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新聞記者 霍營 文/攝
血小板作為血液有形成份的一種,參與凝血和止血,臨床上用於挽救那些因疾病、化療或放療導致血小板過低的病人。記者從哈爾濱市血液中心了解到,去年哈爾濱市有14328人次捐獻了22805個治療量的血小板。
為了弘揚無償捐獻血小板的獻血者無私奉獻精神,9月28日,在哈爾濱市2019年度無償捐獻機採血小板獻血者表彰暨培訓活動上,哈爾濱首次對52名累計無償捐獻血小板滿100次以上(含100次)的獻血者進行表彰,給他們頒發感謝狀。
「無償獻血,奉獻愛心只是舉手之勞的事,不是為了任何其他目的,只是為了去挽救一個生命。」表彰活動現場,哈爾濱「獻血達人」們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最美石油人」王秀波20年累計獻血181次
56歲的王秀波是中國石油哈爾濱石化公司的基層班長,談及與無償獻血結緣,王秀波說這要追溯到1999年5月6日,當時他在上班途中無意間看到報紙上一條號召獻血者奉獻愛心的消息,於是主動來到了哈爾濱市血液中心,獻出了第一次200毫升血液,此後這一獻就是20年。
20年裡,王秀波累計獻血181次,其中獻全血20次、7800毫升,血小板161次、189個治療量,相當於33個成年人的全身血液總量。若以普通輸血每次400毫升計算,王秀波所捐獻的血量,至少能挽救近370人的健康和生命。
因為長期堅持無償獻血,王秀波先後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銅獎一次、金獎五次,同時獲得國家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終身榮譽獎和哈爾濱市無償獻血志願工作者突出奉獻獎。2016年,在黑龍江省開展的「龍江最美石油人」評選活動,榮獲「龍江最美石油人」稱號。
「我認為無償獻血是每一位適齡健康公民應盡的義事,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善事,更是利國、利民、利己的好事。」王秀波說,無償獻血,不是為了任何其他目的,只是為了去挽救一個生命。「我能為身邊的人,甚至為素未平生的人提供幫助,這就是人間最真摯的大愛。」
劉桂梅和邱悅母女倆捐獻血小板均超百次
在被表彰的52名獻血者中,劉桂梅和邱悅這對母女格外引人注意。「我們一家人都獻血,孩子爸爸是最先開始獻的,後來我和女兒也被帶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來。」母親劉桂梅告訴記者,她從20年前就開始獻血,原來一年獻兩次全血,後來可以獻血小板了,而且間隔期只有半個月,她只要有時間就去獻血小板,最多的一年獻了21次,已經累計捐獻血小板133次、全血4000多毫升。
今年61歲的劉桂梅因為「超齡」(無償獻血年齡上限為60歲),不得不「退休」。雖然自己的血液不能再幫助別人了,但是只要時間允許,劉桂梅都會參加一些志願活動宣傳無償獻血。
33歲的邱悅是一家私企員工,她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獻血是在18歲,「因為受父母的影響,很早我就計劃把獻血當做自己18歲的成人禮。」後來去雲南上大學,去外地出差、旅遊等,無論走到哪裡,邱悅都會獻血,用劉桂梅的話說:「這孩子全國各地獻血。」
「我現在獻血小板是114次,和媽媽還有一點差距。」邱悅微笑著說,獻血已經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她會一直堅持下去。
陳彤豔組織近千人次捐獻血小板1400多個治療量
2006年9月,陳彤豔第一次走進哈爾濱市血液中心大廳,捐獻了一個治療量的血小板,此後的13年間,她累計捐獻血小板106次,並三次獲得全國獻血金獎。
「獻血之初我雖然知道獻血救人助己,但卻從沒想過去和別人宣傳講解。」陳彤豔說,後來兩年前的某一天,她發現經常發作的偏頭痛不知什麼時候好了,也許這就是長期堅持獻血對健康的好處吧。後來,有一次表妹去獻血,查出血壓偏高,經過一段時間的飲食調整和鍛鍊,再次體檢時血壓正常了,順利地獻了血。這兩件事對她的觸動很大,她也因此萌發了動員身邊人參與無償獻血的念頭。
先是身邊的親人,後來發展到同學、朋友,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了一起,就這樣,陳彤豔從開始一個人獻血,漸漸地發展為以團體形式獻血。
在哈爾濱市血液中心的支持下,2017年哈爾濱市第一支以團體方式捐獻機採血小板隊伍正式成立;2018年7月,在阿城區人民醫院,首個機採點落成,為獻血者們設置了專屬捐獻血小板場所;2018年9月,阿城區又成立了第二支無償捐獻血小板隊伍。
如今,陳彤豔已經組織近千人次,捐獻血小板1400多個治療量。「每到捐獻日,獻血者們都會安排好工作,準時來到捐獻點,大家把無償捐獻血小板,視為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陳彤豔激動地說,熱血是生命的標誌,無償獻血是文明進步的表現,她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獻血小板的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