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瑀:尋訪水蓮古村

2020-12-19 渭南文藝

幾年前,我曾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澄城縣西北的一個很古老的村子——水蓮村。據說,這個地方是「黃河流域農耕文明的活化石」、「黃土高原窯洞民居的瑰寶」和「春秋戰國古戰場的遺蹟」等等。自那時起,這個黃土高原偏僻一隅的小村落便在我的內心深處種植下了一顆好奇的種子,讓我魂牽夢繞。

清明過後,自澄城返回西安途中,為了一圓牽掛經年的夢,我便驅車直奔水蓮古村的所在地——澄城縣馮原鎮西社村的史家河,一睹這個世外桃源的芳容。

來到西社村,穿過了狹長的村道,道路的兩邊種的都是花椒樹,這裡和韓城相隔不遠,都是黃土溝壑地貌,常年乾旱,也只能種些耐旱的花椒了。韓城的大紅袍花椒很是馳名,相信這裡的花椒也差不了多少。

繞過一個山頭,又下了一個很陡的坡,坡下是一條鐵路道口,道口過去便是一座石橋。過了石橋,放眼望去,看到的是卻是一片荒涼。上到一個土坡,坡上的坪地上有幾間磚房。瓦房的牆上掛了幾個銅牌,上面分別寫著「黃土文化與農耕文明採風基地」、「渭北民俗風情和生活體驗基地」等內容。再往旁邊看,也有幾戶院子,院門上貼著大紅春聯,門楣上還有精美的磚雕,只不過都是鐵將軍把門。

在我的印象裡,這裡應該是水流潺潺,蓮花遍地,要不怎麼叫水蓮村呢?原來,水蓮古村包括周邊的史家灣、洞子崖、李家溝和上圪塔四個自然村,上遊的馬村河從其間蜿蜒流過,把這幾個村子串連起來,因此得名「水連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這裡還稱為「水蓮公社」,後來成立了李家溝村,就很少有人知道水蓮村這個名字了。

聽當地老人講,西社村在過去一直是澄城縣最窮的窮地方,這裡到處都是黃土溝壑,很少有平整的適合種莊稼的地方。即便平整出來一小塊地,也由於常年乾旱而收穫無幾。唯獨水蓮古村這個地方,地處洛河之畔,周邊地勢平坦,河流密布,只有這裡的土地能引洛河水進行灌溉,有了糧食自富足,因而才有「西社財東在溝底」之說。

對於經年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農民來說,有了水就有了一切。洛河水雖然比不上黃河,可是養育周邊十裡八方的百姓還是很富餘的。因此,當塬上的人們還在為吃飽肚子而愁容滿面的時候,水蓮村的人早已經住上了亮堂堂的青磚瓦房。不僅如此,家家的大門上還要用青磚雕刻些花團錦簇的牡丹或者荷花,門墩上也必須立一對威風凜凜的石獅子,這樣才不枉在水蓮村活一場。

既然當年的水蓮古村如此的風光富足,這裡的山水也清麗明豔,像個世外桃源。為什麼村裡只有幾戶人家?其他的人家都去哪裡了?

正疑惑間,只見一個穿紅衣服、二十多歲的女孩從門裡走了出來,我趕忙上前搭話。聽女孩說,現在住在這裡的只有兩、三戶人家,其中就有她的父母。她在縣城上班,也買了房,想讓父母一起搬去住,可她爸是個倔脾氣,不願意生活在城裡,寧願孤零零的守在這個荒涼的地方。說到這裡,女孩也很無奈,說這裡是很好,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可是畢竟偏僻,路也不好走,幹什麼都不方便。年輕人都想去外面闖蕩,不想一輩子守在這個山旮旯兒。兒女們在外面有了家,都會想方設法把父母們接了去,久而久之,村裡的房子便空的越來越多,四周的土地無人耕種,也逐漸荒蕪了。

一個人繞著雜草叢生的村道走了一圈,目光所及都是殘垣斷壁、荒草萋萋。坍塌的窯洞,丟棄的馬槽和碾盤,空蕩的院落,院落裡兀自盛開的野花,滿地掉落的乾癟的皂角,都讓人感覺到一種破敗和荒涼。

天色將晚,帶著一種莫名的失落離開這個讓我魂牽夢繞的村子。出村的時候,驀然看到橋下礆畔的花椒地裡傳來歡快的說笑聲。探出車窗望去,遠遠地,只見一對五六十歲的夫婦在地裡幹活,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們彎著腰的身上,為這幅荒涼的畫卷上帶來些許的暖意。

或許,他們才是這「水蓮古村」最後的守護者!

