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告訴孩子「專心」,不如教他如何「專心」

2020-09-17 嘀嗒簡柒

昨晚和嗒嗒一起拼拼圖,孩子卻總想著看動畫片,一直在說媽媽「拼好了就看動畫片是不是?」

我隨口說了一句:「你要專心一點!」

孩子問我:「媽媽,什麼是專心?」

是啊,什麼是專心呢?腦子裡面只想你正在做的事情,別的什麼都不想?還是時時刻刻都讓自己的思維保持高度集中,可是這些抽象的話語,應該如何跟孩子說呢?

大人總是會把一些自己覺得很簡單、理所當然的詞彙丟給孩子,但是當孩子沒有做到大人的要求的時候,大人就會很生氣孩子為什麼不按照自己說的去做。

事實上,孩子根本沒有明白你的意思,他們即使想要按照你說的去做也不知該如何下手。

近年來「專注力」逐漸成為衡量一個人心理發展的標準。專注力是孩子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很多孩子在學習上存在差距,往往就是專注力的差距。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教會孩子「專心」呢?

親子共讀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培養專注力

日本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結果發現:親子共讀時孩子的大腦前額葉部位會得到有效刺激,經常進行親子共讀的孩子專注力和自制力都會比較好。

親子共讀並不僅僅是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書,在看書的過程中,孩子能夠和家長有充分的互動和交流,從而引發孩子對故事內容的思考。同時,在共讀的過程中流淌著來自父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能讓孩子更好地享受這段時光。

在共讀的過程中,啟發孩子的思維和聯想,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發展的書籍,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同時能夠增強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

親子共讀是培養孩子專注力最有效的方法。

動靜結合,既能快速地轉移注意力又能專注於眼前的事情

很多家長會強調自己的孩子其實特別專注,比如看電視的時候,其實這裡是一個誤區。孩子看電視的時候甚至聽不見外界的聲音,但是長時間看電視的孩子,會比那些不常看電視的孩子反應慢,接受事物的速度也會慢很多,這也就是為什麼越來越不提倡給孩子們長時間看電視的原因。

經常帶孩子在外面玩的孩子,如果缺少了能夠做些來安靜地進行的活動和學習的話,他們往往會非常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因為他們常接觸的環境就是一個刺激物非常多的環境,孩子能夠非常迅速地將注意力從一個事物上轉移到另一個事物上,但是不能在一個事情上保持很好的專注。

所以,在為孩子安排一日活動的時候,要注意動靜結合。不要因為他們喜歡一件事,就只讓他接觸那一件事,轉換空間的注意力,轉換不同氛圍的調試力,都是孩子需要學習的一部分。

教會孩子合理運用眼、手、口、耳,調整自己的注意點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天空中飛過的飛機,小路上的螞蟻都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要告訴孩子做什麼什麼樣的狀態就是專心的狀態。

首先,眼睛要看著老師,或者看著發言的小朋友。

第二,耳朵要注意聽老師或者小朋友說的話,每一句話都要去聽。

第三,當老師在提問的時候,小嘴巴要積極回答問題,即使說錯了也沒有關係。

最後,在看書的時候,可以用小手指指到老師正在講解的部分。

合理運用好了自己的身體部位,就能眼睛跟著手,手跟著耳,嘴跟著眼,即使偶爾的走神,也能很快回到課堂中來。

適當引入新的刺激,延長注意時間

小孩子的注意時間是非常短的,所以,家長要及時給予新的刺激,比如,在講繪本的時候,可以適當指一下書中的圖畫,比較容易引起孩子關注的點等等。

減少不必要的打擾

我們總是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在寫作業或者玩玩具的時候,大人總是會出於各種各樣的好意去打斷孩子。送杯果汁,送個果盤,有些家長甚至會在這個時候抓緊時間餵孩子喝水。

其實,這樣的行為就是一種破壞孩子專注力的行為。

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為孩子打造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自「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除了不打擾,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不能指望家裡爺爺奶奶在看電視,爸爸在打遊戲,媽媽在聊語音,還要求孩子去專心地學習和思考。在這樣的環境中,大人都難以安下心來,更何況是孩子。

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最好也能做點安靜的事情,看看書,寫寫文章,要儘量避免吵架、看電視、看視頻、打麻將等種種不太良好的行為出現。

不僅不要有聲音的刺激,最好在孩子學習的環境周圍,不要有玩具的出現,在家中明確區分出學習的區域和遊戲區域。學習的時候就專心的學習,玩遊戲的時候就開心的玩遊戲。

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

很多時候,當我們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最容易被什麼打斷呢?沒錯,就是手機!手機的聲音,朋友圈有沒有人為我們點讚,寫新的文章前先看一下上一篇文章有沒有新的評論。手機的廣泛應用正在悄無聲息地分走我們本應該專注的時間。

曾經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長期看電子產品的孩子和幾乎不看電子產品的孩子,被同時要求畫小人,前者畫出的小人更加完整、豐富和多樣,而後者畫出的小人簡單呆板毫無生機。

最後的結論是:過度接觸電子產品,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和認知能力、以及想像力。

一個過早接觸電子產品的孩子,是很難集中精神坐下來看書學習的!

