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索福克洛斯受過這樣一句話:「在短短的語言中藏著我們的智慧。」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他們屬於刀子嘴豆腐心,這類人的品格不差,但是卻總是無意中傷害了別人。
孫佳是一個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性格的人,她這個人大大咧咧地,沒有什麼心機,有什麼說什麼,可是卻經常好心辦了壞事。
有一次同事小林離婚了,她整個人特別的頹廢,我們為了安慰她,一群人請她一起吃飯,一起旅遊。
作為一個離婚的女人,她本身情緒上就很低落,也難免會沉浸在這段感情的痛苦之中。
小林和丈夫結婚有9年的時間了,兩個人也十分的恩愛,可是他們之間一直沒有孩子,後來在小林的提議下二人選擇和平離婚。
如果不是後來想能主動和我們說起這些事,我們並不知道他離婚的原因是什麼。
可是在吃飯的時候,孫佳卻好心又辦了壞事,她為了勸小林,便一味地去責罵小林的前夫,說他配不上小林,讓小林往前看,還勸他以後找個更好的。
小林一直沉默著,沒有說話,顯然孫佳的這段話並沒有讓她感覺到心理上有多舒服,我們在一旁聽著,便及時打斷了孫佳的話。
小林本身的情緒非常悲傷且低落,而孫佳的這些話非但不能平息他內心的悲傷,反倒是點燃了他心中的怒火,尤其在你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不要去評價別人。
小林想要的其實是我們的陪伴,換句話說,她希望我們能夠去給她力量,我們每個人不是當事者,也並不能夠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不要因為貪圖自己嘴上的一時痛快,而讓別人受到二次的傷害。
我們在去安慰別人的時候,其實是要用到心理學上所說的同理心。
就是與他人在情感上有一些共鳴,能夠去理解他的處境,能夠去感受他此時的情緒狀態。
你不需要去長篇大論的和對方講道理,你更不需要說一些客套的話,這對於被安慰者來說,並沒有任何的作用。
從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真正想安慰一個人,只需要這2句話。
一、「我可以做你最好的傾聽者。」
想要被安慰的人,渴望別人能夠陪伴他,更渴望有一個願意傾聽他講話的人,與其喋喋不休的和他說教,反倒不如直接對他說:「我可以做你最好的傾聽者」來的實際一些。
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寫道:「對於遭遇不幸的人,我們能夠給予的最殘酷的侮辱莫過於表現出一副污衊他們的悲慘遭遇的樣子。如果我們對於同伴的喜悅性的無動於衷,那也只不過是與我們的禮貌有損罷了;但是當他們向我們傾訴痛苦時,如果我們不裝出很嚴肅的樣子,那就是真正的殘忍了。」
做一個禮貌且安靜的傾聽者,不要打斷他的講話,更不要對他所講的事品頭論足,每個人的經歷和感受不同,所以一開始保持沉默便是對於另一方最好的尊重。
有些人可能僅僅需要的是陪伴和理解,在他訴說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一個自我發洩的過程,不經意地表達了自己的情緒。
因此,在你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沒有什麼比你做一個傾聽者更正確的事情了。
二、「我知道你很難過。」
「我知道你很難過。」這句話其實是利用了換位思考的方式,指的是個體能夠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思考方式。
很多人在安慰別人的時候,喜歡用「你要堅強」,「沒什麼大不了」這樣的話。
也許你在本意上是想要勸他勇敢,但是這句話對於被安慰者並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01)、首先,你要去認可他,才能夠讓他覺得自己被理解了,在你表達懂得他的痛苦時,他會覺得你們兩個人在情感上已經產生了共鳴。
02)、其次,你要去表達對於他的關心,這種關心並不是刻意的,而是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也必定是足夠坦誠的。
在這他感覺自己弱小無助的時候,沒有什麼比認可他更令人感到欣慰的事情了。
當我們遭遇人生中的變故和挫折的時候,此刻我們需要的更多是別人的陪伴和認可。
總之,我們無法去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更無法去決策別人的人生,他能夠和你訴說,很多時候是因為他足夠信任你。
所以作為一個安慰別人的人,我們能夠給予他的也只有關心和愛了。
參考資料:《愛情心理學》、《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