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怒斥秦國,《大秦賦》這幕太戳心!500年東周何以難復興?

2020-12-22 趙帥鍋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中,很多人被這一幕給戳心了!

在第四集中,秦昭襄王嬴稷派遣大軍攻打周天子所在的都城洛邑,因為實力上的巨大懸殊,周王室根本無力抵抗,其他諸侯國又因忌憚秦國而不願派兵援助。

眼看秦軍兵臨城下,最後一任周天子周赧王只能指天大罵「秦嬴是養馬的家奴。然而罵完之後,周赧王也只能乖乖交出象徵天子的九鼎」,自此周王朝宣告結束!

見此情景,很多人不免感嘆,昔日強大的周王室竟然淪落到這種地步,遙想當年西周之時,周王室何其雄哉!那時候的周天子,可是名副其實的「天下共主」,何人敢不服!可到了東周之時,周王室卻反過來被各路諸侯欺凌,最後更是被養馬的秦國所滅,這究竟是為什麼?

要知道,東周這段歷史可是長達五百年之久,在這漫長的歲月裡,周天子為何始終不能復興周王室呢?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原因?

按照英雄史觀來看,自然是天不佑周王室,致使周王室在這五百多年的時間裡,竟然沒有誕生過一位雄才大略的「中興之主」。換句話說,歷代的周天子們大都平庸無能,他們不知道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只知道貪圖享樂、得過且過,於是周王室只能不斷走下坡路!

類似的說法雖然有一點道理,但顯然無法讓人信服。

因為,如果周王室的復興,只需要靠一兩個雄才大略的「中興之主」就能實現,那周王室在長達五百年的歲月中,竟然一個雄主都沒誕生,這概率也太小了吧!說句誇張點的話,就是堅持買彩票五百年,也至少會中那麼幾次大獎吧!

所以說,周王室五百年沒誕生一個雄主而導致周王室無法復興,顯然很難讓人信服!

接下來,我們再以唯物史觀來看,周王室無法復興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原因:周平王遷都致使國土面積大幅縮水,嚴重削弱了周王室的實力!

大家知道,西周末年時,由於犬戎攻入鎬京(今陝西西安)殺死周幽王,導致西周滅亡;隨後周平王(周幽王太子宜臼)在晉國、衛國、鄭國、秦國等諸侯的幫助下,把都城遷移到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平王東遷」,自此,東周王朝建立!

在周平王遷都之前,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區是以長安、洛陽為中心的八百裡沃土,這也是西周王朝能夠力壓各諸侯的基礎。但等到周平王遷都之後,以長安為中心的地區就被秦國和犬戎共同佔據。

與此同時,因為晉國、衛國、鄭國等諸侯擁立周平王有功,周平王又不得不對他們進行封賞,再加上各路諸侯大佬趁亂搶佔地盤,最後折騰來折騰去,周天子實際控制的地區,就只剩下以洛陽為中心的二百裡沃土了。

換句話說,在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的國土面積整整縮水了四分之三,這個時候的周王室,已經只能算是一個中等諸侯,已然無力震懾各路諸侯。

第二個原因:周天子所佔據的地方,缺乏足夠的擴張空間。

雖然說,周平王東遷導致其國土面積大幅縮水,但有句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東遷之後的周天子,雖然只有以洛陽為中心的二百裡地盤,但他所佔據的這片土地,卻是當時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而且周天子還擁有一直非常強大的軍事力量。

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天下還是標準的諸侯林立,並沒有誕生真正意義上的大諸侯,周天子的地盤雖然小,但其他諸侯的地盤就更小,即便是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地盤也就和周天子半斤八兩差不多。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周平王東遷之初,整個天下想找出一個整體實力比周天子更大的諸侯,還真找不到!最簡單而言,在周平王東遷之初,齊國也就控制了以淄博為中心的地區,當時的山東省,還有紀、萊、莒、魯等不可小視的國家存在。

至於楚國,其地盤還僅限於河南、湖北交界的一隅之地;至於秦國和晉國,他們一個還在偏僻的天水和寶雞地區打怪升級,一個還在遙遠的臨汾和運城地區默默修煉,此時距離秦國稱霸關中,晉國稱霸山西,還有十萬八千裡的路要走。

換而言之,在周平王東遷之初,就所擁有的地盤、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周天子依然是最重要的實力派之一;再加上周天子擁有「天下共主」的合法身份,所以樂觀點看,周天子應該有機會實現復興。

