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加強雙語教育:讓夢想生根發芽 讓語言融會貫通

2020-12-15 浙江新聞

  3月3日,全國兩會順利在首都北京開幕,全國政協委員蔣平安正在準備的提案裡有進一步加強南疆四地州雙語教育的內容:「加強雙語教育,提升南疆農牧民特別是青少年的素質,尤其要加強南疆四地州雙語幼兒園的建設,從娃娃抓起,這將為他們今後的就業創造條件,從根本上實現脫貧。」

  我的結對親戚在庫車縣哈尼喀塔木鄉,一次見面後臨別,親戚說:「下個月就見不到你了,孩子要上去烏什縣的小學學習漢語,我們也要搬去烏什了,我們雖然知識少,可是知道漢語很重要,希望孩子從小可以學好漢語,以後找個好工作。」一番話說得我很好奇,在新疆雙語學校不少,就是考慮離家近等因素肯定也應該是選大地方,那等同是選擇於師資力量、教學質量相對更優良,為什麼要去烏什呢?

  親戚看我不解,拿出一份報紙給我看,醒目的標題寫著「庫爾班·尼亞孜和他的國語學校」,一看介紹明白了,原來烏什縣依麻木鎮國語小學是一所民辦小學,2003年5月經縣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在縣委、政府的鼓勵支持和幫助下,由庫爾班·尼亞孜自籌資金60萬元創辦,是新疆唯一一所民辦國語小學。更厲害的是,就是這麼一所民辦的漢語學校,辦學至今14年來,先後有300多名孩子畢業,近90%考入了疆內初中班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新疆高中班,有人已經開始了大學生活,這樣的成績成了庫爾班國語學校的「招牌」,吸引許多少數民族家長慕名前去。親戚說「以前剛辦學的時候是找學生去上課,現在要託人早早報名才能按時入學呢!」

  一個民辦學校如此引人注目絕非偶然,在陸續了解過程中,學校故事也逐漸被人熟知:創辦人庫爾班·尼亞孜曾經開過超市、藥店、小商品批發城,看到外面的大千世界,眾多的就業和掙錢機會,想想家鄉的父老鄉親很多都沒有出過縣城,究其原因之一是不懂漢語,於是,這個維吾爾族漢子決定辦教育,「教育從孩子抓起」那就辦一所教孩子們學漢語的國語小學,他說:「一個中國人,連自己國家的通用語言都學不好,怎麼行?」就這樣,小學辦起來了,儘管辦學初期,他跑遍周邊400多戶人家,沒幾人願意把孩子交給他,甚至罵他,還有家長中途領孩子回家,學校新建的圍牆被推倒過……他都挺過來。

  新疆是有13個世居民族之多的多民族聚居區,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而在南疆地區少數民族群眾比例佔到95%左右,廣泛開展雙語學習,是構建各民族之間溝通的橋梁,有句廣告語說的好「溝通從心開始」,在多民族地區,溝通從互通語言開始,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信息傳遞,開闊視野,享受到優秀的文化傳統,尤其能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奠定民族團結的基礎,促進各民族相互交融,說得再樸素一些就是可以交到更多朋友,找份好工作。

  曾聽一個漢族朋友講起記憶猶新的往事,那時候他還在西安上學,一天下午外出途中看到路邊有位維吾爾族老大爺擺著推車賣甜瓜,從小在新疆長大的朋友會說些維語,便走上前用維語詢價,異地他鄉謀生的老人聽到有人說維語頓感親切,兩個人一下熱絡交談起來,本來只是普通的一買一賣,卻因為熟悉的語言成為家鄉朋友的「見面會」,臨了熱情善良的老人塞給朋友一個大甜瓜卻硬是拒絕朋友付錢。

  我也想起剛參加工作是在農村派出所的戶籍窗口,轄區老百姓有95%都是少數民族,想要快速了解群眾需求,給予對應的解決渠道,語言作用必不可少,從簡單的問詢開始到日常對話,從零基礎到業務辦理的流程術語,一點點磕磕巴巴地學起來,效果卻讓人驚訝,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拉近了與轄區老百姓的距離,只是多了一些心思、下了一些功夫,就不再是硬邦邦的服務,而是朋友一樣的交談,豎起稱讚的大拇指,一句「亞克西」,沒有什麼比這樣的認可更欣慰了。

  人與人的交流離不開語言,少數民族多元文化具有悠久燦爛的歷史,魅力無窮,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整個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同樣,為達到各民族在各個領域內相互交流,需要推廣學習國家通用語言,在相互融合中彼此促進,才能加快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科技等各項事業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像庫爾班校長一樣,認識到雙語教育的意義與重要性,致力於為新疆雙語教育事業,培養優秀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們;像結對親戚家一樣努力為自己、為孩子尋找種下夢想的地方,讓他們從小就能夠體會到國家一體和中華文化的歷史,創造更多的機遇,也讓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少數民族群眾;像朋友一樣生在新疆的漢族同志,從小周圍就是一起玩泥巴長大的各族兄弟姐妹,在玩耍學習的過程中,自然也會融入進彼此熟知語言氛圍;像我們一樣,從五湖四海為了夢想在這片熱土上工作、生活、紮根的年輕人,願意用自己的努力,學習和掌握語言帶來的魅力,成就新的天地。

