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明:義務理髮12載 為行動不便的鄰裡上門服務

2020-12-15 中國文明網

  「嚓嚓嚓,嚓嚓嚓……」在紹興縣漓渚鎮老街上,隨著剪刀清脆的響聲,任順意老人的一頭長髮被張建明修整得乾淨利落。老人對著鏡子左看看,右瞧瞧,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2月12日上午,鎮上有名的「義務理髮師」張建明帶著理髮工具,上門為行動不便的鄰裡街坊義務理髮。由於患眼疾,80歲的任順意平時很少出門,每月都堅持上門服務的張建明從來沒讓老人失望。「不嫌髒來不嫌累,不喝水來不要錢。」這句話是老人對張建明義務服務的真實寫照。

  50歲的張建明12年如一日,為鎮上行動不便的老弱病殘義務理髮,在當地傳為佳話。

  2000年,張建明所在的杭州船運公司深化改革,他主動打報告要求下崗,回到老家漓渚,與妻子開了家理髮店。他總是一副熱心腸,對比他更困難的老弱病殘家庭「情有獨鍾」。

  「現在的理髮店,價格高,環境也不適合老年人。有的老年人自己出門理髮不方便。」張建明把自己的想法跟家裡人一說,立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從此,上門給殘疾人和老人義務理髮,成了張建明每月必做的一件事。

  「他記得比我們清楚,時間一到就上門服務,給我們省了不少事呢!」村民張雨龍患有腦溢血,半身癱瘓,他的家人告訴記者,過去最苦惱的事就是給老人理髮,要麼請人到家裡,要麼用輪椅推老人外出理髮。一次,有親戚告訴她,鎮裡有位黨員願意上門義務給老弱病殘理髮。一開始,他還不太相信,沒過多久,張建明就拿著理髮工具上門來了。之後,每隔一個月,他就會來給老人理髮。

  80歲的徐傳興老人孤身一人,她更是無法忘記張建明這個好人。這些年,除了理髮,老人的開水都是張建明免費供應的,平時生活上也主要靠他幫忙照顧。「這樣的好人真是難找了……」老人只要一說起張建明,就會誇個不停。

  在大伙兒心目中,張建明是鎮裡的「熱心人」,他用自己點點滴滴的行動贏得了街坊鄰居的尊重。

  2003年10月,下崗不久沒有太多收入的張建明,聽說鎮政府建造漓福公路資金缺口較大,主動把6000元積蓄捐獻出來。2006年4月,當聽說新落成的鎮中心學校缺少課桌,他又拿出剛積攢起來的2000元錢送到學校,用於購買一個班的課桌椅。

  除了慷慨解囊,張建明還主動獻血。從2000年起,他每隔半年,就要坐近1個小時的公交車,趕到紹興市區東街流動獻血車獻血。後來,他又加入當地青年志願者隊伍,成為一名光榮的義務獻血員,隨時準備為那些急需輸血的患者獻血。

