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爸爸媽媽要奶奶」隔代撫養的痛怎麼消除?試試這四招

2020-08-07 瑩媽育兒

現在隔代撫養的情況太常見了,很多在工作的夫妻一般都沒有時間去照顧孩子的起居生活,所以往往帶孩子的都是自己的父母,有一些家長和孩子們還直接進行著兩地分居的狀態。

就算是跟著老人一起住,孩子也是和他們的時間居多。但是總會遇到要分開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們表現出來對老人的依賴狀態就讓父母會覺得既心酸又無奈了。

也有很多人會覺得如果孩子是一直丟給老人養的話,會出問題的,隔代撫養真的不可取嗎?

「不要爸爸媽媽要奶奶」隔代撫養的痛怎麼消除?試試這四招

大家最擔心的可能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因為大家總覺得現在時代的改變,老一輩的舊傳統觀念可能會讓孩子受到不好的一些精神上的灌輸;並且跟著老人會讓孩子的見識變得粗鄙又短淺;同時還會讓這種異常親密的狀態讓孩子跟自己的父母們產生隔閡。

但其實這也是父母自己實在萬不得已的決定,哪個父母不想自己帶孩子啊,奈何生活的不允許。不過隔代撫養要能夠幫助正在工作的父母們很好的分擔一大部分的的責任,並且老一輩的生活經驗更豐富,他們對孩子的耐心也會更多。

「不要爸爸媽媽要奶奶」隔代撫養的痛怎麼消除?試試這四招

即使了解這些,媽媽們還是對隔代撫養產生的問題感到頭疼,想要消除隔代撫養的疼,可以試試以下這四個方法:

1:不要強行去制止

很多家長在孩子表示抗拒的時候直接採用強制分開的方式想以此讓孩子來能夠快速適應。

但是這樣不僅不能夠起到效果,還會讓孩子直接產生對父母的討厭和抗拒的情緒。

如果媽媽想要讓自己重新進入到孩子的生活當中,那麼就得「接替」老人的為寶寶每天做的事情。

因為孩子已經習慣了長時間陪在自己身邊照顧自己的是某一個人,即使是媽媽的到來也不一定就能馬上讓孩子適應。所以媽媽這個時候應該做的就是先和老人一起做為孩子做的事情,先讓孩子去慢慢適應自己的存在。

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讓老人脫手,然後自己的接手孩子的生活。孩子能夠感知到變化,自然也就能去順其自然的接受這個變化。

同時媽媽不能採用在孩子面前排斥老人的做法,這只會讓孩子和媽媽的距離越來越遠。

「不要爸爸媽媽要奶奶」隔代撫養的痛怎麼消除?試試這四招


2:媽媽要時刻肯定自己的身份

如果當媽媽因為孩子產生隔代親的情況感到傷心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也要時刻注意自己其實才是孩子真正的母親,是自己花十月懷胎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的。

所以論親密來說,自己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很多媽媽會因為覺得是自己缺少了和孩子的陪伴和關愛才讓孩子變成這樣的情況,總會對讓自己變得愧疚和自責。

但是這個時候媽媽要充分的理解自己的苦衷,當孩子說出傷人的話的時候也不要和他們過於計較。因為他們的年紀還小,不是很難能夠理解自己這樣說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不要就此產生懷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夠做好下一步的打算。

「不要爸爸媽媽要奶奶」隔代撫養的痛怎麼消除?試試這四招

3:感恩老人

不要覺得是老人分走了孩子對自己的愛,其實老人給孩子的愛不必自己的少。

孩子能夠跟老人特別的親暱也是一種難得的緣分,當孩子隔代親產生的時候,媽媽應該感到的是欣慰,更應該做的就是感恩老人的照顧。

如果不是老人對孩子的照顧方方面面都很體貼細緻的話,孩子又怎麼會對他們這麼喜歡呢。

所以這個時候媽媽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在孩子和老人的面前多刷存在感,讓孩子們看到自己對老人的感恩和用心,孩子自然也就會慢慢的和媽媽親暱起來。

「不要爸爸媽媽要奶奶」隔代撫養的痛怎麼消除?試試這四招

4:不要老是指責老人的不是

三代同堂,肯定會產生觀念或者是意見的不同,這個時候就很容易和老人產生爭吵,指責老人的這不是那個不對。如果孩子總是看見自己媽媽和自己最愛的奶奶吵架,那麼內心裡肯定就更加不願意接受媽媽了。

如果孩子已經產生了隔代親,媽媽最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成為老人的對立面,而是選擇接受和理解。媽媽的良好態度在生活中孩子是很容易能夠感受到的,所以千萬不要急於一時。

瑩 媽育兒:不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愛著孩子,只不過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展現出來的形式不一樣罷了。

