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最棒的!」這句話表面上是安慰孩子,其實是在摧毀他的自信

2021-02-22 伊萊英語
朋友最近因為兒子睿睿的成績愁得焦頭爛額。睿睿現在上三年級,小腦袋特別靈活,但是偏科特別嚴重。數學成績特別好,語文和英語成績卻出奇的差。

語文老師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讓孩子背一小段文章。孩子搖頭晃腦背了大半個小時,依舊沒背下來。

最後睿睿哭喪著臉說:「媽媽,語文太難了,背書太難了,我不行,我學不來。」

朋友心中生氣,但怕傷害到兒子,便強忍著安慰他說:「沒事,睿睿這麼聰明,是這個文章太難了,換我也不一定背得下來,沒關係,你還是最棒的那個。睿睿聽了這話,表情緩和了下來,但依舊是一副鬱鬱寡歡的樣子。

周一的時候,朋友在微信上告訴我,睿睿回家後十分沮喪,直接說自己不想念書了。原來,早上語文老師讓大家背誦課文,其他同學都背出來了,只有他背不出來,好幾個同學都說很簡單,讀了幾遍就會背了。

這種落差,大大挫傷了睿睿的自尊心,最後他連學校都不願意去了。

我忍不住告訴她,睿睿厭學是因為她之前說的那句「沒關係,你在媽媽心中是最棒的的。」

安慰孩子,確實能在當下讓孩子心裡更舒服,但孩子在學校看到其他同學都能完成,唯獨自己不行,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會瞬間下降,之前媽媽幫忙建立的自信,只不過是虛假的。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這麼一句話:鼓勵廉價的成功,會造就出未來以昂貴的失敗為代價的下一代。

很多時候,父母想用積極愉快地鼓勵去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心,但卻很容易產生反作用。那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已不再是那個很快就能將不愉快真相忘掉的孩子了。

父母的盲目鼓勵,反而會讓孩子有羞恥感,讓他們羞於表達自己的「沮喪」,最後,導致他們更加氣餒,降低自信心。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冰山理論:人就像冰山一樣,浮在上面的是可以看見的部分,其實是我們的行為和興趣,那些看不見的部分,是我們內心真正的需求。孩子表面上說「自己不喜歡語文,不想去上學」,其實他們的內在的需求是「因為學不會,我真的很沮喪」。

如果我們直接鼓勵孩子「沒關係,你很棒」,其實是盲目地把孩子的沮喪感拿走。因為缺少沮喪感,孩子無法及時更正自己,他們就會重複不斷地失敗。

久而久之,他們會覺得自己越來越無能,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習得性無助」。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一個案例。一個10歲的小男孩,十分害怕考試,不管怎麼複習,一考試就考砸。

心理學家發現,這個孩子早就對考試產生了生理上的恐懼、厭倦、排斥,並打從心底裡認為這是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失敗之路。

而孩子的爸媽,每次都是不停地安慰他:「沒事,下次會考好的,我們相信你。」

然而,父母的話不僅沒有安慰到孩子,反而讓孩子的壓力更大。每次父母離開後,孩子頭埋頭在被子裡痛哭,或者坐在床邊發呆。

孩子告訴心理醫生,每次他都想告訴爸爸媽媽:「我不相信我自己,求求你們別再相信我了,我真的考不好,我不行啊。」

醫生最後解釋道,男孩的這種狀態,是一種經歷過漫長且重複的失敗後形成的習得性無助。

當孩子反覆受挫,產生了「我不能再控制我的生活」的想法時,他們就會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消極的評價,覺得自己無法做好這件事。

內心還會不停地對自己說「我不信,我做不到,肯定會失敗。」

作者牧之曾說過:暗示的力量很強大,可以治癒拯救你,也可以殺死你。

孩子在消極的暗示下,會越來越自卑,還會不斷自己設限,影響未來的發展。

亞里斯多德曾說過:快樂不是一種與我們所作所為可以分開的感覺,快樂就像是舞蹈中優美的動作,不是跳完舞后的感覺,而是把舞跳好了的成就感。

對孩子而言,讓他們內心真正滿足的,不是感覺開心,而是完成一件事後的成就感而開心。

當他們遇到挫折時也是如此,他們更需要的不是「感覺滿意」,而是可以讓他們「表現滿意」後擁有成就感的辦法。

著名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到另外一個名詞「心理免疫力」來概括這種現象:我碰到這個困難,解決了它,下次再碰到相似的困難,我就有信心解決掉它。

