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鼎證券談:低端製造業和高端智能製造業有什麼區別?

2021-01-18 江蘇天鼎證券投資

高端智能製造,就是有高技術含量,需要很多技術研發人員進行開發的產品,包含研發設計、工程工藝、產品製程等技術密集型企業。如光刻機,大疆無人機等產品製造企業。

低端製造業,一般指沒有技術含量,基本以勞動力密集型、幾乎沒有研發或者研發技術要求很低的製造業,比如織襪廠、製鞋廠。

低端和高端製造業的區別往往體現在產品附加值上,如汽車、醫藥、機械製造、半導體等等,擁有高端製造業的國家掌握著產品設計研發以及專利,但為了持續保持自己的優勢,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而且這些優勢也是靠許多年不斷積累起來的,並非一朝一夕的事。

高端製造業的顯著特徵是高技術、高附加值、低汙染、低排放,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例如航空裝備、衛星製造與應用、軌道交通設備製造、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和智能裝備製造。

相對來說,低端製造業是工業化初期的產物,具有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汙染、高排放的特點,比如代工工廠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還汙染環境。

現在在國家供給側改革政策下,工業網際網路與5G將大大推進位造業的改革創新,製造業都在向智能化、綠色化、信息化方向發展,中國製造業也要跟上這個步伐。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中國製造業不能再繼續走勞動密集型的道路。

企業從事機械類中材料工藝、動作執行控制芯等基礎研究,工藝完成後委託其他企業進行批量生產。這其中的基礎研究就屬於高端,批量生產就屬低端。

裝備製造產業全球分工趨勢明顯,但高端裝備產品及零部件的生產仍長期被發達國家所掌控。例如美國製造企業在電氣設備、工程機械、自動控制系統等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奠定了其在汽車、航空、建築和醫療設備等行業的競爭優勢;德國裝備製造生產商在32個細分裝備領域的16個領域居於世界第一,掌握著這些領域的主導權。中國目前是世界製造大國,無論是製造業的產值還是進出口額以及製造業的人數都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全球製造業創新能力前50強的國家中,僅居第22位。

當下,我國製造業存在大而不強、質量效益不高、產業結構不優、資本使用不佳等問題,導致國內的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大部分核心技術被國外所掌控,致使國外供貨商藉機抬高價格,一些發達國家也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向我國出口尖端設備,如美國參議院通過控制高技術工具機出口法案,把數控工具機、超級計算機晶片等20類商品列為對中國出口的敏感物資,讓國內企業深受卡脖之痛,影響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