作為父母,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是要求孩子「專心」,而是教會孩子「如何專心」,同時做好孩子的好榜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越早越好!

我是簡柒,關注我!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一起進步吧!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不專心?陪孩子一起尋找專心風格!
    ,或是學校老師覺得專注力有問題的孩子,在班上很難教的諮詢電話。與其忽視或壓抑他的氣質,倒不如運用好的教養技巧去循循善誘,加強他本性良善的一面與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自己的學習管道我們要明白,孩子的專心風格雖是天生,然而專心技巧卻是可教導的,專注力是可以改善的。
  • 孩子總是不專心怎麼辦?
    偏偏現今爸媽及教師的工作負荷都較以往大,在面對不專注的狀況時,更常會因疲倦而失去耐性,產生惡性循環的失控狀況!若問,「孩子在什麼時候最可愛?」可能很多人都會回答,「睡覺的時候!」其實我們真正想說的是:「當我有空的時候!」  在人人都忙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改善這些不只「少一根筋」,而是「只剩一根筋」、缺乏專注力的孩子?
  • 12招讓孩子更專心
    「孩子明明只吃得下半碗飯,父母卻硬要塞給他一碗,最後他什麼也吃不進去,」她比喻。3.學習內容不適合孩子的程度或興趣學習內容太難、太容易、不符合興趣,讓孩子跟不上或覺得沒有挑戰、無聊,都會讓他無法專心。家長可以跟老師討論如何調整學習內容、進度及方法。4.
  • 教你如何變得更「專心」:專心的英文怎麼說?
    有沒有覺得專心的人或認真的人特別有魅力呢?專心做一件事,不僅工作效率更高,而且給人不一樣的印象。   他坐在那裡專心致志地下棋,給我一種很奇特的印象——仿佛他身體裡蘊藏著一股無比強大的力量。我不知道為什麼,他的削瘦使這一點更加突出了。
  • 觀察日記:培養孩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觀察時間:8月19日觀察目標:培養孩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和敢於積極面對困難。2、到了提問的環節,他開始不認真,顯然他對提問的內容並不感興趣,和感到困難。3、舉手時,孫老師又沒有提問他,興趣也就更提不起來了。
  • 不是孩子不專心,是家長覺得孩子不專心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呢?     老師跟家長說:「你的孩子上課都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     家長就自動在腦中把這話聽成:「我的孩子有病,注意力不集中,要去看醫生治療。」     或者老師說:「你的孩子很不專心,恐怕要帶去給醫生鑑定。」家長聽成:「完了!連老師都這樣說,那就是了。」
  • 學生上課不專心可以處罰他們嗎?
    換話說,如果學生上課不專心,本質上我們沒有必要執行「sanction」的動作。 或許有的老師要納悶:「這個學生上課不專心了, 跟不上了, 影響了我等一下要分組的活動, 這怎麼能不處理?」這時候要提醒老師們:與其去處理我們看到的表象,不如去探究為什麼學生要打哈欠、嘆氣、眼神不定、做白日夢。
  • 孩子總是不專心,怎麼辦?
    好多媽媽留言諮詢我孩子專心的問題:「孩子寫作業很難專心」,「孩子讀書很難專心」,「孩子聽講很難專心」。大家似乎都意識到,專注力和專心是幫助孩子完成學習的一項重要能力。但其實不完全是。媽媽哲學認為,專注力和專心本身是成為一個成熟圓滿個人的基本能力,而學習是幫助完成專心的工具。
  • 孩子「不專心」怎麼辦?
    家長和老師一聽到「不專心」與「過動」便如臨大敵、焦慮不已。為什麼「專注」對現代孩子而言,愈來愈難?
  • 怎樣教育孩子專心學習?
    其實,即使有的孩子天生聰明,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聰明伶俐,靈氣逼人,也可能由於沒有得到父母良好的教導,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比如,對什麼都感興趣,對什麼都想學,於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結果什麼也沒學好。有求知慾和多種興趣肯定是一件好事,但還要看父母怎樣去教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學會專心。因為,只有專心孩子才能發揮出智力的最高水平。
  • 孩子玩得開心,學習才會專心,有遊戲提升孩子專注力輕鬆又省心