所以,當孩子遇到了困難,我們不要急於安慰他,說一些「沒關係,你很棒」之類的空話,而是應該說「我們看看怎麼能夠做好」。

在《養出樂觀的孩子》一書中,提到這樣一個觀點:當孩子心情沮喪時,他可以停留在那個情景中採取行動,通過改變情境來阻止沮喪的情緒。而這個步驟,需要大人的幫助。

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大人不同,有時候孩子完成不好一件事是因為目標定得太高。當孩子真的完成不了時,我們就要看到他的難處,並幫助他們把難度降低。

孩子文章背不好,難在哪裡?也許是句子不夠通順,也許是生僻字比較多,那我們可以把一整段分成幾個部分,一次完成一小部分,這樣難度就降低了。

這個過程中,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問題很重要,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共情」。

和孩子共情,我們才能看到他難在哪兒,他的學習習慣是什麼樣的,只有設身處地,才能找到最好的辦法。

小時候的我特別害羞,一開始我住在爺爺家,爺爺總是要求我出去社交,但我每次都跨不出第一步,那時候間,我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性格有毛病。

後來回到媽媽身邊,我依舊不肯社交,但她從來不會強求我去,而是會說:「如果你不敢過去和他們玩,就在隔壁看看有什麼好玩的吧。」

我能跨出第一步,是因為媽媽看到了我的害羞,並幫助我搭好了一個認識別人的機會,讓我可以完成社交這件事。

當我跨越了這個困難,社交對我而言就不再是難事,而我之前的沮喪感也一掃而空,時間長了甚至還能在一群小夥伴中,充當起小領袖的角色。

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到:樂觀不在於正面的詞語,而在於我們對原因的看法。

樂觀不僅是不停地對自己使用積極誇張的語言,而是在於我們對一件事情原因的看法。

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一件事情的原因。

塞利格曼提到正確的做法分為兩步:一是要孩子確定負起了實際的責任;其次,要讓孩子把失敗的原因限制在一定範圍內,讓孩子學會「對事不對人」。

前不久,吳尊的女兒NeiNei參加芭蕾舞比賽,失敗了。表演完後,NeiNei傷心的痛哭了起來。

她從三歲開始學芭蕾,每天都非常努力地練習,但是艱辛的付出並沒有換來好成績。

他首先是指出女兒在表演時緊張了,然後繼續告訴她這並不是她跳舞能力不行,只是這一次沒發揮好,調整好心態下一次爭取拿到好成績。

在爸爸的暖心安慰下,NeiNei微笑接受了自己的證書,並開心地和爸爸一起去遊泳吃晚飯。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要幫助孩子把對結果的關注,拉回到對原因和過程的關注

除了安慰孩子,我們更不能讓孩子因為一次失敗就否定了自己

引導孩子正視問題,而不是懷疑自己,他們才會越來越強大。

人生如果沒有重頭再來的勇氣,每一步都有可能萬劫不復。

能夠在父母的保護下,去經歷失敗,再在父母的鼓勵下,重新邁出自己挑戰的步伐,這便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

英語成績提不上去,「短板」在哪裡?掃描下方二維碼,僅需30分鐘,「診斷」孩子英語學習難題,給出全面提升建議!ps:名額有限,請及時掃碼預約🔥伊萊原汁原味的美式分級圖書館,引導孩子進入深度閱讀狀態,SR、AR、外教1V1溝通,閱讀效果三重檢驗,讓孩子從今天開始愛上閱讀!(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

進階讀寫小班課採用全語言授課模式,英語母語國家外教親自教授,從遣詞造句到語言邏輯,幫助孩子養成英語母語式思維!(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

劍橋官方授獎、資深考培主任親自授課的KET/PET語法課,幫孩子縷清小學階段語法重難點,手把手傳授考試技巧,助力考試衝刺!(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

趣味繪本故事,外教親自帶讀!純正發音,戲劇式表演!讓孩子自信開口表達!(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

