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行走不便,一個電話就服務送到家...

2020-12-15 澎湃新聞

她行走不便,一個電話就服務送到家......

2020-06-07 0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之前跑一趟市區好不容易啊,如今就在鬥門評殘,方便多了......」家住白蕉的黃伯伯(化名)欣慰之情溢於言表。

「之前很早就想帶女兒到市區評殘了,就是嫌麻煩一直拖下來。近日聽說鬥門遵醫五院也可以評殘了,於是嘗試打電話給鬥門區殘聯求助,想不到今天就把我們帶過來了」。黃伯伯用本地話向記者訴說著......

原來,黃伯伯家住白蕉鎮,其女兒患有智力障礙,肢體行動也不便。由於女兒的殘疾人證已到期需要換證,黃伯伯近日通過鬥門區助殘熱線聯繫了區殘聯,鬥門區殘聯獲悉情況後,迅即知會白蕉鎮殘聯和城東居委會。6月3日,黃伯伯和女兒被接送到遵醫五院,在鬥門區殘聯副理事長張光明、康復股負責人黃昆的陪同下,黃伯伯女兒順利通過了智力殘疾複評和肢體評殘。

在感受基層殘聯的暖心之舉時,記者也在此提醒市民,遵醫五院作為鬥門區新增的評殘定點機構,日前已啟動肢體、視力、智力、聽力四類殘疾等級評定工作,有需要的市民今後無需再奔波到市區,在家門口就可以評殘了。

