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行走不便?三個幫手來助力

2020-12-17 河南頻道

原標題:中風後行走不便?三個幫手來助力

我國每年新發中風患者超過200萬人,其中有70%-80%的中風患者因為殘疾不能獨立生活。中風的高致殘率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許多患者往往出現四肢一側無力、持物不穩、肌肉痙攣等症狀,導致行走障礙。而使用輔助用具可以為行動不便的患者助力,同時也在康復訓練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那麼如何正確使用中風康復期的輔助用具呢?記者特別採訪了專業醫生魏琳和範玉珍,她們以最常用的手杖、助行架和輪椅三種助力器為例,為中風患者答疑解惑。

A、手杖三種手杖該選哪一種合適?

手杖有很多種,範玉珍介紹,其不同的結構,適用人群也不同。單足手杖適用於握力好、上肢支撐力強身體狀況不是太差的老年患者。三足手杖適用於平衡能力稍欠佳、使用單足手杖不安全的患者;而平衡能力欠佳、臂力較弱、上肢患有震顫麻痺以及使用三足手杖不夠安全的患者,則可以考慮四足手杖。

除結構外,手杖的長度也需要格外注意。範玉珍說,手杖最恰當的高度,應該是人立正站立、兩手自然下垂時,手杖從平地到達手腕部皮膚橫紋之間的高度。

使用技巧:

範玉珍介紹,手杖步行訓練的方法:

(1)「三點步行」絕大多數偏癱患者的步行順序為伸出杖→邁患足→健足,少數患者為:手扙→健足→患足步行方式。(2)「兩點步行」患者同時伸出手扙和患足,再邁出健足。這種方法步驟速度快,適合於偏癱程度輕、平行功能較好者。

使用手杖時肘關節應當彎曲20°-30°,兩肩保持水平;腕和手必須能支持體重;以正常的足跟先著地的步態,目視前方行走。在下樓梯時,要記得是「好腿先上,壞腿先下。」並將身體重量平均分擔到手杖和樓梯扶手上。

B、助行器步態訓練有方法

對於全身或雙下肢肌力降低、協調性差,卻需要獨立、穩定、站立的中風患者,助行器是個好幫手。

範玉珍介紹,正確的助行器步行方法為「三步法」——助行器→患肢→健肢。具體步行順序:先雙手舉起助行器向前移動了1步,接著抬高患腿向前邁出半步,約在助行器橫向的中線偏後方,然後健腿邁出與患腿在同一水平。這種步行方式適用於體弱、平衡功能差的腦卒中患者的早期步態訓練。患者使用助行器坐下時需要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並且加坐墊,坐下之前要做好準備,緩慢倒退,看好位置,雙手扶穩,最後緩緩坐下。

使用技巧:

與手杖相同,助行器的合適高度是患者站立時,使用高度評估:挺直站立,手扶助行器握杆時,上臂肱骨與地面垂直,肘關節屈曲15°-30°時,從地面到手腕下端的垂直高度為正常助行器使用高度。選擇助行器時還需注意助行器的各部件連接是否牢固、橡皮腳墊是否完好。

C、輪椅尺寸大小要合適

範玉珍介紹,輪椅的選用主要考慮尺寸大小是否合適,特別是座位寬窄、深淺與靠背的高度。此外,還要考慮輪椅的安全性能,如剎車輪是否完好、安全帶是否配備齊全等。

使用技巧:

若中風患者具備能力可自行完成從床到輪椅的轉移動作,則應獨自完成以加強力量訓練。首先讓輪椅與床呈30°-45°夾角,鎖上輪椅剎制;患者以健手拉患手放在腹部;抓住輪椅近側扶手,準備站立;再抓住輪椅遠側扶手旋轉身子,緩緩坐下;最後調整合適位置,並系好安全帶。而從輪椅到床的轉移動作則分為五步,先鎖制動剎制→健腳翻起踏腳板→健手扶住床欄,慢慢站立→轉身坐下。

TIPS

廣東省中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副主任護師魏琳指出,行動不便的病人藉助輔助用具,能夠在保持身體平衡、支持體重的同時,也起到增加肌力、輔助行走的作用。(陳映平範佳文宋莉萍)

