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推這樣的形式應該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快速的求職通道了。
所以TogoCareer祭出了最強networking神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逛過自己學校的官網,通常來說,在官網「career」條目下會有「career support」,然後有「alumni」條目,裡面會有該大學散落在全世界的聯繫方式,大家盡可以嘗試去聯繫一下,畢竟在職場,校友無疑是最親密的關係。
下圖是麥考瑞大學的校友聯繫頁面展示↓
同樣,職場社交APP其實也是一個平臺,我們的目的還是尋找校友然後得到內推機會,對於國內的同學來說,大家最常用的職場社交APP無疑是「脈脈」。
這個平臺會有一個專門的networking入口,而且它似乎將networking作為一個「賣點」,從你註冊開始,就開始推送校友、同行業、同公司、同興趣的圈子或者人脈,好處是作為職場新人,可以通過這些入口快速找到一些適合networking的人或者公司,壞處是比較容易被打擾。
下面是脈脈的networking入口:
對於各位留學生而言,另一個非常好用的職場社交APP——linkedin領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網站,在全球範圍內的使用頻率也是相當之高。
下面可以給大家比較詳細地談一下如何使用linkedin。
首先是profile,也就是個人檔案,這是一個帳戶的門面,大家如果自己不會涉及的話,推薦去一個專門的設計網站叫做:Canva,裡面有專門的linkedin profile banner 模板↓
接下來有你個人比較專業一點的職業照片(不是一寸照!不是一寸照!不是一寸照!)和headline,也就是最突出的title。
然後是一個重點:在你頭像的右邊,有一個「profile section」,其中有一個About條目,在這個條目下可以編輯自己的summary,這對於想要了解你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福音,可以最快速的get到你的優勢和專長。
這裡需要注意,你被搜索的時候summary只能顯示部分,沒記錯的話應該是80~100字之間,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最關鍵的部分放到前面。
這一欄的技能、成就、語言、教育背景等內容也是需要詳細記錄和編輯的!
下一部分是「Experience」,這一部分一定要放自己的最有價值的經歷,或者根據自己networking的目標對象,有針對性的描述經歷,畢竟找工作相當於出售自己嘛,找對買點和受眾是很重要的。
據領英官方調查,如果你個人profile的狀態是100%完成的,你被平臺曝光的機率增加40倍!
上面這些準備工作完成之後,接下來就是穩準狠的進行networking了!
一定要巧用search!
大家在領英上點一下search就會發現,這個功能簡直不要太好用!
在裡面直接搜索你的學校、想要去的公司或者將來想從事的職位,出現的任何一個ID都是可以進行networking的對象,時不時點個讚啦,評論一下啦,私信一下啦,都是可以的~
不過在此之前,你需要發送一個invitation note,就是申請添加好友,嗯……這個可是有門道的:
首先,要讓對方覺得自己可以佔到便宜,所以要首先提出自己可以提供的東西;
其次,根據對方的profile來寫自己的好友申請,針對性很重要,大家不要覺得這是件功利的事情,因為找工作本來就是功利的……
最後,像什麼校友啦、同樣的志願者項目啦等等都是可以提及的。
切記!linkedin及時更新!沒有誰願意和一個一眼看上去就很功利的人做networking!
你以為領英只是一個職場微博嗎?煩死了!人家都說了是職場社交APP了。
所以,關於領英的一個隱藏方法就出現了,類比談戀愛,你會從朋友圈「窺探」出對方喜歡什麼,最近參加了哪些活動,接下來可能會有什麼安排等方面的信息,領英同樣可以實現這樣的路徑,只不過他的目標對象是target firm的在職人員的經歷和動態。
我們拿李開復的領英來打個樣,我們從其主頁中可以看到他的工作經歷、教育經歷,關鍵一點是還可以看到由他本人發出的推薦信。其中涵蓋了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特質、什麼經歷等等內容。
抄作業會不會呀?這些經歷或者說這些能力就是我們需要在實習中需要重點習得的,如果你真的有目標公司的話。
除此之外,我們應該多看他人的動態,了解最近該公司或者networking對象有什麼活動,這些活動我是不是可以參加,通過什麼渠道能夠「面基」?
比如李開復最近就參加了兩場活動,一個是其創新工場的演講,一個是36氪的活動,那麼據此,我們是否可以成為這些活動的志願者呢?或者我們是否可以為36氪這種科技自媒體供稿呢?
厚積薄發,永遠是求職中顛撲不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