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I終於快要結束了,在單獨講OCI之前,我來講一下非常玄學的networking。先總結一下自己的感受:在上法學院之前,從我關注的博主、帖子中我的感覺是networking特別重要。但上法學院之後,和很多人聊天得到的反饋都是「其實比起networking還是多拿一個H更重要」/「我覺得自己不擅長networking所以就focus on成績感覺並沒有影響。」我的感受是量力而行,networking也是一個skill,是可以培養的,除非是很擅長的人,networking不會讓你outperform你的成績,但是適當地networking可以maximize自己成績得到的結果。搞清networking的目的是什麼其實是最重要的,1L參加了不少活動,但遠不如2L參加的活動給自己的幫助到,因為當時沒有完全搞清networking的目的是什麼。有些人覺得networking的目的是直接得到工作/面試機會,但這個可能需要真的和負責recruit的partner聊得特別好吧,我非常有自知之明,加上hls並不允許除了diversity scholarship外的任何pre oci(在「推簡歷」的板塊會詳細講),並沒有抱著這個目的network過。我的目的有兩方面:了解律所和提高面試水平。前者是我開始networking的目的,後者是我發現的networking帶給我的perk。我覺得networking並不需要很多人,甚至可以說一個就夠了(但願意的話可以和同一個人多聊幾次),summer asso也可以(沒有正式asso好因為畢竟沒有工作過,但比較容易找到因為是學長學姐,提供的信息一般也夠了),畢竟理論上oci可能會面將近30個所,每個都聊很多真的很不現實,特別特別感興趣的所多聊幾個。我一般會準備幾個比較普通的問題,然後根據對方的回答,把感興趣的點追問一下,我準備的問題一般包括pro bono,assignment system,training program,international practice (how interconnected all offices are),what responsibilities are given to juniors in your group等等。不要覺得自己一定要cover到什麼問題,對方如果哪個點講得特別多說明可能是這個所的特色,那就就這個點多聊一下,比如和Cleary的律師的聊天的時候,我最開始問了assignment system,對方講了挺多所以我更深入地問了下,對方就提及了在Cleary每個律師有個自己的ADM幫助了解他們的職業發展需求。biglaw真的都看起來差不多,如果能在interview的時候bring up這個ADM我覺得就可以顯示你真的做過關於Cleary的功課了。關於問什麼問題可以參考自己的career office的建議,或者問問學長學姐,以及認真考慮一下自己到底在意一個所的什麼方面,畢竟是找工作也是雙向選擇。networking緊前做,都在oci前做會很手忙腳亂,而且我覺得networking也能鍛鍊面試,開始我不知道怎麼small talk,也不知道該問什麼問題,打電話前還會非常緊張,做多了之後就可以相對自然地small talk,問問remote working,問問忙不忙還在不在紐約,也對如何carry out a conversation比較心裡有數了,說到底interview也是看你和對方聊得好不好。雖然我也是個introvert,但1L的時候我參加了不少reception(主要為了free food…… ),策略主要是吃點喝點東西,聊一到兩個人,要名片,回宿舍。講一下參加reception的感受:遠不如學生組織辦的律所活動和自己找人喝咖啡有用。一方面winter/fall reception的時候我還是個1L,完全不知道要了解律所的什麼方面,也無法當場做筆記,聊過什麼回家基本都忘了;另一方面reception上基本都是一對多,也不能你自己一直問問題,問完一個問題還得等著別人,我覺得很浪費時間。我一般每次參加完reception之後會發thank you note給聊過的律師(名片上有聯繫方式),2L fall需要找人聊天的時候,我就翻出了發過的thank you note直接回覆郵件reach out。沒有參加reception也沒關係,當時我還想去加州,翻出thank you note一看聊的都是加州的人…… 最後還是通過很多其他途徑找人聊天。students org會和sponsor的律所辦活動,我覺得這個非常有用。律所一般會自己介紹一下自己比較引以為豪的地方,你也不用自己絞盡腦汁想問題,講座最後一般都會留郵箱,如果還有更多問題就單獨reach out來的律師約單獨聊天。而且從是哪個學生組織辦的活動也可以看出一下信息,比如來apalsa的組織說明可能比較重視recruiting的diversity,這個是我比較care的,申請的時候就會重點關注一下。有的律所自己會搞一些informational interview/mock interview,一般會通過學生組織傳播,或者之前參加過他們的活動在他們的email list上,我比較確定的是white&case和cleary是有的。這個壓力會稍微有點大要好好準備,因為很可能有review,我也會在oci的推送詳細講。一般前三個就可以滿足networking的需求了,而且來這種活動的人一般本來就比較樂於助人,又有之前的聯繫,對方一般都比較願意聊天,我從來沒有被拒/無視過,即使我在講座上完全沒發言or就在reception上說過一句話。如果有什麼特殊的需求,也可以請這些人幫忙refer。 我唯一一個cold email是因為我當時在申該所的diversity scholarship(在講oci的推送裡會講),所以想了解一下這個信息,一般diversity scholarship的recipient都很少(最終接受的可能每年5個以下),比較難找到referrer,我就直接在官網找了大前年的獲獎人,選擇了一個在我自己比較感興趣的領域工作的人reach out(去年的recipient現在還是3L,前年的剛進所),告訴對方我對該領域感興趣+我在申請diversity scholarship,對方非常友好地回復了。我覺得cold email得要領是1. 禮貌 2. 清楚地說明來意和需求,節省彼此時間 3. 尋找和自己有connection的人並說出這個connection,比如本科學校、在同一的學生組織/journal,law school可能太廣了一些但實在不行應該也夠用。如上所言,我networking的目的有兩方面:了解律所和提高面試水平,而且hls嚴格禁止除了diversity scholarship外的任何pre oci,所以即使推了簡歷對方也不會給任何面試(但根據tls論壇,其他允許pre oci的學校是有可能由此獲得面試的),所以我很少會主動要求對方推簡歷,但如果聊得好,特別是如果是律所的自己組織的informational interview/ mock interview,對方很可能主動offer推簡歷。兩種情況我會問能不能推簡歷:1. 聊得很好,對方在最後說 feel free to let me know if there is anything i can help like speaking to hr about it或者類似的話 2. 和對方聊了三次及以上並且建立了比較好的聯繫。我自己覺得推簡歷對於找到工作也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只是給你在hr那裡加個一分或者零點幾分這樣,所以還是以了解信息為主,我在大概10月的時候自己做了個spreadsheet把v1-v50ish的所+零碎幾個其他的所都列了下來,列了不同的方面(下次介紹),其中專門有一欄是記錄我和誰聊過,聊了什麼,方便總結和面試的時候name drop。networking我真的覺得是一個量力而行的事,我知道很多完全沒有network但是工作也找得很順利的人,而我也不知道我自己的方法對不對,但我自己覺得network對我個人有一定的幫助,希望這篇推送可以幫到大家少走一些彎路。下一次推送就是關於oci包括pre oci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