相關焦點

  • 老人要不要給兒女帶娃?隔代撫養很糟心,現在流行「隔代幫忙」
    一旁的一位奶奶嘆了一口氣;「我們還羨慕你們的父母呢,不用在這受這份洋罪。」她細數著給兒女帶孩子的難處,天天不給孩子買東西說摳門,給孩子買東西又嫌這嫌那。更不用說每天生活裡的摩擦雞飛狗跳,真是費力不討好。
  • 愛奶奶不愛媽媽?三方面剖析,如何解決隔代撫養的教育問題
    最近豆豆爸找我聊天尋求解決辦法,主要是隔代撫養帶來的親子陪伴和親子教育問題。豆豆的爸爸媽媽白天都需要上班,所以孩子基本上是奶奶在帶,加上奶奶的溺愛和無原則養育法,對於想要帶領孩子養成好習慣的豆爸豆媽束手無策,家庭矛盾日益矛盾,特別是婆媳緊張關係,讓夾在中間的豆爸非常痛苦。比方說睡覺問題,就讓豆爸非常痛苦。
  • 「隔代撫養」真的教壞子孫?
    而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一項針對0~3歲乳嬰兒帶養方式的最新調查顯示,由祖輩家長參與乳嬰兒撫養的比例高達84.6%。一項在全國範圍內調查「隔代撫養」的結果更揭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隨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於「隔代撫養」;廣州「隔代撫養」的孩子佔到總數的一半;北京更高達70%。
  • 嘉興在線丨爸爸媽媽工作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逐漸成了帶娃「主力軍」,一起聽聽這堂給爺爺奶奶的家教課
    爸爸媽媽工作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逐漸成了帶娃「主力軍」,一起聽聽這堂給爺爺奶奶的家教課 爸爸媽媽工作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逐漸成了帶娃「主力軍」。上海社科院曾公布過一份兒童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發現城市的隔代教育比例已經高達89%。隔代教育的弊端在哪裡?當老人帶娃無法避免,如何提高隔代教育的效率?
  • 隔代教育是和諧家庭關係的「絆腳石」?試試這幾招輕鬆破解
    隔代教育使很多家庭在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境,老人犧牲了晚年時間用來幫忙撫養孫女孫子,而子女卻常常抱怨老人陳舊的教育方式。由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矛盾,已然成為如今中國家庭中主要的矛盾。很多人對隔代教育是又愛又恨,愛,是少了老人幫帶孩子不行,恨,是老人的教育觀念確實落後了。隔代教育的矛盾,其實已經由來已久。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描寫了一個由隔代教育造就的巨嬰案例。賈寶玉自幼跟隨奶奶賈母生活,祖母對寶玉十分溺愛,不僅給予寶玉從小養尊處優的待遇,更處處插手寶玉父親賈政的管教。
  • 隔代教養中媽媽的焦慮如何解決
    年輕的爸爸媽媽要上班,年幼孩子的教養自然而然落到了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身上,於是「媽媽生,外婆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外公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這種情況也就應運而生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形:情形一看電視成了要脅吃飯的「人質」天天2歲了,一直是爺爺奶奶帶著。
  • 媽媽帶是小公主,奶奶帶是野猴子,網友:隔代育兒差異太大了
    最近,一對夫妻把孩子送到了鄉下的奶奶家,希望奶奶能幫忙帶一下自己小孩,奶奶答應了,結果一陣時間過來後,這對夫妻都不敢相信,這個一臉「高原紅」的小孩是自己的孩子。 媽媽問奶奶,孩子怎麼曬成這個樣子?
  • 怎樣避免「隔代教養」帶來的缺點?
    然而到了小明四年級時,媽媽發現孩子有自閉症傾向。起因是二年級的某一天,班主任偶然講課拖堂,外公衝到教室裡,罵了老師並拉走小明。外公認為保護了外孫,卻不知外孫從此以後被同學孤立。班主任說:「小明和其他同學相比,身上有非常明顯的隔代撫養的特徵:內向、寡言少語、不合群、不自信、注意力不夠集中等。」
  • 想要隔代教育不傷和氣?聰明的爺爺奶奶這樣做!
    在當代社會中,隔代教育是很普遍的現象。大多數爸爸媽媽都忙著上班,爺爺奶奶就成了帶娃的「主力軍」。據統計,超過七成的學齡前孩子都由爺爺奶奶輩參與教養。可如果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明明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大人卻偏偏要為他代勞,比如四五歲了還餵飯,家務活也從來不讓碰,這就不是疼愛,而是溺愛了。
  • 父母咆哮隔代教育!隔代撫養究竟是阻力還是助力?又該如何雙贏?
    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老人溺愛孩子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現狀,這也是令很多父母咆哮隔代教育的原因。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父母要忙於工作,不能很好的照顧孩子,對於孩子的日常生活爺爺奶奶無疑是給了年輕父母很大的助力。但是在育兒觀念上,隔代撫養卻有很大的弊端,對於孩子的成長又成了一種阻力。