作者簡介:馬瑀,陝西澄城縣人,《渭南日報》黃河周末特約作家。

相關焦點

  • 黃土高原上有個水蓮古村
    地處陝西渭南的水蓮古村,是一個古老與現代、現實與夢想、農耕與遊牧等文明交織的地方。水蓮古村一村跨兩縣,洛水東是澄城,洛水西是白水。洛水是其中軸線,方山古塞與南山寶珠相互對峙又統一。「方山古塞」為著名歷史學家史念海先生認定的戰國遺蹟;被稱為「寶珠」的南山上林木鬱鬱蔥蔥。水蓮古村有兩個火車站,圍繞村子,有西延、西神和包西三條鐵路,以及洛河、史家河、麻子溝河、敬水渠河、葦子溝河、田家河6條河流纏繞。
  • 「尋訪古村記鄉愁」定向系列賽在江西瑞金站開賽
    崔曉燕 攝近日,江西省瑞金市九堡鎮密溪古村迎來了「尋訪古村記鄉愁」定向系列賽(江西瑞金站)的比賽,來自贛南各縣市區300餘參賽選手參加了比賽。據悉,「尋訪古村記鄉愁」定向賽每條比賽路線由特定的點標串聯而成,隊員們需要發揮團隊協作能力,在綜合比拼腦力、體力和創造力的同時,依次尋訪若干點標,以比賽用時定下最終名次。
  • 水蓮
    水蓮姑姑的影響使我嚴厲的父親在教育孩子們的過程中懂得「那些自然的令人不愉快的後果總是不良行為的結果」。    在村裡大姑娘小媳婦眼裡,水蓮姑姑是時尚的代表,是男人們不敢褻瀆的情人。    是否村中女人以羞澀為美的風尚,是基於水蓮姑姑的提點?我並不知道,就像我不知道何為羞澀一樣。但是她們從肚兜到胸衣的革命,確確實實是因為水蓮姑姑的倡導與指教。大姑娘小媳婦秀髮上歇著的那一盞盞,異彩紛呈、形態各異的蝴蝶發卡,也是水蓮姑姑發起的時尚。村裡的男人們,口中嘮的與老婆比較的都是水蓮姑姑。
  • 馬瑀:遇見麥子泡
    【作者簡介】馬瑀,現為陝西省詩詞學會理事、陝西省散文學會會員,渭南日報黃河周末特約作家。
  • 水蓮 一
    清晨,窯洞裡的溫度低了不少,水蓮捲起被子溜下炕,扭開門閂,面帶疲倦的走出去。風似針尖一般從臉上划過,使她不由地打了個哆嗦。   這場大雪給黃土高原鋪上了一層厚厚的銀裝,她站在儉畔上的柴垛邊,放眼望去,冬日裡看似灰濛濛又光禿禿的山,此刻變得連綿起伏,散發著無限的神秘,她被這種神秘深深的吸引,幻想著自己能有兩隻翅膀,躍進這連綿的山脈探個究竟。隨之,她為這不切實際的幻想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哎」!
  • 尋訪濟南古村落:長城古道,高山梯田,懸崖古村,風景絕佳
    不愧是名氣最大的古村,臥雲鋪村整個村子規劃得整潔乾淨,配套完善。整個村落以石頭建築為主,石頭廟,石房子,石頭路,石臺階,石頭橋,石墨盤,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一切看上去那麼和諧。同行的人驚嘆道,沒想到濟南居然有這麼多古石頭房的村落,置身於其中,喚醒了記憶深處的鄉愁。
  • 水峪口:小小古村嘗盡晉陝之味
    水峪口古村坐落在中條山神潭大峽谷風景區內,原名水谷,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從唐朝貞觀年間起,這裡便商貿流通活躍,古鹽道穿村而過.此後300餘年,水峪口古村一直是黃河金三角地區著名的商貿重鎮.歷史造就了水峪口古村獨特的人文氣息,而地理位置也饋贈給這個古村與眾不同的舌尖之味.水峪口地處黃河金三角地區的晉陝交界處,自古又是商貿重鎮,水陸交通便利,故而形成了獨有的民間美食文化.這裡的小吃可謂種類豐富,包攬融合了晉陝交界的獨特味道,即使再平凡的菜色,也能從中品出不平淡的地方風味.