相關焦點

  • 做人體外骨骼的公司出了新款,讓中風患者恢復行走
    有至少三家做這方面的外骨骼的公司其中一家創辦於以色列的公司 ReWalk,最近還準備開拓行動不便患者的日常行走市場。上周末,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園裡,ReWalk 展示了一款新產品的原型,這個叫做的產品實際上是用一種電動滑輪系統,幫助患者解決因中風等原因造成的行動不便問題。
  • 800公裡外的被告人中風無法行走 舟山市中院遠程連線「隔空庭審」
    原標題:800公裡外的被告人中風無法行走 市中院遠程連線「隔空庭審」   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中風偏癱,又身處800公裡外的山區老家,無法到法院參加庭審,怎麼辦?案發後,李某被列入網上追逃人員。2019年4月,李某被山東青島公安機關抓獲,後被取保候審。   法官了解到,李某的妻子、兒子均在外地打工,其孤身一人在家,且李某在取保候審期間腦血栓(中風病的一種)病發,需要在親屬協助下注射血塞通等藥物,行動非常不便,難以到庭應訴。
  • 中風偏癱後的康復雷區
    最近各大醫院接診了許多中風偏癱的病人,當然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也不例外,但是其中有大部分病人都遇到了中風偏癱後  雷區1:中風康復等到後遺症期(中風後幾個月)才開始。  中風後康復的黃金期在前三個月,一般來說,中風後等到生命體徵穩定就可以開始康復介入了,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沒有康復的意識,遺憾地錯過了康復的最好時期。  雷區2:認為康復治療很簡單,就是按按摩,活動活動胳膊。  很多人都覺得康復運動很簡單,自己也可以做,由此很容易對病人造成二次傷害。
  • 治療中風後遺症的中醫方劑
    中風後遺症為突發性的急性腦血管病,多為高血壓或腦血栓所引起,不少患者經救治雖存活下來,但卻不同程度地喪失了工作能力,表現為半身不遂、手足癱瘓、語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狀。中藥治療中風後遺症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下面是常用的中藥方劑:大活絡丹:由白花蛇、烏梢蛇、黃連、天麻、虎骨、全蠍、人參、龜板、麝香、犀角、牛黃、硃砂、安息香等50餘味中藥組成,有活血通絡、溫經散寒等多種功效。常用於治療中風痰厥而致的癱瘓、足瘻痺痛、筋脈拘急、腰腿疼痛,以及跌大損傷、行走不便等,每次服3克,每日兩次,有良好效果。
  • 一名女行人行走不便 這名男協警攔車護送
    楊金帆為行動不便的女行人攔車(交警供圖)  溫州網訊 1月30日,市區車站大道學院路路口一條斑馬線上出現暖心一幕,一名行動不便拄著拐杖的女子過馬路時,走到一半遇綠燈變紅燈,正在邊上執勤的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二大隊三中隊協警楊金帆立即上前攔下車輛
  • 中風後長期臥床,當心多種併發症
    與其他疾病不同的是,即使在搶救成功者中,因中風致殘的比例也高達86.5%,無論是給患者本人、家庭還是社會都增加了巨大的負擔,而正確、及時的康復治療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    康復治療需早介入  《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中提到:腦卒中康復是降低致殘率最有效的方法。但在中風後的康復道路上,有很多人走了彎路。有些人認為中風後保持病情穩定的最佳途徑是臥床休息、嚴格制動。
  • 她行走不便,一個電話就服務送到家...
    她行走不便,一個電話就服務送到家......原來,黃伯伯家住白蕉鎮,其女兒患有智力障礙,肢體行動也不便。由於女兒的殘疾人證已到期需要換證,黃伯伯近日通過鬥門區助殘熱線聯繫了區殘聯,鬥門區殘聯獲悉情況後,迅即知會白蕉鎮殘聯和城東居委會。6月3日,黃伯伯和女兒被接送到遵醫五院,在鬥門區殘聯副理事長張光明、康復股負責人黃昆的陪同下,黃伯伯女兒順利通過了智力殘疾複評和肢體評殘。
  • 中風是如何「找上門」的?4個因素已公開,牢記3個口訣,預防中風
    很多中風患者在經歷過這一疾病的打擊之後,都會出現行走困難、不能準確地表達心裡的想法、歪嘴流口水的情況。由此可見,這一疾病還是很可怕的。冰凍三尺,不是一天的寒冷造就的。中風雖然來得快,但也是有很多誘因的。其中有四大因素正是會讓人突發中風的關鍵,如果跟自己有關的話,一定要多長點心提早預防,不然就容易落下難好的後遺症。
  • 面如老太行走不便 11歲早衰女孩遇上學難題
    三年級開始,學校總務處的一位徐老師幫恬恬出了所有學費。「孩子比較爭氣,成績一直不錯。」  上月底,何老伯接到學校的通知,讓他慌了神。「他們說孩子的情況太危險了,萬一在學校出了安全問題,學校承擔不起。」何老伯說,他想跟學校籤一份協議,「出任何問題都我自己承擔」,但因為何老伯不是法定監護人,校方沒有答應。