    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是每位寶爸寶媽們都需要學習的一件事情;畢竟,如果孩子在生活中不專注,那麼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也同樣會因為不專心而出現各種學業困擾。朋友小李最近和我說,幼兒園老師總是批評自家兒子在畫畫時不如其他小朋友專注,小李百思不得其解,覺得寶貝平時在家玩玩具的時候,也看不出他的不專心,究竟兒子什麼時候會注意力不夠集中呢?我告訴小李,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孩子的分心點,並且設計出相應的訓練方法,寓教於樂,讓寶貝輕鬆愉悅地改掉不專注的壞習慣。
  • 孩子上課不專心總抖腿講閒話?別誤解孩子,那恰恰是專心的表現
    最近有老師跟我抱怨說,她班上有幾個孩子上課老是抖腿、講閒話,每次讓他注意聽講,幾分鐘之後,又開始抖腿、講閒話了。老師把這個問題和孩子家長反映,得知孩子不僅在課堂上會抖腿、講閒話,在家學習也會做小動作。老師和家長都不知道拿孩子怎麼辦。真的沒有辦法嗎?
  • 孩子吃飯,總愛邊吃邊玩怎麼辦?如何讓孩子專心吃飯
    (4)會造就孩子做事不專心如果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是大人追著餵飯,自己忙著玩耍,這樣孩子就會養成一定認知,即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玩耍,再加上幼兒專心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更難以專心吃飯。如何讓孩子專心吃飯?(1)定時進餐媽媽儘量讓寶寶養成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飯前半小時要讓寶寶保持安靜而愉快的情緒,不能過度興奮或疲勞,如果寶寶正玩得高興,不要馬上打斷他,而應提前幾分鐘告訴他:「吃飯的時間快到了 。」
  • 為什麼孩子玩遊戲很專心,學習卻容易分心?老師的解釋很有道理
    小懂老師前幾天去一位親戚家做客,親戚問了小懂老師一個問題:為什麼孩子玩遊戲很專心,學習卻容易分心?是因為遊戲的吸引力大,學習的吸引力小嗎?其實在小懂老師看來,孩子玩遊戲比學習更專心,主要有這幾個原因:遊戲能短時間高頻率地給孩子帶來刺激,而學習正好相反孩子玩遊戲只需半個小時左右,就會得到快樂和滿足。而孩子想要從學習中獲得快樂,別說短短的幾十分鐘,有時候幾天也未必。特別是如果孩子只把取得高分,當做學習的唯一快樂,那麼需要更長的時間。
  • 孩子不專心讀書是每位家長一個煩惱,那如何解決呢?
    孩子不專心讀書是每位家長一個煩惱,那如何才能掌握孩子的專心方法?。在網上有一位母親憂心忡忡留言求助:「真的很頭痛,孩子不專心,老師交代的事情都聽不進去,東西丟三落四,連課本也可以念到不見……老師評語:他不笨卻相反很聰明,就是不專心!」父母每天都在與孩子的注意力「爭鬥」。親子間的專注力拉鋸戰,面對這種長期孩子教育戰爭,不僅損壞父母跟孩子的關係還會造成了家庭不和諧起因。那如何應對呢?
  • 老師反映孩子上課不專心,我卻表揚孩子專心,你明白為什麼嗎?
    昨天去接孩子時,跟孩子班主任聊了下,問了下孩子在學校表現怎麼樣。然後老師就跟我反饋,說孩子有些不專心,容易走神。當然,說這些的時候,沒有守著孩子。如果是一般的父母,在聽到老師這樣的反饋後,回家一定會教訓孩子:「老師跟我說你上課走神,不專心,是不是這樣?」,「你上課想什麼呢?
  • 孩子不專心怎麼辦?
    在開始做作業前,先把可能會發生的情況都排除掉,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在最佳的情況下學習,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沒了走來走去的藉口。讀書環境整潔 孩子最好有一個他自己面對牆的書桌,桌面保持整潔,不要有雜七雜八的玩具和雜物。上面的衛生清潔度都很重要。
  • 如何讓孩子專心吃飯?專家說了這幾點,助力孩子擁有強健體魄
    每次在餐館吃飯時,看著鄰桌的孩子們跳上跳下,不專心吃飯時;去閨蜜家吃飯時,看著閨蜜滿客廳跑,只為給孩子一口飯吃時,你是不是無數次暗自下決心,今後我的孩子不可能這樣。你會想,我喜歡乖乖的聽話的孩子,所以會是一個很有條理,不用人操心的乖寶寶。
  • 上課不專心,有解嗎?
    很多家長和老師認為孩子孩子上課不專心是因為孩子學習態度有問題或者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所造成的。但是你會發現,無論大人用批評,教育甚至是鼓勵都沒有太大的收益。,無法堅持一節課的時間時,前半堂課還可以專心聽講,後半節課就開始坐立不安了。
  • 孩子上課不專心,家長請回答這些問題!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孩子上課總是不專心,家長需要回答這些問題!》。我經常的會接到一些家長的提問,問孩子上課總是不專心,你說該怎麼辦呢?作為心理老師、或者是家庭教育研究者,這一類的問題其實是很難回答的。而要回答好這些問題,需要家長回答一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您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男孩和女孩。在聽講這件事情上是有區別的。第二,您的孩子是幾月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