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部成立,王震將軍被任命為軍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隨後的日子裡,他協助彭德懷元帥指揮了扶眉戰役,之後又率軍殲滅了胡宗南的主力部隊。隨後,王震將軍穿過黃河大峽谷,全殲了據守在蘭州的馬步芳,馬鴻逵的頑抗勢力,解放了陝甘寧青四省的廣大地區。
到了1949年的9月,王震將軍率領的一兵團第二軍,翻越祁連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放了酒泉,兵鋒直指新疆。由於當時已經是9月份了,海拔4000多米的祁連山,氣候多變。而戰士們大多穿著單衣,打著赤腳。這是一次艱難的行軍,前後有30名士兵被凍死,有數百名士兵被凍傷。
駐守在新疆的是負隅頑抗的國民黨部隊,他們分為兩派:第一派是以新疆警備司令部的陶峙嶽和新疆政府主席包爾漢為首的主和派,另一派則是國民黨騎兵第五軍,整編第78師以及第179旅,他們是主戰派。在當時,主戰派實力並不小,他們佔據了國民黨駐疆軍隊的一半,而且態度堅決,發誓要奮戰到底。
在北平談判期間,毛主席就和張治中商談了如何和平解放新疆的問題,並表示希望由張治中出面,爭取到陶峙嶽的起義。陶峙嶽向來對張志忠都很尊敬,在張治中的爭取下,陶峙嶽與包爾漢終於下決心和平起義。而當時第5軍軍長馬呈祥,78師師長葉成以及179旅旅長羅樹仁,三人見狀不妙,先逃到了印度,然後轉到香港,完全忘記了曾經的誓言。
之後陶峙嶽與包爾漢聯名給毛主席和朱德元帥發出起義通電,宣布新疆已被和平解放,並且請求解放軍儘快入疆。
雖然新疆已經和平解放了,但是具體的形勢其實非常混亂,一方面這裡面有一些民族問題,另一方面國民黨有將近十萬的部隊殘留在這裡,這些部隊魚龍混雜,有胡宗南的,也有西北軍的,所以王震將軍能否快速進入新疆就成為重中之重。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五天,也就是10月5日,王震將軍在第一兵團召開誓師大會,一聲令下,發起了對新疆的行軍。這是一次連續的大規模行軍,途中很少有休整的機會,在六個月的艱苦行軍之後,他們終於到達夢寐已久的新疆,並且迅速佔據了新疆各個軍事要地和重要部門,完全從國民黨的手中接管過了新疆的千裡邊防。而他們一路上所經歷的艱難困苦完全可以些幾部小說和回憶錄了,這是一次堪稱奇蹟的急行軍,將被永遠地銘記在共和國的歷史上。
在到達新疆之後,中央任命王震為中共新疆分局書記,並且兼任新疆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理司令員以及政委。王震將軍從此開始擔負起了保衛新疆,建設新疆的神聖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