俗話說「無工不富,無農不穩,無商不活」,一個國家只有獨立的高端製造業,才算的上是真正強大的國家。

陳建平 投顧編號:A1150615030001

袁紅軍 投顧編號:A1150619060003

孫 騰 投顧編號:A1150615100001

舒曉飛 投顧編號:A1150613120001

免責聲明:本文所述信息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本公司認為可靠,但本公司不能擔保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本文信息或所表達觀點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詢價,數據、信息均來源市場公開消息,觀點僅供參考學習,不構成投資建議,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為何中低端製造業不能被放棄,又該如何轉型升級?
    畢竟大多數普通人的工作技能和學習能力,是不太可能輕易達到高端製造業水平,況且越高端的製造業需要的人就越少。我們還應該認識到,中低端製造業並非全不可取。從各國產業升級的歷史進程來看,中低端製造業的規模決定了高端製造業的質量。
  • 中國製造業外遷規模到底多大?中低端都走了,只有高端,是好事?
    大家嘴上說的和做的,好像是兩碼事。不得不說,這就是生活現實,製造業的活真沒有幾個輕鬆的,賺的都是辛苦錢和血汗錢,比服務業虛擬經濟差太多。差一點的,騎著個電動車到處跑單,也能賺個月入萬元的水平;好一點的,天天坐在辦公室吹空調,也能賺個月入萬元。而常年生活在工廠流水線的人,工資水平可能就不太一樣,汗流浹背,月入不多。
  • 低端製造業陷入薄利窘境,要拋棄它,轉型「製造業強國」嗎?
    尤其是在製造業領域,更是創下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績。不僅是工業產值超過美國,還在製造業增加值領域,「反超」美國,拿下世界第一的「雙冠王」。而且,就我國的製造業增加值而言,成績更是超過美日兩國的總和,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製造業大國。擁有全球最齊全的工業門類,讓我國在吸引製造業企業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世界工廠」,便是製造業大國的典型驗證。
  • 任正非表示:高端上不去,低端被替代,中國製造業未來很困難
    任正非警告稱,我們不能有太多的幻想,因為目前的狀態是,中國製造業正處於中間層,高端產業又被打壓,中低端製造業在向東南亞轉移,這是非常困難的狀態。任正非毫無疑問說了個大實話。顯而易見,高端產業正在被打壓,以前耐克、阿迪的代工廠大多在福建,這幾年已陸續遷到了東南亞,中國製造正被不斷取代。
  • 什麼是先進位造業?什麼是落後製造業?
    作者:亦菲在近日香港貿發局主辦的「開拓內銷市場高峰論壇」上,中聯辦相關方面負責官員王暉一語驚人:珠三角已是先進位造業,何苦強求轉型?(見《南方都市報》2009年5月29日)。王暉的談話實際上已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是先進位造業?什麼是落後製造業?
  • 「高端上不去,低端卻轉移」,任正非一番話指出國產製造業僵局!
    不知道大家近兩年有沒有發現,原來國內知名的代工廠都開始逐漸轉移「陣地」,開始慢慢地撤回國內搬去了東南亞、越南等地區。就拿富士康來說,曾經在中國可以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大型工廠,可是近兩年也準備將工廠搬到印度、越南等地方去。
  • 日本和德國作為一流製造業強國,誰才是高端製造業的霸主?
    編輯:簡易財經目前,全球製造業強國第一梯隊只有三個國家,分別是:美國、日本和德國,其中日本、德國在眾多高端製造業領域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在全球產業鏈當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那麼,日本和德國和全球一流製造業強國,誰才是高端製造業的霸主?我們需要從汽車製造、工具機製造、機械製造、半導體等高端製造業領域分別對比,誰強誰弱便一目了然。汽車製造在全球汽車製造領域,德國略微領先於日本。
  • 調查No.1外資撤離背後:國內低端製造業危機日盛
    外資在成本導向產業的撤離和大規模裁員,一方面是不景氣的宏觀形勢下企業需求萎縮,另一個同樣明顯的因素則是,製造業轉型升級,更高效率的智能製造取代粗放生產的過程中釋放出了低級人工成本。一位裝備製造業分析人士向網易財經補充道,本土企業在低端製造業上開始走向成熟,他們對低利潤率比外企有更高的容忍度,這也是外資加速撤離低端製造的一個重要原因。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戰略與規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石勇向網易財經稱,中國的民營企業在製造業的諸多領域的發展確實給外企形成一些壓力,我們能夠提供比他們價格低得多的產品,但是質量遠跟不上。
  • 低端製造業不向內地和東北轉移,而直接去了東南亞,這是什麼原因
    有一個網友,問了我一個問題:中國的製造業那些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的製造業,為什麼不像中國的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進行轉移?而是直接去了寮國柬埔寨越南菲律賓等這些東南亞國家,這和曾經預想的是不是不一樣?這是什麼原因?那麼今天啊我就解答一下這個網友的疑問,以及給大家講一講中國的低端製造業,為什麼去了東南亞國家,而不是像我們的內陸地區或者是東北地區進行轉移。其實這件事兒呢,並不複雜。如果我們是一個企業主,我們最在乎什麼?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沒有什麼技術瓶頸的低端製造業,我們最在乎的就是成本。
  • 財經時評:低端製造業消亡 中國準備好產業轉移了嗎
