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援鄂醫生「擺攤」教路人心肺復甦,「希望更多人加入」

2020-12-22 澎湃新聞
【編者按】

醫者仁心。

在我們身邊,有大量默默奉獻的醫生,為我們的生活護航,但這些奉獻往往因司空見慣而被忽略。澎湃新聞推出「醫者」系列稿件,呈現優秀醫生的故事,為醫患之間的相互理解提供一個角度。

「只要還跪得下,我就會一直跪下去。」6月12日,張軍橋在朋友圈發了一張自己跪得紅腫了雙膝圖片,配上了這段文字。

12日張軍橋發了一條朋友圈,配圖是跪紅的膝蓋。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一個模擬人,一張薄墊子,一件隔離衣,一個口罩,這些是張軍橋「擺攤」的「全部家當」。32歲的張軍橋,是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麻醉科的一名醫生,曾作為山東省第十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趕赴湖北黃岡。現在,每晚下班後,他的身份則是一名「擺攤」醫生。

每次「擺攤」,張軍橋都會花三個小時跪地演示,一遍一遍向路人講解和模擬心肺復甦術,圍觀人群一天比一天多,最多時甚至一天內達400人次。「我希望能用我個人微小的力量,拯救一個生命,甚至是拯救一個家庭。」他說。

在「援鄂醫生擺地攤」的視頻被發上網並引發關注後,張軍橋直呼意外,「我只是做了項普通的公益,希望能把大家對這件事的關注度,轉化為社會資源的投入和志願者參與,能有更多人的來做這項事。」他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雖然很多人知道他的事跡,但大多數人都在觀望,目前真正投入這項公益活動的人並不多。

開始「擺攤」:成人心肺復甦教學

6月7日晚,張軍橋下班從醫院走出來。和往常不一樣的是,這次他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帶著自己的「家當」直奔濰坊市人民廣場。每到夜晚,廣場上都是散步的市民和熱鬧的小攤販,張軍橋也加入「擺攤大軍」之中。

「商品」是什麼呢?成人心肺復甦教學。

「按的位置是在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處,有一個簡單方法就是肋骨往上交叉的地方,往上兩到三指的位置,直接按壓,注意按壓姿勢……」雙膝跪地,兩手交叉,在幾十名群眾的圍觀下,張軍橋正式開始了他的成人心肺復甦「擺攤教學」。

張軍橋在濰坊市人民廣場「擺攤」教心肺復甦術。 

沒有收費也沒有固定「學員」,但只要有人來看,張軍橋就一遍又一遍地演示和講解。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來做一點醫學方面的公益推廣,從去年12月份我就想做了,只是因為疫情耽擱了。」

計劃最初實施並不順利。張軍橋只有每晚下班後才能來廣場「擺攤」,常常來的時候位置已經被佔走了。最初因為「擺攤」位置不當,他還被保安阻攔過,經過多次交涉,承諾會維持秩序,才獲得了廣場管理人員支持。

第一天「擺攤」時,很多路人都不知道張軍橋在「賣」什麼,有圍觀路人問他:「你是賣模型的嗎?賣的東西好奇怪啊。」張軍橋笑說:「我不是賣模型的,是教大家一種心肺復甦術,緊急情況下可以救人。」

這樣的路人還有很多,雖然有時被問的問題讓張軍橋哭笑不得,但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做這項公益是對的,「每個人都多少知道一點心肺復甦術,但大家都沒有真正了解過,即使遇到了需要搶救的病人,也不敢盲目去做,記不清步驟或不標準,反而會引發其他麻煩。」

從6月7日開始,張軍橋堅持每天「擺攤」3小時,圍觀學習的人群也越來越多,據他統計,每天能達到三四百人次。除了演示以外,如果路人感興趣也可以上前操作,張軍橋在旁邊指導姿勢一一糾正。

「專業的醫學知識老百姓也聽不懂,重要的其實就是用通俗的手段讓他們真正學會這門技術,講座視頻大家都會看,但是如果不實際操作,還是紙上談兵,講解需要親民化。」張軍橋說。

