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讓孩子背一小段文章。孩子搖頭晃腦背了大半個小時,依舊沒背下來。
最後睿睿哭喪著臉說:「媽媽,語文太難了,背書太難了,我不行,我學不來。」朋友心中生氣,但怕傷害到兒子,便強忍著安慰他說:「沒事,睿睿這麼聰明,是這個文章太難了,換我也不一定背得下來,沒關係,你還是最棒的那個。睿睿聽了這話,表情緩和了下來,但依舊是一副鬱鬱寡歡的樣子。
周一的時候,朋友在微信上告訴我,睿睿回家後十分沮喪,直接說自己不想念書了。原來,早上語文老師讓大家背誦課文,其他同學都背出來了,只有他背不出來,好幾個同學都說很簡單,讀了幾遍就會背了。
這種落差,大大挫傷了睿睿的自尊心,最後他連學校都不願意去了。
我忍不住告訴她,睿睿厭學是因為她之前說的那句「沒關係,你在媽媽心中是最棒的的。」安慰孩子,確實能在當下讓孩子心裡更舒服,但孩子在學校看到其他同學都能完成,唯獨自己不行,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會瞬間下降,之前媽媽幫忙建立的自信,只不過是虛假的。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這麼一句話:鼓勵廉價的成功,會造就出未來以昂貴的失敗為代價的下一代。
很多時候,父母想用積極愉快地鼓勵去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心,但卻很容易產生反作用。那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已不再是那個很快就能將不愉快真相忘掉的孩子了。
父母的盲目鼓勵,反而會讓孩子有羞恥感,讓他們羞於表達自己的「沮喪」,最後,導致他們更加氣餒,降低自信心。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冰山理論:人就像冰山一樣,浮在上面的是可以看見的部分,其實是我們的行為和興趣,那些看不見的部分,是我們內心真正的需求。孩子表面上說「自己不喜歡語文,不想去上學」,其實他們的內在的需求是「因為學不會,我真的很沮喪」。如果我們直接鼓勵孩子「沒關係,你很棒」,其實是盲目地把孩子的沮喪感拿走。因為缺少沮喪感,孩子無法及時更正自己,他們就會重複不斷地失敗。
久而久之,他們會覺得自己越來越無能,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習得性無助」。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一個案例。一個10歲的小男孩,十分害怕考試,不管怎麼複習,一考試就考砸。
心理學家發現,這個孩子早就對考試產生了生理上的恐懼、厭倦、排斥,並打從心底裡認為這是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失敗之路。
而孩子的爸媽,每次都是不停地安慰他:「沒事,下次會考好的,我們相信你。」
然而,父母的話不僅沒有安慰到孩子,反而讓孩子的壓力更大。每次父母離開後,孩子頭埋頭在被子裡痛哭,或者坐在床邊發呆。
孩子告訴心理醫生,每次他都想告訴爸爸媽媽:「我不相信我自己,求求你們別再相信我了,我真的考不好,我不行啊。」醫生最後解釋道,男孩的這種狀態,是一種經歷過漫長且重複的失敗後形成的習得性無助。
當孩子反覆受挫,產生了「我不能再控制我的生活」的想法時,他們就會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消極的評價,覺得自己無法做好這件事。
內心還會不停地對自己說「我不信,我做不到,肯定會失敗。」
作者牧之曾說過:暗示的力量很強大,可以治癒拯救你,也可以殺死你。
孩子在消極的暗示下,會越來越自卑,還會不斷自己設限,影響未來的發展。
亞里斯多德曾說過:快樂不是一種與我們所作所為可以分開的感覺,快樂就像是舞蹈中優美的動作,不是跳完舞后的感覺,而是把舞跳好了的成就感。對孩子而言,讓他們內心真正滿足的,不是感覺開心,而是完成一件事後的成就感而開心。
當他們遇到挫折時也是如此,他們更需要的不是「感覺滿意」,而是可以讓他們「表現滿意」後擁有成就感的辦法。
著名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到另外一個名詞「心理免疫力」來概括這種現象:我碰到這個困難,解決了它,下次再碰到相似的困難,我就有信心解決掉它。所以,當孩子遇到了困難,我們不要急於安慰他,說一些「沒關係,你很棒」之類的空話,而是應該說「我們看看怎麼能夠做好」。
