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是在安慰孩子,其實你正在傷害他,每位父母都應該看看

2020-09-22 兒科醫生鮑秀蘭

很多父母在第一次當父母的時候都會想著把最好的都給孩子,捨不得讓孩子受苦,捨不得讓孩子受委屈,更捨不得看著孩子心情不好。很多父母在看著孩子鬧情緒,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是會第一時間去安慰孩子,但是由於經驗不足,自以為能夠很好地安慰孩子,其實這種安慰方式會讓孩子受到傷害,比如說以下幾種安慰方式,就會讓孩子很受傷。

1、否定孩子的感受

有的時候,看著孩子哭,父母總是會很理智的和孩子說話,自以為這樣就能夠讓孩子把自己的情緒給壓下去,但其實,孩子在有情緒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可以肯定他的情緒,如果父母只用理智的話來勸說孩子,只會讓孩子的情緒和感受被壓在心裡,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雖然可能大人覺得這件事情沒有必要讓自己那麼不開心,但是在孩子的眼裡,可能這件事情就是一件大事,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想問題,不能單單地站在大人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

2、給對方講道理

有些父母在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還會和孩子講道理,其實這樣解決問題的方式只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加的不好,而且有的時候,和孩子講道理還會讓孩子更加的想不開,讓孩子更加的難受。其實很多時候,不要父母去和孩子講這些道理,孩子的心裡也都是明白的,他難受的只是為什麼自己能搞砸這件事情,他也很後悔。所以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父母就不要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了,越講道理,會讓孩子越難受,有的時候,其實他們需要的只是情感上的支撐。

3、過早地「共情」

有一些家長不知道在什麼途徑得知,要學會與孩子共情,所以很多家長為了表示自己「理解孩子」,就會在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說:「你現在很生氣是不是?」、「你現在心裡很難過對不對?」其實,這樣的話也得挑合適的機會說,並不是孩子所有的不良情緒聽到這句話都會得到緩解。因為就算父母很了解孩子,也不是孩子本人,父母根本無法切身地去體會孩子此時的感受,所以在自己根本沒有理解孩子的時候,說出來這句話,只會起到反作用。

那么正確地安慰孩子的方式是什麼呢?

1、傾聽他

一般來說,在孩子還沒表達出來自己的感受時,父母就去替他發聲,這個順序是錯的。如果想要達到共情,父母首先要認真地聽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後對此再對出安慰。無論父母覺得孩子說出來的事情有多麼的幼稚,也不要去打斷孩子,讓他們可以自由的,無拘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孩子把話說完之後,父母要肯定孩子的感受,讓他明白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這樣,孩子覺得自己情緒被肯定了之後,他的情緒自然就會得到緩解和釋放。

2、抱著他

其實有的時候在安慰一個人的時候,肢體語言會比話語更有力量,在孩子向我們傾訴的同時,父母可以把孩子擁在懷裡,慢慢的撫摸著孩子,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的鼓勵和支持,那麼他們的情緒也就慢慢地緩解了。其實在孩子鬧情緒的時候,不需要被教育,只需要被肯定,這樣他的情緒就會好了一大半。

其實孩子有情緒不可怕,重要的是,父母要怎麼去處理好孩子的情緒和怎麼去安慰孩子,久而久之,當父母使用正確的方式去處理孩子的情緒時,孩子也會慢慢的學會如何自己去緩解自己的情緒了。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很好,成為一個平易近人的人。