來源:鬥門殘聯

原標題:《她行走不便,一個電話就服務送到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行走不便的老人享受接站服務
    早上10時許,瞿老夫婦乘坐1號線列車來到循禮門站,這一次,二老是來專程送牌匾的,所以沒有像以前一樣撥打電話提前預約定製服務,但他們一下車還是被正在接車的站臺工作人員朱琳看到。她立即用手中對講機呼叫車控室,保安周毓漢、連少華很快趕來,利索地抬起輪椅,站務員謝茜和瞿先生一起攙扶陳女士下樓。不到2分鐘,他們順利地到達站廳,向車站送上了表揚牌。
  • 申請人行走不便執行款送到家中
    本報開封訊(記者張東特約記者李夢華通訊員李冰)「沒想到你們工作那麼忙,還親自把執行款送到家,真的太感謝了。」近日,開封市杞縣法院執行局法官張雲霄來到高陽鎮劉老漢家,將5800元執行款送到老人手中,彰顯了司法為民情懷。
  • 既能到家取,也能送到家!大興機場推出行李一站式服務
    「以前旅行都要把行李箱先寄存在賓館,上飛機前再趕回賓館取行李,在大興機場乘機會有工作人員直接把行李送到機場,非常節省時間,也很人性化,必須點個讚!」從大興機場乘機出行的張女士對行李運送業務讚不絕口。為了實現旅客「輕出行」,解決旅客行李繁重、出行攜帶不便等問題,大興機場推出了行李一站式服務——行李運送業務,範圍可覆蓋京津冀區域,運營至今,已完成服務近500次。大興機場介紹,行李運送業務分為「行李送到家」「行李到家取」及「行李搬運」三個服務內容。
  • 腿腳不便上下樓咋辦?北京東城區爬樓機上門服務,可電話預約
    通過摸底、走訪,決定對胡同院內有輪椅出行需求的,因地制宜一家一個方案,修建坡道。有的家門口空間的確有限,則為他們安裝扶手。草廠四條胡同的居民議事廳門口,有一個低位的無障礙服務呼叫器,十分顯眼。如今,坐輪椅或腿腳不便的居民只需在門口一鍵呼叫,工作人員會馬上出門,移走原始的「門檻兒」,鋪上摺疊式坡道,幫居民推行輪椅上下坡道。
  • 一名女行人行走不便 這名男協警攔車護送
    楊金帆為行動不便的女行人攔車(交警供圖)  溫州網訊 1月30日,市區車站大道學院路路口一條斑馬線上出現暖心一幕,一名行動不便拄著拐杖的女子過馬路時,走到一半遇綠燈變紅燈,正在邊上執勤的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二大隊三中隊協警楊金帆立即上前攔下車輛
  • 天津老年超市開通專線 買菜訂飯打個電話送到家
    老年超市天津首創的老年超市第一家門店,在河東區二號橋街紅旗巷社區開業以來,其「門對門」的服務方式為周邊老人解決了日常生活中的採買困難;剛剛運行半年多的河東區民政局局長常文輝表示,通過老人超市送貨入戶的「門對門」服務可以解決老年人購物的「最後一公裡」終端配送服務。對於60歲以上的困難老年人和高齡空巢老人,可以享受免費送貨上門服務。「每天打電話到訂貨熱線,把想要買的菜告訴他們,轉天早上就送到家裡來了。」72歲的社區居民沈兆珍是殘疾人低保戶。昨天下午接到老人的訂貨電話後,記者與老年超市工作人員一起將其購買的調料送到家中。
  • 行走不便 他在家裡為學生上課
    原標題:行走不便 他在家裡為學生上課 一幢兩層樓的民房,是常老師的家,一樓的堂屋,被常老師改成了一間教室,一塊黑板,一尺講臺,20來張課桌,自12年前患病後,常老師便在這間教室為孩子們上課。 窯房村位於中江縣聯合鎮,距離縣城70公裡,地處偏遠,交通不便。
  • 「每頓才8塊錢,送到都是熱的!」寧波這項服務太暖了
    截至12月9日,已有近70名老人享受到該服務。在這個寒冷的冬天,送到家門口的熱氣騰騰的飯菜,溫暖的不止是老人的胃,更有老人的心。在推出「營享家」老年人愛心送餐到家服務前,大榭開發區管委會、大榭街道多次進行走訪調查,了解到大榭目前有60周歲以上老人7320名,其中80周歲以上老人1080名。老人行動不便,子女都要上班,老人「吃飯難」是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 張建明:義務理髮12載 為行動不便的鄰裡上門服務
    2月12日上午,鎮上有名的「義務理髮師」張建明帶著理髮工具,上門為行動不便的鄰裡街坊義務理髮。由於患眼疾,80歲的任順意平時很少出門,每月都堅持上門服務的張建明從來沒讓老人失望。「不嫌髒來不嫌累,不喝水來不要錢。」這句話是老人對張建明義務服務的真實寫照。  50歲的張建明12年如一日,為鎮上行動不便的老弱病殘義務理髮,在當地傳為佳話。
  • 中風後行走不便?三個幫手來助力
    原標題:中風後行走不便?三個幫手來助力我國每年新發中風患者超過200萬人,其中有70%-80%的中風患者因為殘疾不能獨立生活。中風的高致殘率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許多患者往往出現四肢一側無力、持物不穩、肌肉痙攣等症狀,導致行走障礙。
  • 酒店英語:電話詢問前臺為何行李沒有送到
    登記入住酒店後,領班卻沒把行李送到房間,打電話到前臺詢問時與領班的英語對話。   B:   This is the Bell Captain's Desk.May i help you?   這是領班服務臺。需要我幫忙嗎?
  • @懷化人,一鍵下單 母嬰護理服務送到家