但可惜的是,因為周天子所佔據的地方,缺乏足夠的擴張的空間,所以導致其後幾百年,其他諸侯都在不斷的擴張自己的勢力,而周王室卻是止步不前。

當時周天子所佔據的地方,屬於河南省。

大家知道,河南省又被稱之為「中原腹地」,它是中國最古老的經濟區,也是當時最發達的經濟區,所以這片地區很早就被開發完畢,這也就意味著這片地區大小諸侯林立,普遍地區都名花有主,誰也不是省油的燈。

在這種背景下,大家想要擴張地盤,就只能通過掠奪其他人的地盤來實現。套用我們現在比較時髦的話來說,當時河南省的增量市場已經耗盡,這裡的諸侯們要想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只能去拼命去爭奪有限的存量市場,其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河南是天下的中心,而洛陽又是河南的中心,在這場激烈的存量市場爭奪中,周天子恰好又地處這樣一個四戰之地,這也就意味著四周的諸侯可以從任何方向進攻周天子,在這種背景下,周天子想要擴張地盤,其難度可想而知。

反觀陝西、山西、山東、湖北等地,因為這些地區在當時都屬於是天下的邊緣,一個政權地處這種地方,自然不用擔心面臨四面受敵的困境;與此同時,這些這區在當時又都屬於是偏僻落後的山區,這也就意味著這裡還又在眾多沒有被開發的無主之地。

在這種背景下,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尤其是鐵器的出現,使得大量原本無法開發的無主之地被開墾成農田。在這種背景下,位於這些地方的諸侯們,自然更容易擴張自己地盤,因為他們容易兼併的地方多的是,不需要去費盡心思爭奪有限的存量市場!

所以等到百年之後,齊國稱霸山東,秦國稱霸陝西、晉國稱霸山西,楚國稱霸湖北,甚至吳越都先後稱霸江浙,但諾大的一個河南省,卻始終無法決出一個真正的霸主,這裡始終是大小諸侯林立!

等到齊國、秦國、晉國和楚國都崛起之後,河南這個中原之地又變成為這四大高手角力的場所,在這種背景下,周天子就更難有機會復興了!

第三個原因:鄭國的制衡,讓周天子無力向周邊擴張!

雖然周天子所處的地理位置,擁有著眾多的劣勢,但這並不代表周天子沒有機會一統河南;從某種意義上說,只要周天子能夠統一河南,他依然有機會角逐天下,因為後來的魏國就是在統一大半個河南的基礎上實現的霸業!

從理論上來說,以周天子當時的實力,如果沒有意外,他也許有機會實現河南的統一;問題是,偏偏就出現了意外,而這個意外就是鄭國!

在當時的河南,周天子和鄭國是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國,兩國在實力上是半斤八兩差不多。

與此同時,鄭國的地盤,主要是以河南新鄭為中心的地區,而周天子的地盤,則是以河南洛陽為中心的地區;從地理上來看,鄭國和周王室是緊挨著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周天子和鄭國能夠實現聯合,他們一統河南,實現周王朝的復興,還是非常有可能的。問題是,周天子和鄭國合作後,誰來當老大呢?

基於周天子的利益,自然是希望鄭國跟著他混,畢竟自己的是天下共主;但基於鄭國國君的利益,自然是周天子安心當傀儡,由他鄭國國君來稱王稱霸!

既然雙方在利益上談不攏,周天子和鄭國國君的合作自然無法進行下去,所以他們之間就只能通過戰爭來解決;問題是,由於雙方實力都差不多,所以最後誰也兼併不了誰,誰也無法讓另一方徹底臣服自己!

更重要的是,因為周天子和鄭國國君處於這種競爭的關係中,且雙方的地盤又緊挨著,周天子和鄭國國君自然都也不希望對方強大起來;因為對方強大了,就有可能兼併自己。

在這種背景下,當周天子企圖向周邊其他地方擴張時,鄭國就會立馬在背後捅刀子。而當鄭國企圖向周邊其他地方擴張時,周天子就會立馬在背後捅刀子!