  有人說他「傻」,張建明說:「過去也有人說雷鋒傻,但現在那麼多人還記著雷鋒,說明雷鋒一點也不傻。」

相關焦點

  • 女檢修工為街坊義務上門理髮12載 服務多位臥病在床老人
    餘翠蘭義務上門為臥病在床老人理髮。感恩社會大愛,武昌區楊園街臨江社區橋梁村居民餘翠蘭自學理髮,義務為臥病在床老人、同事、街坊理髮十二載,免費服務超過萬餘次,服務多位臥病在床老人直到離世。「兒子的命是大家救回來的,我心裡一直有虧欠,能為大家做點事,心裡也舒服些。」因為武漢舊城改造,餘翠蘭就要離開她所住的橋梁村,搬到不遠處的青山區,她難捨這裡的街坊鄰居,街坊們同樣捨不得餘翠蘭。
  • 常年堅持為社區老人義務理髮(圖)
    ,充分挖掘社區資源,社區邀請志願者趙永才師傅,於每周四上午在社區開展義務理髮服務。「今年72歲的趙永才師傅是三盛裡社區的優秀志願者,他免費入戶為高齡老人、獨居老人、殘疾人義務理髮。服務至今,已有十多年之久。」每周四上午,三盛裡居民便三三兩兩地來到社區,等待著趙師傅來給他們理髮。
  • 徐州一老黨員堅持義務理髮56載
    今年77歲的欒幼華,家住徐州市鼓樓區沈場警苑小區,1963年參軍,成為部隊醫院的一名衛生員,在部隊時有個老班長經常給戰友理髮,他很佩服這位班長的為人與手藝,雖然當時一個月只有6塊錢生活津貼,還是狠下心來買了全套的理髮工具跟老班長學會了手藝,之後就開始為戰友義務理髮。
  • 「義務理髮日」志願服務暖人心
    「義務理髮日」志願服務暖人心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12月7日上午9點,雖然天氣寒冷,一家理髮店的理髮師、志願者謝鵬宇仍帶著理髮工具,準時來到豐潤區燕山路街道新城社區居委會,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引領下,開始為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義務理髮
  • 瑤海區:填海巷社區開展「關愛老人、上門理髮」志願服務活動
    為了弘揚愛老敬老的中華傳統美德,讓社區行動不便的老人感受到社區的關愛,12月22日下午,明光路街道填海巷社區組織志願者在地材小區開展上門理髮志願服務活動。針對轄區很多老人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外出理髮,填海巷社區組織志願者定期為這些老年人進行上門理髮服務。張奶奶就是這次服務對象中的一員,70多歲的張奶奶因病行動不便,常年待在家裡,平常由兒子媳婦照顧起居。
  • 誠信服務街坊33載 5元理髮店成「網紅」
    穿過太平路一個極窄巷口,牆上有塊黃色指示牌——「忠記理髮 5元 1986年開業至今」,但見一個栽種松柏的小院落,忠記理髮店就在此,今年64歲的林以忠開業33年如一日服務街坊鄰居,理髮5元一次、童叟無欺,定價從90年代起至今再未漲過價。今年初在抖音爆紅後,理髮店成了網紅店,吸引了很多年輕人探店體驗。林以忠也憑藉匠心誠信服務33載獲評2019年第一季度「中山好人」稱號。
  • 「武清好人」譚美華20年如一日為村裡老人和困難村民義務理髮 一推...
    天津北方網訊:在本市武清區豆張莊鎮來家莊村,提起47歲的譚美華20年如一日為村裡的老人和困難村民義務理髮的事情,村民們個個讚不絕口,紛紛豎起大拇指。日前,譚美華被評為2020年第三季度「武清好人」。學成之後,她來到鎮上一家理髮店當學徒,從最初的給師傅們打下手到給顧客洗頭髮,再到能獨立給顧客理髮,10年過去了,譚美華成為了一名合格的理髮師,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理髮店。從20年前,她就開始為村裡的老人義務理髮。到她店裡來理髮的幾位老人告訴記者,村裡的老年人多,大家原來常因為理髮店比較遠而感覺麻煩,自從有了譚美華的理髮店,而且還為老年人義務理髮,大家都收穫了一種幸福感。
  • 研究生工作部為留校研究生提供義務理髮服務
    【消息來源:研究生工作部】為解決留校研究生的實際生活需求,研究生工作部協調工會、後勤集團等相關單位,於4月2-3日,分別在朝陽校區、北區、南嶺校區和中心校區各公寓樓,為留校研究生提供義務理髮服務。 為了緩解同學們的緊張和擔憂,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崔小強老師和化學學院周兵老師熱情地詢問每一位前來理髮的研究生:「攻讀什麼專業啊?」「老家是哪裡的啊?」……並不時講起自己讀研時的回憶趣事,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 老人行動不便,巡迴法庭上門服務
    2020年4月,李婆婆乘坐摩託車時被一麵包車撞倒受傷,住院四十多天,導致腿骨粉碎性骨折、右髕骨關節半脫位,只能坐輪椅,行動不便,該院受理案件後考慮到李婆婆已75歲高齡且行動不便,遂到李婆婆家上門審理,就地辦案,提供便民暖心的司法服務。
  • 一把剪刀,滿腔熱情,「愛心理髮師」何麗珠義務理髮35年
    從1984年開始,她堅持為身邊的同事、鄰居義務理髮,幫助了數不清的人。自學理髮:幫助身邊同事何麗珠並不是專業的理髮師。年輕時,她在「十三化建」工作,經常跟著施工隊伍東奔西走。那時候,由於工作緊張、工地偏僻,工人們沒時間也沒地方去理髮。熱心的何麗珠便萌生了給大家理髮的念頭。
  • 德州寧興瑞常年為老人免費理髮 孝親敬老獲鄰裡讚譽