    尤其是在2018年,疊加著「去產能」和「去槓桿」的雙管齊下,不少中小型企業因此倒閉,其中佔絕大多數的就是低端製造業。事實上,在很多人眼裡低端製造業就像是洪水猛獸,是必然要被淘汰的,似乎其存在就是一種原罪。現在很多年輕人,寧願冒著日曬雨淋去送外賣,也不願意走進工廠去從事低端製造業,或是嫌棄工資太低,或是覺得工作太累,或是反感其單調乏味。
  • 為什麼說製造業不會從中國轉移出去,中國是低端製造業遷移的最後一站
    有人說中國是低端製造業的最後一站,你認同嗎? 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對低端製造業有一個準確的認識,通俗的來說,它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也就是工業化初期的產物。
  • 中國製造業如何走出「低端鎖定」困局?-虎嗅網
    比如,美國積極發展智能製造、新能源、生物技術等高附加值製造業;畢竟高附加值的勞動力要素成本佔價值的比例比較低,技術所佔比例比較高,這使得它能更容易擺脫對於基層資源型國家和地區的依賴。「逆向回流」必定會影響跨國公司將其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入我國製造業,阻礙我國製造業技術進步。不僅如此,就業崗位也隨之消失。如此一來,就業形勢變得嚴峻。
  • 《全球高端製造業長沙宣言》發布
    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重要企業領導人、政府官員、國際知名專家學者、著名投資家、金融家參加大會。 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主席、著名國際經濟學家鄭雄偉在今天的開幕式上發布了《全球高端製造業長沙宣言》。全文如下:高端製造業,是製造業中最具先進性的行業或環節,是實體經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實現世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人類生命質量和生活品質的根本力量。 發達經濟體正在積極加強其高端製造業的基本優勢,新興經濟體也在加大高端製造業的發展步伐。
  • 智能時代粵港澳大灣區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戰略芻議
    當前,灣區製造業不僅處於歐美等發達國家「再工業化」「高端製造業回流」計劃,以及東南亞、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吸納低端產業的「雙重擠壓」環境中,而且受內地產業發展衝擊,有被替代的風險。如何匯聚高級要素稟賦,通過創新驅動繼續領跑國內製造產業鏈,融入全球價值鏈,實現以製造為核心的世界第一灣區,這是一個嚴峻挑戰。  二是自主創新能力的挑戰。
  • 為什麼說中國製造業和美日德仍有一定差距?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製造業的產值幾乎是美國、日本、德國的總和。但實事求是的講,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質量上,我國的製造業,特別是高端製造業距離德國、日本和美國都有不小的差距。中國要推動製造業從低端走向高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先介紹一下,什麼是高端製造業,指的是工業化發展的高級階段,特指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產業。
  • 把脈高端製造業 論道全球化發展——首屆全球高端製造業大會嘉賓訪談
    14日,首屆全球高端製造業大會在長沙舉行。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財富》世界500強、全球高端製造業100強等企業的領導人、專家學者、投資家、金融家,共聚一堂,把脈高端製造業,論道全球化發展。 大數據如何「變現」?產業生態文明如何塑造?當天,來自美國約翰迪爾、德國思愛普集團等企業的多位「大咖」,接受了湖南日報記者採訪。
  • 魏建國:低端製造業不是洪水猛獸,口罩要是淘汰出局這次就完了
    「恰恰我認為全球到今天,正是我們提倡全球化的結果,才使得我們今天全球能夠有一種共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可能」。他認為中國也應該反思什麼是低端製造業,低端製造業不等於低端落後產能。對於產業的布局和發展,應該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行相結合的辦法。
  • 如何看待智能製造與風電製造業的轉型?
    目前中國已由初級產品出口國發展成為製成品大國,全球使用的手機中有70%在中國生產,80%的空調來自於中國,91%的PC也是在中國生產。通過國際貿易,中國逐步融入全球國際分工體系之中,成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中國製造業通過利用外資有了長足的發展,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同時,外商投資的產業鏈不斷延伸,配套規模不斷擴大,研發機構也逐漸增多。
  • 許多中低端製造業紛紛遷入越南,為啥不搬到中西部省份?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已經經過了幾輪升級,目前我國製造業所面臨的問題是產業升級,淘汰或轉移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提升高附加值和高技術產業的佔比。 現如今各個省份都在努力發展上遊產業,以便提升自己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避免在貿易波動中處於劣勢地位。
  • 上海退出低端製造業打造生產性服務業
    此舉表明,上海開始放棄對低端製造業的爭奪,改而向高端生產、服務業融合領域進軍,並為長三角世界級製造基地提供服務支撐。     所謂生產性服務業,是指生產上下遊活動的延伸,包括專業服務、信息和中介服務、金融保險服務以及與貿易相關的服務。     閘北區是上海傳統的工業區。隨著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增大,這裡的傳統工業耗費資源多、附加值低的比較劣勢凸現。