這樣的結果就是,雙方誰也發展不起來,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其他地區的諸侯不斷打怪升級,而自己卻只能在相互制衡中維持著均勢,最終雙方都坐困而亡。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2、東周最後一位天子以及周朝東周公國的滅亡周赧王是周朝東周第二十五位君主,是東周最後一位周天子,也是周朝在位最長的君主,據說活了一百多歲。隨著秦國的日益強大,便也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公元前307年,好武的秦武王不聽勸告,要來周赧王處舉鼎。
  • 《大秦賦》中,秦國滅掉西周,又滅東周,東西周為何會同時存在?
    此後,天下諸侯迎接周幽王的太子東遷至洛邑(洛陽)登基,是為周平王,這就是東周。這一階段,秦襄公(下圖)為了擁護周平王登基,也立下大功,於是,周平王與秦襄公立下誓約,若秦國能趕走戎人,就把戎人的地盤封給秦國,直到這時,秦國才成為諸侯,和晉、鄭等國互通使節。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君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當得知《大秦賦》初播之時,便激動了一把: 《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最後一部《大秦帝國之天下》觀感很贊,演員基本上都是演技滿滿的老演員,比如段奕宏、辛柏青、鄔君梅、李乃文、張魯一等。畢竟不用看小鮮肉小花旦的拙劣表演,心情自然會舒服很多,再加上這部劇,製作精良,令人忍不住感嘆,2020年快結束了,終於有一部良心劇可以入眼了。
  • 《大秦賦》犯了歷史致命錯誤?秦國先滅東周,為何還再滅西周?
    而《大秦賦》主要講述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如何攻滅六國,又是如何建立統一政權,成為就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不過有些小夥伴們就產生疑惑,為何電視劇開始,先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又有秦異人,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攻滅東周? 按照咱們歷史上所學,明明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而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明明《大秦賦》發生在東周,西周早就滅亡許久,為何秦國先滅東周,後來再滅西周呢?
  • 《大秦賦》中的西周、東周是怎麼回事?看了這篇就全明白了
    原創:唐封葉|葉話文史公眾號前言秦迷們期盼許久的《大秦賦》終於上演了,讓大家飽了眼福。不過前幾集中出現了東周和西周,把很多對歷史不太了解的觀眾弄糊塗了——西周早就滅亡了,怎麼還有西周呢?而《大秦賦》裡所說的東周和西周,則是指東周王朝在東周王畿內分封的兩個小諸侯國,即東周國和西周國,中國古代朝和國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大家一定能明白。下面我再詳細講解一下東周國和西周國的由來和滅亡情況。
  • 《大秦賦》一對活寶:西周君與東周君,為何周朝同時有兩個君?
    《大秦賦》熱播,有兩個人物堪稱一對活寶,讓人印象深刻,一個是西周君,一個是東周君。兩人年紀差不多大,性格特點也極其相似,都是:倚老賣老,不自量力又十分天真。他天真的以為,雖然他做了錯事,但是看在「周天子」面上,秦國應該原諒他。然而,秦軍的要求卻是:西周君需獻出他轄下的36座城池及土地人口,少一座城,一寸土,都不可,周天子仍可居住洛邑,但土地歸大秦,若西周君不答應,就打到答應為止。
  • 《大秦賦》中,周天子為何說秦國的先祖「秦嬴」是養馬的家奴?
    在最近熱播的《大秦賦》裡,秦昭襄王派大軍攻打周天子王畿,並且取回了象徵天子的「九鼎」。 而最後一任周天子周赧王仰天大罵,說「秦嬴」是養馬的家奴。 秦國不是諸侯嗎?與周王室是國與國的關係。
  • 《大秦賦》中周天子,曾經坐擁天下,混到蝸居河南,到底怎麼回事
    曾經不怒自威的周天子 熱播劇《大秦賦》中,公子異人出兵滅掉了西周君,呂不韋又出兵滅掉了東周君。那麼周為何有西周君、東周君兩個國君?昔日強大的周王室又何以淪落至此?
  • 大秦賦中秦滅周王朝?周王朝其實是壽終正寢
    隨著大秦賦的熱播,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歷史再次呈現在觀眾面前,在電視劇第9集中,秦相呂不韋率大軍攻打東周國,東周君在其他諸侯國不來援助的情況下,只好銜璧出降,請求呂不韋保留周王室血脈。實際上,秦滅東周國是真,但周朝真的不是被秦滅亡的,接下來宿管阿姨就來和大家聊聊這是怎麼一回事。
  • 西周早已滅亡,為啥大秦賦還有西周君橋段?背後隱藏一段恐怖故事