  • 尋訪火站村茶馬古道遺蹤
    原標題:【印象隴原】尋訪火站村茶馬古道遺蹤古道上的青泥石板路榆樹鄉街道的仿古建築竹林寺遺址稻坪古村生態旅遊景區火焰山相傳萬曆十三年(1585年)的一個春天,這條古道由於商貿往來已經趨於繁盛,經當時的火鑽批檢茶引所批驗後,運送給今天水秦州區三十五里舖的物資,除了大量的茶葉還有少量的絲綢、珠寶。茶馬古道的繁盛也使商貿出現了一種多樣化的勢頭,但由於榆樹火鑽至秦州的這一條茶馬古道,因當時頻發自然災害,本來就艱險的幾處路段時有塌方,造成幾處斷頭路。
  • 尋訪乏驢嶺抗戰遺址我們當銘記什麼?【長城時評】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長城網系列網評之30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為了重溫那段血與火的歷史,愛心河北公益聯盟聯合新華網河北頻道、長城網、河北工人報、燕趙都市網等,於7月11日開展了「網聚正能量·愛心公益行」第五期大型公益活動——尋訪乏驢嶺抗戰遺址
  • 芝堰傳統水米糕有了「國際範」 中外民俗古村碰撞創意無限
    浙江在線8月19日訊 昨天的芝堰古村,中外民俗碰撞出靈感的火花,一場水米糕logo設計大賽,讓海外參與者與古村村民的心貼得更近。從這天起,芝堰水米糕有了由海外參與者設計的專屬國際範logo,這也是參與者們留給古村的珍貴禮物。
  • 尋訪永嘉之美!5條「家庭旅遊精品線路」 正式發布啦!丨永嘉首屆...
    田園風光,桃源秘境,古風詩情,淳樸家風……讓我們大手牽小手,在尋訪永嘉之美的路上,共度一段充滿詩意、滿載清風的美好家庭時光。永嘉5條「家庭旅遊精品線路」正式發布啦!一起來看看01山水文化觀光家庭一日遊上午:遊覽永嘉書院鳳凰渡、水心塔、百米碇步、仙人指路、波浪橋、駱駝峰、金珠瀑、洞天一線等景觀。下午:永嘉書院內體驗木活字印刷、鑑賞奇石書法、學習永嘉學派和商道文化,感悟永嘉山水清廉基因傳承。
  • 蘇州「陸巷古村」——感受原始的氛圍和古樸的風貌
    就算是這片古村被劃分為重要的遺蹟保護區域,隨著城市化的思想湧入以及各種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的潛移默化都會使古村原有的思想和行為習慣造成改變,這就是意識形態方面的衝擊和影響。所以說,在城市化如火如荼的進程中,留存好一方原始古樸的古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今天我們要尋訪的位於蘇州的古村落,就實現了完好的保護和隔離。那麼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陸巷古村,感受這裡原始的氛圍和古樸的風貌。
  • 泰順雅陽打造「氡泉古村」 300年塔頭底古村迎蛻變
    浙江在線11月17日訊 穿過一灣水塘,沿著碎石鋪就的小道漫步塔頭底古村內,一幢幢靜謐的老房子隱居在山水之間。飽經風霜的老宅雖已顯得老舊,但精美考究的雕刻,仍可尋見舊時的繁華。  雅陽村村委會主任季永基打小在塔頭底長大,他和當地村民都在期待著一場百年老宅的蛻變——作為氡泉小鎮規劃項目之一的氡泉古村,塔頭底古村被浙江雲澗旅遊開發公司相中,計劃投資6千萬元,將塔頭底整村打造為氡泉古典民宿。
