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生怕寶寶餓著,餵奶的時候多放點奶粉,餵食物的時候總讓寶寶多吃點。卻不知道,寶寶的脾胃功能還很弱,不能容納和消化太多的食物,過度餵養就會導致寶寶積食。積食程度嚴重還會發展為疳積,這樣會影響寶寶的營養吸收,身體變得瘦弱,甚至是虛弱。
症狀一:口氣重,嘴裡有味
一般我們吃的食物都是往下走,胃氣是往下走,寶寶積食脾胃之氣不順暢,就會向上返,出現口氣重的症狀。
症狀二:肚子總是脹
寶寶沒吃太多東西也消化不了,常常出現肚子脹,這是因為之前的積食傷到脾胃,導致其功能較弱。
症狀三:舌苔厚膩、發黃
積食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舌苔變厚,特別是舌頭中間部位,因為舌頭中間對應的是脾胃。
症狀四:大便酸臭
積食因為食物消化不好,排便會出現腐敗的味道,像臭雞蛋一樣的氣味 。
寶寶積食時候可能出現上面一種症狀或幾種症狀,只要出現其中任意一種症狀就考慮是積食了。很多家長認為:寶寶積食了,餓兩天或者喝一段時間粥就可以了,實際並不 一定有用。如果只是第一次積食,可能會有效;但是很多寶寶的積食是長久過度餵養導致的,這也就會伴有脾虛的情況。因為積食導致寶寶的脾胃受損,腸胃吸收變差,僅僅解決表面的積食是沒有用的,需要注意調理寶寶脾胃虛弱的問題。如果寶寶一直脾胃不好,補充再多的營養也吸收不了。
第一,不過度餵養。寶寶自己是不會控制食量的,家長不能總覺得孩子吃得少,頻繁過度地餵養寶寶。
第二,不給寶寶過早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輔食添加需要循序漸進,不能過早。3歲以前寶寶的食物最好都是單獨做的。
第三,不給寶寶吃油膩、不易消化、加工的食物。煎炸的食物、奶油、糯米類(年糕、粽子、湯圓等等)以及一些零食等食物最好不給寶寶吃。
第四,寶寶喜歡吃的食物也不可過量。寶寶喜歡的食物也不能放任寶寶隨意吃,家長需要把控好度。
第五,魚肉蛋等高蛋白的食物要適量。高蛋白食物本來就不好消化吸收,過量更會導致積食,影響脾胃功能。
第一,用消積食飲:用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炒雞內金各2g,放入適量水,開鍋後小火煮20分鐘即可。上述材料藥店都可買到。
第二,用捏脊法:順著脊柱方向(從臀部向頸部),用拇指和食指捏孩子後背的皮膚。向前3下,然後提1下,讓孩子的肚皮離開床面。寶寶剛開始需要適用,力度要輕點,逐漸增加。
第三,做腹部按摩:順時針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方向運動。稍大點的孩子可以採用揉腹的方式,有一定的滲透力。每次3~5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