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住行到衣食,共享經濟的下一個G點是什麼?
程維在《滴滴:分享經濟改變中國》裡開宗明義說過這樣一句話:「10年後往回看,會發現在這個重要節點上。分享經濟的大潮鋪面而來,就像1999年的電子商務一樣」。
我非常服膺這個判斷,假如十幾年才能出現一個改變中國的經濟大風口的話。那麼這次站在風口「食物鏈頂端」的那個,一定是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帶著一種全新的價值觀,在崛起的短短幾年間,從Airbnb的短租模式,到UBER風靡全世界的共享出行模式,仿佛成為了網際網路經濟中連續爆發的最強大活火山。
並且有心人也發現了,共享經濟解決的都是衣食住行這樣的人類基本生活需求。比如短租住宿,比如交通出行。那麼在住宿和出行之後,下一個共享經濟風口將在何處爆發?
有不少專家都判斷,共享經濟勢必會向人類生活的需求的本源一步步推進,甚至將推進到個體生活發展的「衣食之本」。但這種「宏大敘事」畢竟太籠統了,大家想知道的是那個G點到底在何處。
共享經濟的next在哪裡?是否已經有先行者開始入場?今天就來告訴你這個秘密。
【共享經濟重新定義生活:UBER\Airbnb之後的第三關】
社群經濟,或者說共享經濟,從誕生之日起有過兩次大的行業飛躍,分別是UBER\Airbnb重新打造的出行和住宿體驗。
而共享經濟模式之所以可怕,絕不僅在於Uber比計程車便宜,或者Airbnb可以住到更寬敞的房子。
共享經濟的真正價值在於重新定義了人與人連接的方式,以及社群組成的方式。
就拿Airbnb來說,圍繞房間提供者、旅客、平臺三者之間,形成了大量的社交關係以及真實的需求交互,這也就造成了極大的勢能波動,由此打開的社群入口造成了一個龐大複雜的生態體系。
因此,我們在分析共享經濟的未來時,不能只是抓著需求痛點等等表面的東西不放。重點是其能否符合共享經濟的後續打開方式和文化價值。
從邏輯上來說,人類在細分領域需求之後,一定會追求更加宏觀和整體化的需求解決方案,加之生態化的可能性入口。經濟互助、風險互抵很有可能成為共享經濟的下一個風口。
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互助式社群經濟,這個聽起來依舊有些陌生的詞彙,很可能相當大程度改變我們的未來。
【不是保險,不是公益:互助式社群經濟是什麼?】
共享經濟的本質來自兩方面,一是剩餘物質確實有價值,另一個是群體內存在分享利用的欲望。
而利用社群共享,在有共同價值認同的群體中,每人貢獻少量財富,來集中幫助群體中的任何成員抵禦風險。這顯然符合共享經濟的基本邏輯。
這被稱為互助式社群經濟,其實在國際範圍內這樣的模式已經取得了相當的認可。但在國內的現實語境中卻存在相當大的接受錯位。
事實上,利用網際網路來共享互助、抵禦風險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嘗試,但目前這個新興領域背後卻存在眾多價值判斷不明以及話語失當。
首先,互助社群經濟不是保險。雖然都是為了實現「保障功能」,但互助社群經濟卻在本質上是網際網路思維的產物,並不以商業目的結成社群。故而可以在同等保障的前提下降低個人開支,這可以對社會、商業保險所不能觸及的範疇形成補充,並對傳統保險產生一定程度的迭代效應。
另外,互助社群經濟也不是慈善公益。互助式社群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手段打破傳統慈善機構的單項「給予」模式,實現雙向「參與」。從而延展個體經濟在社群經濟中的靈活度,實現參與與分享的自由。
目前這個被稱為網際網路互助保障的行業,需要先找準自己的定位,理清自身與傳統保障行業之間的辯證區別,明晰共享互助的網際網路價值所在。
這個待破局的產業結構中,有些案例非常值得探討。比如隸屬於上海仲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國內首家以互助為紐帶的社群經濟平臺:眾託幫。這家啟動資金達到1億人民幣的平臺,率先確認了互助式社群經濟模式,清晰的產品邏輯和準確的市場定位,或將造就一輪不同凡響的勢能衝擊。
【內功招式缺一不可:互助社群經濟怎麼玩?】
互助式社群或許機會很大,但是其安全性、服務體驗、智能承載能力卻都受到潛在市場的嚴苛考驗。這個行業不能求大求全,而必須一個案例一個案例的分析細節,了解真實的消費者需求和市場機會,否則很容易陷入一葉障目的尷尬裡。
這是一個價值鏈比拼重於細節打造的行業。必須打通從技術、資本、到產品再到市場保障的全方位優勢,才有可能殺出重圍。
舉例來說,眾託幫在打造社群互助式經濟的時候,就首先強調了資金使用全透明、運營公開化,所有互助事件獨立勘查,這為共享經濟進入市場的第一關「安全保障」提供了基礎。
在這之上,眾託幫還在技術和商業模式上進行了集成強化,採用了區塊鏈技術、新型風險精算技術以及國內領先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術。
運營公開,技術能力高度智能,是一個好模式變成普及模式的必備道路,尤其在泛金融領域更是如此。在共享經濟的下一個風口中,企業產品的內功必然是技術驅動和模式公開,而招式則是運營、營銷以及多種市場玩法和品牌勢能。必須內外兼修,不可偏廢,才能真正打開互助社群經濟的大風口。
各個領域的優勢集合為眾託幫造就了完整的價值生態,在整個價值鏈的多個環節都有出色表現。眾託幫這一平臺的未來,非常值得期待。
【結束語】
共享經濟的未來非常大,而總體來看有兩條主幹線是不會更改的。
一個就是更加細分和抽象,從知乎、分答等認知盈餘平臺的火爆就可以看出端倪。未來更加細分化、虛擬化、抽象化的分享到共享勢必成為主流。人類的經驗、閱歷、體驗乃至情緒,都有可能造就新的共享經濟風口。
另外一個就是更加宏大基本的追求。共享經濟已經證明了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未來用共享經濟模式解決生活、保障、事業發展等基本問題將成為被普遍接受的模式。而共享經濟與宏觀經濟連接造成的風口就在其中。
說了這麼多共享經濟,總是想起一個段子:有人說共享經濟的本質就是,先哲在《資本論》裡提出的構想,一言不合就被網際網路給實現了。
託馬斯·莫爾在500年前提出了烏託邦概念,而後人類一直在設問烏託邦究竟在概念上存在與否。當有一天烏託邦從哲學意義上走下的時候,說不定會踏著網際網路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