    #熱播歷史劇《大秦賦》中,西周君舉天子旗號,號令天下諸侯國伐秦,哪知道秦昭襄王這老頭子更狠,不管伐秦聯軍,讓秦軍直接攻打西周君封地的三十六座城池,逼得聯軍只能回撤救援。公元前771年,定都鎬京的西周朝被犬戎伐滅。次年(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太子周平王在秦襄公護送下東遷到洛邑,建立東周。這是西周朝和東周朝之間的變遷。
  • 世人只曉周天子,卻不知尊貴的周天子他的下場何止一個「慘」字
    最近隨著《大秦賦》的熱播許多的網友產生了對當時時期的好奇心,也有不少的網友對於大秦帝國的統治手段有了一些了解,但今天罈子來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並不是秦始皇,而是在歷史中被人搶了地盤又奪了位子的周天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 《大秦賦》背景:都東周了,為啥還有西周公,是不是編劇搞錯了?
    我老婆在看大秦賦的時候,問了我這麼一個問題。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此時自然要顯擺一番。我可喜歡老婆看歷史劇了,總顯得我很博學^_^。首先說的是西周公,明顯是個公爵,不是王。而此時朝代還是周,如果西周公是周王朝的國君,自然是王。
  • 《大秦賦》之秦莊襄王:在位只有3年,卻奠定秦國統一基礎!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上線後,好評不斷,該劇雖然是以秦始皇嬴政為主線,但卻橫跨秦國四大君王,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對於《大秦賦》來說,前四集以宏大的戰爭場景和典型的士兵服飾拉開了序幕,秦昭襄王嬴稷的的晚年也隨之登場。
  • 《大秦賦》:豫州神鼎落泗水 九州一統難長久 九鼎是否真的存在?
    在期待中,《大秦帝國》終於迎來最終系列「天下」,即《大秦賦》。一口氣追了6集,開篇就是「鴻篇巨製」之感,只能說這部劇,種草了。第4集中,秦國逼迫周天子周赧王將全部的36座城池歸於秦地,奪走了王權的象徵——九鼎。然而在運往鹹陽的過程中,九鼎之一的豫州鼎掉落泗水之中,未能成功打撈。豫州鼎在劇中被一筆帶過,然作為河南本土人,特意查了一下「豫州鼎」。
  • 《大秦賦》這些冷知識可比劇情有意思多了
    現在就給大家總結一些關於秦國歷史的冷知識,看看和《大秦賦》演繹給我們的是否相同。1.歷史上的華陽太后並沒有幹涉秦王繼位,所謂楚系之亂和華陽宮變,應該是電視劇為了加深戲劇衝突而虛構的,大家可不要當真了哦, 目前尚沒有證據表明歷史上有楚系這股勢力。
  • 《大秦賦》中為何有兩個周國,原來東周不等於東周國
    在《大秦賦》第三集裡秦昭襄王贏稷攻入西周國,在實際上和名義上滅亡了周朝。但第五集又出現了一個東周國合縱攻秦,這是為何?這個東周國哪裡來的?觀眾們一定感到困惑,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大秦賦大秦賦其實在高中時代我們就見過所謂的二周,在賈誼的《過秦論》裡有一句「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這裡的二周就是電視劇裡的東西周國
  • 《大秦賦》秦昭襄王最後的8年,滅東周、行霸道,餘威懾六國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上線後,好評不斷,該劇雖然是以秦始皇嬴政為主線,但卻橫跨秦國四大君王,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劇中,秦昭襄王出場時,已經垂垂老矣,但餘威仍在,讓人望而生畏。
  • 大秦賦:周天子投降,異人運九鼎歸國丟了一鼎,嬴稷說此乃是神物
    正在熱播的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後受到很多歷史迷的喜歡。這部大製作的電視劇主要講述了在戰國晚期,七國割據,戰亂頻發,其他六國戰力低下,唯秦國獨強,天下統一的形勢逐漸出現,而真正帶領秦國掃除六合的始皇帝嬴政,還在遭受他人生中最苦難又沒有選擇的日子。
  • 《大秦賦》:周赧王說秦國先祖「秦嬴」是養馬的家奴,是這樣嗎?
    《大秦賦》中周赧王說「秦嬴」是養馬的家奴,但據我們所知,秦國在當時可是盛極一時的諸侯國,怎麼就成了家奴呢?但此時大駱已經立了申侯之女所生的兒子「成」為嫡長子,申侯又威脅周孝王如果周孝王立非子為嫡長子,那他就讓西戎反叛,申侯自然有此能力,於是周孝王就不敢冒險,他知道大駱一族有因養馬而被封邑的先例,於是就想著讓「成」繼承大駱的爵位和封地,「非子」則另尋一處封地,這也就是後來的「秦國」,秦國剛開始建立之時是作為附庸國這樣的角色存在的,主權尚不完整,不足以被稱為諸侯國,所以周赧王說
  • 《大秦賦》火了 讓觀眾懂得了許多有趣的古代禮儀知識
    【視線】《大秦賦》賦的是什麼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