  這些不同身份、不同學識、不同出發點卻目標一致的人們,願意組成群體,擰成一股繩,是因為他們都意識到雙語學習是事關新疆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基礎工程,這項工作意義重大,並且收到了實效,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項工作持續開展下去,為共同創建安定團結、和諧美好的社會大局奠定紮實的基礎。

來源: 小疆有話說 作者: 作者 江煒 編輯: 甘居鵬

相關焦點

  • ——新疆加強雙語教育推進民族教育跨越式發展紀實
    一組數據表明,2008年至2011年,新疆將建設2237所農村雙語幼兒園,截至目前,已建成814所,在建的有1107所。建設農村雙語幼兒園,新疆投入的資金達20.95億元。新疆如此重視雙語教育,其原因在於新疆確定的發展民族教育的理念。他們堅持以雙語教育為突破口,加快推進新疆民族教育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 新疆雙語教育體系基本形成
    屬於帕米爾高原牧區的吉根鄉儘管經濟落後、信息閉塞,但這所共有6個班級、32名教職工的鄉小學裡,多媒體室、音樂室和多功能教學房等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所有任課老師均能使用柯爾克孜語和漢語進行雙語授課。  像吉根鄉小學這樣的鄉鎮農村雙語學校,在新疆基層地區並不鮮見。
  • 新疆雙語教育讓各民族走進彼此心靈(圖)
    這是在新疆博湖縣才坎諾爾鄉舉辦的「三語」演講比賽中的一個片段。  「三語」即當地的主體民族——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三種語言,此活動就是要求當地民眾不使用本民族語言講故事,講對幸福生活的嚮往等。  博湖縣舉辦的這場「三語」演講比賽僅是新疆大力推動雙語教育背景下的一次活動,類似這樣的活動正在新疆各地廣泛開展。
  • 新疆今年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全覆蓋
    記者日前從新疆教育廳了解到,到2018年9月秋季開學,新疆全區義務教育階段294.19萬名學生將全面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100%全覆蓋目標。據了解,2017年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召開推進中小學雙語教育工作座談會,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雙語教育工作的意見》,全面啟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全覆蓋工作。新疆各地普遍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統一思想,部門分工合作,堅持通過多種方式解讀雙語教育政策,及時回應各方關切,舉辦了有105萬名少年兒童參與的雙語大賽等活動。
  • 2004-2016年新疆雙語教育研究統計分析
    關鍵詞:新疆雙語教育研究;發展趨勢;統計分析2004年和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先後頒布了《關於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決定》和《關於加強少數民族學前「雙語」教育的意見》,提出了新疆雙語教育的工作方針、任務和實施步驟
  • 新疆雙語教育質量有了「緊箍咒」
    新疆雙語教育質量有了「緊箍咒」 2016-01-23 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報訊(記者 蔣夫爾)新疆雙語教育質量有了「緊箍咒」。
  • 新疆:雙語教育為民打開廣闊世界
    :新疆連續五年實施「民生建設年」,其中新疆學前兩年雙語教育普及率由59%提高到90%,中小學雙語教育覆蓋面由34%提高到70%。  「新建的學前雙語幼兒園都不用打廣告,家長就排著隊來報名了。」託克遜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楊文浩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說,現在的雙語學校裡教學儀器、遊樂設施都很全,國家還給入園的孩子發夥食費和教材補助費,誰家的孩子不願意來呢?  如今,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學雙語、用雙語已成為家長、學生及社會的共識,這是新疆雙語教育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
  • 新疆人大代表建議:制定《自治區雙語教育條例》 依法規範民族地區...
    法制網訊 記者 潘從武 「應當綜合現有規定、文件精神,制訂實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雙語教育條例》,依法規範民族地區雙語教育工作。」在近日召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李慧娟等多名新疆人大代表提出議案。  新疆自治區人大代表、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檢察院退休幹部李慧娟說,隨著雙語教育在新疆的不斷深入,學雙語、懂雙語、會雙語日益深入民心。
  • 新疆兩會建議:制定雙語教育條例應上日程
    新疆雙語教育需立法層面支持,沿著依法教育發展  新疆雙語教育近年規模不斷擴大,目前亟須立法,以便於雙語教育沿著依法教育的途徑發展。19日舉行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民革新疆區委會建議,儘快制定《雙語教育條例》,在雙語教育中體現依法治國精神,在多民族語言生活和語言教育中更加堅實穩定地推進雙語教育。  雙語教育是指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的教育制度或體系。新疆的雙語教育目的是教學生做到民漢語兼通,提高少數民族教育水平,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和社會進步。
  • 創客教育在大崗中學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從此,創客教育在學校生根發芽。 2016年9月教師節來臨之際我校成立了創客社團——芳草造物坊。通過開展STEAM項目式學習,激發大家的創新潛能和源動力,打造創客教育特色。 師生走進廣州市信息中心的「紅棉創客空間」,走進深圳柴火創客空間,進一步了解關於創客教育的最新資訊。 2016年4月16-17日廣州大學與我校共建創客第二課堂。
