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撫養,和諧放第一位

2020-12-24 生命時報

受訪專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李新影

本報記者 張 健

現代家庭在教育方面分成兩派:一派是以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為首,他們生活經驗豐富,希望能在方方面面給自己的孩子指導,比如傳授育兒心得,幫忙照料孫輩;另一派是以年輕父母為陣營,他們主打新興育兒觀念,認為傳統育兒觀念已經落伍了。在這樣的背景下,當祖父母輩與孩子的父母對養育孩子的方法有不同想法時,就會出現一些矛盾和衝突。

八種衝突最常見

近期,美國密西根大學莫特兒童醫院的一項國家兒童健康調查發現,在2000多名接受調查的父母(孩子年齡18歲以下)中,有近45%的父母與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在養育觀念上發生了衝突,其中6%存在重大分歧。最常見分歧或衝突涉及孩子教養的8個方面:紀律處分(57%)、飲食(44%)、電視/屏幕時間(36%)、行為舉止(27%)、健康和安全(25%)、對個別孫子孫女的區別對待(22%)、就寢時間(21%)、社交媒體上分享照片或信息(10%)。

「這是一種普遍現象,表明父母與祖父母之間的分歧是多方面的。」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新影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中國家庭的情況也類似。祖父母與父母成長的年代不一樣,生活大環境不同,再加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經歷,導致兩代人在生活習慣、價值觀等方面代際差異較大,容易引發矛盾。如果不能很好溝通,矛盾往往升級為衝突。調查數據顯示,40%父母認為分歧源於祖父母的寬容溺愛,14%的父母認為源於祖父母太苛刻。分歧發生後,43%父母要求祖父母改變行為,以保持孩子教育的一致性。但很多祖父母(36%)只是嘴上同意,實際並沒有改變;有的祖父母(17%)甚至拒絕父母請求。

衝突原因各不同

這些衝突緣何而來?李新影表示,就中國家庭而言,多與觀念衝突有關:祖父母堅持「過去的經驗」是正確,而年輕父母認為育兒應該與時俱進。具體而言,爆發衝突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總怕孩子受了委屈。「多大點事兒,別讓孩子受委屈」。中國有句老話叫「隔代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往往捨不得處罰孩子,父母則常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其中,學習問題是引發不一致最多的情況。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特長或品質,可能會逼迫孩子去上課外班,但祖父母往往覺得沒必要讓孩子不開心。

2.總怕孩子吃不飽。很多家庭都會發生的一幕——孩子沒吃幾口飯,老人總覺得孩子餓,拿著飯碗追著孩子跑;而年輕的父母則焦慮孩子的肥胖問題。

3.管不了孩子看電視、玩手機。長時間看屏幕對眼睛不好,但祖父母對此往往無能為力:一是老人平時溺愛孩子,說話沒有權威性;二是老人不知道怎麼更好的陪孩子玩。

4.不在意孩子舉止。父母對孩子的舉止要求比較高,但祖父母很多時候覺得「孩子還小,無所謂」。例如,看到一兩歲孩子表現出打人的動作,父母會及時約束,老人反而覺得這是孩子有活力的表現,不用管。

5.不放心孩子冒險。在健康和安全上,祖父母偏保守,往往阻止孩子嘗試攀爬、踩水坑等有點風險的探索行為;而在父母看來,這些行為都是培養孩子勇敢、堅毅、好奇心的方法。

6.特偏愛某個孩子。如果有的祖父母更偏愛某一個孫子,可能會對其他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7.希望孩子早睡早起。祖父母因為年齡原因,傾向於早睡早起。「早睡早起身體好」的傳統觀念深入人心,但很多年輕父母還處在晚睡晚起的年齡段,這種不良生活方式會間接影響到孩子。

8.沒有隱私保護意識。祖父母往往沒有隱私保密意識,一部分老人可能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孩子照片或信息。

家庭和諧,孩子身心受益

李新影表示,祖父母與父母的親密關係對多方都有利。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對孩子的社交、認知能力、自尊心等方面培養都有幫助。其實,隔代撫養也有很多好處。對父母而言,祖父母可以幫助其查缺補漏,改變對孩子過於嚴苛的態度,而且祖父母的幫忙照料,也能減輕很多年輕父母的生活壓力;對於祖父母而言,孩子是晚年快樂的源泉,可以讓自己更年輕有活力。但是,如果祖父母與年輕父母不能和諧相處,不僅會傷了孩子,還可能引發家庭矛盾。多項調查研究發現,無論家庭是何種形式,家庭氛圍不和諧、教養規則的不一致,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不利於其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果經常爭執、吵鬧,會給孩子身心健康帶來多種負面影響,也會讓孩子缺少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以及勇敢、善良等人格特質。

因此,處理關於孩子教養方面的分歧時,有三項基本原則:

第一,和諧最重要。對孩子來說,家庭和睦第一位。處理家庭問題時,不妨反問自己:「一定要堅持你的原則嗎?如果不按你說的去做,真的有那麼糟糕嗎?」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沒必要為了堅持原則引起衝突,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第二,明確職責。父母是孩子教養的首要責任人,祖父母是來幫忙照顧的輔助人員。發生衝突時,父母不應該推卸責任,尤其不能說「你管吧,我不管了!」大的決策方向上,聽年輕父母的;細節方面,祖父母可幫忙補足。

第三,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出現分歧和衝突,不要用爭吵、冷暴力等不好的方式解決,要以解決問題的態度理性溝通。溝通的目的是形成同一個標準,如果父母和祖父母標準不一致,在孩子眼中家裡規則可以隨意變動,就變成了形同虛設。標準達成一致後,全家人要共同遵守,指導孩子按規則行事。

如果分歧實在無法解決,祖父母與父母分開可能是對孩子比較好的一種方式。▲

相關焦點

  • 隔代撫養對幼兒社會化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②概念界定隔代撫養。伍新春(2009)在第一屆「兩岸三地家庭教育高峰論壇」的分論壇上提出,目前幼兒家庭撫養形式可分為父母撫養、隔代撫養與共同撫養三類。在隔代撫養的家庭中,對幼兒教養的效果,不僅取決於(外)祖父母的教育動機和教育內容,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外)父母的撫養方式,良好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幼兒的社會化。隔代撫養家庭中,由於(外)祖父母的某些原因,幼兒在社會化過程中容易在行為習性、健康依戀情感的建立和同伴交往等方面產生問題。隔代撫養產生的原因隔代教養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大致有兩類情況。
  • 「隔代撫養」真的教壞子孫?
    這種祖輩與孫輩一起生活,並承擔撫養教育孫輩的主要責任甚至全部責任的家庭教育模式正是「隔代撫養」。而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一項針對0~3歲乳嬰兒帶養方式的最新調查顯示,由祖輩家長參與乳嬰兒撫養的比例高達84.6%。一項在全國範圍內調查「隔代撫養」的結果更揭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隨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於「隔代撫養」;廣州「隔代撫養」的孩子佔到總數的一半;北京更高達70%。
  • 祖父母隔代撫養教壞子孫?反方稱歐巴馬也這樣
    隔代撫養在中國很常見,被國內學者認為對孩子有不良影響只要撫養得當,祖父母可帶出好孩子,例如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廣州花都區花東鎮一名15歲的女生可能因為嫌奶奶嘮叨,又不給零花錢,竟將奶奶掐死。為掩蓋罪行,她還縱火燒屋逃跑。據悉,女生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家境困難。
  • 父母咆哮隔代教育!隔代撫養究竟是阻力還是助力?又該如何雙贏?
    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老人溺愛孩子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現狀,這也是令很多父母咆哮隔代教育的原因。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父母要忙於工作,不能很好的照顧孩子,對於孩子的日常生活爺爺奶奶無疑是給了年輕父母很大的助力。但是在育兒觀念上,隔代撫養卻有很大的弊端,對於孩子的成長又成了一種阻力。
  • 隔代撫養很糟心,現在流行「隔代幫忙」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如果家裡條件允許寶媽自己帶孩子,相信每個媽媽都希望能親自撫養孩子。請保姆、月嫂都有弊端,送幼兒園也有接送問題,請家裡的老人照顧仍是首選。隔代撫養很糟心,幫帶孩子前先考慮這三件事
  • 隔代撫養的好處和壞處,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取捨?
    如今的社會,越開越多的年輕夫婦為了工作和生活,不得不把孩子交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帶,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隔代教育」,而這個話題,也是我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面對的問題,那麼隔代教育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不要爸爸媽媽要奶奶」隔代撫養的痛怎麼消除?試試這四招
    現在隔代撫養的情況太常見了,很多在工作的夫妻一般都沒有時間去照顧孩子的起居生活,所以往往帶孩子的都是自己的父母,有一些家長和孩子們還直接進行著兩地分居的狀態。就算是跟著老人一起住,孩子也是和他們的時間居多。但是總會遇到要分開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們表現出來對老人的依賴狀態就讓父母會覺得既心酸又無奈了。