    &nbsp&nbsp&nbsp&nbsp齊魯網4月12日訊寧興瑞,德州市臨邑縣臨南鎮寧寺村村民,1987年5月出生。他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幸福家庭,妻子王新周,1986年12月出生,淳樸善良,文明賢惠;兒子寧千祥,6歲。
  • 每月25日為老人義務理髮 愛心理髮隊五年沒爽約
    每月25日早上8點,朝陽區三裡屯街道中紡裡社區活動室總會有四、五十位八十歲左右的老人來理髮。這種場面,除了今年上半年疫情原因停了一段時間,五年間從未間斷。原來,這一天就是中紡裡社區愛心理髮隊為社區老年人義務理髮的日子。「我們是8點半正式開始,但大家特別積極,每次都提前來。」愛心理髮隊隊長張桂雲介紹說。
  • 長沙有位「許大姐」,11年間為上萬市民免費理髮
    操勞了半輩子許大姐的腰部有毛病,不能久站,但人們見到的她總是站著的:要麼作為志願者奔波在街頭,要麼站著為別人義務理髮……11年來,許冬花一直堅持為別人義務理髮,理髮次數超過萬次,尤其是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許冬花經常上門理髮,成為老人眼中的「活雷鋒」。
  • 吉林大學研究生工作部為留校研究生提供義務理髮服務
    中國教育在線 訊 為解決留校研究生的實際生活需求,吉林大學研究生工作部協調工會、後勤集團等相關單位,於4月2-3日,分別在朝陽校區、北區、南嶺校區和中心校區各公寓樓,為留校研究生提供義務理髮服務。
  • 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進社區,義務理髮暖人心
    為弘揚志願服務精神,營造愛老敬老的濃厚氛圍,切實解決老人的生活難題。近日,潞源街道在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愛心義務理髮活動。活動現場,志願者們剛布置妥當,就迎來了兩位居民。在理髮的過程中,志願者時不時地徵詢老人的意見,並親切地介紹日常護理頭髮的注意事項。理髮結束後,還不忘「調查」老人們的滿意度。「這個長度我特別滿意,清爽了很多,看起來也有精氣神了,真是謝謝您。」張秋雨老人笑著摸了摸剛剪好的頭髮,滿意地說道,「家門口有這麼好的服務,我得通知街坊鄰裡,讓他們也來體驗體驗。」
  • 金口路社區居民義務理髮 近2年服務600餘人次
      半島都市報12月28日訊(記者 高曉飛) 「周大爺,快過年了,我要不要去給你理理髮啊?」28日大清早,八大關街道金口路社區居民崔福起給金口路社區居民周先生打去電話。作為八大關街道的愛心理髮人,崔福起近兩年已經免費上門理髮600餘人次。  崔福起是金口路社區居民,今年65歲,已為管區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免費理髮兩年之久。
  • 海口長者飯堂為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門
    一月四日,海口市龍華區中山街道長者飯堂工作人員傅秋燕(右)為該街道富興社區的獨居老人陳麗雅送午餐。飯點到了,她並未開始做飯,因為她知道,很快就會有熱乎乎的飯菜送上門。  11時45分許,兩輛熟悉的電動車駛入海口市龍華區中山街道富興社區的一條巷子,進入陳麗雅的視線。她知道,中山街道長者飯堂的工作人員傅秋燕和王家鵬又來了。  從2019年6月該長者飯堂投入運營以來,傅秋燕和王家鵬平均每天為約10位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免費送飯上門。其中就包括獨居的陳麗雅。
  • 8旬老人行動不便無法激活社保卡,農行商洛分行上門服務
    社保卡功能越來越完善的同時,為了避免不法分子鑽漏洞損害持卡人的利益,社保卡的審核也越來越嚴格,激活社保卡需要去銀行辦理,這對於家住老小區沒有電梯又腿腳不便的宋老先生來說,可是大難事一件。12月8日上午10時許,宋老先生致電農行商洛分行營業部說明其需求以後,下午2時許,該行營業部主任杜景與副主任王香麗即來到位於名人街某家屬院3樓的宋老先生家,上門為其辦理業務。打開門看到銀行工作人員冒著嚴寒上門服務,坐在輪椅上的宋老先生顯得很是激動,由於其今年已88歲,耳朵有點背,與人交流有點困難。
  • 江西羅愛華:十二年一把理髮小剪刀,六千次一掃孤老大煩惱
    等剪好頭髮我幫你揉揉肩啊……」每月的中旬,羅愛華在宣風敬老院為老人們義務修剪頭髮時,性格開朗的她總是一邊熟練地剪髮一邊噓寒問暖。羅愛華是萍鄉市蘆溪縣宣風鎮排樓村的一名普通黨員,憑藉自己的理髮手藝,開了一間理髮店,由於待人熱情,服務周到、理髮技術好,很快理髮店的生意就做得風聲水起,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 商洛一小區有個理髮師,已為周邊200多名群眾免費理髮3年
    一次與老人聊天中,杜柏志得知了他們理髮時遇到的問題,比如去了理髮店門沒有開,或者人太多身體原因排不了太久的隊,常常有老人跑理髮店幾次也理不了發的情況,對於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理髮成了一個大難題,於是他萌生了為老人們免費理髮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