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挫時說「你最棒」就是害孩子

2020-08-28 玥小禾

很多家長可能一看到這個標題是不服氣的哈,其實我也一樣,因為連續兩個學期我的女兒考試成績從三門滿分一直在往下掉,記得那是三年級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放榜時,語文、數學、英語都是100,全年級第一啊,孩子知道成績時攥著拳頭高興的跳了起來;爺爺奶奶樂得合不攏嘴,當場就給了1000塊錢作為獎勵;爸爸立馬要滿足孩子的心願,就是給它買了一條泰迪犬;而我內心也是很激動的,說:「恭喜你,但是不能驕傲!」不知道其他家有沒有過這樣的場景,現在我看來,其實我們是完全不懂得科學養育孩子的,長輩都太看重考試分數,沒有讓孩子知道其實學習成績只是人生成長的一小部分,是她自己份內的事情,我們要幫助孩子慢慢樹立目標、找到持續學習的動力和樂趣才是最重要的!


開心學習

每一個人都不可能一直保持第一名,我女兒也不例外,以後的幾個學期成績都在下降,因此沒有得到相應獎勵,信心一再被打擊,惡性循環,我們也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這兩年來,看似我是在控制著焦慮,每次成績下來,孩子自己本來就沮喪時,我自以為是的在那裡語重心長的分析、數落一通後,只會幹巴巴的說「寶貝,你在媽媽心裡永遠是學霸,你很棒的,下學期一定會追上來,媽媽相信你!」以為這樣就是給孩子鼓勵,培養孩子的自信樂觀了。今天學習馬丁·塞利格曼的《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通過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研究所負責人田宏傑老師的講解,我恍然大悟,現在把第一節的內容「受挫時說你最棒就是害孩子」分享給大家,讓為人父母的朋友們努力去做一位合格的家長,讓自己學以致用,陪伴孩子幸福的成長,期待我的女兒成為樂觀積極的人,我也一樣。

為人父母們可以讀一讀

田老師說:樂觀不是虛空誇出來的,是要經過一次一次地徵服,逐漸地去形成樂觀的解釋風格,要一層層地去打造,孩子才能夠真正的樂觀自信。說到底就是要把「我能行,我要努力」這句簡單的話語變成孩子的一個信念,讓她們有這個自信與責任感,牢牢根植到孩子的內心。


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本書中提出了培養孩子樂觀的金字塔模型,樂觀的金字塔分成三層,最底下一層是徵服感。孩子要經過一次次的徵服,去建立樂觀自信的基礎,父母長輩要幫助提供讓孩子鍛鍊成長的機會,如果完成一道難題、學會削蘋果都是一次徵服,父母就是要通過一次次的機會去增強孩子的徵服感,幫孩子去形成一次次徵服的經驗。第二層是情感的正面積極性。就是要讓孩子在愉快、溫暖的情緒中長大,讓孩子去體驗到積極正面的情感。當然也不能逃避負面的情感,當孩子有負面情感時,我們要去理解到孩子的困境和他成長的需求,然後給孩子溫暖的支持,及時幫助孩子突破困境。最上面一層是認知風格,也是解釋風格。就是孩子對每件事情她有什麼樣的看法,她對自己有什麼樣的評價,她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的能力怎麼樣,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做好事情。有樂觀心態的孩子,她會認為失敗是暫時的,我就在這一點不行,如果找到方法,突破他,我就行。而悲觀的孩子呢,他可能事情一失敗,就會認為,哎呀我就是不行,我就是沒有能力,他就會有辦法去逃避。