  • 新疆雙語教師培訓課程的構建
    雙語教育是我國民族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展雙語教育,對於增進民族團結、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2004年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頒布了《關於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決定》,提出了新疆開展雙語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由此新疆雙語教學進入了加速發展階段。
  • 幫更多種子生根發芽
    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我越發懂得教育的力量,更加堅信扶貧必扶智。在彝語裡,「阿依」是孩子的意思。為了幫助涼山的貧困學子順利求學,我在學校組織發起了「涼山阿依助學計劃」。在校生每天節約1塊錢,3個人攢一年就能讓一名涼山貧困學子有學上、有書讀。幾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就獲得了很多支持,目前已經幫扶了近30名學生。不只是物質幫扶,更重要的是精神滋養。
  • 來自新疆的全國人大代表關注雙語教育
    阿不都拉·阿巴斯建議,實施新疆雙語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計劃,構建以新疆師範大學為龍頭、以喀什師範學院、伊犁師範學院、新疆教育學院、昌吉學院、和田師範專科學校、新疆幼兒師範學校6所師範院校為主體,區外對口支援高校為外援的新疆雙語教師培養培訓體系。
  • 新疆教育政策解讀:讓更多孩子享受良好雙語教育
    雙語教育事關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事關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進步,一直是新疆自治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自治區在總結近年實踐的基礎上,提出雙語教育發展目標:到2012年,基本普及少數民族學前兩年雙語教育,接受學前兩年雙語教育的少數民族幼兒達85%以上。  在今年實施的22項重點民生實事工程中,學前雙語教育工程單獨列項,引人矚目。
  • 新疆雙語教育體系基本形成 惠及200萬名少數民族幼兒及中小學生
    自中央民族工作座談會後的5年來,國家不斷加大投資力度,面向基層,尤其是處於教育「窪地」的南疆農村地區實施「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建設計劃」、南疆四地州14年免費義務教育,並在全疆範圍內投入260億元連續5年實施37項重點教育民生工程等舉措,使雙語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教學和少數民族語言教學同步加強。
  • 新疆堅持不懈實施雙語教育 為少數民族學子圓夢插上翅膀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蘭旻):在新疆跨越式發展過程中,推廣「雙語」教育是關係到新疆未來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要環節。2004年以來,中央及自治區政府累計投入近百億元,實施學前雙語和中小學雙語教育工程。截至2014年底,全疆接受學前和中小學(含職業高中)雙語教育的雙語班(含民考漢)學生已超過200萬人。
  • 新疆農業大學將選派30名教師參加南疆學前雙語教育幹部支教
    10月17日,新疆農業大學召開南疆學前雙語教育幹部支教工作動員大會。  「充實南疆學前雙語師資力量是事關全局的築基工程,作為高校的一名教師,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南疆學前雙語教育,為進一步提高南疆雙語教育質量貢獻自己的力量。」新疆農業大學中國語言學院院長楊文革說。  10月17日,新疆農業大學召開南疆學前雙語教育幹部支教工作動員大會,對該項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 對話黨代表:新疆雙語教育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雙語師資薄弱、培養培訓體制不健全、雙語人才就業政策不配套等系列問題,目前仍是託里縣教育發展中的『短板』。」10月31日,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代表海拉提•拜山告訴記者。    海拉提•拜山是託里縣第一中學的校長,為推動學校雙語教育能夠又好又快地發展,深化少數民族教育改革,這次作為教育系統的黨代表,海拉提•拜山對報告帶著許多期盼。
  • 民族聚居區雙語教育有效實施路徑探究——以新疆佰什坎特雙
    民族聚居區雙語教育有效實施路徑探究——以新疆佰什坎特雙語小學為例王海福1 張耘碩1 李續懷2(1.喀什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新疆 喀什 844007;2.新疆佰什坎特雙語學校,新疆 莎車 844700)[摘 要] 雙語教育是提高少數民族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雙語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在少數民族聚居區。
  • 新疆雙語教師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
    新疆雙語教師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張景彥摘要 多年來,新疆重視雙語教育,積極培養雙語教師,初步建立了雙語教育體系,但是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制約著雙語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包括:雙語教師培養機制欠缺,高校雙語課程體系不完善;師範院校缺乏多元文化課程,雙語教師多局限於語言學習;雙語教師教育實踐機會有限,雙語教學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