相關焦點

  • 想要徹底摧毀一個孩子的自信,家長常用的是這三種,你中招了麼?
    對於自信這個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說成功需要你有好的演講能力,會識人,要有好的口才,但小編想說,一個成功的人,他的前提一定是一個自信的人,很多家長都希望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但我們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父母只會採用補課的方式,孩子不敢去挑戰的時候,他們只會罵孩子不行,卻從不知道,根本問題卻出現在他的自信上。
  •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自信?父母多說三句話,對孩子未來有幫助
    這類孩子在小時候都經歷過被別人所否定的事情,他們的所有自信心自尊心都被別人摧毀過,因此他們的內心就會開始對自己產生懷疑。比如有些學習成績不好的人長大之後其實內心是非常沒有自信的,他們在小時候讀書的時候就是比較差,導致他們長大之後心態也會發生改變。
  • 你的精心照料,正是摧毀孩子自信的罪魁禍首
    她爸爸看到孩子這樣,過來安慰她,誇她做得好,誇她是最優秀的火箭製造家。小女孩邊哭邊說:「姐姐什麼都比他強,她做的火箭翅膀老是掉下來,她討厭搭積木,她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最後,爸爸實在不願意看到女兒難過,就親自上陣,幫助她做了一個很漂亮的火箭。你覺得這個爸爸做的怎麼樣?是不是做的很好?
  • 心理學:常說這5句話的人,表面上是為你好,其實是在操縱控制你
    但人總歸有自己的小心思,在表面維護自己形象的同時,又想在暗處獲得更多的利益。因此,不少人都是「偽裝者」,表面上說著為你好的話,實際上是想操控你,以此獲得更多對自己有利的成果。當夥伴、愛人受到不公待遇時,一味的讓其忍讓,其實是對對方的敷衍,是不關心的表現,妄想讓你通過「打碎往肚子裡咽」的方法消滅負面情緒,他也不用再安慰你。長此以往,委屈都要自己承受,而他卻還是「對你好」的人。
  • 你以為你是在安慰孩子,其實你正在傷害他,每位父母都應該看看
    很多父母在第一次當父母的時候都會想著把最好的都給孩子,捨不得讓孩子受苦,捨不得讓孩子受委屈,更捨不得看著孩子心情不好。很多父母在看著孩子鬧情緒,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是會第一時間去安慰孩子,但是由於經驗不足,自以為能夠很好地安慰孩子,其實這種安慰方式會讓孩子受到傷害,比如說以下幾種安慰方式,就會讓孩子很受傷。
  • 摧毀一個孩子,可能就在你的一句話之間
    我們身邊經常會有這樣的家長,他們會在孩子考試之前告訴孩子:「只要你這次考的好,我就給你買玩具!」,但是當成績出來,孩子的成績達到父母的要求時,父母卻立即反悔。這時家長會對孩子說:「那只不過是激勵你的一種方式」、「我們這樣都是對你好」、「給你買了玩具,你又要開始貪玩了」等等各式各樣的理由。
  • 多和孩子說這五句話,孩子會越來越自信
    導讀:多和孩子說這五句話,孩子會越來越自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多和孩子說這五句話,孩子會越來越自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有這種麻煩。
  • 領導和你說這3句話時,表面上是照顧你,其實是在把你當傻瓜
    領導和你說這3句話時,表面上是照顧你,其實是在把你當傻瓜隨著我們走入社會,在職場上進行工作的時間越長,我們和領導打交道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多,聯繫的時間就會越來越長,我們和領導的聯繫就會越來越緊密。但是我們對領導的意圖經常還是揣摩不透的,領導有時候經常喜歡說反話,在很多事情上並不表明自己的態度,所以我們雖然和領導的接觸變多了,但是對領導的意圖還是揣摩不清。而其中就有這樣的情況,如領導實際上並不喜歡你,卻會說「十分欣賞你」,領導覺得你的能力不行,卻會說「相信你的能力」等等。領導在說有些話的時候,表面上是在照顧你,但實際上卻是在把你當傻瓜。
  • 一位母親自述:一味地鼓勵孩子的父母,反而是摧毀孩子自信的根源
    ,其實是因為理解錯了什麼才是真正的鼓勵,雖然從古至今都非常推崇鼓勵孩子,建立孩子自信的重要,但是此「鼓勵」非彼「鼓勵」。①父母總是鼓勵孩子,而忽略了他們的害怕之前我帶孩子去遊樂園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對母女,她們當時正要去玩蕩橋,雖然有保護措施,但是由於高度問題,孩子表現得非常恐懼,嘗試了很多次都沒有辦法完成。而這時這位母親開始鼓勵孩子:「沒事,你可以的,你最棒的,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 經常和孩子說4句話,孩子不僅優秀,還會越來越自信,家長別嫌煩