不少圍觀市民表示,在操作後,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需要的節奏和力度。張軍橋說,很多人學習心肺復甦術會刻意記一些數據,這些數據不久就會忘記,而實操能讓人印象更深刻,「我是這樣理解的,我們不要求普通民眾要像我們醫務人員那樣規範,但只要你掌握基本的方式方法,能為120到來之前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那就夠了。」在普及心肺復甦術的同時,張軍橋也會向圍觀群眾講解什麼情況下需要給患者進行心肺復甦。

希望能夠繼續擴大團隊

由於視頻在網絡上的傳播,張軍橋現在已然成了關注焦點,大家都交口稱讚。

張軍橋對此並不在意,關於這件事,他有自己的想法,「我並不想做網紅醫生,我做的公益是盡我自己的職責為大家科普。到目前為止活動開展已經一周多了,雖然網上有很多人在轉發,但真正加入我們的人還是很少。所以我覺得光點讚沒用,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一起投身於這項公益,這才是真的」。

張軍橋說,他「擺攤」的視頻被市民發上抖音後,立刻就有一個同事聯繫了他說要加入,「大家看到我在做的事情,都想陸陸續續加入,但現在還沒有成規模。」目前加入張軍橋進行心肺復甦演示的醫護人員已經有近30人,他希望未來能夠繼續擴大這個團隊。

他也明白持之以恆做下去的難度,「這個事犧牲了業餘的休息時間,大家只能有時間再來做,沒時間也不能強制,大不了最後還是我自己買道具一個人來做,我覺得主要是得有人在做這件事。」他說。

除了動員醫護人員,張軍橋也發動了家人來一起幫忙。現在在濰坊市人民廣場的「攤位」上,同為醫護人員的妻子會幫他一起講解和演示,孩子則在旁邊給路人發放科普傳單,「雖然孩子還小,不懂自己在做什麼,但我們會慢慢和他說,讓他明白自己在做的是件有意義的事情」。

在疫情嚴峻的時期,張軍橋曾作為山東省第十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趕赴湖北黃岡。正是這段經歷,讓他更加明確了自己要做這項公益的意義,「我覺得老百姓在面對疫情和災難時,應該對醫學有基本的知識,或者掌握一個基本技能,我們應該有所積累,而不是等事件發生後再開始改變」。

