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
(1)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統治。
(2)紅領巾在車站宣傳衛生。
這兩個例句,第(1)句中的「三座大山」與其所代替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之間具有「壓迫」的相似性,所以是借喻;而第(2)句中的「紅領巾」與其所代替的少先隊員之間是戴與被戴的關係,具有相關性,所以是借代。 討厭的「尖鼻子」,「豆芽菜」恨恨地想,他幹什麼盯著人不放。這一句中的「尖鼻子」是指長著尖鼻子的人,部分代整體,二者具有相關性,所以是借代;而「豆芽菜」代替的是體質弱的象豆芽菜一樣的人,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是借喻。(1)孤帆一片日邊來。
(2)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3)沙鷗翔集,錦鱗遊泳。
(4)「看我們不揍你一頓,你這個傳播傷害病的蝨子!」
(5)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6)旌旗十萬斬閻羅。
(1) 借代 (2)借喻 (3)借代 (4)借喻 (5)借代 (6) 「旌旗」為借代;「閻羅」為借喻。你都做對了嗎?
相關閱讀
借代、互文、通感,14種修辭全面解讀
「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到底啥修辭?
「真香」?通感修辭或有生理依據
量詞也能修辭
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修辭:層遞
《修辭學發凡》:雙關
格非:文學的語感
查看更多,請點擊主頁菜單「語言學→語言學雜文匯總→修辭」或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