相關焦點

  • 新型「家庭暴力」正在蔓延,無數孩子正遭受傷害,看看其中有你嗎
    提到「家庭暴力」想到的就是體罰,但其實慢慢許多父母意識到罵孩子是錯誤的,但是他們轉而以更微妙的方式懲罰孩子,即「冷暴力」。不毆打和責罵孩子,而要拒絕他們千裡之外。新型家庭暴力正在蔓延,無數孩子無處可逃。
  • 你以為孩子正在玩水,其實他正在死去!北京雙胞胎姐妹溺亡事件慘痛...
    悲劇已經發生,指責孩子的家長沒有任何意義,他們已經要承受太多悲痛。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日後如何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誰家還沒有個孩子呢,誰家孩子不上街、不玩水、保證不調皮呢。孩子的天性活潑,但作為家長,作為成年人,作為旁觀者,有些事你必須知道:你以為孩子站在水裡,其實他正在死去2017年,陝西鹹陽的一位母親,帶孩子去水上世界玩。她站在水池裡玩手機,孩子就在她身後悄無聲息地溺水而亡。
  • 你以為和孩子共情是「我知道你很難過」,其實大錯特錯
    如果孩子實在不聽,就讓他在一旁哭鬧「哭飽了他就起來了。」其實這些都是共情的錯誤表現:給孩子出主意、安慰孩子、陪著孩子一起難過……為什麼父母用著共情的一套模板,應用起來卻收效甚微呢?你嘴上說著「我理解你的心情」,內心想著的卻是:「熊孩子,別鬧了,趕緊離開這裡。」孩子能接受嗎?是否真的共情,孩子能夠感受得到。真正的共情應該是:「我也很喜歡這個玩具,這個玩具和家裡的那些有一點不一樣對不對。你想買回去嗎?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你以為是為孩子好,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孩子不小心弄壞了家裡的東西,我們大聲地呵斥他:你只知道破壞東西,站在那裡反省一下,今天不準看電視了。 這些情景是不是感覺很熟悉?是的,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這樣對待我們的孩子,還自以為是讓孩子長了個教訓,以後不再犯。我也曾這樣做過,還為孩子的聽話沾沾自喜,直到我遇到了金伯利·布雷恩著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才知道這樣做是錯的,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傷害。
  • 「你是最棒的!」這句話表面上是安慰孩子,其實是在摧毀他的自信
    語文老師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讓孩子背一小段文章。孩子搖頭晃腦背了大半個小時,依舊沒背下來。最後睿睿哭喪著臉說:「媽媽,語文太難了,背書太難了,我不行,我學不來。」朋友心中生氣,但怕傷害到兒子,便強忍著安慰他說:「沒事,睿睿這麼聰明,是這個文章太難了,換我也不一定背得下來,沒關係,你還是最棒的那個。睿睿聽了這話,表情緩和了下來,但依舊是一副鬱鬱寡歡的樣子。
  • 夏天你以為是幫寶寶「散熱」的10件事,其實是坑娃,傷害健康
    導讀:夏天你以為是幫寶寶「散熱」的10件事,其實是「坑娃」,傷害健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夏天你以為是幫寶寶「散熱」的10件事,其實是「坑娃」,傷害健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的擔心,正在一步步毀了孩子!總擔心孩子的父母,都要好好看看
    我擔心他在課堂上不敢提問、回答問題,也沒有同學願意和他相處。他這樣的性格,將來上大學,找工作該怎麼辦呀?"我笑著安慰她說:"你家兒子還小,你想得太多了,長大就會改變的。"看著她滿目愁容,我反倒更加疑惑:為什麼她對孩子如此擔心呢?
  • 太多時候,父母以為的保護,其實正在悄悄廢掉孩子
    深以為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太多時候,父母以為的保護,其實正在悄悄廢掉孩子。知乎上有位網友講述了自己的經歷。當我們竭盡全力想給孩子製造一個沒有傷害、沒有荊棘的童話世界時,無形之中,也正把孩子培養成關在籠子裡「什麼都不會」的廢物。
  • 你給孩子的很多好,其實都是傷害
    你給孩子的很多好,其實都是傷害。這部劇裡有三個男孩子: 兩個是有錢人家的男孩,一個是窮人家的男孩。我看到無論家長有錢沒錢,對孩子都是太過於寵愛了,簡直是捧在手心都怕化掉。比如,孩子洗澡時,父母為他準備好所有的一切,澡盆子裡盛滿了溫熱的水,拉上帘子,接下來呢?這孩子怎麼都有6-7歲了吧,這麼短的距離,還是媽媽把他從床上抱到澡盆子裡,讓我大跌眼鏡;還有一集,講孩子走丟,媽媽到處找尋,著急啊,然後四位司機給孩子圍起來,護著他,很感人是吧?接下來呢?
  • 父母皆禍害!你怎麼傷害了你的孩子
