合物SVBP/Vasohibin-1以及該異二聚體分別與a-tubulin羧基端模擬多肽、抑制劑分子epoY的高分辨複合物晶體結構,通過研究其功能突變體的體外/體內酶活確定了SVBP/Vasohibin-1複合體的底物結合界面及催化機制,並通過細胞生物學實驗發現其在星體微管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從而參與調節有絲分裂進程。
  • eLife:細胞分裂和炎性疾病之間的神秘關聯
    細胞分裂和機體炎症是人類機體中最重要的兩個過程,二者之間的準確控制對於有效控制機體感染、炎性疾病及癌症的發生非常重要。文章中,研究者Mike White及其同事調查了機體細胞適應信號的分子機制,他們利用高級顯微技術和數學模型做出了重大發現,Mike表示,這項研究中我們首次發現了調節細胞分裂的系統同人類多種棘手疾病之間的關聯;在機體感染期間傷口會釋放炎性信號分子來激活名為NF-κB的特殊蛋白,該蛋白可以控制特殊基因的活性,而這些基因可以幫助細胞適應機體的感染狀態。
  • 細胞分裂過程紡錘體組裝提出新觀點
    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雲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圖位克隆的方法,在水稻中克隆了植物中首個Bub1同源基因BRK1(Bub1-related kinase1),為解析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組裝提出了新觀點
  • nature中文摘要 18 September 2014
    有絲分裂中APC/C蛋白的分子構造與作用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13/n7518/full/nature13543.htmldoi:10.1038/nature1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