針對這一點,老師在講解的時候舉了一個案例,我覺得是很普遍存在的,很有借鑑意義。故事是這樣的,有個孩子參加演講比賽,由於緊張表現不好,孩子自己情緒低落,作為媽媽如果我們只是安慰孩子說你挺好的,沒關係,只要你努力就好,在媽媽心裡你是最棒的。(慚愧,我好像時常就是這樣給孩子鼓勵的),其實孩子並沒有在媽媽的言語裡找到自信,他沒有覺得自己哪好,哪棒。這個空洞的鼓勵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媽媽和孩子的交流,他們根本就沒在一個頻率上。第二個問題是:孩子覺得自己講得不好,可媽媽覺得挺好的,這等於告訴孩子什麼,你覺得自己不好,但是你的感受是錯的,你的感受不對。這樣就讓孩子害怕挫折,逃避挑戰,孩子不可能樂觀自信。如果媽媽說:孩子你這次有點緊張,沒事,下次放鬆點,別緊張,大大方方講就行了。(有的媽媽是不是又重招了,我也常犯)我們這樣越是盯著孩子的情緒狀態,想讓孩子去放鬆,孩子反倒越做不到,他們的緊張感就會被強化。


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孩子,我剛才看到你講的時候有點緊張,有點手發抖,他說是。老師又說:但是,我最欣賞你的是(略微停上一秒鐘,引起孩子好奇心),你剛才演講時你很緊張,手都在發抖,但是你的思路特別清楚,你講得很明白啊孩子,孩子你真棒!孩子說嗯,他就明白這是真的,我手發抖,我腿有點顫,但是我講得很清晰,我的邏輯很明白,這是真的。這個時候就看到孩子把頭抬起來,身體也站得挺拔了,明顯感覺到有了一些自信。那接下來孩子關注的就不在是緊不緊張,而是他會想我下次再演講,我要怎麼去準備,怎麼講得更好,更清晰,怎麼拋問題,怎樣去開展講述,這樣我們不去追求孩子的放鬆自信狀態,他們反倒可以通過一步步練習,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就自然而然的自信起來,這就是徵服。


所以當孩子受到挫折時,我們不要通過鼓勵他真棒,去讓孩子有一種虛假的自信,感受上的自信,而是我們要幫助他們通過行為讓他自己一 步步去徵服,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孩子才能真正的樂觀自信。


其實我自己也是不自信的,能感受到自己身體裡的那個自卑小怪獸,在今天的學習中,我更加知道要多向內思考,不斷徵服自己的短板,提升能力,讓自己真正自信起來,和孩子一道共同成長。

