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學子暑期社會實踐:走進麵塑工藝 感受非遺文化

2020-08-28 今天睡醒了嗎11

今日頭條武漢8月4日電(通訊員 王盼盼)麵塑是我國民間傳統藝術品之一,麵塑的製作工藝更是被選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為了更加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底蘊,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帶給大眾。7月31日起,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楚音漢蘊」赴武漢麵塑暑期社會實踐隊在和老師取得聯繫後,部分隊員遠赴武漢,來到麵塑藝術工作室「壹粟坊」拜訪劉潔老師,開始麵塑的學習,感受非遺的文化。部分隊友在各自的家鄉進行線上的學習,並且各自都購買相應的材料,進行麵塑製作線上學習,身臨其境的感受非遺的魅力。

圖為劉潔老師為線下實踐隊隊員介紹麵塑工藝品——四大天王。今日頭條通訊員 趙政行 提供

圖為劉潔老師為實踐隊線下隊員講解自己在疫情期間創作的麵塑工藝品——《斬妖除穢·天師祥福》。今日頭條通訊員 趙政行 提供

圖為實踐團隊線下隊員在劉潔老師講解期間認真做筆記。今日頭條通訊員 趙政行 提供

圖為實踐隊線上調研組隊員在家鄉進行麵塑藝術調查問卷。今日頭條通訊員 王盼盼 提供

圖為劉潔老師與線下實踐隊員探討關於麵塑傳承的問題。今日頭條通訊員 李承琦 提供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線上開會進行各項工作安排。今日頭條通訊員 王盼盼 提供

