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江蘇省經濟實力強勁,毋庸置疑。但為什麼我們平時只聽到江蘇省的內鬥,而沒聽到過其他省份的內鬥,比如GDP總量全國第一的廣東省。
先下結論,追根到底是省內經濟的比較均衡發展,江蘇省內各市的嘴炮,內鬥都是基於經濟整體發展起來的基礎上的,說白了這也是江蘇省內的一種競爭,蘇南和蘇北就好比清華與北大,交大與復旦,華科與武大的競爭,在這種良性競爭下,只有省內的兄弟才能自己人跟自己人地域歧視。
先看長期佔據GDP第一的經濟大省廣東,為什麼沒有出現省內各市打嘴炮的現象。
雖然廣東的經歷實力強,但是發展也是相當不平衡的,有些縣區的經濟也十分落後。廣東省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東北部和西部都有較高山脈,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多為低丘、臺地或平原,山地和丘陵約佔62%,臺地和平原約佔38%。
廣東省是我國經濟第一強省,全省常住人口1.1346億,同時也是我國第一人口大省,全省GDP總量107671.07億,人均GDP94898元,高於全國人均水平(人均GDP70892元),不過廣東省也是省內不同區域發展很不均衡的一個省份,GDP總量最高的地級市深圳市GDP總量達到26927.09億元,人均GDP203489元,GDP總量最少的是雲浮市,2019年GDP只有921.96億元,人均最低的是梅州市,人均GDP只有2.7萬元,廣東省經濟發展滯後的地級市與經濟最強市深圳市之間的差距十分懸殊。
也就是說富的地方很富,窮的地方很窮。最富裕的地區珠三角,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等,深圳城鎮化更是高達100%。而河源,雲浮,梅州等地經濟水平落後。
江蘇省在發展上是比較均衡的,不囉嗦,先上數據,2018,2019和2020上半年的江蘇省GDP。中國百強市江蘇13市個個榜上有名。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江蘇省13個市發展相對於其他省還是比較均衡的,最薄弱的三線城市淮安,連雲港,宿遷的GDP也有三千多億,更別提更富裕的蘇南地區。這樣一對比,蘇北城市的三千億級別對比蘇南各城市的萬億級別,蘇北的數據顯然是不夠看的。於是這就衍生出了蘇北很窮的誤解。外省不了解江蘇的朋友,可千萬別信這個邪,蘇北城市,徐州,淮安,連雲港,宿遷這些還是很能打的,放在西部,水平相當於一些西部省會。江蘇省7900萬江蘇人,70%的平原面積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互相之間的內鬥,倒是給彼此之間都打了雞血,成為經濟助推的動力。在這樣內鬥的文化下,連做好事、志願各地也會拼盡全力,雖不從一地出發,但力道往一處使。他們都明白,在外他們都是江蘇人。說白了就是江蘇人對家鄉經濟發展無處安放的傲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