自信起來

相關焦點

  • 受挫能力,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最近的微博熱搜事件,特別是疫情爆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少,越來越多的孩子生命安全的情況屢屢發生,以至於今年夏天,深圳不得不取消期末考試。在傳統教育中,似乎很少對孩子的受挫能力進行培養,但是現在孩子不斷出現的生命安全事實,說明加強培養孩子的受挫教育,真的非常非常重要!什麼是受挫能力呢?
  • 鼓勵,是給孩子人生最棒的禮物
    生活總是忙碌,有時為了想趕快安撫孩子的情緒、或是想建立孩子的自信,我只會一招闖天下,那就是:使用讚美模式。舉凡你好棒,...、你好厲害,...、你好乖,...、你好聰明,…等,但讚美是一種對行為的肯定,當孩子進步時,我們一定不吝於讚美,但在面對缺點和缺失時,如何學習放下與不要過度鑽牛角尖,而是轉向用鼓勵的方式,這對我來說真的很需要智慧的累積。
  • 家長這樣做,會抹殺孩子原本具備的受挫力!
    培養孩子的受挫力(挫折忍受力)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受挫力,是一種適應並克服困難的能力,可以使孩子在面對困難時越挫越勇。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每個孩子天生便擁有這樣的能力特質,它並非專屬於某些天賦異稟的孩子。但是往往由於家長的一些錯誤做法,磨掉了孩子原本具有的受挫力。
  • 孩子,你不是最棒的
    但是,為什麼這些孩子的生命就像一支蠟燭,一陣大風就可以熄滅它們呢?因為許多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被爸爸媽媽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一家人捧在掌心裡的蠟燭。孩子以為這個掌心搭建的是全部的世界,他有一點光芒就會贏來一片喝彩:「你是最棒的!」這些鼓掌的手,擋住了風雨,擋住了陽光,成為了孩子最安全的世界,一旦離開這個世界,嬌小的火苗就會搖搖欲滅。
  • 如何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家長學會這幾個方法,超有效
    父母總是怕孩子受挫而喪失對生活的信心,但是一味的寵溺,也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對他們百害而無益。,但朋友制止了我,說讓他自己爬起來,沒事的。後來朋友說,不能讓孩子養成嬌生慣養的習慣,一天怕他磕了或者是碰了,這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此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要立刻就上去幫助,可以讓孩子先嘗試自己解決和消化,培養他處理問題的能力。當孩子哭泣的時候,不要總是想著照顧孩子的情緒,要告訴他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可能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太可能完成的,讓孩子儘早知道一些困難,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 培養孩子的受挫 能力
    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得越多,他越覺得自己有能力,下一次再面臨挑戰,他會更少感到挫敗感。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這關係著他們未來的發展,那麼人生中挫折不可避免,如何幫助你的孩子更好地應對它呢?1.學會辨識預警信號山雨欲來風滿樓,受挫感累積即將大爆發前,孩子的行為和語言上總有種種跡象可循,仔細觀察孩子,下一次,一旦發現蛛絲馬跡,就趕快設法拔掉雷管。2.鼓勵孩子暫停一下可可喜歡畫畫,可如果總是畫不好,他就會發火。
  • 《加油,你是最棒的》歌曲
    《加油,你是最棒的》改編自小說《加油,你是最胖的》,講述了四個小人物湊成影視圈的「草臺班子」,在挫折中奮鬥,追逐夢想攜手前進的勵志故事。《起風了》。清澈的音色,真假音轉換,每一個細節都處理的很細膩,讓人淡淡回味,用溫柔的聲音打動每個人的心靈。
  • 如何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得越多,他越覺得自己有能力,下一次再面臨挑戰,他會更少感到挫敗感。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這關係著他們未來的發展,那麼人生中挫折不可避免,如何幫助你的孩子更好地應對它呢?一、學會辨識預警信號山雨欲來風滿樓,受挫感累積
  • 《教出樂觀的孩子》:當孩子受挫,如何讓他重樹信心,習得樂觀?
    因為這個實驗仿佛就是在說每一個普通的你我,在窺探人性最致命的弱點:當一個人相信了自己註定會失敗,即使出口就在眼前,他也會坐以待斃。就是說,一個人只要習慣了失敗,像習得所有行為習慣一樣習得了「無助」這一悲觀心態,即使面對成功機率很大的事,他也不會嘗試了。換句話說:天助自助者。
  • 「孩子,你是最棒的!」 不只是說出來……
    人們通常用這樣來形象地說明羅森塔爾效應:"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個人發展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期望。期望對於人的行為的巨大影響。積極的期望促使人們向好的方向發展,消極的期望則使人向壞的方向發。    羅森塔爾效應,又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或期望效應。這個效應是怎麼來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他們——很久很久以前,在奧林匹斯山上,住著一群神。
  • 為什麼有的孩子遇到困難只會哭?缺乏「受挫力」的孩子,很難優秀