圖為實踐隊員出發去湖北美術館進一步加深對麵塑的了解。今日頭條通訊員 趙政行 提供

圖為實踐隊員在湖北美術館前的合影。今日頭條通訊員 趙政行 提供

相關焦點

  • 湖北學子暑期社會實踐:習麵塑之工藝 感非遺之魅力
    今日頭條武漢8月11日電(通訊員 王盼盼)麵塑是我國民間傳統藝術品之一,麵塑的製作工藝更是被選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麵塑工藝是藝術,更是一種傳承。為了更加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底蘊,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帶給更多的人了解、認識。
  • 湖北學子麵塑體驗:感受指尖文化 傳承非遺麵塑
    今日頭條武漢8月21日電(通訊員 王盼盼)為深入了解並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體驗麵塑與匠心的魅力,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楚音漢蘊」赴武漢麵塑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武漢麵塑藝術工作室「壹粟坊」,拜訪非物質文化遺產「麵塑」傳承人——劉潔老師,向麵塑大師劉潔學習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 湖北學子暑期社會實踐:學習麵塑工藝 助力麵塑發展
    為了近距離了解和認識麵塑,將麵塑以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給更多的人,讓更多大人參與到保護和傳承麵塑以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伍中來,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楚音漢蘊」社會實踐隊於7月31日來到麵塑藝術工作室「壹粟坊」拜訪劉潔老師,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麵塑進行「零距離」的接觸,在學習宣傳麵塑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 湖北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做非遺麵塑藝術的「傳承人」
    中國的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有了文字記載,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月2日起,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楚音漢蘊」暑期社會實踐隊部分隊員就來到了位於武漢街頭馬池東路的麵塑藝術工作室「壹粟坊」,向非遺傳承人、麵塑藝術家劉潔老師進行麵塑的相關學習。
  • 湖北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發揚麵塑文化 助力非遺傳承
    今日頭條武漢8月8日電(通訊員 王盼盼)為了更好地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保護非遺的活動中,將非遺文化展示到更多人面前,2020年7月31日,「楚音漢蘊」赴武漢麵塑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武漢麵塑藝術工作室「壹粟坊」,拜訪非物質文化遺產「麵塑」傳承人—劉潔老師,和麵塑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
  • 湖北學子三下鄉:抗洪麵塑《抗洪先鋒隊》述真情
    今日頭條武漢8月14日電(通訊員 王盼盼)為了更加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底蘊,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帶給大眾。7月31日起,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楚音漢蘊」赴武漢麵塑暑期社會實踐隊在和老師取得聯繫後,部分隊員遠赴武漢,來到麵塑藝術工作室「壹粟坊」拜訪劉潔老師,開始麵塑的學習,感受非遺的文化。
  • 新時代文明實踐 | 莒南縣「繽紛文化·魅力莒南」非遺大課堂2020年暑期公益少年非遺麵塑培訓班結業
    由莒南縣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縣文化館承辦的新時代文明實踐莒南縣「繽紛文化·魅力莒南」非遺大課堂2020年暑期公益少年非遺麵塑培訓班結業儀式於縣文化館館長範開成、副館長王子新、徐芳、非遺麵塑授課老師宮文樓及參加麵塑培訓班的小學員20餘人參加了結業儀式
  • 2020「走進非遺」非遺夏令營活動成功舉辦
    7月14日,連雲港市非遺保護中心聯合江蘇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舉辦的七彩夏日——「走進非遺」非遺夏令營正式開營。江蘇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社會實踐團隊共50餘名師生一同感受非遺的魅力。此次活動邀請到的是麵塑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曉明,以麵塑創作、文創產品知識講座與麵塑製作技藝教授活動相結合的模式,讓同學們對麵塑有了更形象的了解。
  • 鄭州學子三下鄉:走進家鄉文化,感受非遺魅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活態的文化基因,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為讓同學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非遺文化,讓新時代的大學生走進傳統文化,感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都文明為中華民族留下的豐富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精神。2020年7月30日,鄭州財經學院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豫承堅守,探尋非遺」暑期三下鄉實踐團在河南省內開展了為期10天的非遺文化調研活動,記錄非遺故事,感悟非遺魅力。
  • 尋訪指尖上的藝術家劉潔,體驗麵塑文化的獨特魅力
    麵塑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麵塑的製作更被納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7月31日下午,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楚音漢蘊」赴武漢麵塑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麵塑藝術家劉潔老師的家中進行拜訪,旨在通過老師的講述,深入了解麵塑的歷史、發展及獨特及價值,尋訪麵塑手藝人的別樣人生,體味麵塑文化的獨特魅力,為今後的麵塑學習夯實基礎。下午2時,實踐隊員到達目的地,劉潔老師對隊員們的到來表達了熱烈的歡迎。
  • 湖北學子線上線下齊發力,共同學習麵塑文化
    8月10日,我們的實踐小分隊再次來到了劉潔老師的「壹粟坊」工作室。本次造訪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學習麵塑製作技巧,返璞歸真找回剛剛接觸麵塑的初心,更為了實踐隊員們可以線上線下一起學習,利用網絡技術打破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讓更多的同學了解麵塑文化,接觸麵塑藝術,更好的發揚傳統的非遺文化。
  • 大學生暑期實踐走進烈山區法院 零距離感受司法文化
    8月12日,烈山區近30名在校大學生走進烈山區法院開展暑期社會實踐,零距離感受司法氛圍,強化法治觀念,體驗司法公開公正。長廊、多元化黨建活動室和職工書屋等,了解了法院立案、審判、執行等工作的相關流程,以及智慧法院建設、黨建工作和法院文化建設等工作情況。
  • 山東大學生暑期三下鄉:走進孟廟孟府,感受非遺的傳承與創新
    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濰坊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非遺傳承調研隊隊員金喬喬於8月13日到8月16日走進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孟廟孟府開展了「人類瑰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主題暑假「三下鄉」實踐。
  • 鄭州財經學院2020年暑期青春「三下鄉」社會實踐紀實
    大河網訊 8月21日,記者從鄭州財經學院獲悉,該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自7月下旬啟動以來,組織了多支社會實踐團隊走進鄭州、洛陽、焦作等地,在紅色尋訪、探尋非遺、脫貧攻堅、生態環保、禁毒防艾、電商帶貨、關愛留守兒童等活動中服務群眾,實踐隊員們在深入基層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 暑期特輯 | 乘風破浪的少年之常工學子的暑期社會實踐
    暑期社會實踐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在校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步入社會進行社會接觸,提高個人能力,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以求和社會有更大的接觸,對社會做出貢獻的活動。青年學子當以服務社會為己任,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尤其在經歷過新冠肺炎疫情,常工學子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今年暑期,大家紛紛利用暑期社會實踐的機會,開拓視野、積極服務社會。常小工節選了部分暑期實踐團隊活動,給大家展現一下常工學子的責任擔當。
  • 湖北大學生三下鄉:習麵塑之藝,曉匠人之心
    麵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俗稱為「捏麵人」,是我國古代傳統的民間藝術。其歷史悠久,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象徵著民俗文化和匠人精神。說來慚愧,初次了解麵塑是通過這次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在加入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楚音漢蘊」赴武漢麵塑暑期社會實踐隊後,因為對新事物的好奇,我在網上搜索了關於麵塑的各種資料。
  • 弘揚家鄉非遺 鄭財學子在行動
    紅旗融媒:(記者 魏健 編輯 翟明輝 通訊員 王涵 馬騰騰)為握牢民族精神命脈,弘揚家鄉非遺文化,鄭州財經學院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我的家鄉有非遺」項目實踐團於2020年7月30日—8月8日在王涵老師的帶領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對家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研活動。
  • 跟著非遺傳人學麵塑 「非遺」文化進課堂
    9月14日,在臨沂沂河實驗學校4年級2班,在麵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玉萍老師指導下,通過團、捏、揉、搓等方式,手工製作出色彩鮮豔,栩栩如生的福娃抱國旗作品。蘭山區通過送非遺進課堂這種活動形式,讓更多的孩子了解麵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據蘭山區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非遺進課堂活動是專門針對青少年開展的非遺知識普及、宣傳活動。
  • 「傳承黃河文化 『硯』請八方來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宣講篇)
    鄭州財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黃河非遺研學」暑期社會實踐團經過兩天的觀摩學習和動手實踐,對黃河非遺文化特別是黃河澄泥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8月13日實踐團帶著學習成果跟隨惠濟區文化館館長李青女士一起走進了惠濟區文化館,為外來務工子女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黃河文化傳承宣講會。
  • 關於2017年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千校千項...
    「微光計劃源夢· 留夏隊」關愛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項目 浙江理工大學 「三省十縣紅文化·青春助力十九大」暑期社會實踐項目 浙江海洋大學 「舟山漁民眼中的休漁禁漁制度」護漁暑期社會實踐項目 浙江農林大學 「青春的名義」科技支農暑期社會實踐項目 溫州醫科大學 「愛眼護眼始於心,科技惠民踐於行」青年學子助力惠民工程暑期社會實踐項目 浙江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