    不僅時刻緊盯著孩子還動不動就非打即罵,孩子看起來特別沒信心,一直垂頭喪氣。家長平時經常和孩子說這4句話,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優秀。1、你覺得這件事該怎麼做不少家長在平時做任何決定時,都會不知不覺地忽略孩子的意見,認為他們的事情由父母做決定就好,孩子只需要無條件聽從自己的。但其實這樣的想法不僅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尊重,還會變得不自信。
  • 受挫時說「你最棒」就是害孩子
    不知道其他家有沒有過這樣的場景,現在我看來,其實我們是完全不懂得科學養育孩子的,長輩都太看重考試分數,沒有讓孩子知道其實學習成績只是人生成長的一小部分,是她自己份內的事情,我們要幫助孩子慢慢樹立目標、找到持續學習的動力和樂趣才是最重要的!
  • 激發孩子自信:從「我不行」到「我很棒」
    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給孩子提不切實際的要求,或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與很優秀的孩子比,甚至對孩子橫加指責。這些做法,表面看起來是為了激勵孩子,但實際上卻在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通過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成長,其實是違背教育規律的,往往達不到真正讓孩子更好成長的目的。家長們應少採取這種指責型的教育,而是以鼓勵為主。
  • 總用這三句話誇孩子其實是在坑他,越誇他越糟糕,你中了嗎
    現在的家長都遵循「鼓勵式教育」,平常對孩子誇獎遠遠多於批評,以此來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樂觀的性格,這種做法是沒錯的。但誇獎孩子也是有技巧的,不少家長誇孩子的話都不到位,反而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比如下面這三句話,你以為是在誇娃,其實是在坑娃,越誇孩子越糟糕!
  • 父母常把這4句話放在嘴邊,孩子會有自信的人生,將來會感激你
    父母常把這4句話放在嘴邊,孩子會有自信的人生,將來會感激你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家裡的寶貝,想要健康快樂成長這絕不是孩子自己的事,這需要社會、父母的多方共同關愛。別以為孩子還小就可以隨意打罵,阻止了孩子的行為,也會傷了孩子的心。就像植物需要陽光和水的澆灌一樣,孩子也是需要鼓勵的。
  • 孩子不自信源於父母?記住這十句話,不懂教育也能養出自信孩子
    當兩家人碰面,貧困家庭的孩子,反而比家境優渥家庭的孩子來得更自信、樂觀,更放得開、更主動。有錢家庭中的父親,雖然他很成功很優秀,但自己的父母一直以來對自己十分嚴苛,就總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忙得連陪孩子的時間都沒有。有一次他說忙完這段時間,就抽空陪陪孩子,妻子說:你這句話已經說了六年了。他渾然不覺,自己變得跟他父親一樣淡漠。
  • 安慰別人時最傷人的 4 句話,你說過幾句?
    在揭曉答案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4句最常見、卻會讓陷入負面情緒的人更難受的安慰話語。分析完這4句話,你就會明白:那些怎麼都撓不到點的安慰,缺乏的其實是同一種東西。1 「我完全明白你的感受,因為我也經歷過這一切。
  • 91︱孩子,其實你真的很棒!
    孩子,其實你真的很棒孩子,中午我狠狠地批評了你,因為你又忘帶物理作業,也因為你極不規範的書寫。我說了一句很不理智的話:「我真為有這樣一個孩子感到丟人現眼!」你沒有反擊和抗議,或許你努力克制了自己的難過。過後,回想這句話,我的心裡很不安。我為自己當時的怒不擇言而懊悔、自責。
  • 「真正想安慰一個人,只需要這2句話」
    有一次同事小林離婚了,她整個人特別的頹廢,我們為了安慰她,一群人請她一起吃飯,一起旅遊。作為一個離婚的女人,她本身情緒上就很低落,也難免會沉浸在這段感情的痛苦之中。小林和丈夫結婚有9年的時間了,兩個人也十分的恩愛,可是他們之間一直沒有孩子,後來在小林的提議下二人選擇和平離婚。
  • 當孩子被人欺負,父母別再說「沒關係」,要教會他這句話
    大部分父母在孩子被欺負的時候,總會習慣性的告訴他們「沒關係」,以此來安慰孩子。但是從兒童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這句話並不妥當,主要有這兩個弊端:一、讓孩子懦弱膽小。當孩子每次被欺負時,父母如果都安慰他說「沒關係」,會讓孩子認為別人欺負了自己,自己也沒啥辦法,只能忍氣吞聲,可能會導致他的性格膽小懦弱。二、讓孩子討好迎合。有的孩子本來非常生氣,或者有其他的辦法,但父母說了沒關係,反而強行壓抑住其他的念頭。
  • 假如你的孩子不自信,跟TA說這10句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自信,是你靠眼神傳遞給孩子的一種力量,是你能夠為孩子添加的一雙翅膀。從孩子誕生的第一刻起就幫助他建立自信吧。方法很簡單,你只需記住10句話——但是,這也許很難,因為它需要你的堅持。 我們都承認自信是未來小孩必須具備的素質,但是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