在《養出樂觀的孩子》一書中,提到這樣一個觀點:當孩子心情沮喪時,他可以停留在那個情景中採取行動,通過改變情境來阻止沮喪的情緒。而這個步驟,需要大人的幫助。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大人不同,有時候孩子完成不好一件事是因為目標定得太高。當孩子真的完成不了時,我們就要看到他的難處,並幫助他們把難度降低。
孩子文章背不好,難在哪裡?也許是句子不夠通順,也許是生僻字比較多,那我們可以把一整段分成幾個部分,一次完成一小部分,這樣難度就降低了。
這個過程中,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問題很重要,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共情」。和孩子共情,我們才能看到他難在哪兒,他的學習習慣是什麼樣的,只有設身處地,才能找到最好的辦法。
小時候的我特別害羞,一開始我住在爺爺家,爺爺總是要求我出去社交,但我每次都跨不出第一步,那時候間,我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性格有毛病。
後來回到媽媽身邊,我依舊不肯社交,但她從來不會強求我去,而是會說:「如果你不敢過去和他們玩,就在隔壁看看有什麼好玩的吧。」
我能跨出第一步,是因為媽媽看到了我的害羞,並幫助我搭好了一個認識別人的機會,讓我可以完成社交這件事。當我跨越了這個困難,社交對我而言就不再是難事,而我之前的沮喪感也一掃而空,時間長了甚至還能在一群小夥伴中,充當起小領袖的角色。
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到:樂觀不在於正面的詞語,而在於我們對原因的看法。樂觀不僅是不停地對自己使用積極誇張的語言,而是在於我們對一件事情原因的看法。
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一件事情的原因。
塞利格曼提到正確的做法分為兩步:一是要孩子確定負起了實際的責任;其次,要讓孩子把失敗的原因限制在一定範圍內,讓孩子學會「對事不對人」。
前不久,吳尊的女兒NeiNei參加芭蕾舞比賽,失敗了。表演完後,NeiNei傷心的痛哭了起來。
她從三歲開始學芭蕾,每天都非常努力地練習,但是艱辛的付出並沒有換來好成績。
他首先是指出女兒在表演時緊張了,然後繼續告訴她這並不是她跳舞能力不行,只是這一次沒發揮好,調整好心態下一次爭取拿到好成績。
在爸爸的暖心安慰下,NeiNei微笑接受了自己的證書,並開心地和爸爸一起去遊泳吃晚飯。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要幫助孩子把對結果的關注,拉回到對原因和過程的關注
除了安慰孩子,我們更不能讓孩子因為一次失敗就否定了自己
引導孩子正視問題,而不是懷疑自己,他們才會越來越強大。
人生如果沒有重頭再來的勇氣,每一步都有可能萬劫不復。
能夠在父母的保護下,去經歷失敗,再在父母的鼓勵下,重新邁出自己挑戰的步伐,這便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
英語成績提不上去,「短板」在哪裡?掃描下方二維碼,僅需30分鐘,「診斷」孩子英語學習難題,給出全面提升建議!ps:名額有限,請及時掃碼預約🔥伊萊原汁原味的美式分級圖書館,引導孩子進入深度閱讀狀態,SR、AR、外教1V1溝通,閱讀效果三重檢驗,讓孩子從今天開始愛上閱讀!(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進階讀寫小班課採用全語言授課模式,英語母語國家外教親自教授,從遣詞造句到語言邏輯,幫助孩子養成英語母語式思維!(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劍橋官方授獎、資深考培主任親自授課的KET/PET語法課,幫孩子縷清小學階段語法重難點,手把手傳授考試技巧,助力考試衝刺!(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
趣味繪本故事,外教親自帶讀!純正發音,戲劇式表演!讓孩子自信開口表達!(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