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的家常味。某次收看節目,無意間看到某公司生產的「絕品咖喱」廣告,看到有夾心的咖喱塊,感覺很厲害,難得腦波弱的煮婦馬上請剛好要去日本的小姨子幫忙買一盒,哈哈,沒多久這盒號稱絕品的咖喱塊就飛進小廚房了。據官方說法,咖喱塊裡的夾心是讓咖喱更加香濃的秘密武器啦,不過煮夫的日文能力停留在五十音都背不全的程度,所以沒辦法翻譯官網上的介紹給大家知道(原諒我),只能告訴大家吃完以後的感想:這款標示「中辛」的咖喱塊煮出來的咖喱醬的確很濃,濃到我很慶幸「沒有乖乖聽話」,傻傻按照包裝標示的分量下去煮,而且還多放了一些脆嫩的芹菜管增添了些許清爽度。口味的話比較成人,不是小孩通吃的「甘口」甜味咖喱,只有在吃完的時候才在口腔湧現一咪咪辣度,勉強算「一分辣」吧(其實我只想給零點五分辣)。所以下次去日本,我要直接買更辣的「辛口」版本啦。等等,剛剛發現有出新款,是添加了可可粉、紅酒和水果的大人版「甘口」咖喱,那……那也帶一盒好了(採買清單趕快掏出來記上)。
言歸正傳,用咖喱塊做日式咖喱真是煮婦想偷懶時的好幫手,聽說也是留學生一定要學會的菜色之一,實在太簡單方便了。不過,要煮出香氣濃、每種食材都煮到恰到好處的咖喱,就不能不注意食材下鍋的順序,而且一開始炒洋蔥的時候要多點耐心,炒到洋蔥飄出香味,甚至有點焦糖反應是最好的囉!燉咖喱牛肉別只焯水!多加「這一步」,牛肉軟爛入味,下飯不塞牙!
牛肉咖喱
6~8人份材料(非咖喱塊包裝建議的分量):
牛肉(牛腱與牛腩各半,也可改用雞肉)600g、洋蔥300g、胡蘿蔔200g、馬鈴薯600g、芹菜管(粗版的芹菜,也叫「抽管芹菜」,亦可用西芹3~4支代替)200g、清水1200c.c.
調味料:
咖喱塊1盒約190g(牌子任選)
步驟:
Step1.洋蔥去皮切塊,胡蘿蔔削皮後切塊,馬鈴薯去皮切塊,芹菜去老筋切段(這次用芹菜管,就省去撕老筋的步驟,但要去葉)。
Step2. 取一深鍋,放1大匙油,中小火加熱後爆香洋蔥,洋蔥軟時,下胡蘿蔔拌炒,再下牛肉翻炒。
Step3.注水,上鍋蓋,燒開後轉小火慢燉至牛肉七分軟(不想顧火的人,送電鍋,外鍋放2.5杯水,開啟保溫功能,第一次蒸好時,保溫兩小時,再按開關蒸第二次,然後燜一下,移至瓦斯爐上接續後面步驟),再下馬鈴薯一起燒到九分軟。
Step4.咖喱塊大致切幾刀,放入鍋中,不停攪動到溶解,燒開後下芹菜段,再次燒開即可。
煮好的一大鍋香噴噴咖喱醬,淋上米飯或拌烏龍麵都很開胃。
雖然已經放了分量比肉多的蔬菜,如果還是擔心纖維質不夠,另外燙一盤花椰菜,蘸咖喱醬也很順口。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讚、關注、分享!您有什麼觀點和想法,歡迎在下面踴躍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