  • 永遠皇阿瑪,70歲劉松仁驚傳中風,近曝光
    70歲的香港星劉松仁進行了著名的許多的工作,最有名的是他在電視連續劇《步步驚心》中的父親,然而就在幾天前,香港媒體報導他的健康是紅燈,驚傳中風,被拍到能拄拐杖行走,但是劉松仁沒有對中風的謠言作出積極回應,並且只說他在康復中。。
  • 男子運動後衝冷水澡導致「中風」,只因1個疏忽!千萬要警惕
    並且,中風天冷時高發,天熱時也不少見。這不,前些天,就有人跑步後突發中風了——跑完步衝涼睡覺,醒來突發腦梗死正值三伏,天氣悶熱難耐,浙江杭州的王先生於是想著運動運動出下汗,去外面跑了幾圈。回到家,汗流浹背,他直接衝了涼水澡,打開空調睡了。
  • 行走不便 他在家裡為學生上課
    原標題:行走不便 他在家裡為學生上課 一幢兩層樓的民房,是常老師的家,一樓的堂屋,被常老師改成了一間教室,一塊黑板,一尺講臺,20來張課桌,自12年前患病後,常老師便在這間教室為孩子們上課。 窯房村位於中江縣聯合鎮,距離縣城70公裡,地處偏遠,交通不便。
  • 妻子3次中風他悉心照料20年 現在,妻子重新站起來了
    20年來,裴壽堂的妻子3次中風,他一次次將妻子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經悉心照料,妻子奇蹟般地站了起來,還可以獨立行走。裴壽堂裡裡外外一把手,34年來,他關愛空巢老人,幫助困難家庭,哪家要幫買種子、化肥和農藥,哪家要買米和面,他都樂於「帶貨」,鄉鄰的購物單整整記錄了19本。
  • 「中風」越來越多,康復訓練別踩3個雷區,小心「手挎籃腳畫圈」
    隨著「中風」越來越多,中風後的康復訓練也逐漸受到大眾的關注。中風後,部分患者會失去基本的步行能力。因此,恢復步行功能成為患者最迫切的願望。中風後康復訓練別踩3個雷區,小心「手挎籃,腳畫圈」雷區1:急於行走中風偏癱後進行康復訓練實際上是一個重新學習的過程。
  • 大學生投上百份簡歷被拒 依然註明"行走不便"
    即使在投了上百份簡歷、參加40場面試後,依然在簡歷的備註欄裡寫著自己生過大病、行走不方便的事實。昨天,曾貴向我們講述了他的故事。從小被斷言會高位截癱12歲一場手術讓他站了起來曾貴,出生在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福集鎮草壩村。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家裡還有一個妹妹。3歲時,小曾貴便常常嚷嚷著背痛,醫生曾斷言,日後他將高位截癱。
  • 鎮娟:父親中風後人生第二次學走路
    我忙走過來附和道:「爸爸,您看,這間病房一共三個人,胖婆婆80多了,王奶奶也90歲了,您才剛70歲,瞧,您是最年輕的!」「對呀,老弟,你最年輕,一定也恢復得最快!」說得老爸終於第一次展開了笑顏。  那段時間,老爸的大小便基本都是哥哥伺候。哥哥每天定時推著輪椅把老爸送到康復治療室去針灸、做理療等。
  • 中風為什麼成為中國人十大死因之首?
    先是有馬雲「996是福報」的論調,再有劉強東「我每天工作16個小時」。輿論、風氣和大城市購房的經濟壓力,讓很多人被動加班。不少人加班時的標配就是抽菸熬夜吃夜宵,一套下來,中風風險能不高嗎?
  • 中風後,面部和肢體癱瘓如何康復?家屬要如何給予幫助?一篇搞懂
    1.腦卒中(中風)治療分哪幾個時期?各有什麼特點? 腦卒中(中風)的治療分為三個時期:急性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的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腦卒中患者肌肉訓練時,要少量多次,一次運動量不要特別強,以運動後第二天疲勞能恢復為宜。 3.腦卒中(中風)後該如何恢復感覺障礙?
  • 中風的症狀有哪些?中風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原標題:中風的症狀有哪些?中風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相信大家也都了解過中風是一種心腦血管的疾病了。而且,這種疾病在很多時候發作都是不可控的。因此,我們需要了解更多的與這種疾病有關的知識。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中風的相關症狀和其原因吧。   中風的症狀有哪些?
  • 步步驚心皇阿瑪年初傳中風劉松仁近況曝光
    知名港星劉松仁曾出演煙水寒、陸小鳳、步步驚心、還君明珠等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已70歲的他今年1月時被港媒爆出靠拐杖行走,驚傳中風;後來經紀人回應稱是摔傷所以行走不便,還在復元中。而與劉松仁合作多檔戲劇的香港女星米雪上周曝光與劉松仁合照,照片中的劉松仁看起來恢復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