  • 「家庭和諧計劃」 探討「給孩子更好的隔代教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5日19時訊 隔代教育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與孩子溝通?5月15日,沙坪垻區康居西城社區「家和服務站」裡正熱烈舉行著「給孩子更好的隔代教育」沙龍活動。許多家庭裡,因父母工作繁忙,關心自己的孩子較少,多由祖輩來照料孩子,為了更多人正確認識到隔代教育的利與弊,倡導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技巧,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在重慶市婚姻收養登記管理中心的指導下,沙坪垻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聯合重慶興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對該問題進行探討
  • 隔代教育是和諧家庭關係的「絆腳石」?試試這幾招輕鬆破解
    隔代教育使很多家庭在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境,老人犧牲了晚年時間用來幫忙撫養孫女孫子,而子女卻常常抱怨老人陳舊的教育方式。由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矛盾,已然成為如今中國家庭中主要的矛盾。很多人對隔代教育是又愛又恨,愛,是少了老人幫帶孩子不行,恨,是老人的教育觀念確實落後了。隔代教育的矛盾,其實已經由來已久。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描寫了一個由隔代教育造就的巨嬰案例。賈寶玉自幼跟隨奶奶賈母生活,祖母對寶玉十分溺愛,不僅給予寶玉從小養尊處優的待遇,更處處插手寶玉父親賈政的管教。
  • 奏響家庭隔代教育和諧樂章——慈利縣龍潭河鎮關工委「家庭隔代...
    自2019年11月以來,龍潭河鎮關工委在慈利縣關工委、鎮黨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下,提升政治站位,強化家庭隔代教育家長培訓,夯實家庭隔代教育社會支撐,使家庭隔代教育在全鎮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助推器的作用。
  • 隔代教養需策略 家庭和諧最重要
    隔代教養需策略 家庭和諧最重要 2020-03-16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隔代探望權:這個可以有
    傳統親倫的傳宗接代思想和計劃生育政策下的獨生子女現狀,讓老人們對孫子女傾注的關愛一點都不少於對自己子女的撫養。     如果現在有人問,老人有沒有探望自己孫子女的權利呢?估計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問題很白痴,但是生活中發生的事兒確實讓我們不得不反思這樣「白痴」的問題。     近日,江蘇省首例失獨老人「隔代探望權」糾紛案在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人民法院審理宣判。
  • 優化家庭隔代教養
    父母有責任撫養教育孩子,即使有老人的幫忙,也要多和孩子交流、 溝通,以彌補老人教育孩子的不足。父母和祖父母的教育常會發生衝突,因此需要不斷溝通。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不妨避開孩子,找個時間和老人好好談談, 多與老人交流新的教育理念、方法。
  • 三方面剖析,如何解決隔代撫養的教育問題
    最近豆豆爸找我聊天尋求解決辦法,主要是隔代撫養帶來的親子陪伴和親子教育問題。豆豆的爸爸媽媽白天都需要上班,所以孩子基本上是奶奶在帶,加上奶奶的溺愛和無原則養育法,對於想要帶領孩子養成好習慣的豆爸豆媽束手無策,家庭矛盾日益矛盾,特別是婆媳緊張關係,讓夾在中間的豆爸非常痛苦。比方說睡覺問題,就讓豆爸非常痛苦。
  • 優化隔代教育的課題研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學會生存》中明確指出:「應培養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進人的個性的全面和諧的發展,並把它作為當代教育的趨勢。」在鄉村中,也沒有多少年輕的父母安於耕作農田,稍有點經濟頭腦或門路者,都雙雙外出打工或經商,將孩子交給(外)祖父母照顧,這就使得隔代教育已成了家庭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很自然、很普遍的現象。
  • 隔代育兒:學會與父母和解
    鄰代與隔代撫養者的內心衝突孩子由親生父母撫養屬鄰代撫養,是最普遍自然的撫養結構。鄰代撫養長大的孩子會自然而然與父母形成心理上的依戀關係。如果孩子自幼大部分時間交由祖輩撫養,則屬於隔代撫養,這種撫養結構在我國很普遍。
  • 隔代育兒:學會與父母和解
    鄰代與隔代撫養者的內心衝突孩子由親生父母撫養屬鄰代撫養,是最普遍自然的撫養結構。鄰代撫養長大的孩子會自然而然與父母形成心理上的依戀關係。如果孩子自幼大部分時間交由祖輩撫養,則屬於隔代撫養,這種撫養結構在我國很普遍。
  • 資興城區小學開展家庭隔代教育心理健康團輔活動
    表彰隔代教育十佳家庭。心理健康輔導團隊開展心理輔導。祖孫互動活動。「我們不知道該怎樣區分寵愛和溺愛?」「聽了今天的講座覺得收穫很多,學到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6月9日下午,資興市一完小聯合資興市關工委開展以「育健康心理、塑健全人格」為主題的「家庭隔代教育、心理健康團隊輔導」活動在市一完小北校區舉行。
  • 隔代教育可分四種類型 隔代教育有哪些弊端
    原標題:隔代教育可分四種類型 隔代教育有哪些弊端 隔代教育是當代社會家庭大多要面對的問題。怎樣的隔代教育能打100分呢?三代人之間的教育觀念差異用什麼方法來磨合呢?更重要的是,究竟怎樣的隔代教育有益孩子?
  • 硬核外婆帶娃,把孩子培養成「最強大腦」,堪稱隔代撫養的楷模
    硬核外婆帶娃,把孩子培養成「最強大腦」,堪稱隔代撫養的楷模最近有一位8歲重慶小女孩被很多人圈粉了,她的名字叫做李欣蔓,因為從小有很強的「超能力」,記憶力超級的厲害,在學校也被很多同學稱為「最強大腦」。外婆帶娃是屬於隔代撫養,很多老人帶娃就是一味的寵溺,而這個外婆,把娃帶得這麼聰明,這麼好,可以說是隔代撫養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