張軍橋說,「援鄂」經歷也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和觸動,「我從2004年就讀濰坊醫學院,畢業後工作至今,已經有16年了,這16年裡的學習和工作經歷,讓我潛移默化地懂得了什麼叫『醫者仁心』,有些事想到了就要去做,做了才有效果,能奉獻一份力,就出一份力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援鄂醫生「擺攤」教路人心肺復甦,「希望更多人加入」
    【編者按】醫者仁心。在我們身邊,有大量默默奉獻的醫生,為我們的生活護航,但這些奉獻往往因司空見慣而被忽略。澎湃新聞推出「醫者」系列稿件,呈現優秀醫生的故事,為醫患之間的相互理解提供一個角度。「只要還跪得下,我就會一直跪下去。」
  • 援鄂醫生「擺攤」跪地普及心肺復甦,獲1萬元阿里巴巴正能量獎金
    近日,濰坊市一名援鄂醫生下班後「擺攤」講解心肺復甦的事跡引來眾多網友點讚。6月11日,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聯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向援鄂醫生張軍橋頒發天天正能量特別獎及10000元獎金。去年就有公益教學想法一晚上在地上跪兩小時6月11日晚7點,張軍橋受邀來到一家健身會所為這裡的市民講解心肺復甦術。
  • 山東援鄂醫生廣場"擺攤"免費講解心肺復甦,一晚上跪兩小時
    山東援鄂醫生廣場"擺攤"免費講解心肺復甦,一晚上跪兩小時 2020-06-12 14: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援鄂醫生街頭教心肺復甦」,也是「知識下沉」
    ▲資料視頻截圖近日,山東濰坊「援鄂醫生」張軍橋火了。6月1日-7日是心肺復甦周,張軍橋從6月7日開始走上廣場,現場教授心肺復甦急救知識,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也加入進來,一對女兒也在旁邊幫忙發傳單,可謂全家總動員,也用行動詮釋了什麼是醫者仁心。說起動機,張軍橋表示,我國心肺復甦的普及率相比其他國家較低,相關知識缺乏是導致心源性猝死搶救成功率較低的原因之一。作為醫務工作者,他有責任對廣大民眾進行心肺復甦的宣傳。
  • 援鄂醫生街邊開設公益課堂 手把手教授心肺復甦術
    張軍橋醫生面前擺放著模擬人教具,一邊向圍觀市民演示心肺復甦術,一邊講解要點。有圍觀市民上前體驗心肺復甦術,張軍橋醫生跪在地上,手把手地教,耐心指導每個動作。張軍橋利用下班時間開設公益課堂,獲市民讚譽也感染了不少同行6月8日晚,市人民廣場上來了一位特殊的「攤主」,他的「商品」也很特別,就是跪地講解心肺復甦術,向市民普及急救知識。這位「攤主」就是來自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的「80後」麻醉科醫生張軍橋,他也是山東省第十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
  • 山東援鄂醫生街頭傳授心肺復甦術
    近日,一位援鄂醫生義務普及急救知識的視頻受到廣泛關注,眾網友紛紛稱讚「醫者仁心」。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視頻的主角是來自山東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的「85後」麻醉科醫生張軍橋,他也是山東省第十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
  • 「醫生免費教心肺復甦」背後的問題
    戴先任    普及心肺復甦知識,不能僅僅寄望於個別醫生的公益行動,更需要看到「組織力量」。    6月8日晚,濰坊市人民廣場上。在這裡,一個特殊的「攤位」吸引了眾多散步乘涼的市民。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張軍橋在這裡開設公益課堂,通過現場演示和講解,向市民普及心肺復甦知識。
  • 醫生「擺攤」講解心肺復甦的啟示
    民生視角  32歲的張軍橋,是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麻醉科的一名醫生,最近他每晚下班後,都要去「擺攤」,花三個小時跪地演示,一遍一遍向路人講解和模擬心肺復甦術。圍觀人群一天比一天多,最多時一天達400人次。他說,「我希望能用我個人微小的力量,拯救一個生命,甚至是拯救一個家庭。」
  • ...個人書寫——讀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所寫的《查醫生援鄂日記》
    最近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查醫生援鄂日記》,正是這段戰「疫」大歷史中的生動個人書寫。當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成為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全國各地行動起來,超過4萬名醫護人員逆行馳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醫生查瓊芳就是其中的一名。作為仁濟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查瓊芳1月24日除夕出發,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3月31日回到上海。
  • 10位援鄂醫護雲端「同臺」 上海交大醫學院系列在線思政課開講
    圖說:三尺講臺在雲端,上海交大醫學院援鄂醫療隊隊員隔空授課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攝(下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先後有9批援鄂醫療隊570人奔赴新冠肺炎抗擊戰役最前線,至暗時刻,勇敢的上海醫護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幫助患者順利從「抗疫大學」畢業
  • 《援鄂醫療隊》英文輕型畫冊國內外同步上線發行(圖)
