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專心讀書是每位家長一個煩惱,那如何才能掌握孩子的專心方法?。在網上有一位母親憂心忡忡留言求助:「真的很頭痛,孩子不專心,老師交代的事情都聽不進去,東西丟三落四,連課本也可以念到不見……老師評語:他不笨卻相反很聰明,就是不專心!」父母每天都在與孩子的注意力「爭鬥」。親子間的專注力拉鋸戰,面對這種長期孩子教育戰爭,不僅損壞父母跟孩子的關係還會造成了家庭不和諧起因。那如何應對呢?
一:家庭作息不正常
家庭原本應該是提供孩子穩定作息的地方,但家庭卻是經常一團亂。心理師楊文麗長年協助專注力缺失的孩子,她發現有些孩子,因家裡經常吵架、衝突的氣氛,讓孩子無法專心。
二: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首先受到傷害最大的,就是孩子的大腦。根據睡眠專家研究,睡眠對腦部有非常重要的機能,它可以恢復、修補腦部受傷的組織。而白天所吸收的資訊,也需要在睡眠中整理、儲存。
三:過度學習
過度學習也是造成孩子沒睡飽「當小孩在學校上了一整天的課,已經腦力很疲倦、身體很疲乏,在去學習課外輔導導致孩子心情煩躁也無法靜心學習。
四:足夠的運動量
活動筋骨,對全身的新陳代謝非常重要。多多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只要孩子釋放出四成的身體能量,大腦就可得到二五%的血液,這對負責處理長期記憶的大腦皮層尤其重要。「孩子是因為動不夠,所以靜不下來,」,有時適當跑跑跳跳或打完球後再坐下來念書,特別容易專心。唯有「動得夠」,孩子才能「靜得下」。
五:遠離聲光的過度刺激
在這個多媒體聲光當道的時代,破壞孩子專注力的強力殺手之一,就是多媒體的聲光刺激。長期沉浸在聲光刺激與一心多用的生活型態,會對孩子的大腦產生影響。
這跟動物聽到新的聲響,就會轉頭一樣,是本能反應而非主動控制。
六:讓孩子自訂目標提升動機
「讓孩子自己訂目標很重要,因為目標會引導行為,」、因為孩子自己目標他們都會額外努力,期間有時三分鐘熱度,這也需要父母適當鼓勵還有需要讓孩子感覺到一點點成就感。秩序感與固定的生活節奏,讓家庭充滿足夠的安全與穩定感,是良好專注力的重要基石。孩子的生活架構愈穩定,生活節奏與步調愈清楚,就能產生愈強的安全感與方向感。
其實,很少有孩子「故意不專心」,大多只是「不知道如何專心」。良好的身教,勝過千言萬語,父母最後也別忘了提醒自己,要賞識孩子的每一個優點,讓正向教養的力量,滋養潛藏於心的專注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