  • 孩子長得既不像爸爸也不像媽媽,奶奶看完笑了:這是被爺爺截胡了
    孩子出生後,會有很多親戚朋友看望,第一反應一定是孩子哪個部位像爸爸,哪個部位像媽媽,或者說孩子簡直是和爸爸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但當有些孩子長得不像爸爸媽媽是,人們就會開始好奇,進行各種猜測,不要擔心,也許這不是一件壞事,只是因為隔代遺傳。
  •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做好隔代教育?
    但由於育兒觀念、代溝等因素,隔代教育引發的問題也不少。日前,新興街道就邀請專家舉辦了一場《祖輩如何做好隔代教育》的專題講座,引來了近百名老年人前來聆聽,也引出了一場關於隔代教育的大討論。  如今,一個小家庭的寶寶出生後,「4+2+1」模式就成了很多家庭的「標配」。4位老人、一對小夫妻圍著一個孩子轉,可兩代人在育兒方式上往往會產生很大分歧,家庭裡也就多了不少「火藥味」。
  • 晚上媽媽帶娃,白天奶奶帶娃,「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讓老人來帶娃,一家人都要注意以下幾點1)爸媽不能當甩手掌柜面對隔代教育主管問題,爸爸媽媽的認識非常重要。孩子習慣了白天跟著爺爺奶奶,晚上有爸爸媽媽陪伴的生活,上幼兒園以後更容易適應,能夠更快的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環境中。2.)
  • 孩子長得既不像爸爸也不像媽媽,奶奶看完笑了:這是被爺爺截胡了
    孩子出生後,會有很多親戚朋友看望,第一反應一定是孩子哪個部位像爸爸,哪個部位像媽媽,或者說孩子簡直是和爸爸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但當有些孩子長得不像爸爸媽媽時,人們就會開始好奇,進行各種猜測,不要擔心,也許這不是一件壞事,只是因為隔代遺傳。
  • 孩子更喜歡爺爺奶奶?你必須要知道的兩大原因
    辛辛苦苦工作一天回到家,想抱著寶寶玩一下,結果剛抱上手就開始哭,小手朝著爺爺奶奶方向,一副要抱抱的樣子。果然,爺爺奶奶剛接過去就立馬破涕為笑了。這種情況爸爸媽媽們也只能是聞著傷心、見者流淚了。通常來說,爺爺奶奶的時間比較空閒,他們對寶寶的用心和陪伴,甚至比父母都多。寶寶就是這樣,誰陪伴得多一些,自然就會更親近誰一些。再則,爺爺奶奶相對父母來說,可能更加溺愛寶寶一些,無論什麼要求都會儘量去滿足寶寶。這會讓寶寶覺得,親近爺爺奶奶會獲得更多的物質滿足。
  • 隔代撫養的好處和壞處,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取捨?
    如今的社會,越開越多的年輕夫婦為了工作和生活,不得不把孩子交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帶,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隔代教育」,而這個話題,也是我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面對的問題,那麼隔代教育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姥姥給孩子奶瓶偷裝可樂,中國式隔代溺愛害了多少孩子?
    這就是中國式隔代溺愛最突出的情況!以過來人的經驗教訓子女怎麼撫養孩子,比如優米姥姥,不聽取子女的意見,過分沉溺在自我的認知裡面。與其說是愛孩子,更深層次的其實是滿足自己情感表達的需求,沒有真正去理解什麼是對孩子更科學地給予。另有一種更糟糕的情況:完全的隔代撫養也就是說父母退場,把孩子完全寄養在祖輩家。
  • 親子討論 關於隔代教育,你怎麼看?
    昨天我們的親子問答版塊展開了「關於隔代教育,你怎麼看?」的投票活動。爸爸媽媽們給出了自己的投票意願。現在公布投票結果啦!
  • 「隔代養育」到底是被誰妖魔化了?婆婆,媽媽,還是專家?
    說實話作為孩子媽媽,作者有些吃驚,從什麼時候,美好的隔代養育竟然變成了大家心口的痛?原生家庭的罪,父母養育不當的罪,讓很多年輕的父母膽戰心驚,焦慮不安!而「隔代養育的罪」,也把爺爺奶奶拖下了水,對孫子的愛,也變得戰戰兢兢!
  • 不踩「隔代教育」的雷區:老人帶娃不發愁
    隨著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很多家庭的爸爸媽媽紛紛走出家庭外出工作,以至於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自己的孩子。因此,照顧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老一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頭上。這種現象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了,如果你在放學的時候在學校門口觀望一下便能發現:接送小朋友的大多都是他們的爺爺奶奶,而不是爸爸媽媽。這些老人們慈祥地牽著孩子的手,或者是抱著孩子,或者背著孩子,任由這些孩子在他們面前撒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