    一鍵下單 母嬰護理服務送到家——湖醫附一網際網路+護理服務推出母嬰居家新項目「你們給她洗澡,她就不哭不鬧的,看起來還特別享受!」7月初,家住懷化市三角坪社區的楊女士在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順利生產了1名8斤多的女嬰,寶寶出生後10天左右,細心的爸爸發現嬰兒的臍部有少許的分泌物,肚子有明顯的腹脹,在家中不知如何護理,焦急之中寶寶的爸爸想到了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上門服務,於是立馬申請了網際網路+護理「母嬰護理服務」項目。
  • 82歲老人殺害同村7旬鄰居 腳蹬三輪車逃跑 左眼失明且行走不便
    張某今年82歲,家住澤市牡丹區皇鎮街,身高一米六五左右,體型較瘦,左眼失明,右眼白內障,患有關節炎,行走不便,逃跑時騎一輛腳蹬三輪車,不知去向。 據了解,張某和被害人住在同一個村裡,互相都認識,雙方也沒啥大的矛盾,當時發生了什麼?張某為何要做出如此過激的舉動,只有抓到兇手才得以知曉。有人猜測可能是過激殺人。
  • 同城快遞變「慢遞」,女子包裹13天才送到?一個細節被忽略了
    可家住山東省青島市北區的劉女士最近卻經歷了一次「慢遞」,原本一兩天就能收到的同城快遞,足足用了13天的時間。「我給圓通公司打了不下11個電話反饋,為什麼同城快遞整整走了13天!」劉女士說,這樣的投遞效率讓她很上火。
  • 杜嶺中街社區:社區養老新模式,一個電話服務到家
    社區聯合居民科對轄區高齡老年人開展贈送金水區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愛心卡活動。只要一個電話,「五助」服務送到家。包括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行等。此次服務對象包括1、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中度、重度失能老人和年滿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2、年滿60歲周歲以上的失獨老人;3、散居特困老人;4、市級及以上勞動模範、重點優撫對象、因公致殘或見義勇為傷殘等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人員中失能或高齡老人;5、百歲老人;6、金水區民政部門根據有關規定認定的其他特殊困難老人。
  • 每天把熱騰騰的飯菜送到老人手裡 蘭溪黨員志願者傾情服務
    章書勝今年84歲,由於子女在外、行動不便,每天午飯和晚飯都由該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提供。雖然章書勝家離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不足百米,但對於行動不便的他來說困難重重。而該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今年9月18日投入使用後,也面臨一個大問題。今年1月,蘭溪完成行政村規模調整,潦溪橋村由原潦溪橋與原江村合併,該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承擔著原潦溪橋與原江村空巢老人的吃飯問題。
  • 充滿嚮往的大學生活,湖北商貿學院,為她新建一個「家」
    ,河南商丘人,9個月大時確診患上小兒麻痺症,從此只能靠輪椅行走。不停鼓勵賀曉雨,叮囑她一定注意身體,有生活學習不便的及時跟學校反映,一邊馬上通知後勤工作人員連夜給賀曉雨修專用的輪椅通道。……當天深夜,一個專為賀曉雨打造的「家」在短短數小時內完成了。
  • 大學生投上百份簡歷被拒 依然註明"行走不便"
    即使在投了上百份簡歷、參加40場面試後,依然在簡歷的備註欄裡寫著自己生過大病、行走不方便的事實。昨天,曾貴向我們講述了他的故事。從小被斷言會高位截癱12歲一場手術讓他站了起來曾貴,出生在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福集鎮草壩村。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家裡還有一個妹妹。3歲時,小曾貴便常常嚷嚷著背痛,醫生曾斷言,日後他將高位截癱。
  • 待業「月嫂」老家回不去上海沒地住,民警多方協調將她送到這裡……
    2月13日,當楊浦公安分局環島治安派出所民警高遠見到走進派出所的鄭女士時,正拖著拉杆箱、背著書包的她十分窘迫,剛說幾句話眼眶就泛了紅。原來,鄭女士是一名提供育嬰服務的「月嫂」。今年2月,她在一居民家中結束了居家育嬰服務。可由於疫情的發生,原本已經接好的單子紛紛被取消。
  • 淄博首封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送到她家
    成亞寧的媽媽告訴記者,早上8點多鐘接到郵政工作人員的電話後,自己立刻跟單位請假,從十幾公裡外的單位往家趕,「成亞寧從小就喜歡讀書,也很有語言天賦,英語成績很好。教育上我們就是在她小時候經常陪她閱讀,孩子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後我們就很少操心了。如果有教育心得的話就是我們都很支持成亞寧的學習和愛好,也尊重她的每一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