  • 江西被遺忘的古鎮:綿延著最古老的文化,被譽為「蓮花古村」
    說到古鎮,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還保留著很多有特色的古鎮, 但是,今天介紹江西省廣昌蓮花古鎮這一獨特的古鎮, 江西省這個古村,從唐朝開始栽培蓮花,至今仍延續著最古老的文化,被稱為「蓮花古村」。蓮花古村,也就是江西省廣昌縣站前古村,有著美麗的蓮花、古風建築和悠久的歷史,因為地處偏遠,知名度一直不高,很多外國遊客還沒聽說過這個美麗的村莊, 這個「蓮花古村」似乎被人們遺忘了。
  • 黃埔區蓮塘村:700年古村背後鮮為人知的文化印記
    水塘背後是一片綿延的古村建築,這些建築多建於清末民初,呈梳式布局,體現嶺南地方特色。記者走訪周邊村民,拜訪對蓮塘文化了解頗深的古村愛好者,探尋蓮塘村獨特的鄉村文化。公社食堂:憶往昔崢嶸歲月在蓮塘村的建築群中,有兩座建築格外特別,它們就是蓮塘第一食堂和蓮塘營部第二食堂。
  • 天南星科觀音蓮水培養著更好看,快來試一試!
    、龜甲觀音蓮、黑葉觀音蓮等,原生於亞洲熱帶,地下部分具肉質塊莖,並容易分櫱形成叢生植物,花為佛焰花序,葉為箭形盾狀,從莖端抽生,喜溫溼潤、半陰的生長環境,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天南星科觀音蓮的水培方法吧!2、由於觀音蓮莖杆和根系的組織比較疏鬆,對水質要求較高,注意保持水清澈、衛生,否則莖杆及根系容易腐爛。3、觀音蓮水培後的養護,夏季要增加換水次數,要求空氣溼度不低於60%。經常噴水,為其創造一個相對涼爽溼潤的環境。冬季要保持其葉色濃綠,一般情況下每周要噴溫水1次。
  • 浙江日報尋訪浦江新光村美麗蝶變:老屋講述水之變
    浙江日報尋訪浦江新光村美麗蝶變:老屋講述水之變 2020-08-14 1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印象隴原」尋訪火站村茶馬古道遺蹤
    【印象隴原】尋訪火站村茶馬古道遺蹤古道上的青泥石板路榆樹鄉街道的仿古建築竹林寺遺址徽縣美景 資料圖肖淑萍逆著時間的指針,在光陰的縱深裡,歷史的煙雨緩慢地洗刷著時間的塵垢。那些遠年的人、那些遠年的事、那些與遠年的人和事關聯著的物件,重新在我生活的這一片土地上走了回來。
  • 楠溪江芙蓉古村,「七星八鬥」千年古村,小眾又靜謐
    在楠溪江,除了欣賞好山好水的風景之外,還可以選擇一個古村漫步其中,感受一下當地安逸的生活。古村的入口,是芙蓉車門,其為三開間、歇山式的兩層樓閣建築。建於元朝至正元年間。在古時候,凡經過此車門,文官要下轎,武官必須下馬,步行進入村內,以表示尊重。如今,門口掛滿了紅燈籠,一直延伸到入口。沿著鋪就的石路向前走去,一條小溪貫穿古村,流水聲不絕於耳,仿佛對著人們訴說著古村的歷史。
  • 千年建蓮,中國名蓮
    蓮子,脾之果也談起中國的蓮子,論建蓮、湖南湘蓮、浙江宣蓮最為出名,並稱中國三大蓮子。其中建蓮更是被稱為貢蓮,為歷代皇家珍品,在皇家貢品史上佔有重要一席。建蓮是福建省建寧縣的地方傳統名產。建寧種蓮歷史悠久,五代梁龍德初(公元921年), 金鐃山報國寺前已有白蓮池(為建寧八景之一) 。清代,建寧白蓮已名聞遐邇,曹雪芹寫的《紅樓夢》中有:「小丫頭便用小茶盤捧了一蓋碗建蓮紅棗兒湯來,寶玉喝了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