    王媽媽只好過去安慰孩子,但是成效不高。閨蜜團看到王媽媽的兒子這幅樣子,紛紛為王媽媽出言獻策。有一個閨蜜說,孩子動不動就哭,其實是缺乏「受挫力」的表現。對王媽媽的兒子來說,只要是沒有滿足自己心意的事情,在他眼中就是「失敗」的象徵,但是孩子又沒有辦法去突破、戰勝這個心理,所以只能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無助和自責。閨蜜的分析很有道理,所以王媽媽決定今後要好好鍛鍊孩子的「受挫力」,這樣孩子才不會動不動就哭。
  • 改善寶寶受挫時的情緒
    (一)明了寶寶受挫之原因  當發現寶寶悶悶不樂時,大人可以協助寶寶找出其不快樂的原因。對於許多較為內向或是不善言詞表達的寶寶,大人可讓寶寶以說出、畫出或是寫出的方式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受。(二)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當寶寶遇有挫折的情境時,大人不必急於立即插手協助,許多大人因為心疼孩子而過度保護孩子,卻使寶寶喪失主動學習的機會。例如:於孩子間的爭吵過程中,大人可在旁觀察而不需置身於其中排解紛爭,這樣可讓寶寶學習與友伴相處的技巧。
  • 「你是最棒的!」這句話表面上是安慰孩子,其實是在摧毀他的自信
    語文老師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讓孩子背一小段文章。孩子搖頭晃腦背了大半個小時,依舊沒背下來。最後睿睿哭喪著臉說:「媽媽,語文太難了,背書太難了,我不行,我學不來。」朋友心中生氣,但怕傷害到兒子,便強忍著安慰他說:「沒事,睿睿這麼聰明,是這個文章太難了,換我也不一定背得下來,沒關係,你還是最棒的那個。睿睿聽了這話,表情緩和了下來,但依舊是一副鬱鬱寡歡的樣子。
  • 受挫力是孩子的心理營養劑,助力孩子成長
    前幾天,14歲中學生在被媽媽甩耳光之後,跳樓身亡,這個事件引發網友熱議,有抨擊媽媽的教育方式的,也有抨擊孩子的受挫能力的。但是孩子走上極端的事件屢見不鮮,我們先從孩子本身出發,看看孩子的受挫能力到底怎麼回事。受挫力,是指忍受挫折的能力,是面對困難還能戰勝困難的能力。
  • 你孩子的受挫力和抗壓力如何?老師教你這樣培養孩子的「二力」
    心理家研究指出:當人們遇到挫折時,高達九成以上的人會選擇五種反應:攻擊、退化、壓抑、固執與退卻,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於10%。 心理學家馬斯洛也說:「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於對待挫折的態度」。 基於這樣,我們做家長的在生活中和學習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要有一定的受挫力和抗壓的能力,不然真正走入社會會走很多的彎路,會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最關鍵是人生或許因不如意走極端,那是最可怕的。 那麼,我們家長平時如何培養孩子的這兩種能力呢?
  • 黃磊女兒摔跤上熱搜:孩子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面對「負面情緒」
    想想你身邊最熟悉的孩子哭的場景:搭積木搭一半倒了,哭;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多如果要哭,就是一瞬間的事。,你需要的是:有人帶你一起讀懂孩子受挫時的具體心理、清晰具體支持的策略是什麼。成人不能一味打擊,要多鼓勵孩子,很多老父親老母親開始加戲:「孩子,加油,我們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一定可以的!」
  • 請跟孩子說:寶貝,你是最棒的,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
    但我就怕他們在改變的過程中就已經退縮關鍵的問題是當孩子由於種種原因堅持不下去時我卻得不到家長的支持他們選擇「尊重孩子的意見」殊不知,享受了安逸生活的孩子最怕的是吃苦你讓他自己選擇當然是越舒服越好在武術的教育中看似是孩子在學習其實家長也在學習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兒高興了就喜歡痛了累了有情緒了就放棄這很正常……
  • 4歲兒子發脾氣說「都是你害的!」:為什麼孩子老愛怪別人?
    看著倒下的積木,兒子大哭起來,生氣的大聲說:「都是你害的,都是你害的,都是你害的!」不由得想起,有一次也是這樣,事情明明是他自己沒有做好,卻生氣發脾氣的說:「都是你害的,都是你害的。」我就納悶了,在家裡,從來沒有人說過「都是你害的」這句話。為何4歲的兒子卻將它當做口頭禪一樣呢?
  • 江貞瑤媽媽:孩子,你是最棒的!
    願所有的孩子儘快長大,變得懂事,以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生育、養育之恩!          孩子,你是最棒的!最最敬愛的五中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首先請允許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高一(2)班江貞瑤的媽媽。感謝最最敬愛的幽默的戴段長給我這次作為家長代表分享的機會!
  • 聰明孩子長大一事無成,家長注意這幾點,千萬不要讓聰明害了孩子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學習好,人際關係好,成為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自家孩子聰明伶俐,學習好,優秀,固然好,但家長如果做法不當反而會害了孩子。比如有的家長見孩子聰明,學習好,逢人就誇,把孩子誇成一朵花,別人家的孩子再優秀也沒有自己家的孩子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