    本書以一線醫護人員第一人稱和視角,以圖文實錄的形式記錄了醫護團隊不畏艱險、英勇出徵的危急時刻,苦中作樂、互幫互助的花絮特寫,救死扶傷、攻克疫情的動人畫面,人與病毒的較量、血與淚的交融瞬間,旨在呈現一幅立體、真實的抗疫場景。本書也是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國4萬餘醫護冒死援鄂抗疫的圖書。
  • 援鄂歸來,省醫南海醫院13名醫護更感生命可貴
    4月10日,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海醫院舉行馳援湖北醫療隊「戰疫」分享會,向援鄂英雄致以最高感謝。而這段非凡經歷,讓英雄們感受「珍惜生命,活在當下」的難能可貴。 2月11日和13日,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海醫院先後派出了13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他們分別是醫師何浩然、吳仁傑、衛學堅,以及護士姚佳麗、羅泳詩、胡濤、周燕平、賴青儀、楊海珍、葉嘉敏、林怡婉、關婉儀、李玲玉。
  • 四川高校援鄂醫療隊速寫
    金曉博 金曉博是成都醫學院附屬醫院援鄂的一名醫生,2月2日凌晨還正在科室值夜班的他,凌晨1點臨時接到醫院通知:援鄂醫療隊於2月2日前往武漢
  • 《查醫生援鄂日記》將出日文版
    《查醫生援鄂日記》將出日文版本報訊(記者 施晨露)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與日本巖波書店就《查醫生援鄂日記》日文版版權輸出籤署協議。「日本最負盛名的出版機構巖波書店多年來首次從中國引進圖書版權,意味著該書日文版進入日本出版業主流發行渠道,將中國的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帶給更多日本專業人士和普通民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人文分社副社長趙斌瑋感慨,「回首疫情初期日本民眾對我國抗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無私援助,這本書日文版版權輸出也是一種有意義的回饋。」
  • 《援鄂醫療隊》英文輕型畫冊國內外同步上線發行「組圖」
    >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國4萬餘醫護冒死援鄂抗疫的圖書。從輕症病房到重症監護室,從醫護人員到病人,這些圖文無不給人以視覺的衝擊和心靈的震撼。《援鄂醫療隊》內文本書在成稿過程中,創作團隊徵集了全國援鄂醫療隊近百家醫院的工作人員在抗疫一線拍攝的圖片和視頻素材,記錄防護服裡、口罩下醫護人員的點滴事跡。
  • 要用獎金購買器材 教更多人心肺復甦
    7月30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報導了「老人昏厥,玉溪漢子跪地35分鐘做人工呼吸」,救人男子馬騫的善舉獲得一片掌聲的同時,也引起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平臺的關注,其工作人員特地聯繫本報,希望聯合獎勵他天天正能量特別獎,並頒發5000元正能量金。8月3日,記者將天天正能量特別獎送到了馬騫手裡。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 來論|「心肺復甦地攤」是接地氣的教學
    據了解,這位「攤主」是來自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的麻醉科醫生張軍橋,他是山東省第十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不久前在湖北黃岡的武穴市奮戰了近兩個月,他給自己的地攤起了個名字叫「心肺復甦地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張軍橋坦言,自己很早就有這個想法了,但是因為去湖北援助,就耽擱下來了。而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街頭市民多了起來,他就帶著模擬人教具出來「擺攤」,為大家現場講解。
  • 展現中國力量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預售
    人民網上海7月2日電(董志雯)日前,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 援鄂戰疫日記|貴陽市四醫塵堅:「滿載」而歸 憶援鄂45天
    時間:1月27日-3月26日    地點:湖北鄂州市雷山醫院     記錄人: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貴州省援助鄂州醫療隊隊員塵堅2020年3月26日,隨著第二批貴州援鄂醫療人員離開鄂州,貴州援鄂醫療計劃圓滿完成。根據要求,我們集中隔離14天,並檢測核酸和CT。
  • 中國一線醫生抗擊新冠肺炎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
    中新網上海7月2日電 由中國一線醫生撰寫的抗擊新冠肺炎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讓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查醫生援鄂日記》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呼吸科醫生查瓊芳。該書以一線醫生的視角,完整記錄了上海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68天的抗疫經歷,真實再現了醫務人員和民眾在危難時刻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和善良勇敢。上海仁濟醫院呼吸科醫生查瓊芳十分激動地表示:「當我寫下第一篇援鄂日記時,只是想把自己在抗疫一線的所作所為、所見所想告訴大家,讓大家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