    小編這就帶您去看看,這個小組的成員心中,父母究竟如何傷害了他們?家長和社會各界對此怎麼看!比較孩子、貶低自尊、窺探隱私……間接人格傷害對孩子傷害最大近日,騰訊教育發起了一個投票「你認為家長哪種行為對孩子的傷害最大」,已有近4000名騰訊網友參與,其中網友投票最多的是「間接人格傷害(辱罵、侵犯隱私)」,有25%的網友認為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 家庭教育中的「還原論」正在傷害孩子,也許你就是這樣的父母
    其實,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爸爸的關心。可是一句「你為什麼不聽我的」,將所有的關心都演化成了責備,演化成了孩子自身的問題。父母都希望孩子好好學習,考試滿分,所以只管盯住孩子學習讀書的行為就行。在我小時候讀書時,我爸爸最欣慰的就是看著我伏案學習樣子,卻不管我心裡是不是也正在想著學習這件事。他只要看到我們學習的樣子就會很開心,很大程度上這也是因為符合他對取得好成績所預設的行為輸入,符合他的心理預期。
  • 別再對孩子說這3句話,你以為是在逗孩子,事實上卻在傷害孩子
    導讀:別再對孩子說這3句話,你以為是在逗孩子,事實上卻在傷害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再對孩子說這3句話,你以為是在逗孩子,事實上卻在傷害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正在傷害孩子
    朱媽媽的這種做法,就是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他們正在傷害孩子,而不自知。他們喜歡硬塞給孩子一些自以為孩子需要的東西,不惜以付出自我的方式,來過度幹涉孩子的生活,但中國家庭式「直升機父母」,無異於在用親情捆綁住孩子的手腳:孩子,我為了你,什麼都願意付出,你必須得聽我的!你該怎麼活?交什麼朋友?去哪裡?做什麼工作?
  • 注意了,生活中這些語言也許傷害了你的家人
    生活中的我們,也許經常受到這些語言的上的傷害,它們更多都來自我們的家人!比如家人說你不行,這樣的不行,那樣的不行各種打擊,各種嘲笑,各種壓制,各種的對比,其實這才是傷害我們最大的!以為是愛,卻不知道是傷害要想一家人幸福,孩子有成績,家人的鼓勵最為重要!
  • 6歲姐姐摔死3歲弟弟,你以為的逗孩子,其實在傷害他
    等到家人發現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兩三個小時,最終他的弟弟也沒能救活。聽到這裡寶貝真的是不寒而慄,原來孩子的世界竟然是這樣的。在之前他的姐姐就跟爸爸聊過,關於弟弟出現以後為什麼對於他的愛好像減少了,而且還說是不是只要弟弟消失,父母對他的愛就會多起來?
  • 你以為孩子是你在養,其實真相併不是!父母必看!
    你以為孩子是你在養,其實真相併不是!父母必看!其實不是的。首先要有個觀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報。孩子來投胎,是帶著他的福報來的,看起來是父母在養,但其實還是孩子自己的福報在養。我們每天都在用,每天都在破壞。天道無親,哪怕是你的孩子,你都無法把福報留給他。
  • 被罵仍要媽媽抱,你以為你很愛孩子,但其實孩子比你愛他更愛你
    寶媽心裡不禁泛起了嘀咕:為什麼我剛剛那麼嚴厲地罵了他,他卻還是會立刻問我要抱抱呢?而如果我不願去抱,他竟一直伸手堅持著不放棄?其實答案很簡單,這種越被罵越求抱的行為,都是因為孩子對媽媽無條件的愛!孩子對媽媽的愛是本能且無條件的,但很多父母卻依然習慣於將壞脾氣一股腦傾倒於孩子,大吼大叫歇斯底裡,你可知道這樣的情緒暴力可能真的會傷害到孩子,而且是難以彌補的。
  • 所有的父母都會傷害孩子,你的傷害屬於哪個階段?
    不記得在哪裡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所有的父母都會傷害孩子,誰都沒有辦法。孩子就像一隻潔淨的玻璃杯,拿過它的人會在上面留下指印。有些父母把杯子弄髒,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裂,還有少數父母將孩子的童年摧毀成不可收拾的碎片。
  • 你以為你是愛孩子,其實你是在幹擾孩子
    在孩子玩耍時,在學習時,在畫畫時,我們總是無意識地打斷他們,催促他們。試問寶寶怎麼會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呢?要知道寶寶的注意力不是被培養出來的,而是被保護出來的。你以為你是愛孩子,其實你是在幹擾孩子!培養孩子較強的專注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那家長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 你以為的富養正在傷害孩子,對於富養,父母要做到這4方面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好友的女兒經常念叨:「爸爸,我同學的家長都是開車來接他的,你以後不要來接我了」;「媽媽,XX跟我說他要去國外度假,我不想再在國內旅遊了,好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